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田雪梅
小時候,我家院子里有一方菜地。母親深諳種菜之道,從不在中午太陽最烈的時候給菜澆水,而是在院子里放一個大鐵盆,里面盛滿水,在陽光下曬一兩天后,才裝進灑水壺里,像雨水一般滋潤躲在土里的小芽小苗兒,把“賴床”的它們喚醒,它們伸伸懶腰便從泥土里鉆出來了。
院子里的大鐵盆,總是盛著滿滿的水,在陽光的炙烤下,暖暖的。蔬菜們喝了摻著陽光的水,一躥一大截,長得歡實。母親說菜跟人一樣,如果當(dāng)頭澆一盆冷水,也會生病的。每次我從外面瘋玩回來,滿手滿臉的泥巴,母親總會從大鐵盆里舀一瓢水給我沖洗。
農(nóng)忙季節(jié),母親上地前,天才蒙蒙亮,但她照例要把大鐵盆里的水蓄滿。中午回來做飯時,母親就舀些水讓父親洗臉,父親說水溫乎乎的,洗起來真舒服,還免了燒水,省了很多柴禾和時間。言語間透著對母親的贊賞。
院子里的那盆水,招來了很多鳥雀兒,它們落在盆沿上探頭探腦,確定沒有危險后,點一下水,又一次左右瞧看一番,再點一下水。喝得興起,還梳理著羽毛“嘰嘰喳喳”地聊起來。我向母親告狀,母親便笑著說:“你看小鳥多有禮貌啊,一邊喝水,還一邊沖著你行禮呢!再說了,我們白天忙去了,有小鳥陪你,你還不高興?”
母親養(yǎng)花也是行家里手。我剛有了自己的房子時,看見好看的花就往家里搬,林林總總占滿了整個陽臺。母親過來小住,看到陽臺上沒有精神頭兒的花們,自然免不了一頓嘮叨。她修理了枯黃的葉子,又在陽臺上曬了一盆水。想起兒時母親在院子里曬水的情景,我有些不解——鄉(xiāng)下是從山里引進的泉水,涼。這城里的自來水可是溫吞吞的,還有曬的必要嗎?但母親說,甭管哪兒的水,這花兒啊,啥時候都喜歡摻了陽光的水。果然,母親用曬過的水澆了幾次,花又精神抖擻、神采奕奕了。
我特意上網(wǎng)查了一下,經(jīng)過太陽的曝曬,可以使自來水中含有的氯揮發(fā)掉;而且,曬過的水溫和花根部的溫度相差無幾。母親說,花的感覺很靈敏,容不得半點馬虎。
后來,母親隨哥哥進城,照看小孫子便成了她的活計。小孫子愛玩水,母親就在閣樓的平臺上曬半盆水,搬到衛(wèi)生間,讓他玩?zhèn)€盡興。讓哥嫂奇怪的是,母親帶孩子,孩子很少感冒,哪怕常常玩得滿身是水。對此,母親卻胸有成竹:“不怕的,被日頭曬過的水,溫著呢!”
母親年輕時,一雙腿常年浸在田里的冷水里插秧;還要在露水重重的早上,去田野里摘苣荬菜給雞鴨鵝們吃。所以,后半生的母親,手指和腿的各個關(guān)節(jié)都因風(fēng)濕而嚴重變形,疼痛時她咬著牙不讓別人看出來。因為自己深受其苦,所以她對親人格外上心,對身邊的花草萬物也格外用心。
周末晚上和母親視頻,她美滋滋地告訴我一件“大事”,說她正在泡腳,而這盆泡腳的水,是小孫子費了半天勁在陽臺上給她曬的。
曬一盆水,就是在收集一盆暖暖的陽光,那水有陽光的味道,更有愛的味道。母親又何嘗不是一盆被太陽曬過的水呢?我們健康成長的每一步,都少不了她溫暖妥帖的呵護。在她的滋養(yǎng)下,我們把根扎牢,長得郁郁蔥蔥,葳蕤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