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墨生香,聯袂輝映。茶為“國飲”,書法為“國粹”,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兩者已然成為彰顯民族文化魅力、綻放東方文明異彩的特有標識。常言道:“酒壯英雄膽,茶助文人思?!蔽娜搜攀總円圆枞朐姡共柘闱呷牍P墨,在行云流水間書寫茶情。漢字則以綽約多姿的形態(tài),展現茶文化之大美。加強茶文化與書法文化藝術之間的關聯研究,能夠使這兩種不同的文化相互借鑒學習、深度融合,有利于兩種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
茶發(fā)于神農,興于唐,盛于宋,經過千百年的沉淀,從發(fā)現到挖掘利用,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體系。原始人類在發(fā)現茶葉對人體有一定的醫(yī)治作用后,便開始重視茶葉的種植、加工和利用,文人雅士則利用文字記載其栽培管理技術和飲用方法。例如,中國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即通過書法的形式將茶葉的栽培和飲用方法完整地記載下來。在印刷術尚未被發(fā)明的年代,手工抄寫是記載與傳播事物的主要途徑,利用書法記載茶事,飲茶風氣由此在社會上盛行開來,極大推動了茶文化的發(fā)展。書家在茶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書法文化與茶文化的發(fā)展,書法日趨尚意,茶文化也更加富有內涵。于書家而言,涉茶書法作品中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注重體現整體的意境,側重自身情感的表達。這些作品是他們心境的真實寫照,書家將茶作為情感表達的媒介,言志抒情,參悟人生。因此,涉茶書法是茶文化與書法文化互融共通的產物,這既源于文化的相通,也在于精神內涵的相似性表達。也就是說,茶文化與書法文化的融合具有必然性,加強茶文化與書法文化之間的關聯研究,有利于兩者的深度融合,能夠促進茶文化與書法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書法與士人茶文化
茶文化深厚清遠的意境及和諧的文化特征與文人士大夫的修為緊密相連。茶與眾多文人相伴一生,他們精通茶藝,必然對茶有諸多獨特體悟。茶藝與文藝相通,兩者相融更能令文人雅士陶冶心性、抒發(fā)降感。飲茶最初只是文人雅士的愛好,慢慢地變成了他們獲得精神滿足和慰藉的一種方式,茶也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伴侶。
神宗熙寧四年(1071)十一月到熙寧七年(1074)九月,蘇軾于杭州任太常博士直史館通判。杭州環(huán)境優(yōu)美怡人,且沒有黨爭和殘酷的明爭暗斗,在此背景下,茶便自然地融入蘇軾的生命與情感之中,成為蘇軾生活、生命中的情感寄托。產茶名區(qū)的品茶文化、寺院道觀的精妙茶藝逐漸影響著蘇軾對茶文化的感悟。蘇軾作于熙寧五年(1072)的《試院煎茶》一詩寫道:“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嗚。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銀瓶瀉湯夸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這首詩通過對烹茶與煎茶的細膩描寫,表達了筆者的愉悅和放松。到了元豐二年(1079),“烏臺詩案”突發(fā),由于政敵的誣陷,蘇軾被捕入獄,后被從輕發(fā)落,流放黃州。被貶后,蘇軾生活拮據,僅靠薪俸難以養(yǎng)家糊口,只好通過開荒種地來解決生活問題。謫居生活里,他數次幻想自己在如禪般的環(huán)境中烹茶煮茶,“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睛窗”。他企望在這樣超塵脫俗的環(huán)境中與茶為伴,茶已然成為蘇軾精神上的慰藉和生命中的情感寄托。
茶文化不僅強調獨品時的自得其樂,還注重眾人聚品茶墨生香,聯袂輝映。茶為“國飲”,書法為“國粹”,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兩者已然成為彰顯民族文化魅力、綻放東方文明異彩的特有標識。常言道:“酒壯英雄膽,茶助文人思?!蔽娜搜攀總円圆枞朐?,使茶香沁入筆墨,在行云流水間書寫茶情。漢字則以綽約多姿的形態(tài),展現茶文化之大美。加強茶文化與書法文化藝術之間的關聯研究,能夠使這兩種不同的文化相互借鑒學習、深度融合,有利于兩種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茶文化與書法文化的內涵關聯性◎ 黃楚軒035之樂??此破降蜒缘娘嫴柽^程卻凝結著最真摯、濃厚的情感。茶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紐帶,是人們交流內心情感的橋梁。徐渭在《煎茶七類》中提到:“茶侶,翰卿墨客,緇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軒冕之徒超然士味者?!蔽娜嗽诓钑奋鴷r,彼此間交談甚歡,興起時便揮墨賦詩,直抒胸臆,在淋漓盡致的表達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這種特殊的氛圍中,文人墨客們特有的文化心態(tài)得以升華,其對品茗意境的領悟在書法藝術作品中得以體現。唐朝書法家顏真卿與茶圣陸羽、僧人皎然便常約文人雅士于寺院飲茶,在飲茶中,將茶事映射在書法作品當中,如此一來,茶文化與書法文化就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且茶文化作為一種具有強大精神力量的文化,將文人雅士聯系在了一起,茶文化由于參與者文化品格的多樣化而不斷豐富和完善。因為對茶文化與書法文化有著共同的愛好,不同社會背景與身份的人因茶結緣,故茶文化不僅是士人文化的代表,更是和諧文化的代表。文人雅士因此擁有共同的關于茶文化的感悟,形成了一定的茶文化觀,在社會上蔚然成風,經過漫長的歷史演化后,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
茶文化與書法文化結合之美
書法家用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形式展現茶事之美,既有端正之美,亦有放浪形骸之味;既有磅礴之勢,亦有生動靈氣之韻。隸書因嚴肅拘謹而少用,篆書則因華麗古拙,故一般極少書寫。相比之下,行書和草書更有助于文人的情緒表達,能夠營造出“和、靜、怡、清”的意境之美,與茶文化的審美理念相適應。
蔡襄是茶書法的集大成者,他的字渾厚端莊、淳淡婉美。《北苑十詠》寫的是采茶與制茶之法,詞意清淺而有韻味。通篇以行楷寫成,風格清新,飄逸雋秀?!都椿萆饺蟛琛分杏霉P靈動,線條粗中有細,極盡自然之態(tài)?!毒杼肥切袝衷?,作品通篇行筆如流水,時遲時疾,映帶左右,頓挫有致,彰顯出書者意氣風發(fā)、神采飛揚之態(tài)。蔡襄在其中寫道,“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唯有飲茶才能解開心結。
金農,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他在多件作品中表露了自己的愛茶之心,《玉川子嗜茶貼》便是其中之一。作品先是對玉川子靜坐候茶時的形象進行了生動描寫,接著筆鋒一轉,“茶未易烹也”,又談起烹茶煮茶之道來。按筆重墨,蒼勁靈秀,金農所書蘊含方正樸拙之氣。
另一位揚州八怪的人物——鄭板橋也與茶也結下了不解之緣,其茶癡之名廣為人知。鄭板橋喜歡將茶與書畫并論。他在《題靳秋田素畫》中寫道:“惟勞苦貧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這暇,閉柴扉,扣竹徑,對芳蘭,啜苦茗?!薄耙粔匦萝菟商}?!庇谥耖g飲茶,茶香隨筆墨婉轉飛動,筆尖靈動,用筆如凌云煙,看似隨筆揮灑,整體觀之卻有跳躍靈動的節(jié)奏感。書者在香氣繚繞的茶湯中獨自感悟人生,感受四季。
當代詩人、書法家趙樸初先生詩云:“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逼渥髌凤L格清和簡靜、俊朗神秀,字形多向右上方傾斜,呈現左低右高之勢,筆力獨到,頗有韻味。整體觀之,自然俊美,隨性自在,有簡靜雅和、俊逸雅致之美。
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為中國茶文化展示周題詩云:“今古形殊義不差,古稱荼苦近稱茶。趙州法語吃茶去,三字千金百世夸?!蓖ㄆ孕锌瑢懗?,文雅而嫻熟,清冷而端麗,不履而極儒雅。趙樸初先生與啟功先生在作品中不約而同地表達了茶禪一味的思想?!俺圆枞ァ弊鳛椤摆w州禪茶”的文化符號,引領著當代人體悟生活中的禪意,通過品茗與禪修的方式放松身心,修身怡情。人們專注其中,內心就會保持純凈,煩心之事就在滾燙的茶湯中兀自澄明。
茶文化與書法文化的融合與發(fā)展 茶文化與書法文化融合發(fā)展的基礎
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茶文化與書法文化不斷傳承與發(fā)展,逐步形成了具有顯著特點的文化體系。茶文化與書法文化不論是在審美觀念上還是在思想內涵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關聯性。
茶文化和書法文化的思想內涵皆可由“和、靜、怡、真”四字來概括?!昂汀笔侵腥A民族傳統思想的核心。在茶文化和書法文化中,“和”主要表現為和諧、中庸,主要體現為人與物質的和、人與自然的和以及人與社會的和。茶文化中“和”精神的表達主要為以茶會友,和靜待人;茶禪一味,天人合一。在書法文化中,“和”表現在筆畫粗細、輕重、長短的恰到好處及章法上的和諧,也體現在書寫者內心的平和。“靜”是修習茶文化和書法文化的必由之路。品茗與書法創(chuàng)作一樣,首先需要創(chuàng)造環(huán)境之靜,而后才能生思。其次要保持內心的平靜,心靜則明,心靜可虛懷若谷。全身心地投入書法創(chuàng)作中時,會將煩惱之事拋之腦后,不為外界所影響,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在參透藝術的本質之后,作品的審美特征才能得以體現。茶須靜品,通過茶事營造出“靜”的氛圍,品茶之人在此境下自然心境空靈。茶潤人心,靜心修為,參悟人生,內心煩惱困惑之事自然就會明了自通。茶文化與書法文化都具有“怡”的精神內涵,都有怡情養(yǎng)性的作用?!扳斌w現的是道家“自恣以適己”的隨意性。理紙磨墨,運筆蘸硯,提起毛筆,書寫者便會步入一個妙趣橫生、其樂無窮的精神世界。書法在給人帶來審美體驗的同時也可以調整書寫者和觀賞者的心態(tài),怡情養(yǎng)性。欣喜之時,習書能凝神靜氣,使人心定,精神集中;暴怒之時,習書能抑郁肝火,轉移注意力,使人心平氣和;悲憤之時,習書能散胸中之郁,使人解開心結;驚恐之時,習書能讓人神態(tài)安穩(wěn),寧神定志。當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各地正朝著城市化、現代化邁進,人們居住在喧鬧的都市里,背負著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壓力,無法解脫,對放松身心、回歸自然有著深深的渴求與向往,而茶這一汲取天地之精華的產物,正是人們怡情養(yǎng)性、感受自然、享受生活的絕佳之物。品茶時,觀湯色,聞香氣,嘗滋味,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帶給人美的享受。一壺茶能讓人身心放松、心情愉悅,還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茶讓人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變得有耐性和平靜,能夠達到怡情養(yǎng)性的目的?!罢妗笔遣栉幕c書法文化的起點,也是二者的終極追求。茶文化與書法文化之“真”反映了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人、事、物是真實存在的,而將藝術作品區(qū)別于其他作品的,是創(chuàng)作者賦予其的真實情感,創(chuàng)作者通過藝術作品來展現自身的修為??梢哉f,“真”是藝術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要求。要想使藝術的主客體相融合,創(chuàng)作者就需要將自身最真實的情感融入藝術當中,將自身的體驗與經歷貫穿于書法作品中、融于茶事體驗當中,這樣創(chuàng)作出的藝術作品才是打動人的、真實的且令人信服的。對于書法而言,作品之“真”主要體現在點畫與結字上。一幅好的作品不會拘泥于書寫的基本形態(tài)規(guī)定,反而強調書寫者真情實感的注入與融合,真實的情感使得藝術作品有了生命,因而作品才會與書寫者情感共通,擁有深厚的內涵。在茶文化中,“真”主要體現在物之真、情之真、意之真、性之真、道之真上?!罢妗笔遣钑奋鴷r茶友之間的坦誠相待;是品茶聞香時,與茶友訴說的真情實感;是通過茶事活動追求“道”的真切體悟。
茶文化與書法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茶書法是茶文化與書法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它的傳承與發(fā)展基于茶文化與書法文化在審美理念上的相似性和思想內涵上的同質性。這就意味著茶文化和書法文化在傳承與發(fā)展中的關系是緊密的、互相促進的。書法文化元素在與茶文化元素充分融合后會變得更多元化;同時,茶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多借助書法的形式擴大自身的影響范圍。加強這兩種文化的融合還有利于拓展茶文化與書法文化的發(fā)展空間?,F如今,我們應結合茶文化與書法文化的相通性,促進兩者的融合及傳承與發(fā)展。
一是發(fā)揮茶文化和書法文化結合的正向功能。茶文化和書法文化已經延伸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它們都是文化名片,且有相應的文化產業(yè)。茶和書法在古代生活中都曾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賡續(xù)茶文化和書法文化的過程中,應該對它們的功能進行正確看待和充分利用,實現正向傳播。二是推動茶文化與書法文化發(fā)展形式的多樣化,如書法元素在茶產品設計上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茶包裝的文化內涵,從而使單純的茶葉包裝變成一種獨特的文化載體。依據不同茶的特性,配以不同的書法字體,使茶文化與書法文化完美融合。三是積極注入其他文化元素,為茶文化與書法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增添新動力。如將書法文化、茶文化、楹聯習俗有機結合,創(chuàng)作出茶聯書法作品,其以書法為載體,兼顧現代性和實用性,同時極具公眾性和禮儀性,對美化茶空間和傳播茶文化有重要作用。四是讓茶文化與書法文化在傳統中出新,賦予其現代化的氣息,使其更加年輕化。一幅書法作品、一壺香茶可以讓人們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放松,以新時代的審美觀念欣賞傳統的藝術形式,使其鮮活起來,實現茶文化與書法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本文對茶文化與書法文化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了初步探析。茶文化與書法文化是具有相似特點的文化體系脈絡,涉茶書法是兩種不同文化互融共通的產物,體現了茶文化與書法文化審美理念的相似性和思想內涵的同質性。加強茶文化與書法文化藝術之間的關聯研究,促進兩者的深度融合,對當今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安徽農業(yè)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