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宇 池州學院商學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眾多企業(yè)陸續(xù)進入國際市場,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許多國內的技術性企業(yè)開始著手國際化經營,成為大型企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產能在過去十年里得到了飛速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制造基地。但是隨著手機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加上中國人口紅利逐步消失,我國的智能手機市場近乎達到飽和狀態(tài),近年來國內銷售增長率逐年下降。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海外智能手機市場逐漸恢復,在國內市場高度飽和的今天,小米、OPPO、vivo、聯想等國產手機把希望寄托在印度市場,但是2022 年以來,印度為了扶持本土品牌,國內幾乎所有主流手機品牌都在印度接連遭遇了相關審查和打壓,國產手機在印度市場的銷售已經發(fā)生了明顯變化。歐洲的市場更大、利潤更高,但是歐洲包含國家較多,受經濟文化影響,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以及對價格的敏感度也差異較大。因此,如何采取切實可行的營銷策略,幫助國產手機打開歐洲市場,提升出貨量和占有率,成為國產手機海外營銷的重點。
本文在分析歐洲市場國際宏觀形勢的基礎上,對當前國產手機歐洲市場的出口營銷策略進行研究。首先分析當前宏觀環(huán)境下國產手機銷量、市場份額以及優(yōu)劣勢等;其次對國產手機出口經營策略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期提升中國外貿實力,進一步提高國產手機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
根據法國、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日前公布的GDP、通脹率等主要經濟數據,2022 年歐洲大多數國家經濟出現復蘇跡象。但是,歐盟對俄羅斯實施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制裁,俄則實施反制,受俄烏沖突等的影響,多國通脹率創(chuàng)新高,導致歐洲能源和食品價格持續(xù)飆升,通脹率居高不下,民眾面臨日益嚴重的生活成本危機,經濟發(fā)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
中國與歐盟建立外交關系已有40 多年的歷史,當前中歐都處于經濟發(fā)展和改革的重要階段。在新冠疫情、俄烏沖突、能源與通脹危機的多重沖擊下,歐盟艱難地延續(xù)其對華政策調整的步伐。2022 年10 月,在盧森堡召開的歐盟外長會議集中討論了新形勢下的中國議題,經濟競爭與制度性對抗成為此次歐盟對華政策討論的焦點。歐盟嘗試以接觸的態(tài)度改善對華關系,對華政策也開始穿越俄烏沖突的陰霾,發(fā)出了一些積極的信號,在中歐雙方坦誠對話的情況下,通過對歐洲利益的理性考量,歐盟仍然可能奉行相對務實的對華政策。
歐洲人口密集,但是出生率較低,遠遠低于世界人口平均增長速度。低出生率讓歐洲人口出現嚴重的老齡化問題,使得歐洲勞動力資源短缺,同時在老齡化贍養(yǎng)社會支出方面大大增加。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迫使歐洲從其他國家引進青年移民來減輕老齡化壓力。另外,歐洲國家的教育體系較為完善,國民的文化程度和整體素質較高且意識形態(tài)也較為先進。相對于新興經濟體,歐洲人民對產品更加注重質量和性能,而對價格的敏感度較低,整體消費行為更加理性。因此,高性價比的產品在歐洲地區(qū)會更受歡迎。
歐洲是近代工業(yè)的發(fā)源地,經濟發(fā)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除了歐洲品牌的服裝、珠寶、汽車在全球擁有良好的口碑外,歐洲在移動通信領域的技術水平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在5GNR 的標準專利中,5G 標準基本專利的兩個主要所有者分別是諾基亞和愛立信。在5G 時代,愛立信和諾亞基也能夠收到手機廠家的專利費用??偟膩碚f,在移動通信領域,中國、歐洲和美國仍處于三足鼎立的局面,歐洲依然擁有較強大的移動通信領域技術。
2022 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下降 11.3%,而歐洲市場銷售情況通過表1可以看出,排名前五的手機品牌分別是三星、蘋果、小米、Realme 和OPPO。從市場份額來看,三星和蘋果占據前兩位,且所有品牌市場份額變化不大。從出貨量來看,相較于2021 年,三星和蘋果手機出貨量分別下降12%和8%。國產手機中,小米歐洲出貨量下降18%,OPPO下降29%,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專攻海外的Realme 通過低價擴張模式出貨量增加了8%。
表1 2022 年歐洲出貨量排名前五手機品牌及增長率對比
目前,國產手機如vivo、OPPO 還是高度依賴中國、印度、東南亞市場,歐洲市場出口最多的是小米,占其總出貨量的24%(中國25%、印度19%,三大市場貢獻68%的出貨量);Realme 在歐洲市場呈現良好的增長態(tài)勢,近年來,Realme 以其性價比高、品質可靠的產品逐漸贏得了歐洲消費者的認可。
國產手機在歐洲市場的SWOT 分析如表2 所示。
表2 國產手機在歐洲市場的SWOT 分析
綜上所述,手機市場競爭激烈,更新換代快,國產手機雖然有機會開發(fā)歐洲市場,但由于專利薄弱,進入歐洲的時間不長,粉絲營銷模式尚未形成,因此可能需要承擔更多市場和技術風險。未來需要在技術上加大研發(fā)投入,加快創(chuàng)新步伐,在營銷策略上加強營銷方式創(chuàng)新,形成獨特的營銷體系。
當前國產手機進入歐洲市場,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三星在歐洲、非洲、美國以及東南亞、印度、中東等各個區(qū)域市場深耕了多年,市場渠道布局已經非常完善,入局時間更早,品牌影響力更大,對全球市場用戶心智的影響更深,歐洲用戶以中高端產品為主且更注重品牌,因此自然成為歐洲用戶的第一選擇,在歐洲市場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而國產手機在2016 年之后才開始走向海外市場,在部分歐洲國家,國產手機市場份額還不足5%,國產品牌OPPO 與vivo 的市場份額相加還不及三星和蘋果的1/10??梢钥闯?,與蘋果、三星相比,國產手機在歐洲的影響力還偏弱。
目前,國產手機不分國界均采用“饑餓營銷”的促銷方式,這種“供不應求”的銷售假象,短期內可以讓消費者提升對產品的認可度,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國產手機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減少庫存,避免了大量產品積壓,但是這種營銷方式對產品的稀缺程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否則會起到相反的效果。目前歐洲市場上不缺乏世界各地的手機品牌,很多國外的手機廠家都已經布局歐洲市場,因此在“粥多僧少”的市場行情面前,采用“饑餓營銷”的營銷手段一般收效甚微。而且當市場國產手機現貨不多時,在多次預售期都沒有搶到手機的消費者會降低對商品的期待程度,因而錯失較多的目標客戶。
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速減緩,經濟形式出現了回落的趨勢,全球貿易發(fā)展受到了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政治、經濟政策影響,加上日漸常態(tài)化的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生產與供應鏈的效率和全球進出口額都出現明顯下降,使得國產手機品牌制造商入駐歐洲市場充斥著風險和不穩(wěn)定性。此外,中美兩國的貿易摩擦、地緣政治等都將給國產手機制造商的海外投資信心帶來不利影響。加上產能釋放動力不足、資源要素供給出現瓶頸以及通貨膨脹等,歐洲市場外部需求波動向下,因此潛在增長率下降。
由于各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程度不同,所以進出口國情也有所差異,難免會產生各種貿易摩擦,而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就是歐盟運用最多的一種手段。歐盟成立至今,通報的TBT 數目逐年增加且使用頻率較高,是全球TBT 最為嚴苛的經濟體之一,使得國產手機制造商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同時上升,影響技術數據的跨境流動,增加企業(yè)的外貿壓力。此外,歐盟對產品的進口有著復雜而又嚴格的標準,尤其是手機這種知識密集型的產品,而我國的出口企業(yè)對歐洲國家有關的政策法規(guī)重視程度不夠,僅把重心集中在了產品的性能上,忽視了產品材質、包裝等與歐盟標準的符合度,導致出口頻繁受阻。
未來全球經濟環(huán)境復雜動蕩,地緣政治關系不明朗,對于國產手機進入歐洲市場是常態(tài)化的挑戰(zhàn)。結合上述對國產手機營銷現狀和相關問題的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議。
歐洲市場競爭激烈,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快,國產手機可以采用避強定位的戰(zhàn)略來避免與實力強大的企業(yè)正面競爭,從而在手機市場上立足,擁有屬于自己的消費群體。首先可以采用的是差異化策略,可以根據購買力和消費水平把歐洲市場劃分成西歐和東歐兩個區(qū)域。其中西歐的購買力和消費能力較強,可以重點推廣高端旗艦手機以及生態(tài)鏈產品,利用智能物聯的優(yōu)勢吸引用戶;而對于人口較多、消費水平偏低的東歐市場,則可以把重點放在市場占有率上,通過中端和入門手機搶占市場份額。此外,要想打破三星、蘋果在歐洲市場幾乎壟斷的“僵局”,國產手機進入市場初期可采用滲透定價策略,以低價和高配置使產品快速進入市場,用薄利多銷的方式實現規(guī)模經濟,從而有效地降低產品的單位成本并贏得長期穩(wěn)定的市場地位;同時,極低的利潤使得一些沒有經濟實力的競爭對手無法生存,這樣一來,國產手機產品的競爭力會大大提升。
傳統(tǒng)“饑餓營銷”模式難以滿足歐洲市場需求,還應嘗試多種營銷方式,積極探索消費者偏好需求。當前歐洲市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國產手機除了明確自身核心競爭優(yōu)勢以外,還需要確定在歐洲市場的市場定位??梢酝黄乒逃械摹斑吘墶逼放菩蜗?,精準實施高端和中端“雙品牌”策略,明確其品牌形象分區(qū),綜合價位考慮各種機型的科技含量,形成中端和高端全線覆蓋產品,逐步打破國產手機的固有形象。在對產品進行明確定位后,可以利用普通機型來對原有追求性價比的客戶進行維護,為其他機型留下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還可以使用高端產品來挖掘具有潛力的高端消費人群,逐步打造高端產品路線,改變國產手機在歐洲市場的市場形象,同時需要時刻關注高端機型的投資回報率,根據市場需求迅速做出調整以適應市場變化。另外,還應該盡量和本地企業(yè)建立起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形成固定的供銷體系。
雖然歐洲經濟一體化程度較強,但是由于歐洲疆域遼闊,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國產手機在進入歐洲市場之前需要展開一系列完整的市場調研工作,不僅要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宏觀市場環(huán)境進行調研和分析,還要在微觀的行業(yè)環(huán)境中進行深入考察,對競爭對手的動向和市場信息有更多的了解,從而可以針對不同的市場環(huán)境和行業(yè)動態(tài),做出有效的經營決策。針對重點國家市場,要充分認識到其市場的能力和發(fā)展的潛力,并結合歐洲區(qū)域類似的需求特點,制定出一系列標準化商業(yè)戰(zhàn)略,以降低成本并提升利潤空間。重點關注與國產手機制造商發(fā)展戰(zhàn)略一致的市場,在維持一定市場份額的前提下,還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市場細分。在將來的目標市場選擇上,應密切關注互聯網技術發(fā)達、市場競爭相對緩和、發(fā)展?jié)摿^大的歐洲國家。
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國產手機制造商應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以降低貿易壁壘提高對國產手機出口的沖擊。解決TBT 問題,主要可以通過技術引進、技術轉讓或結成戰(zhàn)略聯盟等手段來規(guī)避技術性貿易壁壘,借助歐洲先進的制造技術,在手機零部件組裝加工方面遴選出滿足當地市場規(guī)模和具備豐富的制造經驗的工廠機構。同時根據各國的資源和相對優(yōu)勢,可以將研究、設計和開發(fā)等工作委派給西歐國家的研究機構來研究,而將生產、運輸等工作分派給中東歐國家來完成。同時,還應加大與歐美國家高校、研究單位的合作力度,進行聯合研究、項目合作,發(fā)揮人才優(yōu)勢,提高企業(yè)的產品研究開發(fā)水平。此外,在面臨不明朗的市場環(huán)境時,需要提高市場敏銳度,緊跟市場前沿,在領先的技術領域,要提高技術壁壘,保證長期充足的研發(fā)資金投入,形成技術聯盟。
整體來看,海外市場具備更大的商業(yè)價值和發(fā)展?jié)摿?,現階段,中國、印度市場愈發(fā)飽和,歐洲市場布局尚存在明顯不足,三星、蘋果全球市場份額不斷擴張,國產手機卻由于諸多因素出現下滑跡象,要想在歐洲市場占據一定份額,國產手機要加大研發(fā)投入,加快創(chuàng)新步伐,并且調研市場潮流的方向,收集用戶的建議和需求,不斷對產品進行完善,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