王燕
“老師,玩滑滑梯”“老師,背我”……今秋開學后,“來自星星的孩子”小熊又向劉厚元撒起了嬌。
“我會盡最大努力去幫助這些孩子,讓他們被社會接納,擁有自立人生?!边^去28年,桃江縣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劉厚元以恒心投入這份工作。
“你不能來學校,我就上門教!”6歲的小彭因智力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年邁的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
2020年,劉厚元第一次給小彭送教時,小彭就向他吐口水、丟石頭。當所有人都以為劉厚元會放棄時,他卻走村串戶了解小彭的病史、個性品質(zhì)、家庭教養(yǎng)情況,最后為他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從教吃飯、洗臉、如廁開始,培養(yǎng)其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
“做特教教師不僅要掌握專業(yè)知識,還要有愛心、耐心,不放棄的精神!”劉厚元堅持每月給小彭送教兩次??粗鴦⒑裨粎捚錈┑厮徒?,小彭的母親十分感動,她放棄外出務工,回家悉心照顧孩子。在家校協(xié)同努力下,小彭的生活自理和社會交往能力明顯改善。去年,小彭轉入特校讀書,成功適應寄宿生活。
從需要專人護理、照看,到能夠入校讀書、獨立生活,慢慢適應社會,劉厚元為無數(shù)家庭托起了一份久違的希望。2016年以來,劉厚元共為7名重度、極重度殘疾孩子送教280余次,實現(xiàn)送政策、送溫暖、送教育、送康復上門。
解決融合教育師資難題,才能加快“普特融合”速度。去年9月,劉厚元成立全省首個“特殊教育教師自主選學工作坊”,起草了《桃江縣隨班就讀工作指導意見》等15個政策文件,指導全縣建立資源教室14個,下鄉(xiāng)送課20余批次。為提升融合教育質(zhì)量,他組織4屆縣級“資源教師培訓班”,培養(yǎng)合格資源教師112名,確保了5名以上隨班就讀學生的學校至少有1名專業(yè)資源教師。
20歲時,劉厚元就在特校工作,他參與并見證了桃江縣特殊教育的發(fā)展蝶變,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出彩人生。近年來,他主持的融合教育案例獲省特等獎、送教上門案例獲省一等獎,先后11次在全國、全省特殊教育專題研討會上推介桃江典型經(jīng)驗。
殊榮背后是28年的執(zhí)著,更是細水長流的沉淀。目前,該校共有學生221人,劉厚元深有感觸地說:“特殊教育是慢教育,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才能讓孩子不再‘特殊,真正回歸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