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鳳翰被人譽為明清兩朝數(shù)百年間以左手擅長書法的第一人,是一位較為奇特的書家。其在五十五歲時因右手病痹,轉(zhuǎn)而用左手進行書寫,這種換手書寫行為,使他的書法風格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前期秀麗淡雅、后期奔放灑脫、晚年不計工拙的書寫觀念,反將高鳳翰的書法推到了新的高度,生理上的缺陷與他對藝術的敏感洞察力相互結合,恰恰造就了其藝術上的輝煌。以其右手病痹為節(jié)點,分時期分析高鳳翰書風的變化。
關鍵詞:高鳳翰;風格轉(zhuǎn)變;書法藝術
一、右手時期——嚴謹流暢
高鳳翰,字西園,號南村,又號南阜山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出生于山東膠州三里河村。出身于書香門第的高鳳翰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其父高曰恭是康熙年間舉人,詩歌、書法、文詞均臻上乘,其叔父高曰聰,官至福建督學使,讀書極其刻苦,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影響下,高鳳翰也一心走上仕途。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十分重視考生的書法是否合乎規(guī)范,這就要求高鳳翰的書寫風格要以嚴謹工整為基調(diào),才能符合時代的要求。右手時期的高鳳翰書法風格取法多家,吸收眾家之長,逐漸形成了嚴謹流暢的書風。此時期作品以楷書、隸書、行書三體為主,流傳至今的佳作頗多,例如《江亭客興詩軸》《題五石圖冊紙》《南村游山新舊稿》等。
就高鳳翰隸書而言,風格面貌與鄭簠極為相似。鄭簠是清代隸書大家,他從漢碑中汲取養(yǎng)分,尋求樸厚、古拙的風格特點,又在其中加入草法,用筆另出新意,世人謂之“草隸”。這種草隸的出現(xiàn)對高鳳翰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鄭簠所作《謝靈運石室山詩》(圖1),整體風格有《夏承碑》神韻,但在起收筆姿態(tài)上更加靈活多變,尤其在筆畫末尾處可以明顯看出用筆率意,出鋒果斷,在一些筆畫造型上吸收篆書元素,顯得更為雅致,如“蘭”“蘇”兩字的草字頭即為篆書寫法。高鳳翰所作隸書《讀書銘》軸(圖2),寫于1734年,是高氏右手尚未病廢且風格趨于成熟時所作,通觀全篇可以看出整體面貌與鄭簠隸書風格十分接近,用筆圓厚,摻入草書筆意,雖然沒有游絲映帶般的連綿,但卻能在筆畫的起承轉(zhuǎn)折處蘊含筆勢上的連貫,整體章法干凈工整,用筆圓潤飽滿,風格秀麗美潤。與鄭簠的《謝靈運石室山詩》相比,高鳳翰的這幅作品在捺腳的處理上更為沉穩(wěn),多有力送筆端之意。
此時高鳳翰的隸書多數(shù)與“鄭簠派”風格相似,這和他所接觸的書法圈子是有關聯(lián)的。高鳳翰經(jīng)常來往于濟南、膠州等地,而這些地區(qū)形成了以鄭簠的學生張在辛為中心的“鄭簠派”,這些書家深受鄭簠隸書風格的影響,高鳳翰耳濡目染,逐漸形成了自己隸書的風格。
高鳳翰早期楷書師法鐘繇的痕跡十分明顯,其1734年所作的《題五石圖冊紙》在章法上與鐘繇的《宣示表》《薦季直表》處理方式相同,字的上下距離拉近,左右之間距離拉大,字形結構的處理上很多字取扁勢,捺畫一波三折,尚有隸書遺意。其行書取法多家:其作品《南村游山新舊稿》《詩稿序》等作品在結體和用筆上與趙孟頫頗為相似,吸收了趙氏清雅的書風;《西亭睡起詩》則與黃庭堅行書風格接近,從線條的表現(xiàn)力來看,可以看出高氏用筆果敢,墨色變化豐富,枯筆運用頗多,線質(zhì)更加直接明了,但與黃庭堅相比略微缺少沉實之感。除此之外,黃道周、歐陽詢、趙子昂等人均對高鳳翰行書風格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
書家獨特藝術風格是其個人學識、審美理想及人生態(tài)度的綜合反映。右手時期的高鳳翰書寫方式與常人無異,從其書法所呈現(xiàn)的風格面貌中很明顯能看到許多大家的影子,如黃庭堅、歐陽詢、鄭簠等人,取法傳統(tǒng),不落俗套。高鳳翰廣采眾家之長,融合己意,逐漸形成了嚴謹流暢的書法風格,這里的融合不僅指技法上的問題,更是融入自身的學識、修養(yǎng)、性格、習慣等諸多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如若高鳳翰右手沒有病痹,他的書風大概率還會順著嚴謹一脈不斷深入探究。
二、左手時期——生動老辣
1736年,高鳳翰身體開始出現(xiàn)問題,右手時常不聽使喚。在中醫(yī)里,這種病癥被稱為“風痹”,在當時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手段。隨著病癥加深,高鳳翰寫字作畫愈加力不從心,直至第二年右手徹底病痿。好友盧雅雨得罪鹽商的利益被彈劾,使得高鳳翰也受到了牽連,被免職入獄,雖然后來得以平反,但因病情原因已不能在官場繼續(xù)任職。這一年的高鳳翰仕途不順又遭遇病痛的折磨,讓他對人生的苦楚有了深切的體驗。他在《書贈孔麗九冊》序中寫道:“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余以拙暗得罪,罷事海陵,憂危之余,幾無生意?!笨梢娺@時的高鳳翰心力交瘁。他在《致思陶大甥札》中寫道:“目下左手所作,大費拮據(jù)。每作百余字,便掣筋痛,少遲或當就差。”手腕和毛筆無法準確表達出心中想要表現(xiàn)的法度,可見最初的實踐是非常艱難的,對于這種不習慣而帶來的影響,可在高鳳翰乾隆二年所作的《左筆畫卷》題詩中窺得:“兩手其一能寫字,并奪其一可能之。怪渠僵直頑筋骨,抵死仍將左手持。南身側身東走筆,角巾斜佛額彈棋。三年墨海沉淪孽,越到精熟越可悲。”
面對這種生理上的病痛,高鳳翰沒有選擇退縮,反而從中找到了更為適合自己的書法風格面貌。他在《怪石圖》題款中寫道:“此冊即余放手取機成之天倪者,及畫成題辭,展玩再四,忽不禁發(fā)狂自笑,漫語弟侄輩之從事學畫者曰:‘汝曹亦且擱斷右手,何如?”高鳳翰逐漸適應左手書畫,從中有所收獲,并勸身邊的人進行嘗試。這種不計工拙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反而將高鳳翰的書法推到了更高的階段,可以說其左手時期的書法藝術成就遠高于他的右手時期。
與右手書法嚴謹工整的書風不同,高鳳翰左手書法字形結構更為夸張,線條似斷非斷,整體呈現(xiàn)出生動老辣的書風。其左手所作隸書聯(lián)“道德之言五千以退為進,安樂之窩十二反客作主”(圖3),與之前所書的隸書《讀書銘》相比,風格上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此十言聯(lián)筆墨酣暢,墨色變化更為豐富,“之”“五”“千”三字的撇畫猛然直下,“退”“進”等字的捺腳也呈現(xiàn)出飛動之勢,“安”“窩”“客”幾字結構處理得上大下小,頗具古意。這種筆法上的明顯改動,與他使用左手書寫是密切聯(lián)系的。運用左手去完成本應由右手完成的動作,勢必會產(chǎn)生一種新的風格面貌,但這種風格面貌的形成一定是建立在法度之上的。正因為高鳳翰在右手階段已經(jīng)對書法的法度有了深入的理解,才使他能很快地適應左手書法,并能在左手書寫過程中體會到更為豐富的書法創(chuàng)作元素。例如許多書家追求的生拙之意,在高鳳翰這里便成了意外所得。
左手時期高鳳翰的行草書作品受到了清代碑學的啟發(fā),增加了渾厚滄桑感,并且由于左手不利寫小字的緣故,這時高氏的行草書多以大尺幅出現(xiàn)。其草書《夜歸西亭詩》用筆大膽,墨色濃重,在“帶”“歸”兩字的長豎的處理上有較強的頓挫感,筆畫遲澀雄強,積點成線,較之右手時期書法作品更加樸拙。他在1748年所作的行草《韓偓詩》軸紙,與之前學習趙子昂的清新書風有了很大的變化。此件作品章法上疏下密,字與字的左右間隔縮小,字形大小錯落有致,猶如亂石鋪街,墨色的變化上多有渴筆出現(xiàn)。
經(jīng)過十余年的探索,高鳳翰的左手書法已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面貌。好友鄭燮作詩曰:“西園左筆壽門書,海內(nèi)朋交索向余。短札長箋都去盡,老夫贗作亦無余?!笨梢姼啉P翰的作品在當時是十分受人追捧的。
三、對后世的影響
(一)思想上的影響
高鳳翰強調(diào)“師法自然”“師心自用”,這些思想在寫字作畫上都有所映射,同時在他的印章“師造物”上也足以體現(xiàn)。高鳳翰作品中不但注重技法,更追求韻致,后人曾評價其“不拘于法,以氣勝”。他在《甘谷圖》題跋中寫道:“畫菊以菊求,所得有何味。點染籬落間,蜂蝶皆小致?!惫P者認為其思想與宋代尚意觀念有較為相似之處,主張筆法隨機應勢,自然天成。高鳳翰的這種學書思想也影響了很大一部分人。
(二)實踐創(chuàng)作上的影響
高鳳翰因病轉(zhuǎn)而用左手進行書寫,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藝術風格。常人雖不必刻意訓練運用左手進行創(chuàng)作實踐,但可以控制實踐過程中的諸多因素,例如毛筆、紙張的不同搭配,都可以對最終的結果產(chǎn)生影響,從而形成不同的風格面貌,以便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藝術風格。由此可知,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訓練方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正如蘇軾所說:“執(zhí)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眻?zhí)筆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最適合的方法進行訓練。
(三)精神影響
高鳳翰一生坎坷,貧病交加,仕途不順,又因右手病痹,只能用左手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他的倔強、頑強使他以迥異常人的毅力跨出了一般人難以想象的一步,最終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右手病痹并沒有把高鳳翰打倒,在晚年高鳳翰的印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丁巳殘人”“左臂”“左手”“后尚左生”等直面殘疾的印章。殘疾之后常用的“一臂思扛鼎”印更加突出了高鳳翰的抗爭意識和奮斗精神,這種意識一直貫穿在他的晚年生活中。這種面對困難不氣餒的精神值得學習。
四、結語
通過對高鳳翰左右手時期書法作品分析來看,以其五十五歲因病致疾為時間節(jié)點,右手時期的高鳳翰書法風格以嚴謹流暢為主,這種風格的形成對高氏來說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因從小受到父親、叔父等較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學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觀念對高鳳翰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走上仕途是高鳳翰追求的目標。清代的科舉考試制度中,對于考生書寫的規(guī)范程度是十分重視的。我們現(xiàn)在可以看到如劉春霖、王杰等清朝狀元的筆跡,從中可以看出其在考試中所寫的小楷是非常嚴謹?shù)?,這種清代“館閣體”對高鳳翰影響很大。種種因素的影響,使得高氏右手時期的書風呈現(xiàn)出嚴謹流暢的風格面貌,這在前文右手時期書法作品的分析中可以明顯看出。
左手時期的高氏書法形成了生動老辣的風格面貌。生理上的缺陷恰恰造就了藝術上的輝煌,這時的高氏官場生涯也已落幕,在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也就不必為迎合統(tǒng)治者的喜好而屈就自己對藝術審美的選擇和取向,在作品中反映出的是個性的釋放、對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追求。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高氏因病廢右手轉(zhuǎn)為左手書寫風格發(fā)生了變化,這是我們所看到的現(xiàn)象;無論是右手書寫還是左手書寫,其實僅僅是表現(xiàn)的手段,真正的本質(zhì)是高氏對書法藝術的理解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再結合自身的人生經(jīng)歷、個人修養(yǎng),綜合多種因素最終才造就了“南阜左手”高鳳翰。
參考文獻:
[1]曹建.中國書法家全集:高鳳翰[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2]馬述禎.高鳳翰詩集[M].青島:青島出版社,1989.
[3]高鳳翰.中國畫大師經(jīng)典系列叢書:高鳳翰[M].北京:中國書店,2011.
作者簡介:
齊云強,吉林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書法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