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縣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中心 趙 偉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如何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和應用數學知識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應用題源于生活,我們在教學中要把應用題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折扣”時,我向學生出示了這樣一題——某校五年級共有學生79 人,在參加植樹勞動中派一位同學去商店購買果汁,商店規(guī)定:單盒買每盒2 元, 買40 盒裝一箱9 折優(yōu)惠,買50 盒裝一箱8.8 折優(yōu)惠。那么,怎樣購買最省錢,又能讓每個同學都喝到1 盒果汁? 學生經過討論,得出了以下幾種購買方法。
1.買單盒79 盒:2×79=158(元)
2.買40 盒裝一箱,再買單盒39 盒:2×40×0.9+2×39=150(元)
3.買50 盒裝一箱,再買單盒29 盒:2×50×0.88+2×29=146(元)
4.買40 盒裝兩箱:2×40×0.9×2=144(元)
比較發(fā)現,買40 盒裝兩箱,可以讓每個同學喝到1 盒果汁,還剩1 盒,又最省錢。 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如何買東西最劃算。
在注重數學生活化的同時,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數學的本質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生活化并不意味著數學知識的簡單化,相反,還原數學以生活本質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如在進行“百分數應用題”教學時,我向學生出示了這樣一組數據——一次數學測驗,某班的得分情況如下:100 分的5 人,90-99 分的15 人,80-89 分的15 人,70-79分的2 人,60-69 分的2 人,60 分以下的1人。 全班平均分數為92 分。 根據以上數據你能提出哪些百分數的問題并列出相關的算式? 學生經過討論后回答:滿分的人數是優(yōu)秀人數的百分之幾? 優(yōu)秀的人數是總人數的百分之幾?及格率是多少?滿分的人比90-99 分的人少百分之幾?90-99 分的人比滿分的人多百分之幾?
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認真思考,積極回答。
從教育心理學來看,在生活中人們有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最高層次便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我們在教學中一旦把應用題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這種潛在的需要就更加強烈。
如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后, 我出示了這樣一題——有一種牛奶盒長5 厘米、 寬3 厘米、高8 厘米,廠方準備一箱裝24 盒,如果你是廠方的設計人員,請你結合廠家利益考慮外包裝的長、寬、高各應該是多少。通過各種意見的對比,學生了解到使用材料少,就節(jié)省成本、增加利潤,從而進一步熟練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讓他們樂學、會學、善學,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