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訓勇 陳傳云 蒙定程
摘要:目的 比較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與溶栓后PCI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EMI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44例)和對照組(36例)。對照組采取急診PCI治療,觀察組采取溶栓后PCI治療。比較兩組心室重構情況、左心室功能及心臟事件發(fā)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兩組左心室收縮功能(LVSF)水平均升高,左心室舒張期末容積指數(shù)(LVEDVI)、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指數(shù)(LVESVI)水平均下降,且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MACE發(fā)生率為6.8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7.78%(P<0.05)。結論 對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用急診PCI與溶栓后PCI對心室重構的治療效果相差較小,但溶栓后PCI在改善左心室功能方面的治療效果更好,且心臟事件發(fā)生率更低。
關鍵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診PCI;溶栓后PCI;STEMI;療效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心肌梗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類型,主要由冠狀動脈病變所致的血供迅速減少,心肌出現(xiàn)長時間嚴重的缺血缺氧所致,具有發(fā)病驟然、并發(fā)癥嚴重、病情兇險及病死率高等特點。臨床上通常認為,一旦患者出現(xiàn)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就表示冠脈發(fā)生了完全閉塞[1~2]。針對此類患者,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原則是在最短時間內(nèi)開通梗死血管。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為此類患者的首選術式,臨床又可分為直接PCI與溶栓后PCI[3]。受限于醫(yī)療資源不足、醫(yī)院地理位置限制等原因,多數(shù)基層醫(yī)院并不具備開設急診PCI的資質(zhì)。
因此,采取早期溶栓聯(lián)合PCI的治療方式更符合我國現(xiàn)階段的基本國情。有研究表明,相較于急診PCI,早期溶栓聯(lián)合PCI的療效更佳[4]。本研究選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EMI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急診PCI與溶栓后PCI對STEMI患者的應用效果。
1一般資料與對象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EMI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44例)和對照組(36例)。觀察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43~65歲、平均(50.86±3.94)歲,梗死部位:前壁23例、高側壁2例、下壁19例;對照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44~68歲、平均(50.95±3.98)歲,梗死部位:前壁19例、高側壁1例、下壁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符合經(jīng)皮冠脈介入治療的適應證;年齡<75歲;生命體征穩(wěn)定;均滿足溶栓適應證;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治療依從性較差;合并嚴重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及嚴重感染。
1.2 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立即給予心電監(jiān)護,并進行吸氧、除顫等基礎治療。對照組采取直接PCI治療: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國藥準字H22021492)與氯吡格雷(國藥準字H20203667)各300 mg,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國藥準字HJ20140280),隨后將患者送入導管室行PCI術,并根據(jù)實際情況為患者采取球囊預擴張與置入藥物洗脫支架等治療方案。
觀察組采取溶栓后PCI治療:立即服用負荷劑量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并在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后開始行溶栓治療。先給患者靜脈注入15 mg 阿替普酶(國藥準字SJ20160054),隨后以0.75 mg/kg的劑量持續(xù)靜脈滴注(此階段總劑量<50 mg),30 min后改為0.5 mg/kg 持續(xù)滴注60 min (此階段總劑量<35 mg),整個階段阿替普酶應用劑量<100 mg。溶栓結束后3~24 h內(nèi),將患者送入導管室行PCI,隨后步驟同對照組。
兩組患者術后均進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長期服用100 mg/d 阿司匹林與75 mg/d 氯吡格雷,根據(jù)實際病情發(fā)展選擇性予以他汀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類藥物。
1.3 觀察指標
(1)治療前、治療后2周評估兩組心室重構情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兩組左心室收縮功能(LVSF)、左心室舒張期末容積指數(shù)(LVEDVI)及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指數(shù)(LVESVI)。(2)治療前、治療后2周評估兩組左心室功能:采用超聲心動圖檢測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3)比較兩組治療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心室重構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室重構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VSF水平均升高,LVEDVI、LVESVI水平均下降,且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左心室功能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LVEDD、LVESD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LVEF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MACE發(fā)生率為6.8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7.78%,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由于STEMI患者病情嚴重、進展迅速,為院內(nèi)死亡率極高。臨床一般將心肌梗死后的2 h,尤其是1 h內(nèi)稱為救治的“黃金時間”。若在此時間段內(nèi)對患者行開通梗死相關血管的有效救治,能挽救50%以上的心肌細胞,12 h內(nèi)對患者進行再灌注治療可以有效縮小心臟梗死面積,挽救患者生命[5]。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溶栓和介入兩種方式對患者進行再灌注治療,前者對患者梗死動脈的開通率僅能達到60%~80%,且極易在溶栓后的短時間內(nèi)使狹窄部分發(fā)生再堵塞,不能長期保持心肌的再灌注狀態(tài);后者是通過手術的方式使梗死的相關動脈完全開通,且可以長期維持,但對于設備、技術等的要求較高。由于我國各地區(qū)的胸痛中心部署仍存在較大的缺口,極大地限制了患者進行PCI治療[6]。
STEMI患者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預手段極為重要。我國STEMI合理用藥指南中也明確提出,對STEMI患者必須貫徹因時、因地制宜的治療理念[7]。相較于PCI,溶栓治療具有簡便易行、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更適宜應用于基層醫(yī)院。并且,隨著新一代溶栓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使得梗死血管再通的成功率與安全性得到明顯提升。通過溶栓治療,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進展,隨之經(jīng)轉運后行PCI術,能進一步疏通狹窄或堵塞的血管,從而挽救患者生命[8]。
心室重構主要是指由于心肌長時間缺血,心肌細胞壞死,致使梗死區(qū)心室壁發(fā)生不成比例的變薄,并出現(xiàn)左心室擴大。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LVSF水平均升高,LVEDVI、LVESVI水平均下降,且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LVEDD、LVESD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LVEF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直接PCI術時,血流再灌注的時間需相對延后40~60 min,而先行藥物溶栓能溶解梗死區(qū)域內(nèi)的部分微小血栓,從而恢復一定的心肌血流灌注,因此更有利于保護患者心臟功能。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MACE發(fā)生率為6.8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7.78%(P<0.05),進一步證明溶栓后PCI術對STEMI患者的治療更具安全性。
綜上所述,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用急診PCI與溶栓后PCI對心室重構的治療效果相差較小,但溶栓后PCI在改善左心室功能方面的治療效果更好,且心臟事件發(fā)生率更低。
參考文獻
[1] 楊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后出現(xiàn)無復流的防治新進展[J].海南醫(yī)學,2022,33(12):1589-1592.
[2] 易濤,沈健,羅素新,等.溶栓后PCI與直接PCI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療效對比研究[J].重慶醫(yī)學,2020,49(23):3958-3961.
[3] 袁萌楠,可海霞,王澤榮,等.急診直接PCI術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其對心功能(左室收縮功能)的影響分析[J].遼寧醫(yī)學雜志,2022,36(1):19-22.
[4] 黃宇菲,郭海花,葉瑞綠.替格瑞洛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診PCI血小板聚集率、CRP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21,34(13):2222-2223.
[5] 徐孟成,曾華甦,范例,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術中支架后擴張對冠脈血流及MACE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22,28(11):828-834,841.
[6] 鄒華偉,周金鋒,趙勇,等.急診PCI與延遲PCI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及其心功能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21,20(16):1692-1696.
[7] 馮英.溶栓后轉運PCI與直接PCI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1,19(10):1709-1711.
[8] 柯然,朱彩鳳.胸痛中心模式下繞行急診科對行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探索構架[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2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