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娃淇,盧黎莉,顏丹妮,李婷婷
寧波工程學院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小學生的偶像趨勢呈現(xiàn)出娛樂化傾向,現(xiàn)如今飯圈文化對小學生的影響越來越深,值得我們更加系統(tǒng)地來分析和理解這一現(xiàn)象的本質以及危害。
關于飯圈的概念最早的文獻討論研究源于2012 年發(fā)表的一篇《以日飯為例看小眾文化的網絡關系》[1],從該文章可以看到當時已產生“飯”作為粉絲的同義概念,以及該概念開始進入大眾視野。飯圈文化主要是指一群粉絲組成的組織或團體而進行的一系列行為傳播,粉絲們通過在組織中運用獨特的語言特色和產生特別的行動規(guī)范,例如給偶像助力或宣傳其作品,從而影響至整個社會[1]。
在當代互聯(lián)網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的情況下,粉絲與偶像之間的聯(lián)系也開始變得更加緊密,兩個群體之間的信息傳播以及交流也變得更加近距離和多樣化,也因此而有了專門的領導者,他們會規(guī)范粉絲言行和行為的舉措,引導粉絲群體為偶像進行控評,反黑等行為,這些行為也逐漸成為飯圈文化的一部分。
隨著粉絲與偶像之間關系的不斷密切,開始逐漸形成有規(guī)模的組織,偶像的吸粉能力和公眾影響力因為粉絲的數量的增多而不斷上升[2]。由于偶像本身的影響力以及商業(yè)價值的潛力,資本開始通過各種渠道進入群體,對粉絲進行社群營銷,以獲得粉絲經濟利益最大化。除了偶像本身的人氣,資本最看重粉絲的響應能力,以及因為偶像而產生的購買力,如果請明星代言旗下產品,就會獲得巨大的收益。現(xiàn)在直播行業(yè)開始發(fā)展,有很多網紅和偶像成為了帶貨主播,銷售合作或代言的產品,因此會吸引粉絲觀看直播并購買產品,粉絲的購買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偶像的商業(yè)價值。粉絲也熱衷于提高偶像知名度,在社交平臺上推廣自家偶像。對于粉絲來說,互聯(lián)網數據是偶像知名度和人氣的象征,能更好地增加自家偶像的資源和曝光度。
“圈層”可以是廣義的一個具有相同社會屬性的階層,也可以是一個區(qū)域內本身具備很強的社會聯(lián)系、社會屬性相近的群體[3]。在飯圈文化中,圈層化特征尤為明顯,這里的圈層主要是指飯圈內的信息對于有較強關聯(lián)性的粉絲群體來說更容易理解,而圈外的人員會較少涉及。就拿影視中大家最常見的cp 名稱來說,有的名字取自劇中的人物名稱,如《長歌行》的“皓嫣夫婦”,由男二劉宇寧扮演的皓都和女二趙露思扮演的大唐樂嫣公主組成。圈中的“粉籍”類似于一個人在粉絲圈中的身份象征,群內對于一些違反規(guī)則的人會用開除的方式進行處理。不管是cp 名稱還是群內規(guī)則都體現(xiàn)了飯圈人與普通人的不同,凸顯其圈層化。
儀式化現(xiàn)在在每個粉絲群都是常見的,基本上加入一個粉絲群都會有一系列的程序和活動以及不同的title。要加入一個粉絲群,首先就需要接受來自于粉頭的篩選,會確定申請人是否符合粉絲群規(guī)定的資格條件。通過初級篩選后,還需要回答一系列和偶像有關的問題,例如偶像的出道時間、生日等,從而獲得粉頭的同意,最終才算正式加入到粉絲群。接下來就是進行注冊驗證入會,通過上述一系列的操作目的就是確定你是否是真愛粉,也是為了避免黑粉的進入。其次在粉絲群里也會有日常的打卡活動,每天都要進行打卡,通過打卡頻率以及日?!懊芭荨背潭?,會給你不同級別的title,如僵尸粉(指的是機器粉,非真人,只是單純增加粉絲數)、死尸粉(死粉里面包含了僵尸粉,但是與之不同的就是活人,有些是脫粉后也懶得退出關注就這樣保留,活躍度不高)、普通粉(由于一些因素想要了解該偶像從而加入群體,需要后期不斷的培養(yǎng)才會到后面幾個階段)、活躍粉(會經常進行互動交流,活躍度比較高)、鐵桿粉(該粉絲活躍度不高,但是其受信任度高,所以他不會唱反調,所以在粉絲中鐵桿粉屬于優(yōu)質粉之一)、忠誠粉(忠誠粉是鐵桿粉的進階,這類粉絲對偶像是絕對認同、維護的,是不斷地希望給偶像創(chuàng)造流量的)。除了進行每日的打卡以外,還需要積極完成該組織內的任務,比如偶像生日會的時候粉絲會在場上舉燈,為偶像應援助威,沒參加生日會的粉絲就會在各大社交網站上發(fā)有關偶像生日的文案,還會有粉頭帶頭組織為偶像接機等活動。以上的飯圈活動,媒體通過儀式化傳播,制造噱頭,以此來增加偶像的流量和關注度。
資本化原反映的是公司中各種債權人權益與業(yè)主權益的比例,根據飯圈資本化的內容,一方面,在飯圈中所謂的資本指的是那些擁有偶像的信息,個人的經濟條件優(yōu)越,處于較高的社會地位,擁有更多資本的粉絲往往會更具有權威性[2]。另一方面,資本化也指現(xiàn)實中的經濟資本,粉絲在偶像事業(y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粉絲不僅會買偶像的周邊和偶像代言的產品,還會參與見面會、舉辦活動,花時間、金錢和人脈為偶像投票打榜,更有甚者會花大量的金錢來維護偶像的名聲和形象。可以說,粉絲經濟支撐著偶像的發(fā)展。
飯圈是一個有著相同熱愛的人群的集合體,他們跨越了時間和地點的阻礙,聚集在了一起。然而,進入飯圈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存在一定的門檻。在對外方面,為了吸引粉絲群體,各大平臺會開展各類粉絲活動。由于粉絲屬性的不同,各類型粉絲也會產生激烈的斗爭,主要包括“毒唯”“團粉”“cp 粉”,因為關注的重點不同,產生了矛盾和斗爭[4]。
隨著飯圈文化的不斷發(fā)展,不再僅僅影響著娛樂圈,它開始與其他領域聯(lián)結在了一起,還和網絡社會也緊緊聯(lián)系起來,間接促使著粉絲群體的規(guī)?;妄嫶蠡?,影響著網絡秩序的管理[4]。在這個團體里偶像是粉絲的精神支柱,是他們共同喜歡和熱愛的人,因為有這樣一個共同點,這群人自愿團結在一起,耗盡自己現(xiàn)有的金錢和精力去為偶像做營銷、賺流量,最終偶像也通過粉絲的不斷累積而被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隨著偶像知名度的上漲,也就有了更多的資源和更為巨大的市場,再加上資本的多重營銷,也促使著飯圈亂象變得越發(fā)嚴重,可見這個現(xiàn)象在當今社會不再只是存在于網絡空間的想象,它早已成為了一個社會發(fā)展現(xiàn)象[5]。
小學生的追星行為會對他們自身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以及人生道路起到重大的影響。從有益的角度來看,把一個積極正面的偶像當作榜樣,可以為小學生起到積極正向的引導作用,偶像所具備的美好品質和獲得的成就會給小學生群體帶來向前的動力和精神寄托。但從其危害的角度來看,由于小學生群體意志力弱,缺乏對事物的全面認識和了解,再加上是非觀還未健全,很容易被飯圈的不良文化所誘惑,從而對自己和家庭都造成一定的傷害[6]。
再者,從經濟消費的角度來說,小學生在盲目追星時,通常愿意為他們的偶像花費大量金錢,一般來說小學生對于金錢這類物質的概念并不清晰,他們并不清楚父母賺錢的艱辛,父母可能忙碌一整天才能賺一百多塊錢。他們將賺得的大部分的錢用于維持家庭開銷,而小學生群體追星很難得到控制,他們會將全部的零花錢或壓歲錢投入進去,有的甚至還會向父母索要。據相關數據了解,大部分的小學生愿意為偶像花錢,部分小學生在偶像周邊、偶像演唱會、投票打榜等支持偶像的行為上花費了巨額數目,有的甚至為了追星花掉家里一大半的積蓄,給家庭財產造成嚴重損失。
從小學生人身和財產安全角度來說,小學生在網上很容易暴露自己的隱私信息,如家庭成員、家庭地址、電話等,這給他們的人身安全設下了一定的隱患,不法分子就會利用這些隱私信息,通過各種方式找到小學生群體,再利用小學生對偶像的癡迷和無條件信任而騙取他們的錢財,有的小學生甚至可能會被拐,這些存在的問題都是值得社會去關注和反思的。
從精神和心理的角度來講,過度追星會對他們三觀的建立和精神狀態(tài)有很大影響。不理智的追星在造成他們學習成績下降、精神壓抑的同時,還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社交和家庭生活,因為他們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追偶像的劇、幫偶像打榜和控評上,減少了與家庭成員及朋友的交流,會對他們性格地養(yǎng)成產生一定的影響。再者,網絡上的言語虛實難辨,小學生無法分辨是非,只知道維護他們的偶像,有的小學生還會與網絡上的人互懟或者辱罵,無腦反駁他人的言論,不聽取家人的勸告等等,這些都將會嚴重影響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地形成,為以后的人生埋下巨大的隱患。
飯圈亂象就當今環(huán)境來看,已經不再是能被輕易忽視的一種現(xiàn)象了,該現(xiàn)象現(xiàn)如今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所以如果要解決該現(xiàn)象,也不能夠簡簡單單從一個方向來解決,應該從多個方向同時下手,才能更好地抑制飯圈亂象。
第一,飯圈亂象現(xiàn)在不僅僅只發(fā)生在中國,在其他的國家也普遍地發(fā)生。針對這種現(xiàn)象,中國政府從政策和規(guī)章層面開始管理。如2020 年7 月國家網信辦就開展“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huán)境專項整治,其中就包括“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等價值導向不良的信息和行為”;隨后8 月,教育部等六部門聯(lián)合下發(fā)通知,對“飯圈”等網絡社交行為中涉及未成年人網絡欺凌、網絡暴力、隱私侵犯等違法活動進行查處;接著9 月,中央網信辦通報了多家平臺誘導飯圈“互撕”等影響傳播秩序的行為。2021 年6月中央網信辦啟動了“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重點圍繞明星榜單、熱門話題、粉絲社群、互動評論等重點打擊5 類亂象行為。隨后,國家廣電總局也針對網絡綜藝節(jié)目開展專項整治,針對的就是泛娛樂化傾向下追星超星的“流量至上”和拜金主義。由此可見,國家對網絡社會的關注也在逐步提高,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變遷,中國對網絡社會的監(jiān)督也會越來越嚴格,對飯圈亂象的管理政策也會越來越規(guī)范化和系統(tǒng)化。
第二,現(xiàn)如今中央網信辦針對部分平臺在產品設計和功能設計上誘導粉絲非理性打榜等問題提出具體要求,直接要求上文提及的微博下線榜單??梢?,國家對飯圈亂象的治理正在一步步深入,政府也打算對該現(xiàn)象進行“根”上的治理,將其危害連根鏟除,以絕后患,防止繼續(xù)低齡化發(fā)展,阻斷對未成年人思想發(fā)展和其他方面的不良影響。
第三,在政策設定的維度下,能夠使娛樂群體走向正確的道路。最后對于這些非正規(guī)的群體,最好是能夠讓他們規(guī)范化,設立一個真正的指揮者來引導他們,例如有政治以及管理能力的人,對于這些娛樂群體的組織者要進行法律約束,這些組織者既然組織了活動,就要承擔其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第四,同時對娛樂群體的偶像也要進行嚴格的審查,一旦出現(xiàn)思想素質有問題的情況應該及時處理,并且設立偶像的門檻,以免造成巨大的公共問題。
第一,各個平臺應取消對粉絲群體具有誤導性的榜單,例如人氣榜、投票榜等,不以偶像所獲得的票數或人氣來衡量偶像的價值,偶像的價值不僅僅體現(xiàn)在這些表面的數據上,還體現(xiàn)在許多方面。這些榜單是虛的,粉絲會為了這些虛的數據而產生不理智的行為,所以要從根源上抑制住洶涌的癡迷。
第二,平臺不應太過標題黨,有趣的話題的確會引人前來圍觀,但過度的營銷話題會適得其反,反而會讓人覺得低俗和厭煩,這樣的反面案例不在少數,最后的結果都是圍觀人群不歡而散。平臺更不應該以偶像作為主要話題來吸引粉絲,雖然偶像對于粉絲來說是一種信仰,是一個帶領者,但粉絲不應該成為平臺任意收割的韭菜,他們也是有獨立的人格,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小學生群體往往會受到標題的影響而點擊進去,如果平臺的內容質量低且毫無營養(yǎng),這便會影響小學生群體的認知,從而不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
第三,平臺應該宣傳偶像優(yōu)質的作品,結合社會的發(fā)展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其優(yōu)秀作品進行適當的宣傳。平臺要從中進行挑選,選出能對粉絲群體起到積極作用的作品,再選擇適當且合理的宣傳方式。
第四,平臺如果對偶像的作品設立有關獎項,不能只看偶像的人氣和播放量,還要看這些作品在社會群眾中的反響如何,如果只有粉絲接受,而公眾對作品都是充滿質疑,那么就說明該作品不足以匹配獎項的含金量。
第一,資本從根本上是利用了偶像的公眾知曉度和商業(yè)價值,作為偶像本身雖然要為了生存與資本打交道,但也不能毫無自我底線,任意被資本所利用,資本是這場交易的主導,資本指哪,偶像就往哪,這個現(xiàn)象很常見,但是也是最亟需改正的。
第二,偶像要有自我意識,準確認知自己的社會地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不斷革新自己的思想。對于自己所代言的產品,要遵守國家的產品安全要求,且要對產品進行檢測,拒絕代言三無產品,避免間接造成支持者的人身安全問題。
第三,在粉絲支持方式方面,偶像要學會抵制粉絲的激烈打榜等偏門行為,不盲目聽信粉絲的無腦夸獎,要通過自身實力創(chuàng)造出優(yōu)質的作品,用好的作品來吸引大眾,獲得普通群眾的認同。
第一,規(guī)則的擁護者是更為龐大的群體,即廣大粉絲群體。這個群體以成年人為主導進行各種活動,作為理智的成年人,應當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對圈內的荒誕規(guī)則應當及時制止,幫助小學生群體正確追星;
第二,作為小學生群體身邊的老師和長輩,應當幫助小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金錢觀、人生觀。對于小學生群體無腦的追星方式,可以采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從心理到語言行為一步一步來糾正他們的錯誤觀念,不可采取極端的方法來改變和扭轉他們的觀念??梢酝ㄟ^信仰的角度來理解偶像,讓小學生將偶像的優(yōu)秀特點作為自己人生的指明燈,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追星觀念。
第三,對于學校而言,學校作為教育培養(yǎng)機構,應當做好合理引導和管理的職責,在校園內積極倡導小學生向上向善理智。面對明星效應,采取適當措施深入了解小學生的追星心理,對于有偏激和瘋狂追星行為的小學生,應當及時發(fā)現(xiàn),更加重視其心理教育和疏導。同時要加強小學生群體的安全意識,避免他們受到誘惑而落入騙子圈套。
所以在小學生與偶像之間,應該設立一條最堅硬的防線,將偶像以及資本等多方原因造成的飯圈亂象現(xiàn)象,以及其負面影響阻擋在防線的另一端。這條防線就是監(jiān)護人防線,是最重要的,也是不能夠失守的。守衛(wèi)這條防線的監(jiān)護人也同樣需要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要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和防御能力,這樣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孩子[6]。
追星不應該成為小學生群體走向墮落的原因,追星的初衷是讓人們追隨一顆遙遠而明亮的星,這顆星會成為人們的信仰,會使得人們變得更好,離這顆星更近。
國家要倡導小學生群體的理智追星,大力推進相關飯圈文化的治理對策,為小學生群體打造健康積極的成長環(huán)境,因此就要嚴懲飯圈中的無底線追星行為,讓小學生群體在追星時,從根本上避免非理智行為的產生。監(jiān)護人不能因追星而責怪孩子,有的時候,積極正面的偶像會給小學生粉絲群體帶來好的影響,讓他們對未來更有動力,進而更好的學習和健康成長。
為了小學生群體的茁壯成長,我們有義務去幫助他們辨別是非,向他們傳播正確的追星理念和三觀,他們就像一株株幼苗,需要我們的呵護。在飯圈的治理上,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但只要是往光明的方向前進,總有一天可以打破黑暗,迎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