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社團活動能夠讓學生的學習及生活多姿多彩,更體現了學生的個性特點。那么,如何有效開展社團活動?下面就以信息技術課程為例子,對如何優(yōu)化社團活動做詳細闡述。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工藝、新技術等的廣泛推行及應用,行業(yè)領域從本質上發(fā)生了改變,尤其是為了讓生活、工作更加舒適高效,機器應用在我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萍冀o我們帶來的便捷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同時也存在很多弊病,如,機器的廣泛應用讓人在生活中不喜歡思考,書寫逐漸被電腦設備代替,再加上網絡的沖擊,造成人們不喜歡交際。長期這樣,對于人的動力來講是存在負面影響的,如同一個機器一樣“冷漠、麻木”。當開展社團活動時,學生只懂得如何精準計算,邏輯思考,卻不能進行有效的表達,那么學生也如同一個“機器”一樣。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活躍、活潑好動的時期,更是信息組織及加工的關鍵時期,此外,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為切入點,調動學生和小組團隊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活動中自己的表現進行反思,鼓勵學生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師在帶領學生參加活動時,應在恰當的節(jié)點提出相應的問題,如“你在活動中有哪些收獲,請表述出來”“你能否將自己的活動經驗、學習經驗分享給大家呢?”“你認為在此次活動中你的表現怎么樣?”等,這些都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社團活動對自己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知識本身就是一個整體的知識結構,它是以重要的概念網絡結構形成的,我們對于任何知識的學習,都能夠通過網絡隨便的一個點進入。這是布洛非(J.Brophy)研究觀點,它對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有著一定的指導性。將社團活動作為課程開展的價值在于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自我發(fā)展。社團活動并不是將信息技術課程進行重復教學的過程,不可運用線性方式重復教學。社團活動應該為非線性結構展現的,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切入點開展一系列的活動。
有教育家曾經表示,一個人的思維都是從驚訝逐漸深入。所以,在信息技術活動課程中,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興趣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以往都是借助作業(yè)讓學生鞏固知識內容,進而保證課程教學質量,那么何不對這種傳統的理念進行革新,讓學生深入分析、思考,快樂實踐。學生一聽到作業(yè)的時候,內心是比較抗拒的,而且會感覺學習是一件非常有壓力的事情,如果在社團活動中還要學生完成作業(yè),那么不僅會導致學生更有壓力,更與“雙減”政策要求不相一致。在課程教學中布置作業(yè),社團活動中還需要完成更多的作業(yè),這無疑會增加學生負擔,用來處理日常學習和社團活動之間的關系。社團活動中的各項任務,都應該是在學生的興趣、愛好的驅使下,快樂輕松地完成,它不是單純的課堂作業(yè)。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充分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什么,以此為切入點有效開展社團活動,這樣才能保證活動效果。
社團活動和其他活動有著本質性的區(qū)別,它屬于集體性的活動,而且趣味性十足。在社團活動當中,學生會圍繞統一的主題,共同協作完成,這個過程能夠讓學生逐漸產生社團凝聚力。如在足球社團當中,學生需要互相溝通、積極配合,才能獲得想要的結果。在互動、溝通,團隊協作中,學生會潛移默化產生集體榮譽感。
小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他們樂于思考,而且非常喜歡實踐,他們的想法天馬行空,而且有很多的“點子”。社團活動能夠將有相同愛好的學生集中在一個團體當中,讓他們互動、溝通,并且可以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能夠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展。
有心理學家表示,個性涵蓋人的需求、動力、興趣等。每一個學生生活環(huán)境、學習經歷、性格等有很大的區(qū)別,所以,他們的需求也是有所不同的。在課程當中,學生都處在同樣的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中,這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具有一定阻礙的。社團活動卻不同,它是讓學生以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這樣更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梢哉f,社團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想要讓社團活動能夠有序推進,必須要科學設計社團內容。因為設計是社團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與社團活動的結果和成效是有直接關聯性的。
在分析參與者認知能力時,主要是掌握學習者相應年齡段的認知水平和發(fā)展階段所展現出來的特點。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是從具體過渡到抽象的過程,而且符號性、邏輯性非常突出,他們的思維活動往往停留在具體的事物當中。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對游戲類的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在篩選研究對象時可以從他們的興趣入手,這樣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事物和事物之間的發(fā)展聯系性。想象是簡單分析、了解事物特征、掌握事物之間聯系的過程。
那么何為認知結構呢?其實主要是學習者已經掌握的知識面、組織結構,由學習者的經歷、理論等組成。具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是學習者能夠將已有的認知結構和新教學內容有效對接,也就是新舊知識互相聯系。如在信息技術課程當中,如果學生未畫過云朵,那么他們只能根據教師的操作按部就班地完成,所呈現的作品也是缺乏創(chuàng)新性的;對于畫過云朵的學生,他們一些步驟并不是根據老師的講解進行的,所呈現的作品存在很大的差異性,而且作品非常新穎、獨特,這是因為在他們的大腦中本身存在云朵的形象,他們所表現的想法是不同的。所以,認知結構對學習者有意義的學習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具有影響的。
小學生剛開始接觸信息技術,所以,在計算機操作方面缺乏基礎,但是卻對信息技術活動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對于更高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如果設計的活動內容非常簡單,學生在參與時無壓力,那么也會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如果學習起點定位有一定高度,任務非常難,那么學生難以完成任務,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會放棄。所以,對于活動內容的設計,必須要難易有度,而且內容要豐富化,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收獲[1]。
在開展社團活動前,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各個階段的學生的認知特征,活動中設計的案例也要更加直觀具體。對于案例的設計,可以和可視化的圖形、圖像完美結合。如,在開展活動當中,給學生介紹各種漸變色的填充時,教師可以將表格和圖像兩種形式結合在一起完成說明并全面展示。由于學生對水平和垂直概念有了相應的了解,那么教師可以將直觀的圖形和文字介紹結合在一起,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內容。
教師在優(yōu)化社團活動時,需要以學生的認知結構為基礎,將學生現有的經驗、生活實際進行完美結合,這樣才能保證社團活動的有效性。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的融合,能夠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知識的重要,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學習有更高的期望,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例如,社團活動“陽光下的影子”,主要是以教學“填充效果”后開展的一類社團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將已經學習的知識進行實際運用,對“填充效果”等知識點的運用,進而完成活動主題內容,以此創(chuàng)作出太陽下的影子的作品?;顒拥拈_展本身是在學生已經具有相應基礎的前提下推進的,而且活動內容不僅強化了知識點內容,更讓學生將所掌握的知識點進行了實際運用,這樣,學生的理解才更加深刻。從陽光下的影子本身來講,它在我們生活中是抽象存在的,將該內容和美術課程有效對接,讓學生更有創(chuàng)作空間,學生對活動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積極參與到其中[2]。
學生本身存在極大的差異性,所以,他們的認識水平也是有一定區(qū)別的,但是教師在設計社團活動時,應該以適宜的活動促進學生思維方面得到同步發(fā)展。例如,設計社團活動“運用word 畫天氣”,開展此項活動主要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填充效果”“認識自選圖形”的內容后開展的。在活動前,學生可以自行畫出一些簡單的基本圖形,可以運用不同的填充效果對圖形進行填充,這也是此次活動的要求之一,此外,還需要增加一些挑戰(zhàn)性,如要求學生利用“中心輻射”畫出太陽,但是在自選的圖形當中沒有圖形能夠畫出云朵,此時,教師可以對學生做出引導,讓學生利用圖形組合完成畫云朵的任務。教師先給學生進行示范,將圓形和心形進行組合,最終形成云朵,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利用圓形和三角形畫出云朵下方的水滴等。
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本身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思想,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每一個成功的結果,都需要通過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才能實現,并不能一味依靠他人的幫助。但是學生如果能夠在獨立中進行團結協作,那么更利于學生的同步發(fā)展,所產生的力量也是最大的。例如,社團活動“組裝電腦”,此次活動的開展主要是要求學生將電腦的主要外觀設備連接在一起,讓學生能夠明白電腦硬件的組成?;顒舆^程內容:①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有4 個成員,并探討和推薦小組組長。②掌握小組每個成員的具體狀況,明確組內的分工。③組長需要對小組成員的完成情況進行統計。④評選此次活動中的“優(yōu)秀協作小組”“小組第一名”“優(yōu)秀個人”。
在此次活動當中,學生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是由于學生本身沒有組裝過電腦。教師準備好主機、鍵盤、鼠標、顯示器等,讓學生選擇相應的連接線,將設備準確地連接在一起,組裝后需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電腦打開,這樣任務就完成了。由于社團當中的成員都是不同班級的學生,雖然都參加了同樣的社團活動,但是大部分的學生是不熟悉的。在分組后,學生通過小組互動、溝通,逐漸也熟悉了,情緒也非常高漲。在了解小組成員的過程中,組長可以向老師提問:“老師,我可以問一下組內其他成員的名字嗎?”積極的溝通、互動能夠讓學生成長,能夠讓學生找到更有默契的伙伴。在實施活動期間,學生也能夠知道指示燈各代表了什么,電腦主機各個連接口都有什么作用等。當有一臺電腦無法開機,換其他的主機進行試驗,還是不能開機,這時,小組成員說:“可以和能夠正常開機的電腦連接試一下。”通過試驗顯示電腦能夠正常開機,那么連接線的故障問題排除了。在整個過程中,成員們既獨立,又團結協作,這讓活動更有意義。有的學生還在周記中有講“這次活動趣味性很足,非常喜歡動手的環(huán)節(jié),原來我也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還有學生寫道“我們組就沒有那么幸運了,連接的好幾個機器都是有故障的,我們都進行了逐個的試驗,最后終于有一臺電腦連接成功,可以正常開機!”[3]。
綜上所述,社團活動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更能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形成集體意識,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尤其是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當中,開展社團活動可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進學生得到綜合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