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既有相對獨立性,又相輔相成。學生應通過閱讀積累文學知識,并將這些積累的知識應用到寫作中,豐富寫作內(nèi)容,優(yōu)化寫作手法??梢栽陂喿x教學中依托文本閱讀,滲透寫作方法指導,進行小練筆和積累好詞佳句等方法嘗試,試圖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文本閱讀;寫作能力;讀寫結(jié)合
閱讀與寫作看似是相對獨立的兩部分,但兩者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如何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進行有機結(jié)合呢?為此,筆者在教學中以課本例文為資源,著手在閱讀教學中將“寫作”根植于“閱讀”的沃土中,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汲取“營養(yǎng)”,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閱讀中,學習謀篇布局
閱讀對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閱讀猶如“輸入”,寫作好似“輸出”,學生在進行大量閱讀“輸入”的基礎(chǔ)上,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并吸收、內(nèi)化,才能在寫作的時候言之有物。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文章大多選材典型、結(jié)構(gòu)合理、語句優(yōu)美,是學生進行寫作學習的典范。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文章構(gòu)架、選材立意和寫作技巧等。
教師通過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單元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內(nèi)容有關(guān)聯(lián),或者主題相一致。如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文《珍珠鳥》《桂花雨》《白鷺》都是通過描寫事物,表達作者對該事物的喜愛之情,而這個單元的習作主題“我的心愛之物”,正是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這恰是提示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關(guān)注文本的表達,有目的性地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指導,學習作者如何選取典型事例,進行謀篇布局。
在進行《珍珠鳥》的閱讀教學時,筆者嘗試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課文是如何描寫珍珠鳥的,從哪幾方面表達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學完《珍珠鳥》一課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這篇課文為例子,按照一定順序去觀察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外貌和生活習性等,在此基礎(chǔ)上著手寫一寫關(guān)于心愛之物的作文。學生在明白本次習作的主題是“喜愛”后,從主題出發(fā),圍繞主題進行選材。
在文章的脈絡和寫作手法上,教師也可以向教材中的課文取法。如《爬山虎的腳》一文按照時間順序?qū)懥伺郎交⒌哪_和葉子的生長變化。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的寫作特點,并在單元習作“寫觀察日記”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模仿《爬山虎的腳》行文脈絡來將觀察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老舍先生的《母雞》,在文章開頭寫道“我一向討厭母雞”,而在文章的結(jié)尾卻說“我再也不敢討厭母雞了”。這種先貶后揚的寫作手法也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到習作中。在《刷子李》一文中,作者為了表現(xiàn)刷子李刷墻的技藝高超,不僅寫了刷子李的動作和衣著,還借助曹小三的所看和心理活動的變化側(cè)面反映出刷子李高超的技藝。這樣的寫作方法,可以遷移運用到習作“形形色色的人”中,來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
二、品讀中,嘗試仿寫練習
語文教學主要是借助教材中課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把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進行一定的整合,讓學生“在讀中學寫,以寫促感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閱讀的基礎(chǔ)上,找準讀寫結(jié)合訓練點,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并鼓勵學生學會照樣子進行仿寫。
如學習《登泰山觀日出》,文中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將云霧之美展現(xiàn)出來。其實云霧的形態(tài)及美遠不止書上所描寫的,可以把天空中姿態(tài)不同的云霧,以及其動態(tài)變化的樣子通過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畫或者圖片展示在學生面前。有了直觀感受后,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就能夠說出一個個形象生動的句子。比如有學生這樣寫道:“云霧繚繞在山間,像一條騰飛的巨龍;還沒等你來得及看清楚,它又變成了一群奔騰的馬兒;一陣風吹過,山間的云霧又變成了波濤洶涌的大海,好像要把我們吞沒似的……”學生在一次次模仿課文中的句子進行仿寫的過程中,鍛煉了寫作能力,又增強了寫作信心。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行仿寫訓練,這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說明文單元,教師利用單元中教學中的“初試身手”板塊,讓學生選擇身邊的一種事物,嘗試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介紹清楚它的特征。學生通過運用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將事物特征說清楚、說明白,還有的學生用了“差不多”“約”等詞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三、想象中,填補文中空白
在課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有留白:有的文章缺少結(jié)尾,有的文章中間有缺少情節(jié)。這些留白,卻給讀者無窮的遐想和思考空間。同時,這些看似缺失的部分,恰恰是教師進行讀寫結(jié)合的訓練點。教師可以在這些留白部分設置小練筆,學生在小練筆的過程中不僅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同時還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1.補白
補白,有時它能為學生打開一個別樣的世界。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留白部分進行補充:可以是課文中某個場景的再現(xiàn),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揣測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可以想象主人公接下來會怎么做……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文《獵人海力布》中,海力布是如何勸說鄉(xiāng)親們搬家的部分是缺失的。教師可以設置小練筆,讓學生們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設想:如果你是海力布,面對不愿意搬家的鄉(xiāng)親們你會怎么樣勸說,當時又會怎么想?
這樣一個補白,讓學生在走近海力布的內(nèi)心,在對文章語言的重組、人稱轉(zhuǎn)換的過程中,了解到海力布當時面臨艱難處境,同時也體會到海力布舍己救人精神品質(zhì)。
2.續(xù)寫
續(xù)寫是一種想象作文,它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進行合理想象。這既有助于學生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逗}卜先生的長胡子》在選入課文時沒有將完整的故事呈現(xiàn)給學生,選文最后以省略號的形式呈現(xiàn)。這就給學生留下續(xù)寫的空間。所以筆者在學習課文后設置了一個續(xù)寫環(huán)節(jié)—你認為后來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了不同的想象。
在閱讀教學時,經(jīng)常進行這樣的練習,學生不僅會慢慢喜歡上寫作,還能漸漸續(xù)寫這一類的文章,寫作水平也會得到很大提升。
四、誦讀中,積累好詞佳句
寫作需要在平時閱讀過程中進行積累,積累的語句多了,各種表達方式能夠靈活運用,寫作時就會如有神助。那么,如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語言積累呢?
首先,教師可以選取教材中的經(jīng)典美文,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和背誦進行語言積累。如在學習《觀潮》一課時,教師在帶領(lǐng)學生品讀錢塘江大潮來臨時的壯觀景象后,通過自讀、齊讀、男女生賽讀和填空式背誦,讓學生在一遍遍的誦讀中將文中的語言積累下來。
其次,課后讓學生將文中喜歡的好詞佳句或者讀后有新鮮感的詞句摘抄在“日積月累”本上。通過開展語文課前兩分鐘的誦讀活動,引導學生多讀積累本上的好詞佳句。在日積月累的誦讀過程中,學生就會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并逐漸將積累的素材運用到寫作中。例如,學生摘抄了《美麗的小興安嶺》中“草地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他在寫作“這兒真美”時,把這句話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小區(qū)里的小花園真美:草地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
最后,教師還可以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把課文中故事性強、情節(jié)一波三折的片段朗讀、復述出來。學生在熟讀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復述,在復述的過程中又不知不覺將課文中的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激發(fā)寫作靈感。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經(jīng)典的課文,讓學生在誦讀中逐漸積累詞匯量,為寫作奠定基礎(chǔ),讓他們在寫作時有詞可用,進而提升寫作的水平。
葉圣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技巧。”因此,教師要用好這個例子,在閱讀課文中滲透作文教學,讓讀寫相結(jié)合,獲得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張可.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的實踐分析[J].小學生(中旬刊),2022(08).
[2]仇延榮.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的指導[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