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浩 姬麗萍
摘?要?《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集中體現(xiàn)了恩格斯婦女解放思想。恩格斯以家庭形式的演變?yōu)榫€索論述了婦女地位的嬗變,并剖析出私有制是婦女受壓迫的根源。要實現(xiàn)婦女解放,必須廢除私有制,使婦女回歸社會生產勞動,將家務勞動還原為社會勞動的一部分。恩格斯婦女解放思想對當下婦女解放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和指導價值:促進生產力發(fā)展以鋪筑婦女解放的基礎;改善文化環(huán)境以喚醒婦女主體意識;完善法律法規(guī)以保障婦女正當權益;加強社會輿論引導以營造正確婚戀觀念。
關鍵詞?婦女解放;《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恩格斯
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立,在無產階級革命實踐中由后繼者不斷發(fā)展的理論。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以下簡稱《起源》)用唯物主義史觀科學地述明了人類社會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歷史,論證了家庭的形成和發(fā)展演變,揭示了以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社會形成過程?!镀鹪础芳畜w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思想。重新解讀《起源》,對于深入探究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指導當代婦女解放和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
一、恩格斯婦女解放思想產生的現(xiàn)實背景
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恩格斯婦女解放思想的產生既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的大時代背景,又存在其獨特的形成和發(fā)展內在因由。
(一)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與婦女的雙重壓迫
19世紀中葉,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為恩格斯婦女解放思想產生提供了客觀的物質條件。資本主義發(fā)展在帶來巨大生產力的同時也造成了深重的社會災難,貧富差距拉大,無產階級受到嚴重的壓迫和剝削。工廠大機器的使用使手工業(yè)小競爭者走向破產,加之新交通工具在國際范圍內的應用開拓了世界市場,極大地推動了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同時,各行業(yè)工廠的開設使男工已經無法彌補勞動力缺口。大機器的普遍使用降低了對勞動力身體素質的要求,使婦女甚至兒童也能參與到生產中。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啟用機器后的首個舉措是將婦女兒童卷入勞動。在資本的驅動下,廣大婦女離開家庭、進入社會,成為工廠的廉價勞動力和資本壓榨剝削的對象。女工的報酬低于男工,且婦女大多恭順易于控制,使資本家更傾向于大量雇傭女工。資本主義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為婦女參與社會勞動提供了條件,同時,為婦女解放奠定了物質基礎。
走出家庭投身于社會生產的婦女并未改變被壓迫剝削的地位,并進一步形成了生產勞動與家庭勞動的雙重壓迫。由于婦女特別是已婚婦女需要養(yǎng)家糊口,不得不竭力勤懇工作以換取必需的生活資料。如此就使女性特有的美好品質——恭順溫柔的天性,反而成為她們?yōu)槿伺酆驮馐芸嚯y的緣由。女工多集中在紡織業(yè),工作環(huán)境惡劣,連續(xù)勞動時間極長。盡管一些國家頒布了限制女工工作時長的法案,但這卻使資本家變相地增加了女工的勞動量。在家庭層面,處理家庭事務的重擔仍在婦女身上。她們在完成工廠中的勞動后還要進行家務勞動。一些家務事,如照料嬰兒等不能完全不管,所以,被資本沒收的母親在家庭中也得不到任何喘息的時機。雙重壓迫讓婦女處于超負荷運轉的狀態(tài),使她們的身體受到摧殘,精神智力荒廢。因此,在社會中遭受資本家剝削、在家庭中被丈夫與家務勞動壓迫的婦女亟待改善生活狀況。
(二)婦女運動對科學理論的現(xiàn)實需求
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婦女形成了自發(fā)的反抗并引起恩格斯對婦女解放的思考。伴隨著資本主義發(fā)展,婦女被卷入社會生產的浪潮中。惡劣的勞動環(huán)境、微薄的勞動收入,婦女成為工廠的廉價勞動力和資本剝削的對象。在大量的社會勞動之余,婦女仍要兼顧家庭勞動。婦女在家庭中也得不到平等待遇,且成為了處理繁重家務和繁衍后代的工具。在雙重壓迫之下,婦女對現(xiàn)實進行了反抗。如1863年,英國威爾特郡利奧維呢絨工廠雇傭的30名蒸汽織機女工舉行了一次罷工,原因是廠主哈魯普對于遲到者不合理的扣工資和對勞動時間不準確的計算。但婦女為爭取權益而進行的斗爭最終失敗,包括婦女在內的無產階級必須聯(lián)合起來進行抗爭,在科學理論的指引下,凝聚力量推翻資本主義統(tǒng)治。大量的婦女運動為恩格斯婦女解放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實際材料。恩格斯對婦女解放問題高度關切,他深入工人之中,同普通男女工人交往,了解婦女運動斗爭實踐,為其婦女解放思想的產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二、恩格斯婦女解放思想的主要內容
在《起源》中,恩格斯借助家庭形式的演變分析了婦女地位的嬗變和受壓迫的根源,并就此提出婦女解放的路徑。恩格斯還論證了婦女解放與社會解放的關系,闡明了在私有制統(tǒng)治下的婦女不平等地位的經濟基礎。
(一)由家庭的演變至婦女地位的嬗變
家庭史的追溯能夠反映出婦女地位的嬗變。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歷程可以劃分為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隨著生活資料生產的提高,每一時代又呈現(xiàn)出由低級到高級的階段。不同時期婦女地位發(fā)生漸變,逐步淪為男子的附庸。
婦女在群婚形式家庭中地位崇高。在蒙昧時代和野蠻時代低級、中級階段,由于生產工具落后,負責獵取食物的男子并不能獲得穩(wěn)定的生活資料。原始的共產制家戶經濟下,婦女成為了處理大家庭事務和氏族繁衍的關鍵。同時,因為血緣姻親關系在原始社會制度中起著關鍵作用,而無論是血緣家庭還是普那路亞家庭,群婚家庭中只有孩子的母親是可以確定的。即這一時期的生產活動和氏族世系決定了婦女地位的崇高。婦女不僅無拘無束,且處于被崇敬的地位。恩格斯批駁了婦女在原始社會中被男子奴役的觀點,并指出共產制家戶經濟確立了婦女在家內的統(tǒng)治,而血緣世系則進一步提升了婦女的地位。
對偶制家庭中的婦女地位走向衰落。由于氏族不斷增設血緣親屬間的婚姻禁規(guī),群婚逐漸被對偶制家庭所替代。在家庭中的多個配偶中,只有一個是主妻或主夫,即對偶制家庭除了生身母親能夠確定外,也能夠明確父親。雖然婚姻關系仍可以由任意一方結束,但子女依舊只屬于母親。隨著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原有生活資料獲取方式被打破,進一步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社會關系。按照分工,謀取生活資料一般是男子的責任,謀生所需的工具包括畜群財產也均歸男子所有。如此一來,婦女占統(tǒng)治地位的基礎——共產制家戶經濟開始動搖,“婦女的家務勞動現(xiàn)在同男子謀取生活資料的勞動比較起來已經相形見絀”,婦女的勞動逐漸變得無足輕重。以上因素疊加起來給予母權制氏族為基礎的社會一個重大打擊。對偶制家庭本身的不穩(wěn)定性尚未使共產制家戶經濟解體,但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無可避免地走向衰退。
專偶制家庭中婦女被壓迫地位形成。財富的累積不僅使男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斷提升,超過婦女,同時,也引起了財產繼承問題。按照傳統(tǒng),若死者為男性,財產會由其兄弟姊妹和姊妹的子女繼承,他的子女被剝奪了繼承權。由此便萌發(fā)了廢除傳統(tǒng)繼承制使之有益于子女的原動力,進而確立了按照男系計算世系的辦法和父系的繼承權。建立在男子統(tǒng)治之上的專偶制家庭獲得了最終勝利,父親與子女之間的血緣關系確鑿無疑了。男子獲得了在家中的統(tǒng)治權,婦女地位被貶抑,身體被奴役,完全變成種族延續(xù)的工具。而女子不僅要保持貞操,最大限度地減少與外界男子的接觸,且原本屬于公共的家務成了私人服務,婦女成為了主要的家庭女仆。在專偶制家庭中,婦女徹底淪為男子的附庸。
(二)婦女受壓迫的緣由
在分析家庭形式的演變過程中,恩格斯進一步剖析了婦女地位衰落的內在緣由。他指出私有制是婦女受壓迫的根源,而以經濟條件為基礎的專偶制家庭形式則是婦女受壓迫的重要原因。
恩格斯指出,按照唯物主義的邏輯,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底是現(xiàn)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生產活動又可分為生活資料及必需工具的生產和人類種族的繁衍(以下簡稱“兩種生產”)。“兩種生產”的平衡被打破,導致婦女地位的衰落,而私有制則造成婦女處于被壓迫的地位。原始自然釀成的分工是男子獲取食物并制造生產工具,女子除家務勞動外,還負責至關重要的種族繁衍,因而共產制家戶經濟中婦女能夠占據統(tǒng)治地位。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促使畜牧業(yè)同農業(yè)分離,生產超出維持勞動力所必需的產品。按照分工,生活資料所必需之外的部分全部歸于男子私有,婦女只能參與生活資料的消受而不分得財產。隨著財富積累,男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漸上升。負責處理家務和繁衍的婦女則無法通過物質資料的形式直接衡量勞動成果,逐漸被擠到了家庭的第二位。盡管家庭分工關系并未發(fā)生變化,它卻將原始社會延續(xù)的家庭關系完全顛倒。從前僅限于家務勞動確立了婦女在家庭的統(tǒng)治地位,而現(xiàn)在卻保證了男子在家中的統(tǒng)治地位。
專偶制家庭中男子對婦女壓迫的實質是階級壓迫。恩格斯指出,最早在歷史上出現(xiàn)的階級對立是和專偶制家庭中男女對抗的發(fā)展同期發(fā)生的,首先的階級壓迫是和男性對女性的壓迫同期發(fā)生的。毋庸諱言,個體婚制是家庭形式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這個進步是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為保持貞操的權利而做的主動讓步,但卻演變成婚姻中部分人的愉悅和進步與另一部分人的苦楚和受貶抑的對立矛盾。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之后,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戰(zhàn)爭的俘虜變成奴隸,并由此社會分裂成兩個階級:主人和奴隸。由于奴隸制的存在,專偶制家庭中的男子可以自由支配年輕貌美的女奴,使專偶制成了只針對婦女的專偶制。在家庭中,丈夫是資產者,妻子相當于無產者。相對于婚姻,婦女更像是簽訂了賣身契。妻子不是以工人的身份出租自己的身體,而是以奴隸的身份永遠出賣自己的身體。現(xiàn)代的個體家庭就建立在公開或隱蔽的婦女的家務奴隸制之上。
(三)婦女解放的途徑
恩格斯充分肯定了婦女的家務勞動價值和在延續(xù)種族上所作的巨大貢獻,并指出要實現(xiàn)婦女解放,必須廢除生產資料私有制,使女性回歸公共事業(yè),并將家務勞動還原為社會勞動的一部分。
要使婦女擺脫一切束縛,實現(xiàn)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必須推翻私有制,建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在家庭形式的發(fā)展演變中,“兩種生產”走向失衡,生產力發(fā)展造成生活資料的剩余,進而私有制造成男性占家庭的統(tǒng)治地位。只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帶來的財產關系消亡之后,迫使婦女容忍男子壓迫的經濟考慮才能消失,婚姻關系的締結和解除也將不再受經濟影響。專偶制源于大量財富集中于一人之手,并且財產繼承關系隨之轉為男性的子女。生產資料轉為社會共有,即把任何對于財產繼承的關注降到最低范圍。與此同時,專偶制產生于財產關系的全部特性也會隨之消失——即婚姻的不可離異和婚姻中男子的主導。如此一來,不僅男性的地位會發(fā)生巨大變化,所有婦女的地位也會發(fā)生極大的蛻變。只有消滅了私有制,性別不平等現(xiàn)象才能被消除,婦女解放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
婦女回歸社會生產活動是婦女解放的先決條件。恩格斯指出,婦女的解放只有婦女可以大規(guī)模地參加社會生產活動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在共產制家戶經濟中,婦女的家務勞動和種族繁衍屬于社會生產的組成部分,是一種為社會、公共所必須的勞動,因而婦女能夠獲得相應的家庭地位。家庭形式走向專偶制后,構成純粹以個體家庭為分子的社會。只限于家庭內的勞動使婦女勞動貢獻無法通過社會價值來衡量,婦女就此被摒除于社會勞動之外。當私人服務性質的家務勞動轉變?yōu)楣残再|的工作,那么婦女的時間精力結余就可以參加社會勞動。同時,工業(yè)化的發(fā)展為廣大婦女參與社會勞動提供了基礎,工廠的廣泛開設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參與就業(yè)。當婦女的家務勞動被公共事業(yè)承擔時,婦女解放才有了社會生產活動前提。
三、恩格斯婦女解放思想的當代價值
恩格斯婦女解放思想為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鋪筑了基石,為婦女解放運動提供了理論武器。汲取恩格斯婦女解放思想對于當今婦女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
(一)促進經濟發(fā)展,鋪筑婦女解放根基
恩格斯將婦女淪為男子附庸的深層次原因歸納于社會發(fā)展這個決定性因素。從“兩種生產”的平衡被打破,到男子擁有極大的財富,由此產生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婦女要實現(xiàn)解放和發(fā)展,享有平等的權利和地位,就必須參與社會勞動以實現(xiàn)經濟獨立。促進經濟發(fā)展,大力發(fā)展生產力,一方面,能提供大量就業(yè)機會,并容許婦女參與社會勞動;另一方面,只有在現(xiàn)代工業(yè)化生產中,才能推進家務勞動社會化,降低家務勞動對婦女的牽絆。生產力的發(fā)展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只有大力發(fā)展生產力,才能夠為婦女解放的發(fā)展打下物質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性別差異對勞動能力的影響愈發(fā)微弱,男女兩性可以平等地參與社會生產。而婦女回歸公共事業(yè),還需要減少家務勞動對婦女精力和時間的消耗。隨著家務勞動的機械化水平大大提升,極大地引導了家政產業(yè)化發(fā)展,降低了家庭事務對于婦女的影響。
(二)改善文化環(huán)境,喚醒婦女主體意識
婦女解放的發(fā)展需要思想解放的引領,婦女要解放就要認識到自己是解放的主體,認同自身能力、認可自身價值、認識自身地位,因而必須喚醒婦女主體意識,從思想上解開枷鎖。由于受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觀念影響,中國社會中仍存在著性別歧視的現(xiàn)象。且當前文化環(huán)境中還存在部分極端女權和男權思想,婦女的潛質有待發(fā)掘,對婦女應有的尊重存在缺位。因此,要積極構建男女平等的文化環(huán)境,加強引導和宣傳。一方面,將男女平等思想融入到教育的各個階段,構建大中小幼一體化性別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在家庭家風建設中樹立和諧平等互愛的好家風,對婦女個體和社會整體起良好引導作用。改善文化環(huán)境,強調婦女的社會作用,不僅能夠喚醒婦女主體意識,激發(fā)其追求解放的內在動力,還能夠促進婦女整體的意識覺醒。
(三)完善法律法規(guī),保障婦女正當權益
恩格斯指出,現(xiàn)代家庭中的妻子受到丈夫壓迫以及社會上性別不平等,只有雙方在法律上完全平等的時候才會充分表現(xiàn)出來?,F(xiàn)代文明國家的法律制度承認婚姻有效的前提是雙方自愿訂立的協(xié)定,婚姻雙方的相互關系必須具有相同的權利和義務。但若這個自愿只是停留在法律上字面意義的平等,而毫不關切不同經濟地位帶來的權力壓迫,那么純粹法律的論據就失去了意義。在社會生產方面,當前,就業(yè)形勢中婦女也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大量的婦女在求職過程中被要求一定時間內不得生育,甚至部分單位直接拒絕女性求職者。為此,除保障男女在法律層面上的權利與義務等方面的平等之外,仍需注意保障婦女正當?shù)臋嘁?,從尊重婦女正當權益的角度出發(fā),彌補當前法律法規(guī)體系的不足。要將法律的實施與監(jiān)管并行,確保其能夠貫徹落實,讓婦女有途徑表達合理訴求。
(四)加強輿論引導,樹立正確婚戀觀念
個體婚制是文明社會的細胞形態(tài)。自古以來的婚姻關系同個人的情感關聯(lián)甚少,婚姻是被安排、權衡利害的事情?,F(xiàn)代意義上的愛情關系應以所愛者的對應的愛為前提,男女處于平等的地位?;橐鲫P系的締結應不以經濟關系為轉移。買賣婚姻的形式和實質都應該消失不見。相愛是夫婦的權利,那么相愛者也有權因愛結婚,而不是被迫同他人結婚。這一權利高于包括父母等人在內的其他人的權利。因此,國家需要加強輿論引導,避免婚姻與戀愛的功利化,建立起以愛情為基礎的擇偶觀,降低經濟等因素對其的影響。除了婚姻的締結之外,婚姻關系的維持有賴于男女雙方的共同努力。因而要在社會中營造正確的家庭責任觀念,樹立男女平等、家務共同分擔的風氣,促進家庭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蔡暢、全國婦聯(lián)與新中國婦女運動專題資料整理與研究”(編號22BZS149)和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新中國婦女地位的提升及基本經驗研究”(編號2022SKY040)的階段性成果。
(曾 浩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姬麗萍系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方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