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倩倩 (甘肅省慶陽市鎮(zhèn)原縣屯字鎮(zhèn)中心小學)
學生的英語學習不是單一感官的接受,而是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活動?;凇岸嗄B(tài)”的英語教學理念,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當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眼耳口手,充分引導學生展開英語的聽、說、讀、寫、視、思、評等豐富性、多樣化的活動。尤其是要將多模態(tài)的英語學習統(tǒng)整起來。為此,筆者提出這樣的課題——“演學”,旨在引導學生多感官協(xié)同活動,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多模態(tài)的英語學習體驗。實踐證明,“演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而且能發(fā)掘學生的英語學習創(chuàng)造性。演學是學生的英語本質(zhì)力量獲得一種確證與表征。
主題是學生展開英語演學的基礎。沒有主題,學生的演學就無從談起。在“演學”的過程中,“演”是一種手段、方式、策略、路徑,而“學”是一種“目的”。演學就是以“演”為載體、媒介,來驅動學生的“學”、引導學生的“學”。以“演”為表現(xiàn),能帶動學生的“學”的深入。為了體現(xiàn)演學的作用和功能,彰顯演學的意義和價值,教師有必要以演促學、以學助演。在“演學”過程中,“演”與“學”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好的英語演學教學,就是學生的“演”“學”互攝、“演”“學”共生過程。
實施英語演學,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確定演學主題。主題是學生演學的眼睛,決定著演學的方向,也決定著演學的效能。作為教師,不僅僅可以依托教材進行演學的主題設計,而且可以超越教材進行演學的主題開發(fā)。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4“When Is the Art Show”中story Time 板塊,其故事大意是:Zoom因為自己不會唱歌感到擔憂。其在Zip 一句“Practice makes perfect”鼓勵下,能夠拒絕誘惑,將踢足球、看電視的時間用來勤奮練習,進而最終在唱歌考試中獲得佳績的故事。在“我想要練習更多的歌曲”“我想更多地練習”等的內(nèi)容強化中,筆者以貫穿教材文本始終的中心句作為主題,即“Practice makes perfect.”這樣的主題,既體現(xiàn)了文本的內(nèi)容,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演學興趣。在主題的引領下,筆者引導學生一邊學習教材文本、一邊展開故事表演。有了主題,學生的演學活動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標、有了目的,對學生的演學評價也就有了參照等。在主題關照下,學生不僅能充分發(fā)揮個體的創(chuàng)造性,而且能發(fā)揮群體的創(chuàng)造性。在主題關照下,學生展開創(chuàng)造性地演學活動,“學”與“演”融為一體。在“演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能獲得相關的英語知識,更提升了相關的英語技能,深化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感體驗。通過演學,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力,發(fā)展了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主題”是學生演學英語的“眼睛”,是演學活動展開的前提、基礎。透過主題,學生能認識、了解到英語演學“演什么”,并能積極主動謀劃英語演學“怎樣演”,思考“為什么這樣演”。在演學英語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確定演學主題,找到演學的著眼點、切入點等,從而讓學生的整個的演學過程、演學活動等都能圍繞主題展開。圍繞著主題展開,學生的演學活動就會“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圍繞著主題展開,學生的演學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理解,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等的目標,而且能充分地發(fā)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彰顯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在確定演學主題的基礎上,教師要積極地搜集相關的課程資源。發(fā)掘演學資源,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的模態(tài)荷載。為了增強學生的英語演學荷載,教師有必要補充相關的英語學習背景知識,有必要借助于多模態(tài)的網(wǎng)絡補充相關的課程資源、素材等。通過課程資源的發(fā)掘、補充、豐富,能完善學生的英語演學。對于學生來說,背景知識、相關文化的補充,不僅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英語學習內(nèi)容,也不僅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相關的英語語法,更有助于潤澤學生的英語生命。
發(fā)掘演學資源,不僅僅可以圍繞著英語教材展開,也可以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從而形成對教材資源的一種補充。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教材文本故事內(nèi)容劇本化,進而圍繞劇本挖掘相關的資源。為了更好地組織演學活動,教師在教學中還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演學情境。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資源比較、資源優(yōu)化,從而深化學生的英語演學認知?!把輰W”讓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再是傳統(tǒng)的“只會寫不會說”“只會學不會用”“只會背誦不會交往”,而是促進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英語對話、英語交際與交往。在英語演學中,教師不僅僅引導學生口語表達,而且引導學生肢體表達、動作表達。這樣的一種立足于表達的英語演學,是一種積極語用的英語學習。實踐證明,演學能助推學生的英語學習力的提升,能助推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發(fā)展。演學英語提倡英語學習要大聲說出來,英語學習要大膽演出來。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Unit 5“What Does He Do”Story Time 板塊主要講述的是Zoom 和Zip 一起談論特殊職業(yè)。由于文本中出現(xiàn)了很多的職業(yè)類詞匯,筆者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了很多的課程資源,如插圖、音頻、視頻等。有了這些豐富的資源,學生在演學過程中就能積極主動品讀故事,進行聽音感知、進行圖片觀察、進行視頻感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角色表演活動,從而結合學生的生活化知識,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表現(xiàn)。
課程資源和素材是學生英語演學的重要支撐,它可以分為條件性資源和素材性資源。條件性資源包括課程實施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諸如場地、媒介、設備、設施、環(huán)境等;而素材性資源就是指課程的素材、來源等,諸如知識、技能、經(jīng)驗、活動方式、活動方法等。課程素材、資源等決定著學生的英語演學活動的效能??梢赃@樣說,沒有良好的課程資源,學生的演學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作為教師,要充分借助于各種資源、素材,創(chuàng)設學生的英語演學情境。不僅僅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而且要善于變換情境。在情境的變換之中,讓學生的演學走向靈動、靈活,進而促進學生的英語理解。
英語演學學習是一個過程,它不僅僅包括學生的演學活動,還包括學生的劇本創(chuàng)作等。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劇本開發(fā)、人員分配、組織表演、反思評論等。其中,劇本的開發(fā)是基礎,演學活動的組織是關鍵。通過演學活動,能豐富學生的模態(tài)建構。開發(fā)劇本要注重英語表達的口語化。作為教師,要抓住劇本中的人物表達、故事高潮等,尤其是要抓住劇本中的相關的情節(jié)沖突。只有抓住劇本中的故事高潮、情節(jié)沖突等,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投身到演學活動之中。
對于劇本,教師要關注兩點:其一是劇本與文本的關聯(lián),其二是劇本與生活的關聯(lián)。與文本的關聯(lián)是一種應然性的關聯(lián),而與生活的關聯(lián)就是要讓劇本能關照學生的經(jīng)驗、思想、情感等。在劇本開發(fā)的基礎上,教師要進行人員的表演分工,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長、潛質(zhì)等進行分配等。組織學生的演學活動,要激發(fā)學生的演學期待,對學生的演學進行積極地指導、點撥。如演學地點、演學方式、演學環(huán)境設計、演學的人物語言表達,等等。只有組織到位、引導到位,才能讓學生的演學出實效。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Unit 4“At the farm”Part C Story Time 板塊,筆者組織學生進行演學活動。演學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讓學生表演“參觀動物園”;二是讓學生表演“參觀蔬菜園”。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應用相關的句型、語法進行表達,如“ What are these /those? They are…”進行問答。其中,引導學生對動物的外貌、特征等進行簡單地描述。如“fat”“big”“strong”“small”等,引導學生對植物蔬菜的名稱、特征進行描述,如蔬菜的長短、顏色等。通過組織學生演學活動,促進學生將相關的英語知識內(nèi)化,并將相關的句型、詞匯等進行積極的應用(語用)??梢赃@樣說,演學活動構筑了一個充分地時空,讓學生置身于時空之中能展開自主表達的欲望、興趣,形成自主表達的積極性等。
組織學生的演學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模態(tài)建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將演學活動制作成海報,對彼此的演學活動評頭品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圍繞海報進行互動、交流。無疑,海報能讓學生將自己對演學活動的理解呈現(xiàn)出來,同時促進了學生多模態(tài)文本解讀力的發(fā)展。作為教師,要讓學生的演學活動過渡自然,要讓學生的演學環(huán)節(jié)無縫對接。為此,要增加學生的演學表達詞匯,促進學生彼此之間的言語交流,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實踐證明,組織演學活動,能深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感受與體驗,能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力、英語學習力。
在英語演學活動中,學生能積累豐富的活動經(jīng)驗。這些活動經(jīng)驗為學生再次自主展開演學活動奠定了基礎。為了優(yōu)化學生的活動經(jīng)驗,提升學生的經(jīng)驗品質(zhì),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演學反思,對學生的演學活動進行積極的反饋、評價。實踐證明,引導學生的演學反思、對學生的演學進行評價,能開拓學生的英語學習模態(tài)視野。如果說,學生的演學活動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做一個當局者的話,那么,對演學進行反思,就要求學生抽身出來做一個旁觀者。通過“當局者”和“旁觀者”的雙重角色,學生對相關的英語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更理性。
為此,在引導學生進行演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做一個“有心人”,借助于手機等媒介將學生的演學活動過程拍攝下來,然后讓學生觀看、觀摩他們自己的演學活動。對于學生來說,觀看自己的演學活動比觀看其他的視頻等更為親切。在觀看自我演學過程中,學生也能獲得更加真切的感受,能拉近學生與英語活動客體之間的心理距離。可以這樣說,學生的演學活動是學生本質(zhì)力量的感性顯現(xiàn),是學生生命實踐活動的智慧結晶。當學生看到自己的演學活動,能天然地產(chǎn)生一種親近感、親和力,能產(chǎn)生一種積極評價的沖動、欲望。拍攝下學生的演學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回放、定格、聚焦等諸多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觀摩、研討。將每一個小組的演學活動放置在全班進行討論、交流,能讓每一位學生從中獲益。學生會對其中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會對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張,會對其中的相關亮點形成自己的理解,也會對其中的相關不到位的地方形成自己的認識。演學反思、評價,能助推學生的演學活動不斷進階。教學人教 版 四 年 級 下 冊 的Unit 4“At the Farm”Part C Story Time 板塊這一部分內(nèi)容,筆者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這個板塊主要講述了Zoom和Zip 參觀農(nóng)場的時候,Zip 喜歡動物,但是Zoom 卻是喜歡美食。因此,在組織學生演學的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對話。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增添了許多故事中的“空白”。如“I like eggs.”“I like milk.”“ I like chicken.”“ I like beef.”……這些空白,掀起了學生的反思、交流高潮。有學生積極主動地評價Zoom 的表演,有學生積極主動地評價Zip表演。
演學反思是演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僅僅讓學生表演,而忽視了表演之后的反思、忽視了表演后的反饋、評價。他們僅僅用“好”“很好”“不錯”等簡單化、概括化、抽象化的語言去評價。這樣的一種評價,喪失了評價的促進、發(fā)展等的功能,不能讓學生從演學中獲益。由此導致學生的活動經(jīng)驗不能得到有效升華。演學反思、評價應當具體化,可以針對演學過程中的某一個內(nèi)容、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演學反思、評價可以深化學生對演學表達主題的理解,可以深化學生對演學模態(tài)的理解,可以引導學生汲取演學過程中的相關經(jīng)驗、思想方法等。
“演學”秉持教育家杜威先生的“做中學”理論,力圖讓“教學做合一”。演學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方法、策略,也是一種教學的理念、思想。演學能豐富學生的認知方式、行為方式。演學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從傳統(tǒng)的單一模態(tài)走向豐富的、多元的模態(tài)。在演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入相關的道具,借助于網(wǎng)絡、多媒體等的設備,開發(fā)劇本、發(fā)掘資源、組織表演、反思評價。演學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深刻的感受、體驗,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表演和反思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升了學生的文本理解力、表現(xiàn)力,提升了學生的反思力、判斷力等。演學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開心,學得愉悅,學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