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艷
摘 要:教師日常教學活動中離不開學具的使用。小學數(shù)學教師為了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氣氛更活躍,也需要使用各種各樣的學具進行輔助教學。本文主要淺談當下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學具選擇與使用存在的一些誤區(qū),為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做努力,希望能夠為廣大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學具 課堂 使用
一、課堂使用學具的意義
學具就是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學生用來實際操作的學習用具。課堂上運用學具輔助學習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具體地感受學習內容,快速掌握理論知識。數(shù)學是研究客觀實際的數(shù)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高度抽象性。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并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所以使用學具進行輔助教學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數(shù)學的教學內容也在不斷更新,數(shù)學課堂上使用學具也可以幫助學生緊跟老師的教學思維,使學生更活躍、增強好奇心、提升學習動力、提高主動學習能力。
二、小學數(shù)學課堂學具選擇與使用的誤區(qū)
(一)學具選擇不當
例一:在某個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三角形的認識”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用不一樣的材料做三角形、畫三角形,輔助學生認識三角形。
師:接下來,我們用吸管來做一些三角形,同學們覺得要用多少根吸管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呢?
生:需要3根吸管。
師:好,下面請同學們分別取出4厘米、6厘米和10 厘米的吸管來做一下,看看能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話音一落,同學們就開始取出吸管,進行實際操作。教師旁觀,等著同學們的否定答案。但是有同學卻舉手示意做好了。教師感到驚訝,看到該同學的成果后,只得跟同學們重新說明:剛剛是吸管的原因,吸管是中間空心的圓管,比較粗,所以才能勉強圍成一個三角形,但是如果換用一根較細的棍子,是不可能做成三角形的。
分析:教師原意是讓學生親自動手通過實物來認識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但是由于取材不當,不僅沒有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還使同學們產生了疑惑,對三角形的認識更加模糊,造成了尷尬的局面。歸根結底是因為吸管是同學們自行準備的,材料、粗細不一,長短不符合標準,且吸管是空心圓管,不是最佳材料。
在旁聽另一節(jié)相同內容的課程時,教師自己精心制作學具,將不同長度的細木棒作為學具,既節(jié)省學生制作學具的時間,又能統(tǒng)一學具的質量及標準,使學生能快速融入教師的教學中,課堂氛圍融洽,課程進展順利,學習認知到位。
(二)學具使用不當
例二:在一節(jié)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搭配規(guī)律”的課堂上,教師為了使教學內容更豐富多彩、生動活潑,準備了種類繁多的學具,比如鉛筆、橡皮、玩具、彩色卡片等。
師:大家看過來,老師這里有3 輛小汽車和2 輛自行車,小紅想購買1 輛小汽車和2 輛自行車,顏色都不一樣,她根據(jù)顏色選擇不同的車進行購買,可以有多少種搭配方式?同學們可以實際操作一下,然后告訴老師答案。
師:第二個問題,將剛才的車換成娃娃跟鞋子,你們還能得到結果嗎?
師:第三個問題,給娃娃穿上衣服和裙子,可以搭配多少種穿法?換成衣服和褲子又有多少種穿法?同學們先計算一下,然后再實際操作一遍。
師:第四個問題,同學們手上都有一組卡片,有若干種顏色和圖案,如果選一種顏色、一種圖案,有幾種選法?大家思考一下,再上手擺一下。
分析:這四個學具操作下來,課時已經用了大半,學生也感到疲憊,熱情減退,過多的操作影響了教學質量。本來這節(jié)課老師做了充足的準備,為了讓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及參與學習,制作了四組學具,但是最終還是沒能達到預期效果。第一,過量的學具使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在學習上,影響學生深入思考。第二,四個實際操作都是讓大家進行不同的搭配,問題形式單一。前兩次的搭配,學生已經知道了規(guī)律,教師直接引導學生進行規(guī)律總結就可以了。后兩次的操作就顯得多余。
學具使用過多,大半的時間用在了實際操作上,占用了教師給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梳理的時間,學生的注意力被學具吸引了,對課堂學習內容的關注就下降了,影響了教學質量。
所以,教師在選擇學具時,要看學生與學具建立的活動和構成教學過程本質的活動的關系,思考學具在教學活動中是否起到促進作用。如果學具與教學內容本身沒有聯(lián)系,就沒有必要強加聯(lián)系。畫蛇添足地在課堂上使用學具,反而會造成不好的后果,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秩序。因此,學具要根據(jù)教學內容來制作與選擇,而不是盲目地跟風認為只要上課就必須帶上學具。
(三)學具使用時機不當
例三:在一節(jié)“認識千克”的課堂上,教師把比較兩袋大米的重量作為切入點,以此來引出日常所用的秤,再給學生介紹重量單位,教學生認識并學會看秤上的刻度。
分析:這節(jié)課的學具使用就是典型的“被操作型”,教師進行操作,學生被動觀看。不是每一節(jié)數(shù)學課都需要使用學具進行實踐的,在學生有疑惑、真正需要用到學具進行解惑時再引導學生使用學具自行操作尋找答案,才能強化學生的記憶,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這堂課讓學生認識1千克 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比較難的。教師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到讓學具發(fā)揮最大的效用。
在遇到需要重點關注、強化學習的關鍵時,要根據(jù)教學方式搭配學具來提高教學質量,帶領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難點,引導學生學習思考。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制訂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的,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學具的有效應用策略分析
(一)提高學具應用的靈活性
對小學生而言,學習以及生活經驗都較為有限,所以在學習數(shù)學時可能會感覺有一定的困難。當學生無法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當中時,興趣便是最好的老師,可以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shù)學教學活動當中。而且大部分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該特點在課堂上靈活應用學具來不斷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如在對“認識圖形”這一知識點進行教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不同形狀的物體準備好,包括球體、正方體、長方體以及圓柱體等,有助于學生更為直觀與正確地認識到該類圖形。在正式開始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跟學生說:同學們,老師今天在課堂上帶來了很多你們喜歡的禮物,你們猜猜是什么?學生的好奇心一下被調動起來,并紛紛進行猜想。隨后教師便將準備好的三棱鏡、乒乓球、易拉罐、籃球、接力棒、魔方、牙膏盒、粉筆盒等物品呈現(xiàn)出來,并向學生提問:同學們都知道它們叫什么嗎?它們的形狀是什么樣的呢?通過該種提問與引導的方式,正式引入該堂課的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并分別發(fā)放有關物品給各個小組,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類、感知與思考:為什么會將這幾個物品放在一起?它們之間有什么共同點?隨后每個學習小組都選出一名代表來發(fā)表小組的觀點,讓學生都能加深對有關知識的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地應用學具,能夠讓學生更為直觀地觀察與感知相關物體的形狀,進而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積極性。
(二)提升學具應用的高效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外界事物都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探索欲望,所以在開展數(shù)學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應用學具來進行學習,這樣一來,不但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而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如何促使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有效提升其數(shù)學學習以及運用能力,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有效性,也是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在進行數(shù)學教學時,教師可以聯(lián)系實際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愛好來事先準備好有關學具,同時進行合理應用,讓學生能夠在應用學具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如在對“時、分、秒”這一知識點進行教授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一個可愛的時鐘,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同時深化其對時、分、秒概念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將鐘面呈現(xiàn)給學生,并問學生看到了什么,然后引導學生對鐘面進行仔細觀察,說出秒針具有哪些特點。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親手制作小時鐘,同時分別指出自己制作的時鐘上的時針、分針與秒針,以此來深化學生對時間的理解。采用該種學具應用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學到時間的具體意義。
(三)增強學具應用的實效性
數(shù)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且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對于學習數(shù)學可能會感到困難。所以在進行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時,教師可以有效地使用學具等支持性材料來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轉化成具體的能夠感知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把思維和操作有效地聯(lián)系起來,促使其更有效地學習數(shù)學知識,實現(xiàn)思維品質的提升。如在對“認識分米和毫米”這一知識點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將學生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物品準備好,如橡皮、課本以及尺子等。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鼓勵學生利用尺子來對物品進行測量。學生通過動手對橡皮的厚度、課本的長度、課桌的高度進行測量,能夠更好地形成分米、毫米等長度單位的概念,把抽象的教學知識內容轉變?yōu)樾蜗蟮?、能夠感知的知識。在此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眼、手、腦等感官,并且還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能夠更為高效地進行學習,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shù)學學具在教師日常教學活動中起到關鍵輔助作用,對學生進一步學習理論知識起到關鍵促進作用,也有利于開放思維、啟發(fā)思考。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沒有形成,在數(shù)學學習時,有很多理論知識還不能理解,需要通過使用學具進行實際操作來輔助理解。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必須選擇與使用正確的方式方法把學具融入教學活動中,讓學具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知識、了解知識,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形成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聶晉川.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學具的運用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20.
[2]尚天玲.淺析學具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教育革新,2020(5).
[3]顧蘭芬.小學數(shù)學低年級利用學具構建高效課堂的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4).
[4]于潔.小學數(shù)學學具利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0).
[5]付婷婷.淺析利用小學數(shù)學學具的優(yōu)點[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2(9).
[6]龔曄麗.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使用學具的現(xiàn)狀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7]劉貴豐.利用學具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效果[J].教育教學論壇,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