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紅梅 黃麗萍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武鳴醫(yī)院護理部,廣西南寧市 530190)
防范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確保實習護理專業(yè)學生(簡稱護生)和患者的安全一直是臨床護理教學及護理工作的重點[1]。有學者發(fā)現,由于缺乏相關理論知識、安全意識和溝通技巧,加上操作技能不熟練,20%~35%的實習護生在臨床實習工作中會遭遇給藥錯誤、非計劃拔管等護理不良事件[2]。因此,加強實習護生的安全意識,使護生自覺遵守臨床操作規(guī)程,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是臨床護理教學亟須重視的問題。焦點解決模式是一種充分利用當事人自身優(yōu)勢和資源達成目標的臨床干預模式,其核心是最大化地挖掘個體的力量、優(yōu)勢和能力,充分調動個體的積極性,幫助個體尋找建設性的解決方案,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3]。目前該模式已應用于臨床護理的各個領域,且均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4]。護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可引導護理人員對護理不良事件進行預防,并從中找出不良事件發(fā)生的原因,進行自我對照檢查,提高安全意識,自覺規(guī)范自身行為,從而降低自身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5]。 本研究將焦點解決模式結合護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應用于實習護生的臨床教學中,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武鳴醫(yī)院實習的350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按臨床護理實習時間將其分為兩組,將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的實習護生納入對照組(n=199),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的實習護生納入觀察組(n=151),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間本研究未能如期開展,故予排除。對照組中男性15例、女性184例,年齡18~23(20.25±1.00)歲,本科學歷9例、大專學歷190例,實習前護理理論知識考核成績?yōu)?4~84(66.1±7.7)分;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134例,年齡17~24(20.06±0.87)歲,本科學歷6例、大專學歷145例,實習前護理理論知識考核成績?yōu)?5~80(66.3±6.10)分。所有研究對象進入臨床實習前均未接受過護理操作技能的相關培訓。兩組實習護生的性別、年齡、學歷、實習前護理理論知識考核成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均對本研究目的和內容知情并自愿參與研究。
1.2 教學方法 (1)輪轉科室。兩組實習護生實習期間按教學計劃輪轉至各臨床科室實習,輪轉的科室及順序均相同。(2)帶教老師。① 兩組帶教老師需具備大專及以上學歷、護師及以上職稱且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滿4年并通過臨床護理帶教資質準入考核,具備豐富的臨床教學經驗。② 每個科室均設有1名總帶教老師,負責科室的護理教學管理工作。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開展臨床護理教學。(1)帶教老師的培訓。醫(yī)院護理部對帶教老師進行常規(guī)培訓,包括帶教計劃和要求、相關護理理論知識和護理技能操作。(2)實習護生的培訓。實習前,由醫(yī)院護理部組織實習護生進行統一的崗前培訓,然后按照實習要求將實習護生安排至臨床各科室實習。科室總帶教老師對實習護生進行入科宣教后安排帶教老師對實習護生實施“一對一”的臨床護理教學。科室總帶教老師按教學計劃對實習護生定期進行??浦R、技能培訓及出科考核等教學工作。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焦點解決模式結合護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進行臨床護理教學。(1)帶教老師的培訓 。 除常規(guī)培訓外,醫(yī)院護理部對帶教老師進行焦點解決模式結合護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帶教方法培訓。焦點解決模式培訓內容包括焦點解決模式的相關知識、焦點解決模式在預防實習護生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中的應用及實施要點等,培訓時間為2個學時。護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帶教培訓為回顧我院既往發(fā)生的護理不良事件,選擇實習護生獨立操作導致氣管導管護理不當事件、胰島素劑量計算錯誤事件、儀器使用不熟練事件等典型案例作為護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的主要案例,并鼓勵帶教老師根據??铺攸c選擇本科室發(fā)生過的護理不良事件案例對實習護生進行分享教育。(2)實習護生的培訓。各科室總帶教老師對實習護生實施焦點解決模式結合護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的培訓。① 描述問題。對護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進行講解和分析,并引導實習護生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原因、處置方法、防范方式等進行分析和討論。② 幫助實習護生構建具體可行的目標。針對典型案例,指導實習護生結合實際情況,共同進行“奇跡”探討,引導實習護生樹立在臨床實習期間盡量避免單獨操作的觀念。③ 探查“例外”。以“凡事均有例外”為指導原則,在階段性目標確立之后,利用“例外提問”來探尋以往實習護生解決類似問題時的案例。例如,安全意識強的實習護生在帶教老師不在身邊時,會請別的有教學資質的老師來監(jiān)督,避免獨立操作,此即為“例外”。讓實習護生分享“例外”案例,引導實習護生思考在臨床實習中如何避免獨立操作,設置“假設你是當事人,你會怎么辦?為什么?” 等問題供實習護生獨立思考,以加深其印象,并鼓勵實習護生在遇到類似問題時采用上述成功的“例外”案例方法來解決。④ 調查反饋。在實習護生??婆嘤柣蚨ㄆ诳己私Y束后,由該科室總帶教老師與實習護生討論目標執(zhí)行的情況,進行總結反饋,幫助實習護生糾正錯誤,加深其對相關事件的正確處理流程及措施的印象,增強實習護生實現自己設定目標的信心。⑤ 評價進步??剖铱値Ы汤蠋煂Ρ憩F好或是有進步的實習護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實習護生總結經驗,提出新的問題,并制訂下一個目標。
1.3 觀察指標
1.3.1 不規(guī)范操作發(fā)生情況及護理風險識別報告情況:醫(yī)院護理部基于問卷星平臺制作網絡調查問卷,生成問卷二維碼。調查內容包括護生在該科室實習期間是否發(fā)生不規(guī)范操作及發(fā)生次數、是否識別報告護理風險及報告次數。不規(guī)范操作包括違反查對制度的操作、不遵守消毒隔離制度的操作、擅自進行獨立操作等;護理風險包括給藥錯誤、非計劃拔管、標本采集錯誤、各種導管護理不當等風險[6]。開始研究前, 對各科室總帶教老師進行有關問卷調查的相關培訓。實習護生在每個??茖嵙暯Y束時,由該科室總帶教老師通過微信向其發(fā)放問卷二維碼進行問卷調查。實習護生全部科室實習結束后,由醫(yī)院護理部進行不規(guī)范操作情況和護理風險的識別報告情況的統計工作。不規(guī)范操作發(fā)生率=發(fā)生不規(guī)范操作人數/總人數×100%,護理風險識別報告率=識別護理風險報告人數/總人數×100%。
1.3.2 理論知識與護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在實習護生臨床實習結束后進行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考核,由醫(yī)院護理部進行考核。理論知識考核內容為基礎護理學相關知識,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實習護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越好;護理操作技能考核包括靜脈輸液、吸氧及心電監(jiān)護3種常見的臨床護理操作,實習護生以抽簽方式確定1項操作技能進行考核,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實習護生對相關技能的掌握情況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生不規(guī)范操作發(fā)生率及護理風險識別報告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不規(guī)范操作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風險識別報告率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不規(guī)范操作發(fā)生率及護理風險識別報告率的比較[n(%)]
2.2 兩組護生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績的比較 觀察組理論知識考核評分和護理操作技能考核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績的比較(x±s,分)
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不僅對患者造成傷害,而且會對醫(yī)院及護士個人產生不利影響[7]。以往對實習護生的臨床帶教工作以灌輸式教育為主,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授課形式單一,不注重實習護生臨床思維的培養(yǎng),不能充分調動實習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大部分實習護生實習期間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其潛能未得到充分發(fā)揮[8]。因此,做好實習護生的臨床帶教工作并提高帶教質量是臨床護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臨床護理教學領域的熱點問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不規(guī)范操作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風險識別報告率高于對照組(均P<0.05)。分析其原因:將焦點解決模式結合護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應用于實習護生的臨床護理教學中,通過對護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的講解和分析,使實習護生了解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原因,利用焦點解決模式的理念,將教學的主體由教師轉變?yōu)閷嵙曌o生,帶教老師引導實習護生查找自己或別人的成功經驗,挖掘實習護生的潛能,調動實習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鼓勵實習護生將這些成功的經驗用于預防工作中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這種以實習護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增強了其主人翁意識,樹立“我要執(zhí)行”的理念,從而切實將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落實到位[9]。此外,實習護生在經驗積累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規(guī)范操作的重要性,從而能自覺遵守操作規(guī)范,減少甚至避免不規(guī)范操作的發(fā)生[10]。護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除可增強學習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外,還具有真實性、啟發(fā)性和警示作用,可以加深實習護生對護理不良事件的認知,提高其對護理風險的警惕性和敏感性,增強防范意識,遇到類似的護理風險能及時識別并報告[10]。既往研究報告顯示,對實習護生實施焦點解決模式結合護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不僅可以減少不規(guī)范操作的發(fā)生率,而且可以預見可能出現的護理安全隱患,從而提高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的識別能力并及時向上級報告[11],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依據“古典制約”理論,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對臨床案例進行集體交流、討論、分析,能夠使實習護生對所掌握知識不斷強化及鞏固[12]。本研究在常規(guī)教學法基礎上采用焦點解決模式結合護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通過圍繞具體案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討論和總結分析,加深實習護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譬如帶教老師給實習護生分享胰島素劑量計算錯誤的案例時,著重引導實習護生掌握胰島素的計算方法、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促使實習護生學習并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這種以實習護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實習護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更有利于實習護生的學習和鞏固臨床相關知識[13],使實習護生的理論知識及實操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本研究中,觀察組實習護生的理論知識考核評分和護理操作技能考核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表明將焦點解決模式結合護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運用于臨床護理教學中,有助于提升實習護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與仲麗蕓等[14]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在實習護生的臨床護理教學中應用焦點解決模式結合護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的教學效果明顯,可以更好地提高實習護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及護理操作技能水平,提升其護理風險識別能力,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