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樹松
摘 要:笛子的基本功是一種演奏技術,它有著其內在技術的要求和其特有的審美標準,一般來說,笛子的基本功可以分為氣息、手指、嘴唇、舌頭四個方面,我們簡稱為“氣、指、唇、舌”,在實際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口型、風門、口風、呼吸、氣息的控制等深刻影響著笛子的音質、音色以及演奏者的樂曲演奏水平。本文筆者主要從氣息的角度,結合實踐經驗,從氣息的含義、對演奏的影響、訓練氣息的方法以及訓練心得等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笛子;氣息運用與控制;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J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4-00-03
一、氣息的概述及其意義
笛子屬于吹管類氣鳴性樂器,主要靠吹奏者將氣流吹入吹孔,在吹孔的內壁底部碰撞產生氣旋,氣旋向笛尾推進形成氣柱并在笛管內部震動而發(fā)出聲響,而氣息又關系著演奏的音色、樂句的連貫性、樂曲的完整性以及演奏者對于樂曲思想感情的表達。因此,要想把握好氣息的運用,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氣息,顧名思義,就是呼吸時進出的氣,是竹笛能夠發(fā)音的動力源泉。
氣息運用與控制是否得當關乎竹笛演奏的音高、音準、音量、音色,甚至是竹笛演奏的樂曲內容、音樂形象的塑造都與吹奏時的“氣”有著密切的關系。就竹笛演奏而言,氣息的主要考量指標大致有氣息的平穩(wěn)性、持久性、運用靈活性,其對演奏聲音的穩(wěn)定性、樂曲的完整性、音樂的表現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些氣息變化的形態(tài)形成了豐富的氣息運用技巧,同時反映著人的思想感情和世間萬物的運動狀態(tài)。同時,以“氣息”為根基是演奏者表現音樂形象和音樂內容的重要方法,是進一步形成演奏者自身演奏風格的必要途徑。其核心問題便是氣息的掌握及其變化運用,和樂曲中的其他的演奏技術一樣,氣息的運用在音樂表現中具有重要的意義[1]。
二、氣息的運用與控制路徑探究
氣息要想達到靈活自如的運用,就必須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并日復一日的堅持,最終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地融入音樂中。如何找到正確的方法進行氣息訓練?在練習過程中,我們如何能使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氣息呢?
首先,我們要找到良好的呼吸狀態(tài),可以嘗試清晨醒來平躺在床上,雙手輕按肚臍以下兩到三指丹田處,全身放松用鼻子輕輕吸氣,吸到吸不動為止并保持腹部的支撐,意思是在練習過程中雙肩、脖子、喉嚨等部位要保持放松自然的狀態(tài),切不可因為吸氣而導致器官過于緊張,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嘗試在無下意識的狀態(tài)下用鼻子聞花的方式,氣息會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吸入肺部,氣息的感覺下沉,給腰腹部提供力量的支撐。
其次,在開始練習之前先要進行吸氣練習。吸氣時,咽腔、口腔打開后保持不變,類似做半打哈欠的狀態(tài),在打哈欠的一剎那,口腔內部保持放松,氣流自然吸到了肺部,橫膈膜也會自然下沉。呼氣時同理,吸氣的狀態(tài)是半打哈欠,呼氣也是半打哈欠的狀態(tài),呼氣時著力點要放在腰腹部,不能是胸部,這一點,筆者對馬迪老師講到的“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有著深刻體會,只要方法科學、運用得當,氣息才能做到放松、通暢,笛子音色也會隨之松弛圓潤。吸氣要求深且滿,但不宜硬撐,切忌深吸一口氣的同時把肩膀聳起,這將導致身體狀態(tài)的緊張,氣也沒有沉下去,而且氣吸得太多會造成身體僵硬、狀態(tài)緊張。演奏者應該在打哈欠的同時氣,氣息下意識往腹部橫膈膜以下自然下沉,這樣,氣流自然吸入的通道形成,氣量吸的多了,氣也沉下去了,狀態(tài)也放松了。
最后,要掌握正確的用氣方法。一般而言,呼氣方法有三種,即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三種。胸式呼吸優(yōu)點就是換氣快,缺點是氣息容量??;腹式呼吸優(yōu)點是氣息容量大,缺點就是換氣時間久;胸腹式聯合呼吸是常用的一種換氣方法,其采用胸部和腹部共同呼吸的方法,一是獲得了更大、更多的氣息容量,使演奏者的氣息運用有了更大的發(fā)揮空間;二是演奏者可以控制與運用的發(fā)力點更多,能夠達到更為有效的控制。這種呼吸方法是一種比較“中庸”的模式,更好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目前來說,采用“呼吸并重”的呼吸方法,做到口呼鼻吸的胸腹式自然呼吸法占習笛者之眾[2]。
長音是吹好竹笛,練習運氣的最基本方法,也是吹好笛子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它對增強嘴唇的力度和氣息的控制能力以及兩者之間的配合起著重要的作用。長音的練習在氣息訓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笛子愛好者還是專業(yè)演奏者,都應該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和滴水穿石的信念堅持練習長音,日復一日,久久為功。當然,在練習長音過程中,一是要遵循科學、正確的訓練方法,形成良好的呼吸方法、樹立對音色正確的審美,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需要演奏者充分感受到氣息與笛子管徑之間的充分震動,一般來說,練習長音時采用管徑大一些的笛子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由小到大可以從c調著手練習,一直到bB調、大A調、大G調等。每天在練習樂曲之前,根據自身專業(yè)程度、練習時間等情況自行安排練習時間,一般在吹奏樂曲之前,練習長音,溜溜笛子,以達到基本靈活運用的要求。三是練習曲的選擇也尤為關鍵,初學者可以借助節(jié)拍器吹較短的長音,隨著訓練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逐漸增加長音的長度,有基礎的可以進行七聲音階和五聲音階的專項訓練,筆者在學生時代練習的最多的幾個練習曲:一是“四短一長”長音練習曲,這首練習曲由四個一拍的音符和一個四拍的音符組成。對于初學者來講可以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口型、口風;對于專業(yè)演奏者來講可以幫助其快速找到演奏狀態(tài)。其核心是前四個一拍的音符可以作為試錯音,吹好吹壞也沒關系,音色、音質等要素可以暫時擱置,當吹到最后一個四拍的長音時,就要在前期“試錯”的基礎上找到最佳的聲音。當然,專業(yè)的演奏者另當別論。二是長音練習曲,這首練習曲由低音5到高音3級進,每個音結束加上最低音5,上行和下行往復整體用每分鐘46的速度吹奏,每個音吹8拍。這首練習曲完整演奏一遍需要更多的時長,更適用于專業(yè)些的演奏者,其意義是音符在不斷級進的過程中穿插最低音,可以幫助演奏者找到丹田發(fā)力的感覺。同時,隨著每一次進行到低音5的往復過程,可以讓手指和嘴唇充分感受到聲音震動的感覺,進而找到最松弛、最飽滿的音色。三是氣震音練習,每一樂句由八個同樣音高的音符組成,并不斷級進,到高音3時再返回。每吹一個音符吸一次氣,每一個音都要用固定的口型、風門、口勁兒吹奏出固定的力度。隨著練習的掌握程度可以不斷加速。這首練習曲隨著音階的級進可以讓演奏者更好地體會到丹田的位置、氣息的流速、口唇部控制力量的綜合運用,甚至感受到每一個音符的速度和力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肌肉記憶,保障各個機能的高效運用[3]。
練習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音準——建立音準的概念至關重要。在練習長音時,氣息控制不好最容易出現音不準的現象。因此,需要時刻保持音準始終如一,不能時高時低。特別是在吹奏一個長音中,氣息太猛會使音偏高,氣息太弱會使音偏低,氣息不穩(wěn)定也會造成音準不穩(wěn)定,產生忽高忽低的現象,其關鍵還是在于對氣息的控制力不夠。吹低音時,要求氣息流速緩慢,口腔要打開;吹中音時,要求氣息流速適中,口腔適度收縮;吹高音時,要求氣息流速加快,口腔收縮;吹強音時,氣息的流速應加快,口腔打開;吹弱音時,氣息的流速應放緩,口腔縮小??傮w要求強而不高,弱而不低。如果有音不準現象,需對照校音器認真練習,逐步形成音準概念,同時可配合基本音階練習和五聲音階練習。
2.音色——音色的品質關系到樂曲表現。練習時音要平,氣要穩(wěn),無論音量大小,都要感受到丹田發(fā)力,都要有“四兩撥千斤”的感覺,口風與口腔是丹田力量的傳導器,低音要求音色渾厚飽滿;高音要求音色干凈通透。此外,筆者認為影響笛子音色的因素還有很多,如笛子竹材的選取、笛子的制作、笛子本身性能的優(yōu)劣、演奏者自身口型、口腔以及吹奏狀態(tài)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總體以“松、透、圓、亮、松”為宜。
3.呼吸——呼吸的自然與否影響著吹奏狀態(tài)。音樂是一種自然的表達,這就要求呼吸必須在自然且放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但在實際練習過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在練習中,最好使用以口為主,口鼻相結合的呼吸辦法,這樣吸氣速度快,氣量大,在吐氣時,吹奏者應利用口型控制、腰腹部力量和橫膈膜的作用綜合控制氣息能夠緩慢均勻吐出。一般可采用“慢吸慢呼”和“快吸慢呼”兩種方法練習。此外,每次呼吸氣量的多與少,要根據樂句長短提前預判,一般以長句多吸,短句少吸為宜,不宜過?;虿蛔?,否則會造成呼吸忙亂,影響吹奏流暢。
4.口型——良好的口型是吹奏的重要保障??谛褪顷P于笛子吹奏時口部保持吹奏的整體狀態(tài)的總的概念,是包含口勁、口風、風門的總和。吹奏口型決定著“口勁”的力度與“風門”的形狀,影響著演奏者對笛子音準、音量、音色以及對氣息控制的綜合運用。具體為吹低音時,要求風門大、口風緩、口勁松;吹高音時,要求風門小、口風急、口勁緊。“風門”“口風”“口勁”三者密切配合是練習笛子的基本方法與步驟。總體要求強而不噪,弱而不虛[4]。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在學生時代,其導師周可奇和謝文吉兩位老師要求他們在練習氣息的基本功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科學把握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在實際運用中,根據曲目的整體風格和音樂片段的具體情緒來適時地調整氣息的速度和深度。當演奏節(jié)奏歡快,情緒激昂的片段時,樂曲對氣息的要求是時間短、動作快、氣量足,呼出氣流的速度要快,且吸氣不能過深,否則換氣時氣息卻還在丹田,仍處于一個比較低的位置,中間需要從腹部經過氣管到達口腔的時間,導致氣息無法及時得到有效補充,顯然達不到樂曲的要求,這就造成了氣息不夠用的現象。反之,當演奏節(jié)奏緩慢,情緒深沉的片段時,氣流的速度要慢,且吸氣不能太淺。因此,演奏中應盡量做到辯證用氣,口鼻共同吸氣,靈活運用、隨時補充。
二是切勿追求長音的長度。笛子是吹管樂器,主要通過笛子管徑內空氣柱的振動和共鳴來發(fā)聲。氣息是動力,目的是震動,練習長音的目的就是要幫助我們將氣息和管徑夠得到充分的震動。在沒有嫻熟地掌握氣息方法、聲音音色的時候片面地強調音的長度,質量一定是差強人意的。這就要求吹奏者在練習時,不必刻意強調長音的長度,寧可吹奏較短的長音,達到基本的技術指標即可。因此,寧可氣不夠就換氣,也不要憋出一個不達標的長音。
三是注意保持音量最大化。吹奏到不能再加大自己的氣息力度和速度一直到臨界值,直到吹奏時氣息產生的噪音大于吹奏的音本身且快要吹破時,繼續(xù)保持住不吹破的狀態(tài)。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把自己身體和氣息的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好比我們在刻一尊雕像的時候,往往需要準備一塊比雕像更大的石材,這塊石材就相當我們的氣息,剛開始是飽滿且略帶噪音與雜質的,把氣息的量做出來以后,經過一點點修修補補,最終才能得到我們最理想的氣息狀態(tài)。最終目的是:最放松、最震動、最通透,最終做到平穩(wěn)、結實、響亮、純凈的狀態(tài)[5]。
四是要檢查口唇要求是否到位??诖街傅氖强谛?、風門、口風以及唇部力量的綜合,是演奏者科學運用氣息的關鍵部位,決定著音色是否清脆甜美、淳厚豐滿。正確的口型、風門以及口風的合理運用對于演奏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則會出現聲音發(fā)憋、音色渾濁、四處漏氣的現象。演奏者應該在反復不斷的練習中找到發(fā)音最輕松、音色最適合的發(fā)音點,這樣才能做到合理、高效地利用氣息。
五是提前規(guī)劃好用氣量。不同樂曲有不同的體裁、風格、情感等要素,具體到每一樂段和樂句又有強弱、虛實、剛柔的要求,呼吸的方法上大致相同,細節(jié)有一定差別。這就要求演奏者提前劃分好樂段和樂句,規(guī)劃好所需的用氣量,保障下一樂句能夠正常地演奏。
六是控制好吸氣的滿度。當我們在演奏一段音樂時先要實現“自我享受”,通過自我享受的過程再把這種放松、愉悅的感受傳遞給受眾。吸氣吸得很足、很滿容易使演奏者身體緊張,自然地想要保持住這種呼吸狀態(tài),這種源于身體內部的緊張感進一步傳導到音樂中去,導致聲音飄、浮、虛、噪,進而影響音樂的享受。因此,吸氣時不要吸得過滿,滿則溢,一般來說,吸氣時以吸七分,留三分余地為宜。
此外,心態(tài)也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視的一點,要保持良好的演奏狀態(tài),基本功的練習枯燥且無味,演奏者須保持良好的演奏狀態(tài)以吹好每一個音符。吹笛即如做人,練笛即修性,在練習過程中保持一種寧靜致遠、天道酬勤的境界才是吹笛的絕佳狀態(tài)。
三、結束語
在笛子演奏的過程中,氣息的控制與運用對于演奏者的演奏及樂曲的表現至關重要。笛子演奏者應在氣、指、唇、舌等基本訓練的基礎上,著重加強對氣息控制的訓練,唯有掌握科學的呼吸方法和良好的氣息控制與運用,加之反復的練習與思考,才能發(fā)揮出笛子的性能與優(yōu)美的音色。這樣,演奏出來的音樂才會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
參考文獻:
[1]王濤.笛子演奏中口風與氣息的控制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03):19-20.
[2]馬述諫.論氣息速度和風門大小對竹笛聲音的影響——結合聲學實驗并以bB調曲笛為例[D].中國音樂學院,2020.
[3]孔迪.談竹笛教學中呼吸與運氣的把握[J].樂器,2009(07):40-42+1.
[4]王曉俊.中國竹笛吹奏藝術的歷史與美學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
[5]相東.淺議口型在笛子演奏中的重要性[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1(0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