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瑞婷
劉勰的《文心雕龍》可謂是中國古代文學的“蓄水池”,不僅分析了各種文體的特征,還涉及了有關(guān)文學創(chuàng)作的各種風格及表現(xiàn)手法。它從形式到內(nèi)容上都對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進行了指導,其中的《夸飾》篇,是中國文學史上首篇專章論述“夸飾”這一表現(xiàn)手法的文章,內(nèi)容包括夸飾的起源,論夸飾的得失,還有夸飾的原則,等等。本文就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詹锳《文心雕龍義證》為研究樣本,結(jié)合書中的注與例,試討論分析夸飾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意義及在各文體中的表現(xiàn)。
一、“夸飾”之闡名
夸飾作為一種積極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它的身影早在我國古代神話、史傳、諸子散文中已有出現(xiàn)?!稘h書·揚雄傳》中記載了關(guān)于辭賦的寫作“必推類而言,極麗靡之辭,閎侈巨衍,竟于使人不能加也”。雖然其所論及的夸張是為帝王歌功頌德服務(wù)的,沒有涉及文學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表現(xiàn),但也表明人們已經(jīng)較早在寫作中注意到了夸張的現(xiàn)象。之后的王充探討寫作中的夸張的問題時,具有矛盾的態(tài)度。他一方面認為通過不實的描寫可以增添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效果,另一方面又認為“失實訛本”。與王充從現(xiàn)實真實的角度出發(fā)點不同,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的探討是從文學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審美角度出發(fā)的。
“夸”在《說文》中的釋義為“奢也。從大,于聲。艸部:‘芋,大葉實根,駭人,故謂之芋也。今從大、于會意,有大過驚人之義”。又《周書·謚法》中說“華言無實曰夸”,又與“誇”同。經(jīng)典中多用“誇”詞誕也,亦見《說文》則“夸”“誇”字通。雖二字通,但“夸飾”不可寫成“誇飾”。“誇”字之意,專指語言上的不真實??滹検茄赞o不實中有積極意義的一部分,與只表明不實的“誇”不同,故不可將二字等同起來,這一點在張瑞《〈文心雕龍·夸飾〉與“文學的自覺”》中“劉勰‘夸飾觀的歷史生成”部分有詳細論述。
夸飾和夸張都有“不實”之意,但不可將二者混為一談?!帮棥敝饕恰八⒅吻鍧崱焙汀磅嗍略鋈A”,側(cè)重于文采上的修飾,是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xiàn)手法?!皬垺迸c“馳”相對,從本義上看,是指事物變化程度上的大和小?!翱鋸垺痹诠帕x中指言行方面的自我夸大,言過其實。故夸飾是一種積極意義的“不實”,不可全然等同于夸張。
二、“夸飾”之意義
夸飾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具有獨一無二的作用,它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普遍存在且不可或缺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關(guān)于夸飾之作用,《札記》謂:“總而言之,文有飾詞,可以傳難言之意;文有飾詞,可以省不急之文;文有飾詞,可以摹難傳之狀;文有飾詞,可以得言外之情?!笨滹椀囊饬x簡言之就是以有限之文辭,達無窮之情意。劉勰在文中表明夸飾“形器易寫,壯辭可得喻其真”,旗幟鮮明地表明了有關(guān)夸飾是“喻真”還是“失真”這一論題。劉勰在《夸飾》篇中首先闡明了運用夸飾的手法可以使被陳述的事物更加真實生動,這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夫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神道難摹,精言不能追其極;形器易寫,壯辭可得喻其真;才非短長,理自難易耳。故自天地以降,豫入聲貌,文辭所被,夸飾恒存?!蔽膶W創(chuàng)作中運用帶有夸張性的、主觀感情的、想象力的文辭可以更好地描摹事物,說明道理。
夸飾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有一定的意義。首先,夸飾能將抽象的轉(zhuǎn)化為具體的,以此來描摹和展現(xiàn)事物的真實面貌?!犊滹棥烽_篇所說的“神道”即是一種用精妙的語言也很難將其形象地傳達出來的抽象之物??滹椡ㄟ^放大或縮小去形象地傳達此抽象事物的真實面貌。其次,夸飾可以通過強化事物的特有特征,向讀者展示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后文會舉例證之。此外,夸飾的意義在于,通過對事物的或大或小和或多或少地變形,寓于褒貶,飽含情感,表達作者的主觀情感。
劉勰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就是在于表現(xiàn)人的性情,“為情而造文”(《文心雕龍·情采》),故夸飾就是表達作者主觀感受和情感的手法之一。
適當?shù)目滹椩谖膶W創(chuàng)作中不僅可以表達作者的主觀感情,更能將作者筆下的事物近乎真實地傳達到讀者面前。首先,夸飾能將藝術(shù)形象更接近于作者目中之景,它在夸張的形容之中賦予了其更加宏偉豪放的氣勢。這一點在漢大賦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后文會舉例證之。其次,夸飾可以通過突出表現(xiàn)事物的某些特征,以達到振聾發(fā)聵的表達效果。將一些不可發(fā)生之景添加到真實的生活當中去,看似無理,卻可以將其內(nèi)在的意蘊完美地展現(xiàn)出來,使人深受觸動和感染。
三、夸飾的方式及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xiàn)
《文心雕龍》除了工于賦詞外,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舉例充分,使論證鏗鏘有力。在《體性》篇中,劉勰論述文章體貌風格和作家情性、個性的關(guān)系時,列舉了漢、魏、晉時代的賈誼、司馬相如等十二位著名作家,認為他們各有其鮮明的文章風格,是他們才氣的自然流露,這和他們各自的情性、個性相關(guān)聯(lián)。在《夸飾》篇中,劉勰沿襲了他一貫的風格,在各個部分的論述中都進行了舉例論證。借此我們也可以一探,夸飾這種表現(xiàn)手法在各種不同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是如何運用及表現(xiàn)的。
黃春貴在《文心雕龍之創(chuàng)作論》中論夸飾的方式時說:“夸飾之方式無窮,要而言之,不外放大或縮小兩大類。”無論夸飾的對象如何,夸飾從大的方面來說只能在大與小之中進行,夸飾的范圍可以從時間、動作、性質(zhì)、數(shù)量等方面去運用。詹锳《文心雕龍義證》注有多例,下面對出現(xiàn)在此書中的例子進行整理,從而論述文學創(chuàng)作中夸飾是如何在各個方面發(fā)揮作用的。
《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睂憰r間之快。
《詩經(jīng)·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睂憰r間之慢。
《六韜·軍勢》:“巧者一決而不猶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睂憚幼髦?。
《水經(jīng)·江水注》:“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寫動作之緩。
《戰(zhàn)國策·齊策》:“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城幕,揮汗成雨?!睂憯?shù)量之多。
《報任安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寫數(shù)量之少。
以上例子是一句中單寫大小、多少、快慢,至于放大與縮小夸飾,對比映襯,交替作用者,亦有之。例如,司馬遷《報任安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币谎云渲?,一言其輕,以見人死之身價懸殊?!侗笔贰の脑穫餍颉罚骸凹懊骰视鶜v,文雅大盛。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币谎詷O多,一言極少,以見學成之不易也。詹锳對劉勰《夸飾》篇的按語是“夸飾含有夸張和修飾兩個方面的意義,也可以說是夸張性的修飾”。
《夸飾》全篇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開篇說明運用夸張這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被陳述的對象更加真實生動,并且這種手法由來已久,古來文辭中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夸張。劉勰在開篇就使用了儒家經(jīng)典《詩經(jīng)》《尚書》中的部分例子作證。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貫串著“宗經(jīng)”的思想,認為寫文章應(yīng)該以儒家經(jīng)典為范式和楷模?!对娊?jīng)》《尚書》是儒家的經(jīng)典之作,其目的是“風俗訓世”,故用的都是雅正的語言,但因要論及的事情比較廣泛,文辭應(yīng)該有所夸張?!笆且匝跃t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舠,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則民靡孑遺?!眲③姆謩e使用了《詩經(jīng)·嵩高》中的“崧高維岳,峻極于天”,《詩經(jīng)·河廣》中的“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詩經(jīng)·假樂》中的“千祿百福,子孫千億”,《詩經(jīng)·云漢》中的“周余黎民,靡有孑遺”。劉勰用這四篇論證了在雅正之言的《詩經(jīng)》中早已開始使用夸張的手法了,更加說明了夸飾這個手法雖然表面上說得過分,但是能將意思充分地表達出來。接著,劉勰用《尚書·堯典》中的“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形容洪水浩浩盛大若漫天;用《尚書·武成》中的“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言殷師敗退牧野,則有“血流漂杵”之說。劉勰通過引用《詩經(jīng)》《尚書》經(jīng)典中的例子來說明夸飾這種手法“恒存”,適當?shù)厥褂每滹?,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會起到積極的藝術(shù)表達效果,真是“神道難摹,精言不能追其極”。而夸飾是最能夠接近陳說對象的真實面貌的?!峨s文》篇的“高談宮館,壯語畋獵”壯辭可得喻其真。
杜甫在《古柏行》中寫道:“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庇腥苏J為句中的“四十圍”不妥。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認為:“四十圍乃是徑七尺,無乃太細長乎?……此亦文章之病也。”亦有學者認為,這是詩人夸張的正常用筆,如宋代王觀國在《學林》卷八中寫道:“子美《潼關(guān)吏》詩曰:‘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世豈有萬丈余城耶?姑言其高耳,‘四十圍‘二千尺者,姑言大且高也?!背齽③脑凇段男牡颀垺分信e的例子之外,黃侃在《夸飾》篇的札記中舉例《孟子》《尚書》《莊子》《列子》等更多經(jīng)典中的例證來說明諸子百家創(chuàng)作著書都善用夸飾,這是對劉勰論證的補充,說明夸飾由來已久。
四、夸飾的基本原則
夸飾能夠突出所陳說對象的特征,增強生動性,給人一種振聾發(fā)聵的感受;但使用夸飾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時要抓住要領(lǐng),不要過分而違背事理,做到“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
“自宋玉、景差,夸飾始盛;相如憑風,詭濫愈甚。”劉勰舉漢代司馬相如和揚雄的例子,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使用夸張,在描寫山海、宮殿等雄壯事物方面,刻畫逼真生動,具有動人的魅力。二人形成了詭濫之風,違背事理?!翱涠泄?jié),飾而不誣”是說夸飾必須建立在客觀真實的基礎(chǔ)上,運用夸飾必須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作家話無根據(jù),或毫無節(jié)制地亂夸一通,那就不但不能增加作品的感染力量,而且會給人以荒誕不經(jīng)的感覺。
西晉摯虞在《文章流別論》中認為:“夫假象過大,則與類相遠;逸辭過壯,則與事相違;辯言過理,則與義相失;麗靡過美,則與情相悖?!崩杉蛹{斯在《論崇高》中談到夸張時認為:“知道極限在何處是必要的;由于一經(jīng)跨過極限,夸張的效果就會破壞無余,因為在這種場合,它一方面會因過于牽強而瓦解,另一方面亦會產(chǎn)生與希望相反的效果?!闭摷笆褂每滹椥Ч詈玫?,不得不提及“詩仙”李白,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北風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李白的夸飾能夠窮盡事物的要領(lǐng),使文辭流暢飛動。
劉勰在《夸飾》篇中提到宋玉,夸飾始盛。宋玉也有運用夸飾較好的例子,如《登徒子好色賦》中的“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傅庚生在《中國文學欣賞舉隅》中認為:“此言美丑皆似太夸,然愈夸乃愈見其文筆之可喜也?!睗h大賦中的優(yōu)秀作品,描寫山海的氣貌、宮殿的體勢、樓臺的壯觀必須借助夸飾的手法,恰當?shù)亍⒂泄?jié)制地運用夸飾,可以寫出光彩欲燃、岌岌可危的形式?!澳灰蚩湟猿蔂?,沿飾而得奇也?!蔽膶W創(chuàng)作依靠夸飾可以將千奇百怪的形狀都具現(xiàn)出來。
綜上所述,劉勰的《文心雕龍·夸飾》在繼承前人的基礎(chǔ)上,系統(tǒng)性地論述了與夸飾有關(guān)的問題,展現(xiàn)了夸飾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意義,對后人的創(chuàng)作以及如何正確運用這一手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