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奇運
績溪縣人民醫(yī)院 安徽 績溪 245300
肺炎是臨床兒科較常見的疾病之一,按照病變部位可分為三大類,即大葉性、小葉性以及間質性肺炎,主要臨床癥狀包括咳嗽、發(fā)熱等[1]。由于近年來耐藥菌增多以及病原體變遷等因素影響,大葉性肺炎的發(fā)病例數正逐步上升,具有起病急和病情進展快等特點?;純翰∽兎秶煌?,實際表現出的臨床癥狀也存在一定差別。當肺組織存在較廣泛的病變時,可能引發(fā)呼吸窘迫、呼吸困難等,部分患兒可伴隨寒顫和高熱,若不及時對癥治療,可能會引發(fā)呼吸系統嚴重疾病,甚至是缺氧性腦病、中毒性腦病、腦膜腦炎等中樞神經系統病變,不僅會對其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可能致其死亡[2]。本院隨機選取從2022年2 月至12 月的大葉性肺炎患兒共100 例,其中50 例經阿奇霉素聯合甲潑尼龍治療,取得了較好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從2022 年2 月至12 月期間收治的100 例大葉性肺炎患兒,并依隨機原則均分成兩組,每組50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27 例;年齡3~13 歲,平均(6.80±2.35)歲。觀察組:男30 例,女20 例;年齡3~12 歲,平均(6.40±2.11)歲。兩組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與臨床診斷的大葉性肺炎標準相符,且確診為該病;②年齡≤14 歲;③無用藥禁忌證或過敏史;④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⑤智力水平無異常;⑥已取得家屬知情權與同意權。
排除標準:①肺炎為其他類型;②伴隨嚴重的其他臟器損害;③具有免疫系統缺陷;④存在免疫調節(jié)劑或激素應用史;⑤患者有合并血液系統疾病;⑥中途退出。
給予對照組阿奇霉素治療。為患者靜脈注射阿奇霉素注射液10mg/kg,每日1 次,連續(xù)應用5~7 天后停4 天改口服。觀察組在阿奇霉素的基礎上聯合甲潑尼龍治療,先給予患者1mg/kg 的甲潑尼龍靜脈滴注,每日2 次,然后參考患兒病情合理調整用藥劑量,可提高至2mg/kg,次數不變,連續(xù)治療3~7 天。兩組均觀察10 天。
(1)治療指標:咳嗽消失時間、退燒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
(2)治療總有效率:①顯效:患兒不再出現肺部陰影,臨床相關癥狀明顯緩解并使體征恢復平穩(wěn)。②有效:肺部陰影較治療前明顯減少,癥狀有所減輕,改善患兒體征。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3)肺功能指標:用力肺活量(FVC)、呼氣流量峰值(PEF)、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
(4)炎性指標: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 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
統計分析利用SPSS25.0,計量、計數資料分別由(±s)、例(n)和率(%)表示,t、χ2檢驗,以P<0.05 代表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相較對照組,觀察組治療指標明顯更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指標比較(d,±s)
6.61±2.09 2.96±1.32 5.2 10.14±3.16 5.03±2.00 7.6組別 例數 咳嗽消失時間 退熱時間 肺部啰音消失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50 3±1.99 9.18±0.80對照組 50 2±2.25 11.06±1.68 t 值 6.588 6.108 5.626 6.836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相較對照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治療前,觀察組FVC(1.25±0.47)L、PEF(136.36±36.85)L/min、FEV1(1.06±0.32)L,對照組肺功能指標依次為FVC(1.26±0.44)L、PEF(135.95±37.47)L/min、FEV1(1.04±0.34)L,t值依次為0.110、0.055、0.303,P值依次別為0.913、0.956、0.763。
治療后, 觀察組各指標分別為FVC(1.83±0.46)L、PEF(224.62±39.58)L/min、FEV1(1.50±0.31)L,對照組為FVC(1.61±0.34)L、PEF(198.96±40.02)L/min、FEV1(1.29±0.40)L,t值分別為2.720、3.224、2.934,P值分別為0.008、0.002、0.004,可見治療前后觀察組各項肺功能指示均有顯著提高。
治療前,觀察組TNF-α(21.64±3.57)pg/ml、CRP(70.24±22.75)mg/L、IL-6(13.54±2.88)pg/ml、IL-8(3.26±0.35)ρ/mg·L-1, 對 照 組炎性指標分別為TNF-α(21.71±3.61)pg/ml、CRP(69.96±22.26)mg/L、IL-6(13.47±2.60)pg/ml、IL-8(3.24±0.33)ρ/mg·L-1,t值為0.097、0.062、0.127、0.294,P值為0.922、0.950、0.898、0.769。
治療后,觀察組各項指標依次為TNF-α(8.95±1.02)pg/ml、CRP(14.79±5.28)mg/L、IL-6(5.11±1.12)pg/ml、IL-8(0.06±0.02)ρ/mg·L-1,對照組為TNF-α(9.70±0.84)pg/ml、CRP(21.43±6.81)mg/L、IL-6(6.16±0.77)pg/ml、IL-8(0.15±0.04)ρ/mg·L-1,t值為4.013、5.448、5.462、14.230,P值均為0.001,可見治療前后觀察組各項炎性指標均有顯著下降。
兒童是肺炎支原體與肺炎鏈球菌的易感染群體,多因其機體抵抗能力較弱,從而引發(fā)肺部炎癥反應。在患兒感染病菌后,很容易引發(fā)肺部疾病,加上兒童多愛參與集體活動,這也可為疾病傳播創(chuàng)造條件[3]。相較一般肺炎而言,支原體感染性大葉性肺炎存在并發(fā)癥較多、病情較重以及發(fā)病突然等一系列特點,當患兒發(fā)病時可表現出程度不同的發(fā)熱、咳嗽等癥狀,若病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很可能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4-5]。
大葉性肺炎是臨床較常見的支原體感染疾病,通??捎诨颊咝夭縓 線檢查中發(fā)現肺中、下部陰影,且肺部邊緣可向肺葉發(fā)展,呈向心性?;趦和颊呦鄬Τ赡耆硕圆∏榘l(fā)展速度更快,且常與程度不同的不良并發(fā)癥共同出現,比如高熱不退等,可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質量,因此必須加強臨床重視,并積極治療。一般情況下,臨床在面對該類型病患時,首選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藥物治療方案,大葉性肺炎主要病原菌為肺炎鏈球菌,應用抗生素藥物可對患者病情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以往臨床治療兒童大葉性肺炎常用藥物為阿奇霉素,該藥可抑制患兒機體內細菌蛋白質的合成,起到較好的抗感染、抑菌效果,但治療后易引發(fā)心率加快、腹痛等不良反應,且藥物作用靶點單一,整體療效相對欠理想[6-7]。此外,長時間為患者應用阿奇霉素治療后,不僅會降低治療效率與質量,還容易導致病情遷延不愈,對其預后歸轉不利。因此,還需要采取更加安全、可靠且有效的治療措施。
目前,臨床治療兒童大葉性肺炎常用激素類藥物,比如甲潑尼龍等。在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甲潑尼龍治療,更有利于對患者全身以及肺部炎性反應產生良好的控制效果,且可使其肺損害及時緩解,對病情控制及恢復更加有利。該藥不僅可發(fā)揮較強的抗炎、抗過敏、抗休克作用,還能起到良好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發(fā)病早期可以對機體炎癥產生有效抑制[8]。當甲潑尼龍進入患兒體內后,可于其感染部位快速吞噬相關細胞,使藥物濃度提高,具有療效穩(wěn)定、見效快等應用優(yōu)勢[9]。另外,該藥對患兒的毛細血管也可起到一定作用,可將其通透性明顯降低,并使抗炎因子活性增加,更有利于促使其喘息發(fā)作情況有效緩解,將患者通氣功能及時恢復,同時避免對其肺功能產生進一步的損害,從而將疾病恢復時間大幅度縮短[10]。
通過本組的聯合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治療指標均更短,肺功能指標改善程度更高,相關炎性因子水平明顯下降,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6.00%,可證實該法的臨床應用價值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兒大葉性肺炎病情的控制水平,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提醒兒童適當進行運動鍛煉,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確保兒童的睡眠時間充足且質量良好,同時每日定時開窗,確保室內空氣清新、流通,不斷提高兒童免疫能力,積極防控疾病。
綜上所述,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大葉性肺炎療效佳,可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