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彤
在上海求學的那段時光,我時常做著這樣一個夢:籠罩在蚊帳中的小床化為一葉烏篷船,載著我順著波濤起伏的長江,向入海口奔去,而前方正是孕育著無限可能的、倒映著星辰的大海。
我的家鄉(xiāng)在湖北武漢,大學四年赴上海求學。我便是這樣一路順水而下到了上海,在這里,長江一筆收尾,世界無垠展開。上海像一只巨大的鯨,包容著本土與外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等各種不同的文化,而站上它山一樣的脊背,對我和其他學子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魔都”流光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就像歌曲《上海灘》中唱的那樣,這座城從近代以來便立在時代的潮頭,以“大江東去”之勢翻涌向前,掀起驚濤駭浪。
北看“帝都”,南看“魔都”。“魔都”上海是中國的一線城市之一,也是中國最重要的經(jīng)濟中心之一。上海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改革開放后,上海發(fā)展得更為迅速,成為帶領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火車頭。地理位置與歷史際遇的雙重推力,造就了如今GDP破四千萬億、常住人口超兩千萬的大上海。
在上海,最有“魔都”氣息的地方要數(shù)位于城市心腹地帶的徐匯區(qū)、靜安區(qū)、黃浦區(qū)、浦東新區(qū)等幾個區(qū)了。走在武康路上,你會看到兩旁并立著舊租界的紅磚洋房,它們在梧桐樹的婆娑樹影中顯得格外靜謐。沿街咖啡館飄出的甜香撩撥著你的嗅覺,而各種名人故居、別致的小店會在不經(jīng)意間闖入你的眼簾。去南京路上看看,又是另一種體驗——高樓鱗次櫛比,行走在其間就像是漫游于城市森林,而隨著洶涌的人潮迷失在流轉的霓虹中也是一種獨特的享受。沿著繁華的街道一路走到外灘,你一定不能錯過這里的夜景!兩岸的燈火如熔巖般噴薄而出,觀景臺上可以望見對岸流光溢彩的建筑群,你可以盡情領略東方明珠的嫵媚、“陸家嘴三劍客”的傲然,沉醉在這獨一無二的上海風光里。
初次看到上海的夜景時,我覺得這里就像是科幻片中的“賽博朋克之城”,我簡直忍不住要懷疑這光怪陸離的景象是未來世界的全息投影。尤其當黃浦江的波浪搖曳著那一幀幀倒映在水中的霓虹時,“魔都”之夜的科幻感便被演繹到了極致,似真似幻,絢爛奪目,讓人畢生難忘。
“海派”煙火
在上海生活了四年的我,私心覺得,若你想直觀地感受這個城市的速度與節(jié)奏,那么你可以嘗試一下“午一”,也就是下午一點就開始學習、工作,比如我們華東師范大學,經(jīng)常下午一點開始上課。“午一”的魔鬼安排很能說明在這座快節(jié)奏的城市里大家是沒有多少“午睡”的概念的。再者,你一定要去坐一坐上海的地鐵,感受一下那洶涌的人潮。目前上海已有了33條地鐵線,覆蓋了很多像我們學校所在地這樣的“偏遠地區(qū)”,即使路途再遙遠,憑借地鐵也可以來去自如。當然,這樣一來地鐵也免不了擁擠。如果你在高峰時期擠進了人流量大的地鐵站,你會發(fā)現(xiàn)目之所及除了人還是人,你幾乎失去了方向,能做的就是跟著人流一點一點向前挪動。
說起來,我的家鄉(xiāng)武漢也是個大城市,可是初來上海時,我還是完全無法適應它的龐大。我從學校坐地鐵出去玩時,經(jīng)常有種自己在坐高鐵的錯覺。一去一回,可能要花三四個小時,車上的時間漫長得夠讓人好好睡上一覺了。地鐵坐得多了,我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15號線的列車是全自動駕駛的,因此我們乘客可以跑到第一節(jié)車廂的前端,這里沒有駕駛艙阻擋,透明的玻璃能讓我們像駕駛員一樣直面這個地下世界,非常有趣。而搭乘2號線時,我發(fā)現(xiàn)鐵道與站臺并沒有完全被玻璃門阻隔,因此每一列車發(fā)車時都可以聽到它劈風斬浪般的呼嘯聲,然后被它帶起的小型風暴撥亂頭發(fā)。
生活在上海,有一個很大的樂趣便是看展、看演出。上海是全國有著最多藝術展和演出的城市,它們已經(jīng)融入市民的生活中,成為城市的特色文化資源。我曾在這里看了《日出·印象》畫展,這是莫奈及其他印象派藝術家的真跡首次從法國遠渡重洋而來,登上中國的土地。只要你有心,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多倫多現(xiàn)代美術館、中華藝術宮等眾多藝術館足夠你消磨所有的閑暇時光。而根據(jù)演出行業(yè)協(xié)會的統(tǒng)計,即便是在疫情沖擊下的2021年,上海在正規(guī)劇場仍有24681場演出,遠超其他城市。從致敬紅色經(jīng)典的舞劇《永不消失的電波》,到人氣音樂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到大型沉浸式話劇《Sleep No More》,再到“魔脫喜劇”“橘子”等眾多優(yōu)秀的脫口秀節(jié)目……在這里,你完全不用擔心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演出,而應該思考時間該怎么分配,還有錢包是否充足。
當然,上海文化并不是只有“高大上”的陽春白雪,市民文化也是它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你看過電影《愛情神話》,那里面抑揚頓挫的上海閑話,透著一股慵懶和世故,正是原汁原味的“上海味道”。主角白老師精打細算地購買臨期商品,在號稱是“外貿店”的小雜貨鋪買褲衩,做湯汁奶白的鮮味鯽魚湯和軟糯的桂花糖藕……這一幕幕都是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切片?,F(xiàn)實中的上海老弄堂雖然低矮破舊,卻是真正沉淀著市民文化底蘊的地方。在金家坊、文廟、山壽里這樣的老街區(qū),你可以看到逼仄的小路上放置著各種雜物,密密麻麻的晾衣竿上衣物在風中飄搖,街邊的攤子擺滿了五顏六色的廉價小玩意兒……若正好碰上夕陽西下,先別急著離開,一定要看看老弄堂在這金黃的底色中溫暖得幾乎要融化的樣子,再聞一聞從糊滿油煙的窗口飄出的醬油香。
在上海,你既可以站在時代的潮頭御風而行,也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安逸地過自己精致小日子的人。雖然上海的競爭還是一如既往的激烈,但這座城市在物質、精神方面的豐富資源,它帶給我們的種種進步與成長,也使它成為一個值得我們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的地方。如果你也有意來上海奮斗,報考上海的大學自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接下來,就跟我一起去看看上海的部分高校吧!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始創(chuàng)于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1917年定名為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它的校名取自《尚書大傳》中的“日月光華,旦復旦兮”,表達了追求光明之意。時至今日,這所赫赫名校已經(jīng)歷過百年風雨,為中華民族之崛起源源不斷地輸送優(yōu)質人才。
“全國大學第一高樓”
復旦大學有一座被譽為“全國大學第一高樓”的建筑,名為光華樓。光華樓造型呈雙塔狀,高達142米,雖有復旦大學標志性建筑之譽,但它是在學校2005年百年校慶時建成的,和復旦大學的一派老建筑相比只能算是個“小鮮肉”。不過,這十幾年時間已經(jīng)足夠讓光華樓在復旦大學學子們的心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校園里甚至有“畢業(yè)之前不爬樓梯上光華樓30層非好漢”的傳說。
如果說光華樓讓學生贊不絕口,那么“光華妖風”則讓他們又愛又恨。由于光華樓兩座主樓和輔樓之間有狹管效應,因此樓前會刮風。平日,這里是浪漫的拍照圣地,能讓你感受一回不帶鹽分的“泰坦尼克號式海風”;如果你正騎著自行車興致勃勃地往光華樓走,那么這股風很有可能會讓你變成跑輪上的倉鼠,最后只能罵罵咧咧地從自行車上下來;遇到大雨,來光華樓上課的學生即使打傘也還是會被淋成落湯雞。
盡管如此,光華樓的口碑還是沒有改變,反而因為這些與學生間的“嬉鬧”增添了幾分生動的色彩。在一個靜謐的午后去光華樓自習,或是約兩三好友到光華樓十五層星空咖啡廳聊聊對未來的暢想,再不然一鼓作氣爬到光華樓頂層看看復旦大學校園與陸家嘴的風景,這些與光華樓一起度過的點點滴滴,對復旦大學學子們來說都是一篇篇悠揚浪漫的樂章。
自由多元復旦魂
復旦大學有一句流傳極廣的“民間校訓”——“自由而無用”,幾乎壓住了官方校訓的風頭。根據(jù)校友李泓冰的解釋,所謂“自由”,是思想與學術,甚至生活觀念,能在無邊的時空中恣意游走;“無用”,則是對身邊現(xiàn)實功利的有意疏離。復旦大學在學習、生活方面給了學生很高的自由度,學生可以自主把控節(jié)奏,選擇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在復旦大學,你可以修讀任意課程,而且即便是專業(yè)必修課也可以由學生自主安排學習順序?!皬偷┎湔n地圖”一度走紅,在網(wǎng)上流傳甚廣,這份地圖推薦了25門公開課,涵蓋了文史經(jīng)典、哲學思辨、科技文明、藝術創(chuàng)作等廣泛的領域。這份指南的誕生,充分說明了復旦大學學子們追求知識與真理的熱情。畢竟上課是學生的本分,而主動蹭課才是達到了“求知的境界”。
有人說,只要是復旦人,都有一個“自由而無用的靈魂”。這里不會設置太多的規(guī)矩,宿舍沒有宵禁,不會在半夜斷電斷網(wǎng),老師也很少點名,這樣寬松的環(huán)境讓復旦學生非常自由。但復旦人都知道,這樣的自由不等于放縱。他們可以很晚不回宿舍,可以逃一兩節(jié)他們不喜歡的課,但絕不能沒有目標和自制力。也許逃課的人在利用這些時間在心儀的領域創(chuàng)業(yè),晚上不回宿舍的人在通宵開放的自習室學習……只要你將這些時間安排得有價值,就算和其他人的所作所為不一樣,也是值得表揚的。
在復旦大學,你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本專業(yè)的學習,也可以跨院選修你感興趣的課程,還可以去同濟大學等其他與復旦大學簽有合作辦學協(xié)議的學校輔修其他專業(yè)。此外,復旦大學還有“一群大一學生因質疑學校轉專業(yè)制度不合理,在某次咨詢會上提出建議,導致學校連夜改方案”的先例。學習的方式不是固定的,學習的內容是多樣的,不同的思想是可以碰撞的,這就是復旦大學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吧。
上海交通大學
關于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上海交大”)和復旦大學誰是“上海第一高?!边@個問題,一直眾說紛紜。作為傳統(tǒng)的理工類強校,上海交大的土木工程、機械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諸多理工類專業(yè)都是非常好的,另外經(jīng)濟類、醫(yī)學類專業(yè)也相當出色,可以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平臺。由于理工科學生較多,學校男女比例失調,因此上海交大還得了個“東川路男子職業(yè)技術學?!钡摹懊雷u”。
上海交大在歷史上出過無數(shù)名人,如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航空界唯一的兩院院士顧誦芬……他們中許多人的名字都被作為校內建筑、道路的名稱,在體現(xiàn)高校歷史的同時,也彰顯了校訓中“飲水思源”這四個字的精神內涵。
理工男也是“樂子人”
千萬不要以為理工男的世界是無趣的,雖然在人文情懷、吟風弄月上可能比不過復旦大學與華東師范大學,但上海交大的“自黑”絕技在上海高校中絕對是“獨領風騷”。由上海交大學生辦起的公眾號“二月十三”,可以說是“校園整活鼻祖”,其招牌欄目“迷惑行為大賞”已經(jīng)更新了幾十季,本校和友校同學踴躍投稿,讓我們見識到即使是再平常的生活也能笑點多多,只要你有“樂子人”的潛質。
上海交大學生還常常戲稱自己就讀于“魔法學?!?,四處尋找母校作為“上海版霍格沃茨”的證據(jù)。比如農(nóng)業(yè)與生物學院的實驗室里總會閃爍奇異的光,路過的學生便開玩笑說里面的人正在偷偷上《哈利·波特》中的魔藥課;而地圖上驚現(xiàn)的“上海交通大學西32.5樓”,則與《哈利·波特》中的“九又四分之一站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上海交大學子們發(fā)達的幽默細胞就在這些網(wǎng)絡平臺上廣為流傳的段子里熠熠生輝,讓我們不得不感嘆他們屬實是有才又有趣的。
“上海腳痛大學”
上海交大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幅員遼闊”,以至于獲得了“上海腳痛大學”的戲稱。有上海交大人這樣描述自己的校園生活:“在我買了電動車之后,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出不了校門了。”致遠湖、涵澤湖的風光美不勝收,偶然可以看到天鵝在水面上悠然游過,那清幽的氛圍,簡直就像是《綠野仙蹤》中的奇妙世界。學生們當然也不愿辜負這美景,在保安叔叔的“縱容”下,湖畔大草坪上常常會冒出許多露營帳篷和吊床,大家曬著日光浴,悠閑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全國最坑爹英語考試”
如果你在網(wǎng)上搜索“全國最坑爹的考試”,你會發(fā)現(xiàn)能搜出來很多上海交大英語水平考試的吐槽帖子。
根據(jù)對比,在很久以前上海交大的英語水平考試難度直逼全國大學英語專業(yè)八級考試。在同學們的叫苦連天中,學校在2016年才將難度降為比全國大學英語六級稍高的水平。但近幾年,上海交大的英語水平考試難度又做了調整,具體是什么難度已經(jīng)無從知道,但據(jù)說只要同學們認真?zhèn)淇?,基本上都可以通過。
假如你在英語科目上已經(jīng)很努力了,但還是沒有通過上海交大的英語水平考試,也沒有什么關系。英語水平考試不是決定一個學生能否畢業(yè)的考試,它只是判斷學生在大二學期能否免修英語課程的一個標準,能讓老師因材施教。
每當上海交大的英語水平考試鈴打響,讓學生們最期待的不是考試的成績,而是考試結束后各種社交平臺上的英語水平考試吐槽大會。學生們能在這些吐槽中找到共鳴,以此撫慰被考試創(chuàng)傷的心靈。但吐槽歸吐槽,上海交大的學生們都心知肚明,學校設置高難度的英語水平考試也是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著想,這次通過了皆大歡喜,沒有通過,便在大二的英語課程學習中好好努力。
同濟大學
提到“同濟”二字,許多人會想到醫(yī)學。作為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大學,同濟大學始于1907年德國醫(yī)生埃里希·寶隆在中德兩國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持下創(chuàng)辦的德文醫(yī)學堂,1912年與創(chuàng)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德文醫(yī)工學堂。從歷史也可以看出,對于同濟大學來說,醫(yī)學和工學的確都是老牌優(yōu)勢學科了。
不過,在始于1949年的全國院系調整中,同濟大學原有的文、法、醫(yī)、理、機械、電機、造船、測繪等優(yōu)勢學科或支援其他高校,或整體搬遷內地。同時,全國10多所大學的土木建筑相關學科匯聚同濟,使之成為國內土木建筑領域規(guī)模最大、學科最全的工科大學。所以,同濟大學的工科優(yōu)勢其實是要更加突出的。
同濟大學從1978年以后便實行“兩個轉變”:恢復對德交流,由封閉辦學向對外開放辦學轉變;拓展學科范疇,由土建為主的工科大學向理工為主的綜合性大學轉變。學校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在對德為主的合作基礎上,發(fā)展為以對歐洲合作為中心,拓展北美、輻射亞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等12個國際化合作平臺學院,與200多所海外高校簽訂合作協(xié)議,與大眾、西門子、拜耳和IBM等眾多跨國企業(yè)共建了研究中心。
同濟大學共有嘉定、四平路、滬西、滬北四個校區(qū),各大校區(qū)都有出眾的建筑景觀。同濟大學的建筑風光如此出色,要歸功于其本身的建筑學科實力。走進同濟大學,從學院大樓到學生宿舍,都各有特色,值得一看。即使不在同濟大學就讀,周末像逛公園一樣來同濟大學轉轉,也一定會喜歡上這片美麗的校園。同濟大學的綜合樓是這些建筑中的翹楚,在這里既可以透過玻璃幕墻眺望遠方的美景,也可以在開放式的小花園中仰望星空。據(jù)說一次校慶的時候,還有學生溜到綜合樓看煙花,這在他們的青春記憶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同濟大學的許多建筑都有著濃郁的德式風韻,而德式的嚴謹特質也沉淀在了這所學校的底蘊里。一提起同濟大學的精神,校友們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踏實”“求實”“嚴謹”這一類詞匯,勤勤懇懇、低調踏實是他們的治學、為人的態(tài)度。據(jù)同濟大學校友反饋,下暴雨的時候,曾看到當時的校長裴鋼院士挽起褲腿和同學一起蹚水;土木學院結構賽的時候,還看到院里白發(fā)蒼蒼的老教授挽起袖子、帶上工帽,和同學一起在那邊敲敲打打。
“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事濟天下。”這是同濟大學校名的出處,也是同濟大學的靈魂。同濟大學有一種低調做人、踏實做事的精神,這一點,在這個浮躁的年代尤為可貴。
華東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以下簡稱“華師大”)是上海四所“985”高校中最容易被遺忘的一個,但其實它在江浙滬一帶還是有相當高的認可度的。除了中北校區(qū)保留了部分老建筑,華師大的宿舍和教學樓大多是簡潔的現(xiàn)代式建筑,給人明朗、清爽的感覺。雖然華師大的兩個校區(qū)面積都不算大,但都小巧而精致,四季風物各異,交織著自然與人文之美。
華師大的官方成立時間為1951年,然而它的歷史卻能追溯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便已成立的大夏大學和光華大學。華師大的優(yōu)勢專業(yè)很多,不僅歷史學、心理學、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等專業(yè)排名居全國前列,而且軟件工程、統(tǒng)計學、化學等專業(yè)也有不俗的實力。雖然它的校名上掛著“師范”二字,但實際上除了師范生,在華師大還有大量的非師范生存在。畢業(yè)的時候,出國留學或保研、考研的同學占據(jù)很大比例,直接就業(yè)的同學也有多種多樣的選擇,所以,當你遇到華師大人的時候,大可不必直接問他:“你畢業(yè)之后教什么?。俊比A師大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在培養(yǎng)優(yōu)質教師隊伍的同時,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術和科研能力。學校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和學科競賽,并有針對性地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以提升學生們的專業(yè)實力,培養(yǎng)他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起華師大,就不得不提到赫赫有名的“華師大作家群”。宋琳、格非、李洱、王曉玉、毛尖等都是來自華師大的作家、評論家。這條滔滔不絕的文脈一直在流淌著,如今又有蘇德、許佳、小飯等新一代作家涌現(xiàn)出來。華師大中文系甚至設有中國創(chuàng)意寫作研究院,專門作為青年作家的孵化器,而它開設的相關講座也吸引了大批寫作愛好者,成為他們的福音。此外,成立于1982年的夏雨詩社時至今日也依然活躍著,為社員們提供張揚個性和表達自我的空間,流淌著滾燙的詩情。
傳說男女比例3:7的華師大,又有著文學氣息的加持,似乎天然就帶有感性和浪漫的氣質。在大學生活動中心的天臺上,常常會有學生抱著吉他自彈自唱,清澈的樂聲被微風吹入路人的耳中;櫻花盛開的季節(jié)里,路上總會有因為欣賞風景而忘記走路的人,他們流連在這片淡粉色的櫻海中;平日里,路邊的長椅、電線桿和墻壁上會出其不意地“長”出貨真價實的玫瑰花,旁邊還附有寫著“如需取用,請自便”的字條;就連食堂門口這樣的“鬧市地段”,也經(jīng)常有鏡影舞社的同學搬來移動音響,踩著暴雨般的節(jié)拍肆意地舞動青春。身為一個華師大人,我認為大學期間自己最大的收獲,除了知識水平的提高、視野的開闊,便是能受到這里人文環(huán)境的熏陶,對生活、對自己未來要走的路都有了全新的認識。
上海財經(jīng)大學
上海財經(jīng)大學(以下簡稱“上財”)可以說是上海最受歡迎的“211”院校之一了,無數(shù)考生盯住了它的區(qū)位條件和王牌專業(yè)。上財最閃亮的招牌便是財政學、會計學、金融學、統(tǒng)計學等專業(yè)。有人說,上財?shù)膶W科設置簡直就是對標了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需要。作為一所“211”大學,上財有著不亞于“985”大學的分數(shù)線。
雖然上財因其面積較小一直被校友們戲稱為“小破財”,但它的地理位置已經(jīng)足夠讓一眾郊區(qū)高校垂涎三尺了——靠近五角場商圈,學生們出行極為方便。上財外面的世界海闊天空,這完全可以彌補其校園的小。據(jù)說曾經(jīng)有一個可以將主校區(qū)搬去更寬闊的郊區(qū)的機會,校領導沒有同意,因為他們不想學生們的出行變得困難、娛樂模式銳減。好的地理位置對學生的幫助當然不止這些:平時,上財學子可以和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學子相互串門,跨校選修特色課程;當畢業(yè)季來臨,上財學子在找工作時也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占盡了地利。
只要是大學生,就必然會經(jīng)歷體測這道坎。在上財,你除了可以享受“長跑”“短跑”“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套餐,還可以額外獲贈時限四年、次數(shù)不限的“跳繩”項目體驗券一枚。上財與跳繩的情緣是三言兩語道不完的。擇一個晴天的傍晚到上財?shù)牟賵龉涔洌銜l(fā)現(xiàn)跑步的人很多,跳繩的人更多。除此之外,上海市的大學生跳繩比賽獲獎名單也有上財?shù)纳碛?,?019年,全國跳繩錦標賽暨SUFE OPEN上海財經(jīng)大學跳繩公開賽更是在上財舉行。于是,跳繩已經(jīng)變成上財?shù)墓潭ㄟ\動,不僅出現(xiàn)在上財?shù)倪\動會上,還會出現(xiàn)在體測項目里。面對這種新奇的體測考核方式,上財?shù)膶W生們干勁滿滿,校園里運動之風盛行,學生們甚至調侃自己上了個體育院校。大部分學生都很享受這種學習和運動相結合的生活模式,也能體會學校的良苦用心。
每年畢業(yè)季,上財都會為畢業(yè)生舉辦特殊的“亮燈儀式”。儀式的一部分是在女生宿舍樓亮起帶有“SUFE”(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字樣的圖案,大多是形式不同的心形。還有一部分則是在外灘建筑LED屏上每年必有的“我愛上財”,不僅吸引上財學生前去觀看,連附近的其他大學生也會到此拍照。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以下簡稱“上外”)是新中國成立后興辦的第一所高等外國語學府,其前身為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上海俄文學校,首任校長是著名俄語翻譯家、出版家、中國百科全書事業(yè)的奠基者姜椿芳。自建校以來,上外始終保持著領先的學科優(yōu)勢和高水平的教學質量,是全國同類院校中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數(shù)量最多的高校。
作為最頂尖的外國語學府,上外現(xiàn)有授課語種數(shù)量已達52種,既有俄語、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知名的語種,也有烏爾都語、普什圖語、巽他語等鮮有人知的小小語種。
上外現(xiàn)有兩個校區(qū),占地面積74.7公頃。其中虹口校區(qū)坐落在上海市中心,與魯迅公園和多倫路近現(xiàn)代海派文化圈相接;松江校區(qū)位于上海市郊“滬上之巔”佘山腳下,毗鄰“上海之根”廣富林遺址。兩者文脈相承,又各具特色。校園中隨處可見讀書、背書的學子,圖書館大廳更是出了名的“萬國語言朗誦處”。據(jù)說從上外畢業(yè)后,網(wǎng)上的大多數(shù)翻譯軟件都入不了上外人的“法眼”,畢竟四年專精一門語言的訓練已經(jīng)將他們打造成了“人肉實時翻譯器”。
不同的語言背后也有著迥異的歷史文化,而上外學子們舉辦的校園文化活動則是對這些文化的生動詮釋,逛一圈如同參加了一場“萬國博覽會”。英語學院的同學們會編排莎士比亞的戲劇,全程采用中古英語對白,但在劇情方面卻有著具有時代氣息的改編和創(chuàng)新;日語學院有傳播日本文化的“御茶社”,每年會舉辦“和風盛典”,同學們除了參加和服、料理體驗活動,還可以和學院的超萌吉祥物互動;西方語系的同學們還會聯(lián)合舉辦“美食節(jié)”,帶著其他院系的人一起體驗西方美食……這些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上外學子們的大學生活,為學子們提供了體驗多元文化的絕佳機會。
此外,上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稱號——“松江女子體育學院”。這是因為上外非常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建設,大一、大二每個學期各有15次晨跑,體育課的成績在獎學金評選中占比很大。上外把對體育的重視落在了實處,對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上海其他院校一覽
華東理工大學
屬性:“211工程”“雙一流”
院校簡介:華東理工大學原名華東化工學院,1952年由交通大學(上海)、震旦大學(上海)、大同大學(上海)、東吳大學(蘇州)、江南大學(無錫)等校的化工系合并組建而成,是新中國第一所以化工特色聞名的高等學府。學校1956年被定為全國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學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確定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1993年經(jīng)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華東理工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2000年經(jīng)教育部批準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獲準建設“985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亮點學科:學校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3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瘜W工程與技術被評為A+,社會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被評為B+。
東華大學
屬性:“211工程”“雙一流”
院校簡介:東華大學的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12年實業(yè)家張謇創(chuàng)辦的紡織染傳習所,曾用校名“中國紡織大學”。學校秉承“崇德博學、礪志尚實”的校訓,不斷開拓奮進,已發(fā)展成為以紡織、材料、設計為優(yōu)勢,特色鮮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學。學校現(xiàn)有松江校區(qū)、延安路校區(qū)和新華路校區(qū),占地面積近2000畝。學校是“上海市花園單位”和“上海市文明校園”,松江校區(qū)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
亮點學科:學校紡織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紡織科學與工程被評為A+,材料科學與工程、設計學被評為B+,機械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被評為B。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
屬性:“雙一流”
院校簡介: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國誕生后國家首批建立的中醫(yī)藥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與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中醫(yī)藥院校,也是上海市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學校已與2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0余家海外院校、醫(yī)療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科研、教學、醫(yī)療等合作關系。學校設有中英合作藥學、中英合作護理學2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泰國、馬來西亞、馬耳他、美國等國家和地區(qū)院校合作舉辦境外中醫(yī)藥學歷教育,還在希臘、西班牙創(chuàng)辦了2家“太極健康中心”。
亮點學科:學校中醫(yī)學、中藥學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中醫(yī)學、中藥學、中西醫(yī)結合三個學科全部被評為A+,是全國中醫(yī)院校中唯一取得3個A+學科的高校。
上??萍即髮W
屬性:“雙一流”
院校簡介:上??萍即髮W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共同建設,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負責日常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成立時間不算長,但其孕育和成長始終與我國的改革開放和上海張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同向同行。創(chuàng)辦上科大的戰(zhàn)略構想始于2004年,2013年9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準上??萍即髮W成立,2022年2月14日學校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張江高科技園區(qū),是建設中的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張江實驗室、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等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大科學設施融為一體。
亮點學科: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社會學、美術學被評為A-,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數(shù)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戲劇與影視學等7個學科被評為B+。
華東政法大學
屬性:公辦本科高校
院校簡介:華東政法大學是新中國創(chuàng)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經(jīng)華東軍政委員會批準,圣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吳大學、廈門大學、滬江大學、安徽大學、上海學院、震旦大學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合并,在圣約翰大學舊址成立華東政法學院,這是華東政法大學的前身。2007年3月,經(jīng)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學校出版有《法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等法學類核心期刊。學校圖書館有藏書270萬冊,中外文報刊1500余種,各類數(shù)據(jù)庫109個,電子圖書305萬種,是華東地區(qū)最大的法律文獻中心。
亮點學科: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學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政治學被評為B,馬克思主義理論被評為C+,應用經(jīng)濟學被評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