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焱
中考數學一輪復習,亦稱基礎復習階段,涵蓋了初中三年所有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思想方法。很多教師在此階段會根據教學用書的編排,幫助學生梳理認知、落實“雙基”。雖然教師認真講授、學生踏實復習,但是一到階段性測試,題目稍做變化,學生又無從下手了。因此,教師在中考一輪復習備課中要擯棄“炒冷飯”觀念,注重厘清單元間的相關知識,將同類知識有效整合,串珠成鏈,橫向打通,讓學生在師生、生生合作中實現知識的結構化。
下面,筆者以蘇科版教材“一次二項式”的再認識的教學實踐為例,談談自己在中考數學一輪復習中再建構的思考歷程,以供研討。
一、教學設計
活動1 情境導學
師:請你寫一個關于x的一次二項式。
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展示。
生1(展示):x+1,2x-3。
師(追問):我們可以怎么描述一次二項式?
生1:是個多項式,共有兩項且最高次項的次數為1。
師:非常好。今天我們就以這位同學所寫的一次二項式為研究對象,再次認識它。
【設計意圖】教師選擇以一道簡單的開放性問題作為課堂教學切入口,一方面,低起點的開放性問題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具象感知一次二項式,激發(fā)學生對一次二項式再次認識的興趣。
師:當x+1=0時,這是什么方程?它的解為多少?
生2:x+1=0是一元一次方程,它的解為x=-1。
師:很好。如果x+1>0,你認識這個模型嗎?能求出x的取值范圍嗎?
生3:它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為x>-1。
師:如果把代數式的值用y表示,所得等式你還熟悉嗎?
生4:這是我們熟悉的一次函數。我知道它的圖像是一條經過(-1,0)和(0,1)的直線。
師:你能從一次函數圖像的角度解釋上述兩個問題嗎?
生4:當然。x+1=0的解可以看成y=x+1的圖像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x+1>0的解集可以看成y=x+1的圖像在x軸上方時,圖像對應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師(追問):你的解釋形象易懂,非常棒。根據這個函數圖像,你還能求出什么?
生5:還能求一元一次不等式x+1≥0、x+1≤0的解集。
生6:老師,我有不同看法。我認為y=x+1也是一個二元一次方程。
學生均困惑,思考后,恍然大悟。
師(追問):你會求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數解嗎?
生7:當x=1時,y=2;當x=2時,y=3;當x=3時,y=4……好像有無數組正整數解??!
師:哪位同學能用函數圖像解釋這個問題?
生8:確實有無數組正整數解。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圖像就是這條直線,它的正整數解對應的是直線上橫、縱坐標為正整數的點。這樣的點有無數個,對應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數解也有無數個。
【設計意圖】教師以學生所寫的一次二項式為主線,漸次展開教學,逐步追問,自然生成,讓學生從聯系的視角認識一次二項式與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數之間的關系,感知數與形的關聯,在“看”與“算”之間輕松切換,讓學生得以深度思考。
活動2 拓展延伸
(A組)1.一次函數y=kx+b(k、b為常數,k≠0)的圖像如圖1所示,利用圖像,求出下面x的值或取值范圍。
(1)kx+b=0;
(2)kx+b<0;
(3)kx+b≥0。
2.若兩條直線y=kx+b(k、b為常數,k>0)與y=mx+n(m、n為常數,m<0)的圖像經過點(2,3),利用圖2,求出下面x的值或取值范圍。
(1)kx+b= mx+n;
(2)kx+b≥mx+n。
(B組)1.一次函數y=kx+b(k、b為常數,k≠0)的圖像如圖1所示。在不添加任何條件的情況下:
(1)根據圖像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2)如圖2,兩條直線y=kx+b(k、b為常數,k>0)與y=mx+n(m、n為常數,m<0)的圖像經過點(2,3),你又能提出哪些問題?
師:A、B組問題可以自由選擇。選擇A組的學生自主完成,組內交流;選擇B組的學生獨立設計問題,組內回答。
【設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是開放設計,由一道“題干”出發(fā),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編,引導學生深入感知式、方程、不等式、函數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編的問題覆蓋面廣,難易差距明顯,幾乎涵蓋所有知識技能,真正達到一輪復習的目的。根據學情,不同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組的問題。這樣的分層教學,能夠使每名同學積極參與,打開思維之窗,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3 自主反思
師:在本節(jié)課中,我們是以什么內容為基礎開展研究的?研究了哪些內容?它們有哪些聯系?通過學習,你積累了哪些數學思想與方法?如果以二次三項式為主線開展研究,我們又會研究哪些內容?
生:……
【設計意圖】無反思,不學習。通過自主反思環(huán)節(jié),教師以半開放問題驅動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思想、方法及時總結,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引導學生遷移方法,課后自主同類串聯,為后續(xù)復習的融會貫通積累經驗,從“快思”走向“慢想”。
二、教學反思
1.重視知識串聯,提升復習效率
一輪復習是一個銖積寸累的過程。教師要善于錨準基礎,挖掘知識間的聯系,高效整合教學內容,以專題形式串聯相關知識,從小切口進入,突出主干知識,凸顯思維過程,凝練問題解決“套路”,淺入深出,幫助學生生成關聯知識鏈,提升復習效度。
2.設計開放問題,挖掘思維深度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北竟?jié)課中,教師精心設計適合不同學生的開放性問題,圍繞一次二項式這條主線,不斷攀升,引導學生自主生成,讓學生在交流、展示、反思中感悟知識方法的新“生長”。一輪復習中,教師適度設置開放性課堂,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其他學生回答,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高度參與,引發(fā)深度學習,讓一輪復習課堂更具探究力。
3.聚焦分層教學,增添育人溫度
《墨子》曾言:“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意思是對待基礎好的學生,教些深奧的東西,對基礎稍差點的,教些淺顯的內容;用使其增長的辦法對待學生的長處,要尊重學生,讓其發(fā)揮所長。因此,教師在一輪復習中要尊重差異,根據每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跳一跳就夠得著”的學習目標;設計不同層次的“個性化”學程單;設置分層的學習活動,倡導互助互教學習氛圍;布置“適配能力”的分層作業(yè),采用差異的評價標準,遵循學生現有能力進行分層教學。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學有所得,學有所長,學有所獲。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