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鳳,劉 寧,祝勤雅
(浙江省榮軍醫(yī)院 浙江嘉興 314000)
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強掃描借助注射造影劑可使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之間的對比度增加,以獲得高比度的圖像[1-2]。MRI增強掃描所需時間較長,且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例如檢查空間小、噪聲大等,還需要患者多次較長時間的屏氣配合,若無法完成呼吸配合還會增加患者心理負擔,因此臨床護理中需要提高患者配合度并改善心理狀態(tài)[3]。圖文式健康教育將疾病知識及護理過程以圖文形式進行展現(xiàn),具有直觀、易記、便于普及等優(yōu)勢,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繼而提升治療配合度;此外,相關研究顯示,心理健康指導可顯著改善患者應對方式、心理狀況[4-5]。本研究分析了圖文式健康教育聯(lián)合心理健康指導對MRI增強掃描患者掃描前心理狀態(tài)及檢查結局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21年6月1日~12月31日行MRI增強掃描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行MRI增強掃描,且對造影劑無過敏反應;②無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可配合治療;③生命體征穩(wěn)定。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者;②合并肺部感染、肺氣腫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③正在接受心理治療的患者。按照隨機信封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23~85(58.47±16.28)歲;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20例,初中19例,高中及以上21例。觀察組男41例、女19例,年齡32~85(59.25±12.06)歲;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22例,初中19例,高中及以上19例。兩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學原則,且患者及其家屬均了解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護理人員核實患者信息,詢問過敏史、手術史,以及是否安裝心臟起搏器;告知患者檢查前禁食6 h,選擇粗直、血容量充足、彈性好的靜脈進行注射,進入檢查室前協(xié)助患者取下金屬類飾品。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圖文式健康教育聯(lián)合心理健康指導。圖文式健康教育:①護理人員將MRI檢查室內的設備、環(huán)境介紹,注意事項、禁食時間等內容制成卡片,分發(fā)給患者。②護士耐心為患者講解卡片上的內容,讓患者充分了解檢查室環(huán)境及牢記檢查前注意事項,了解MRI檢查的具體流程及重要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③護士借助圖片展示MRI增強掃描各種儀器,告知操作目的。④將注射造影劑過程中的相關配合事項及注意事項制成漫畫并發(fā)放給患者,例如檢查前1周不進行胃腸鋇餐檢查等,取得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的積極配合。⑤護理人員通過圖片展示和現(xiàn)場示范相結合的方式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訓練?;颊弑3制椒€(wěn)呼吸并進行呼吸指令練習,告知患者在屏氣時口緊閉、鼻吸氣后屏住呼吸、全身放松,且屏氣過程中保持腹部平穩(wěn),督促患者多次練習。心理健康指導: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主動詢問患者病情,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不良情緒來源,對于極度緊張不安的患者給予鼓勵,第一時間滿足其合理要求,耐心傾聽患者對健康的擔憂,并耐心解答疑惑,及時進行心理疏導。②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造影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注射時的反應,鼓勵患者,緩解恐懼感。③檢查前與患者積極溝通,細致講解檢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適,告知患者若出現(xiàn)不適要及時說明,可允許家屬陪同,增強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情緒反應、診斷依從、知識掌握情況,由護理人員進行評定。②心理狀態(tài):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6]、抑郁自評量表(SDS)[7]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SAS包括20個條目,每個條目4個選項,評分>50分表示有焦慮癥狀,分值與焦慮程度呈正相關;SDS評分53~62分為輕度,63~72分為中度,>72分為重度。③比較兩組檢查結局:包括屏氣不當發(fā)生率、圖像合格率。圖像合格情況由2名經(jīng)驗豐富的放射科技術人員共同判定。圖像清晰及稍微模糊為合格,模糊且受影響為不合格。④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觀察兩組心悸、惡心、喊叫拍床、掙脫逃出等發(fā)生率。
2.1 兩組情緒反應、診斷依從、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情緒反應、診斷依從、知識掌握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后檢查結局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后檢查結局比較[例(%)]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MRI增強掃描對于診斷腫瘤、炎性反應等病變以及確定病灶形態(tài)、大小、位置等具有顯著優(yōu)勢[8-9]。造影劑注射能促進病灶區(qū)清晰度增加,從而提高診斷率,但造影劑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痛苦。此外,檢查過程需在封閉狹小的空間中進行,且噪聲大,各種因素均在某種程度上對患者心理狀況產(chǎn)生干擾,尤其對自身疾病缺乏正確認識的患者,會出現(xiàn)過度負性情緒(如焦慮、恐懼、緊張等),影響圖像質量,降低檢查準確率,因此給予患者針對性干預措施尤為關鍵[10-11]。
臨床護理工作繁雜、健康教育內容較多,護理人員多數(shù)情況下無法完全實施相關干預措施,對護理效果產(chǎn)生一定影響[12]。相對于傳統(tǒng)護理中單一、“填鴨式”健康教育,圖文式健康教育更能幫助患者加深記憶,護理人員通過制作圖文并茂、直觀性強、簡潔易懂的健康知識卡片,激發(fā)患者學習潛能,避免口頭籠統(tǒng)健康教育導致的概念模糊,提高患者對MRI增強掃描檢查的認知水平,以及相關知識掌握程度[13]。另一方面,圖文式健康教育通過將護理流程一一列出,可讓護理人員工作具有計劃性、預見性,繼而提高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率。葛永芹等[14]研究指出,圖文式同步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血液疾病患者飲食知識認知程度及飲食依從性。心理健康指導是指護理人員在心理學理論基礎上,通過多種方法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指導,以取得較為理想的護理效果,最終達到促進患者疾病康復的目的。近年來,心理健康指導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模式的發(fā)展而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中,相關文獻指出,對行冠脈CTA檢查患者實施心理健康指導及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即時心理狀態(tài)[15]。行MRI增強掃描患者由于社會角色及日常生活均發(fā)生變化,導致患者適應能力及生活水平下降,從而出現(xiàn)一系列心理變化,如自卑、不安等。本研究對患者實施心理指導,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積極溝通,了解其情緒變化,并及時給予鼓勵和疏導,降低了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情緒穩(wěn)定率、診斷依從率、知識掌握率均高于對照組(P<0.01);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表明MRI增強掃描患者應用圖文式健康教育聯(lián)合心理健康指導,可穩(wěn)定患者情緒,提高診斷依從率及知識掌握率,改善掃描前不良心理狀態(tài)。大多數(shù)行MRI增強掃描患者由于缺乏相關知識、不熟悉檢查流程等因素,易出現(xiàn)緊張情緒加重等情況,將相關檢查流程通過圖文表現(xiàn),具有較強的易模仿特性,能引起患者好奇及嘗試心理,且及時的心理干預能讓患者過度焦慮情緒得到緩解。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屏氣不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圖像合格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圖文式健康教育聯(lián)合心理健康指導可改善MRI增強掃描患者的檢查結局。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對MRI增強掃描患者實施聯(lián)合干預方法,可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臨床診斷提供幫助。
綜上所述,對MRI增強掃描患者實施圖文式健康教育聯(lián)合心理健康指導,可穩(wěn)定患者情緒,提高診斷依從率及知識掌握率,改善患者掃描前心理狀態(tài)及檢查結局,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