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洪
加快西藏的發(fā)展與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與全國一道的共同富裕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鑒于西藏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基礎和現(xiàn)實情況,西藏的發(fā)展和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用國家的力量和全國支援的方式來實現(xiàn)。(1)楊明洪:《國家一體化視角下的對口援藏問題研究》,《西藏研究》2021年第4期,第7—15頁。其中,援藏是自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國家采取援藏這種特殊方式支持西藏的發(fā)展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方式之一。在數(shù)十年援藏實踐的基礎上,2021年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提出了“援藏精神”,(2)新華社:《習近平在西藏考察》,《黨建》2021年第8期,第2頁。賦予其歷史定位和當代價值。“援藏精神”是習近平對援藏干部人才高貴品質的充分肯定,也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豐富完善,它的提出對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弘揚“援藏精神”、錘煉干部人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3)孟芳兵、許嘉珺、楊晨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援藏精神重要論述的時代價值》,《西藏大學學報》2021年第4期,第184—188頁。闡釋“援藏精神”的內涵和探討弘揚“援藏精神”的路徑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學術價值?,F(xiàn)有文獻對此研究付諸闕如?!霸鼐瘛钡某橄筇釤捠怯闪暯娇倳浲瓿傻?而習近平總書記對“援藏精神”的提煉過程又與其個人的工作經歷密切相關。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提煉“援藏精神”是著眼于未來弘揚這一精神,以服務于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本文擬從這一視角對這些問題做出初步研究,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根據(jù)徐志民的考證,“援藏”一詞起源很早,(4)徐志民:《當代中國學界的援藏研究述評》,《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4期,第161—169頁。但與“援藏”相關的概念卻需要進一步明確。“進藏”所表達的意思是當事人的人事關系落戶到西藏,這意味著當事人不離開西藏而返回各自原來的工作崗位,但正式的調離工作除外,人們習慣上稱之為“進藏工作”。而按照“定期輪換”原則,進藏工作一段時間便返回原工作崗位的稱為“援藏工作”。人們習慣上將20世紀80年代以前在藏工作稱為“進藏工作”。由于“進藏工作”并沒有停止,而且規(guī)模越來越大,并與“援藏工作”保持了“雙增”的趨勢。兩者具有共同點,但各有側重。援藏者由承擔援藏任務的省市、中央企業(yè)和中央國家機關選派的干部、專業(yè)技術人員,以及進入西藏經商、務工等建設者組成。長期的援藏實踐潤育的“援藏精神”,從精神動力方面支撐著全國支援西藏的建設。
“老西藏精神”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親自培育起來的精神,而對之的抽象提煉是由江澤民等領導人完成的;“援藏精神”形成于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全國支援西藏建設這一偉大的社會實踐,對其抽象提煉則是由習近平總書記來完成的。事實上,在習近平總書記對“援藏精神”作出抽象提煉之前,越來越多的援藏工作者也在自下而上和分散地概括“援藏精神”。例如,2007年有人提出了“援藏干部精神”概念,主要是表達援藏干部所展示的奉獻精神。(5)廉士傳:《弘揚援藏干部精神 形成推進四平發(fā)展的動力》,《四平日報》2007年9月20日,第1版。2010年,有人明確提出“援藏精神”(6)海璇:《海門電廠弘揚援藏精神再創(chuàng)佳績》,《中國電力報》2010年12月15日,第4版。這一概念,但沒有給出具體內涵。2011年,《人民論壇》在《解密援藏干部》一文中提出:“一個群體創(chuàng)造出的時代精神財富”,(7)《一個群體創(chuàng)造出的時代精神財富》,《人民論壇》2011年第4期,第52頁。與“援藏精神”概念相似。2015年,國務院國資委研究局干部張濤提出:“認識,是援藏工作的動力來源和方向保證。同時,援藏工作要強調開拓性、創(chuàng)造性,……這是在藏有效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保障”,(8)張濤:《援藏干部應注意把握的幾個認識和方法問題》,《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第42頁。也間接地表達了“援藏精神”。2015年9月9日,記者陶武寧再次明確地使用“援藏精神”,并闡發(fā)“援藏精神在新時代已不僅是不怕犧牲、艱苦樸素的內涵,更多體現(xiàn)在思想新解放,學習新追求,工作新推進”,(9)陶武寧:《援藏精神鑄就民族團結豐碑》,https://www.sohu.com/a/31144647_118608,訪問日期:2022年5月9日。試圖給“援藏精神”作出闡釋。2017年9月5日,《中國教師報》發(fā)表的評論員文章也闡釋了“援藏精神”,并將其概括為“援藏精神的本質特征是不忘初心、無私奉獻”,“援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是立德樹人、為人師表”,“援藏精神的時代內涵是淡泊名利、求真務實”。(10)中國教師報評論員:《援藏精神鑄就高原奇跡》,《中國教師報》2017年9月5日,第1版。從這些例子看,“援藏精神”概念的提出,與其說是自上而下的結果,還不如說它有自下而上的工作基礎。然而,“援藏精神”作為一個新的概念和命題提出并得到廣泛認可,則是由習近平總書記完成的,而這一概念和命題的形成與習近平總書記的工作軌跡緊密相連。這一過程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非凡洞察力。因此,有必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工作軌跡為線索分述其對“援藏精神”的提煉過程。
1990年至1996年4月,習近平同志擔任福州市委書記(其間,1993年9月至1995年9月任福建省委常委,1995年10月至1996年4月任福建省委副書記)。1994年召開的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拉開了對口援藏的帷幕。福建、廣東被中央分配對口支援林芝地區(qū),米林縣和米林農場被福建省委安排由福州市具體實施。1995年,作為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親自主持福州市第一批3名援藏干部選派工作,雖僅僅選派3名,但它不是一般工作,而是關涉黨中央治藏的大事,需要準確理解中央戰(zhàn)略意圖、中央相關政策、受援地區(qū)的條件以及選派勝任的援藏干部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無疑使得習近平較多地接觸和了解援藏工作,這一過程奠定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援藏的認識。根據(jù)記者張紅回憶,1998年6月19日,習近平在西藏米林縣看望第一批來自福州的援藏干部時說:“米林的援藏干部是我在福州市委書記任上選拔的。我們雖然遠隔萬里,但心還是連在一起。葉康勇他們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相信援藏三年下來,回去后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11)張紅:《1998年跟隨習近平進藏》,《人民日報》2015年8月24日,第1版。
1998年6月17日至24日,習近平同志以福建省委副書記的身份率福建省第二批23名援藏干部進藏。這次雖然只有短短5天時間,但是專門針對對口援藏而出行,其任務是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干部送至受援地區(qū),將第一批援藏干部接回福建。有資料顯示,此次派送援藏干部的工作,除在林芝召開廣東、福建兩省第二批援藏干部大會外,習近平考察了工布江達縣,與該縣援藏干部交流;看望駐守林芝的204名閩籍戰(zhàn)士,并參觀了福建援藏干部支援修繕的位于中印邊境的崗嘎大橋和邊防哨所;將第二批援藏干部送往米林農場、米林縣和朗縣,并考察援藏項目實施情況,探訪巴吉村。(12)張紅:《1998年跟隨習近平進藏》,第1版。此行讓習近平全方位接觸了援藏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深化援藏的必要性認識、西藏自然條件的惡劣,他當時就深情地說:“來不來西藏體會大不一樣。來了,看了西藏的情況和面貌,對援藏工作才會有深刻的體會。我們認為,中央關于全國支援西藏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西藏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關系到全國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全國的發(fā)展是各省、區(qū)、市共同的任務,各省、區(qū)、市的發(fā)展也不只是自己的事,都是為了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yè)?!?13)張紅:《1998年跟隨習近平進藏》,第1版。
2011年9月17日至23日,習近平同志以中央代表團團長身份出席了慶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活動。其間出席了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座談會并作講話,習近平在會上指出,承擔對口支援任務的各省市、中央有關部門和國有重要骨干企業(yè),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以對黨、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講政治、講大局、講奉獻”、“一批批援藏干部,帶著黨的殷殷重托和全國人民的深情厚誼,以造福各族群眾和促進民族團結為己任,繼承和發(fā)揚‘老西藏精神’,為西藏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做出了突出貢獻?!?14)《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座談會召開》,《中國青年報》2011年7月21日,第6版。在擔任總書記之后,習近平同志特別重視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歸納提煉,高度重視精神力量的形塑在推進西藏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意義。2014年8月,習近平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車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中提出“兩路精神”。(15)王戎、羅婷、龐躍輝:《論“兩路”精神的內涵特質》,《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9年第2期,第9—15頁。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進一步要求“廣大干部特別是西藏干部要……在工作中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增強能力、錘煉作風?!?16)《習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 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西藏》,《人民日報》2020年8月30日,第1版。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這是他擔任總書記后第一考察西藏。這次考察中最為突出的事件是他正式提出“援藏精神”,他動情地說:“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崇高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顯著優(yōu)勢。缺氧不缺精神,這個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們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這個事情必須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一方面支援了西藏,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面鍛煉了干部、成長了隊伍。援藏應該是你們一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之一?!?17)新華社:《習近平在西藏考察》,第2頁。至此,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提出了“援藏精神”概念,這也成為學術研究的一個新命題。
“援藏精神”的提出是主觀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數(shù)十年的援藏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援藏精神”,而這種精神雖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但它卻是一個客觀存在。從其形成過程來看,這種建設將使“援藏精神”不斷從萌芽狀態(tài)向成熟狀態(tài)累進,“援藏精神”在一次又一次實踐中得到升華。習近平總書記以其非凡的洞察力,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于援藏實踐中的這種“援藏精神”,這一過程實現(xiàn)了認識上的飛躍和突破。進入自覺階段后,“援藏精神”一方面為援藏者提供精神動力和行為導向,一方面成為建設的對象?!霸鼐瘛毙纬傻倪^程邏輯遵循的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說,“援藏精神”的提出是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理論和方法對數(shù)十年的援藏實踐及其精神進行抽象提煉的結果。說到底,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綜合運用戰(zhàn)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和底線思維五大思維的結果,反映在習近平總書記對“援藏精神”的提煉過程之中。
作為必然性聯(lián)系和內在規(guī)定性,“援藏精神”內涵、實質和基本原則是援藏精神發(fā)展的性質和方向。雖然時代在變化,援藏實踐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援藏內涵在不斷豐富,但“援藏精神”的實質沒有改變,因為它決定“援藏精神”演化的方向和性質,決定著這一精神是“援藏精神”,而不是別的什么精神。孟芳兵等對“援藏精神”的內涵概括為三個方面,即“崇高堅定、行穩(wěn)致遠的理想信念”,“團結一致、敢做善成的精神力量”和“攻堅克難、甘于奉獻的時代品格”。(18)孟芳兵、崔艷葉:《新時代援藏精神的科學內涵》,《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年第21期,第16—18頁。筆者認為,這一闡釋僅涉及“援藏精神”的某一個側面,并不全面。如前所述,“援藏精神”的提煉與習近平總書記的個人經歷密切相關,因此,有必要回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談話中去詮釋“援藏精神”的內涵與實質。
作為一個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建黨立黨的使命、初心和信念來完成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項任務。鄧小平指出,憑借著建設社會主義的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之中,“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1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90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0)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5頁。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2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頁。隨后的9月29日,黨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22)《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第一批偉大精神正式發(fā)布》,《人民日報》2021年9月30日,第1版。從分類來看,“建黨精神”是所有精神的總綱,其他精神分別從建黨的百年歷史中總結,包括革命時期、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進入新時代各自形成多個精神。黨的精神譜系植根于黨的奮斗歷史,又成為黨發(fā)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中國共產黨崇高精神在實踐中呈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援藏精神”正是這一種精神的體現(xiàn)。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形成的“兩路精神”和“老西藏精神”,改革開放時期形成的“青藏鐵路精神”和“援藏精神”,這些精神之間既有共同的價值指向,又各有側重。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一種崇高精神,是與全國支援西藏這一偉大事業(yè)相結合而形成的精神形態(tài),所展示的是中國共產黨對建設西藏的精神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廣大黨員、干部要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不斷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23)《習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 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 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人民日報》2015年8月26日,第1版。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主要體現(xiàn)在舉國體制和集中力量辦大事兩個方面,全國支援西藏建設就是這些制度優(yōu)勢的鮮明體現(xiàn)。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在嚴格遵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xié)議》(“十七條協(xié)議”)的前提下,中央從全國抽調人員入藏,一方面筑路修橋,改善西藏的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運輸條件;另一方面墾荒發(fā)展生產,從祖國其他地區(qū)調運物資,創(chuàng)辦學校和醫(yī)院,盡可能地改善當?shù)鼐用竦拿裆鸂顟B(tài)。西藏民主改革之后,中央從全國抽調干部,與當?shù)馗刹咳罕娨坏澜⒏骷壢嗣裾?幫助群眾發(fā)展生產和改善民生,最終在西藏建立起與祖國其他地區(qū)相同的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之后,中央站在發(fā)展西藏社會經濟的全局高度,一方面深入推進各方面改革,在西藏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又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實施對口支援西藏的制度,用全國的力量推動西藏現(xiàn)代化建設。目前,西藏與全國一道實現(xiàn)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奮力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西藏作為中國一個帶有若干特殊性的邊疆民族地區(qū),其歷史命運與祖國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從西藏和平解放以來所經歷的歷史過程來看,舉凡西藏的任何改革和項目的實施,無一不是中央從西藏的發(fā)展穩(wěn)定全局出發(fā)而做出的,無一不是依靠強大祖國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支援而完成的。離開了社會主義這一制度,西藏的社會經濟發(fā)展將無法想象。和平解放以來,西藏在祖國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得到了中央無微不至的關懷,祖國其他各地各族人民對西藏經濟社會發(fā)展施以援手。因此,社會主義給“援藏精神”提供了鮮明的社會制度背景;中國共產黨的神圣使命和領導賦予“援藏精神”以不竭源泉。建設像西藏這樣的邊疆民族地區(qū)是黨和國家的大事,中國共產黨發(fā)揮各方面的優(yōu)勢,集中全國的力量去辦西藏建設這件大事??梢钥闯?中國共產黨這種神圣使命奠定了“援藏精神”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和制度基礎。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形成如此強大的動員組織能力,動員組織一批又一批援藏者前往西藏支援邊疆建設;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形成如此巨大的改造和發(fā)展能力,進藏工作的各路援藏者充分發(fā)揮內在潛力,既改造受援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面貌,又改造自我的思想;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祖國其他各地各族人民一批又一批來到西藏支援邊疆建設?!霸鼐瘛眱壬跀?shù)十年的援藏實踐,社會主義制度賦予“援藏精神”以內在規(guī)定性。“援藏精神”刻畫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顯著優(yōu)勢,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的精神凝聚。
“援藏精神”是對援藏者人生價值追求的高度概括。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進一步指出:“缺氧不缺精神,這個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們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24)杜尚澤、申琳、張曉松等:《這在黨和國家歷史上是第一次——記習近平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到西藏慶祝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并進行考察調研》,《人民日報》2021年7月25日,第1版。從而闡釋了“援藏精神”的崇高性,即“革命理想高于天”和“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論斷顯示世界上沒有比這種援藏精神更高的東西。青藏高原,人煙稀少,空氣稀薄,氣候惡劣,環(huán)境復雜,是我國環(huán)境最為艱苦的地區(qū)之一,援藏者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相對原工作單位來講較為艱難。面臨這些問題和困難,對于任何一個援藏者來講,經受“三問”(“來藏為什么?在藏干什么?離藏留下什么?”)的洗禮,必然是人生理想信仰的大考。西藏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極為艱苦,加上在境外反華勢力的支持下,達賴集團對西藏發(fā)展、穩(wěn)定和安全造成破壞而導致西藏工作的環(huán)境異常復雜,這給在西藏工作造成較大影響?!霸鼐瘛笔菍Τ汕先f名援藏實踐者形成的一種精神的概括。從這個意義上說,“援藏精神”不是一個或者幾個援助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而是所有援藏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普遍精神狀態(tài)。有媒體將“援藏精神”作為援藏人的精神底色(25)李琤:《援藏精神是援藏人的精神底色》,《中國文化報》2021年8月10日,第1版。就是這個道理,也有媒體將“援藏精神”概括為無私奉獻、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敢拼會贏。(26)《福建日報:有一種精神叫援藏》,http:///www.fjsen.com/zhuanti/2018-08/23/cotent_21394387.htm,訪問日期:2022年7月5日。流傳于社交媒體上的各種感言和心得則進一步披露出“援藏精神”的細節(jié)。如經過援藏,一些援藏者從內心深處發(fā)出了震撼人心的感慨:“與海拔比高度,與雪山比純潔,與風沙比堅韌,與草原比廣闊”,“損失的是體重,凈化的是心靈,升華的是精神”,“立功何須在桑梓,雪域更待灑青春”。(27)筆者與部分援藏者交流所得,2021年8月1日于拉薩。浙江的援藏者將“浙江精神”融入援藏之中,概括出熱情奔跑展現(xiàn)“浙江速度”,創(chuàng)新實干詮釋“浙江擔當”,萬里風云傳遞“浙江溫度”。(28)成波:《雪域高原堅守“浙江精神”》,《上虞日報》2021年4月30日,第3版。“援藏精神”形成的標志是一系列代表這種精神的人物,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藏部隊及孔繁森、鐘揚、李素芝等代表性人物。從這個意義上講,“援藏精神”是對援藏工作各個方面所體現(xiàn)的良好精神狀態(tài)的抽象和概括。
干部隊伍是西藏建設與發(fā)展的基本支撐,援藏過程是干部鍛煉和成長的過程。西藏工作和生活條件異常艱苦,為援藏干部磨煉個人意志、提升能力、堅定理想信念提供了極佳場所。援藏期間,高原缺氧環(huán)境對身體造成的損傷,使得不少援藏干部返回原單位后不同程度患上了援藏后遺癥,甚至為援藏事業(yè)奉獻了生命。(29)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市援藏紀念館中陳列了歷年援藏期間犧牲的20名援藏者。2022年5月8日,中信集團派出的第九批援藏干部,那曲市政府副秘書長,申扎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軍強在前往申扎縣巴扎鄉(xiāng)調研途中發(fā)生交通事故。參見《那曲一名援藏干部因公犧牲》,http://www.xzxw.com/xw/202205/t20220511_4206239.html,訪問日期:2022年7月4日。不少中青年援藏者留下子女在原工作地而缺乏照顧,也有不少青年因為援藏而推遲結婚、生子,家庭成員的地理空間分離也給援藏者家庭生活造成不便。同時,西藏不僅面臨著發(fā)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還面臨著反分裂等重大政治問題的考驗,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有利于干部把握“兩個確立”,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促進其能力提升。對援藏者來講,援藏是個人服從國家利益的行為,是一個舍小家而顧大家的事情,援藏實踐這一“試金石”,可以檢驗一個援藏者是否有“援藏精神”以及這種精神的豐滿度。雖然援藏者需要面臨諸多困境,但其援藏實踐顯示出援藏者均能基于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政績觀而做出有利于國家的抉擇,從而形成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指引下,廣大干部才能樹立崇高理想,克服重重困難,積極投身于西藏的建設,在實踐中不斷豐滿“援藏精神”。
“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崇高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yōu)勢的精神凝聚,是建設偉大祖國和邊疆的高貴理想信念,是干部隊伍成長的內在指引。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以“援藏精神”為具體形態(tài)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具有強大的價值意蘊,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西藏提供精神支撐,為立黨、興黨、強黨提供豐富滋養(yǎng),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怎樣在未來的援藏實踐中展現(xiàn)“援藏精神”呢?這涉及未來弘揚“援藏精神”問題。
2013年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wěn)藏”重要戰(zhàn)略思想,進一步凸顯“治邊穩(wěn)藏”的重要意義;(30)楊明洪:《堅持“治邊穩(wěn)藏”的戰(zhàn)略思想》,《光明日報》2017年3月31日,第11版。黨的十八大以來,分別于2015年和2020年召開了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總結闡述了黨的治藏方略;2014年中央召開了對口援藏20周年電視電話會議,總結了對口援藏20年的工作,部署未來援藏工作,凸顯對口援藏在中央西藏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1)《對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 俞正聲在講話中強調對口援藏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 共同繁榮發(fā)展的生動實踐 張高麗出席會議》,《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2014年第9期,第4—5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中央的一貫政策,必須長期堅持,認真總結經驗,開創(chuàng)援藏工作新局面?!?32)《習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 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西藏》,第1版。2022年8月,汪洋在第三次對口支援西藏工作會議上指出:“對口支援西藏是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集中體現(xiàn)?!瓘V大援藏干部人才缺氧不缺精神,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黨的初心使命”。(33)《第三次對口支援西藏工作會議召開》,《人民日報》2022年8月19日,第2版。因此,援藏仍然是全面加快西藏發(fā)展、與全國一道完成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舉措,總結和提煉“援藏精神”不僅是對過去數(shù)十年來援藏工作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價值的重視,更為關鍵的是著眼于未來援藏。在未來的援藏工作中,通過弘揚“援藏精神”去“開拓援藏新局面”,進而貫徹落實黨的治藏方略。從宏觀上講,弘揚“援藏精神”,可以作出如下的路徑選擇。
對受援雙方來講,援藏者是主要的方面,其是否有奉獻精神決定著援藏效果的好壞。援藏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不是簡單地服從工作安排,而需要有奉獻精神加持其中。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將其稱為“崇高精神”,是因為這種精神的本質特征就是奉獻精神。援藏者不僅奉獻的是時間和青春,還可能奉獻的是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有學者認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于援藏歷史洪流中孕育而生,是愛國主義與忠誠擔當在雪域高原盛放的燦爛果實。(34)孟芳兵、許嘉珺、楊晨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援藏精神重要論述的時代價值》,《西藏大學學報》2021年第4期,第184—188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要求廣大黨員干部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扎根西藏,艱苦奮斗。(35)《習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 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 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第1版。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考察西藏接見援藏干部時說:“你們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36)新華社:《習近平在西藏考察》,第2頁。因此,需要用“援藏精神”去教育廣大援藏者更多地將自己奉獻給西藏受援地區(qū)和受援地區(qū)的各族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考察西藏時指出,援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顯著優(yōu)勢”,體現(xiàn)了“集中力量辦大事”,(37)新華社:《習近平在西藏考察》,第2頁。援藏是千千萬萬個援藏者的實踐行動,而“援藏精神”則是過去援藏的先行者用他們的熱血、辛勤工作甚至用身體和生命鑄就的。展望未來,發(fā)揚“援藏精神”,關鍵是將其轉化為西藏建設者的實踐行動,化為支配他們實踐行動的精神力量?!霸鼐瘛彼淼氖瞧毡榇嬖谟谠卣邇刃纳钐幍囊环N理想和信念,但每一個援藏者所面臨的工作環(huán)境和條件是具體的、有差異的,在每一個具體崗位上的每一個角色是“螺絲釘”。這樣一來,正確處理援藏者的遠大理想、奉獻精神與在具體工作崗位上的“螺絲釘”角色,應當是將“援藏精神”轉化為西藏建設者的實踐行動的關鍵。因此,歸根到底,“援藏精神”要求每一個援藏者“做一個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發(fā)揚“螺絲釘精神”,便是落實“援藏精神”的具體途徑。
計劃經濟時代,前往西藏工作的人員基本由國家選派,主要是各級黨政機關的優(yōu)秀干部與專業(yè)技術人員。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之后,大量經商務工人員前往西藏,他們所從事的工作雖然是基于個人目標,但客觀上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提升了西藏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除此之外,自和平解放以來,全國各族人民繆力同心、大力支援西藏的建設與發(fā)展,展現(xiàn)出“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生動場景,他們都是事實上的援藏者。因此,弘揚“援藏精神”,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在藏建設者共同踐行。
“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未來的西藏現(xiàn)代化建設推進中需要弘揚,而且在國家的其他地方和領域中也需要弘揚?!霸鼐瘛迸c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其形成既有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初心與價值追求等這些共同性發(fā)生作用有關,同時又有自身的實踐特點,不同歷史背景和實踐土壤形成的精神又在這種精神特質中留下印記。因此,發(fā)揚“援藏精神”與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其他精神相得益彰。面向未來,弘揚“援藏精神”需要全方位進行。第一,需要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唱響“援藏精神”的精神旋律,以“援藏精神”為引領,繼續(xù)把各方面的對口援藏工作扎實開展下去。第二,以“援藏精神”去培養(yǎng)、教育干部隊伍,以高尚的“援藏精神”去武裝干部隊伍,使其支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第三,在西藏建設和發(fā)展中,以“援藏精神”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去認識西藏的發(fā)展穩(wěn)定問題,用精神的力量去克服西藏發(fā)展穩(wěn)定中的各種困難。
弘揚“援藏精神”需要做到以上各個方面,一陣風式的工作作風無法將“援藏精神”轉化為每一個援藏者的長久實踐行動,轉化為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精神動力和實踐行動。精神價值的東西需要通過建立踐行的長期機制方才達到其功效。一是廣泛宣傳“援藏精神”,讓“援藏精神”在民眾中的知曉度逐步提升。由于這一概念提出的時間較晚,也存在對其內涵概括工作缺失,一些援藏干部也顯得較為生疏,更不要說一般民眾。(38)根據(jù)筆者訪談所得。二是不僅將“援藏精神”作為援藏人員上崗前的培訓內容,而且將“援藏精神”作為全黨全國各級各類干部遵循的精神準則,以崇高的精神去激勵他們在各個崗位干事創(chuàng)業(yè)。三是強化“援藏精神”的學術研究。針對現(xiàn)有學術研究尚未對“援藏精神”做出系統(tǒng)全面闡釋的狀態(tài),學界要廣泛從各個角度對“援藏精神”的內涵、時代意義和弘揚途徑等作出科學闡釋和探討??傊?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踐行“援藏精神”的長效機制。
援藏有數(shù)十年的實踐,既有形成“援藏精神”的時間長度,又有豐富的實踐基礎。正是在這種條件下,“援藏精神”概括了援藏工作者整體性精神價值,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增添了新的內容。在精神內核的新發(fā)展中,通過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援藏精神”的重要論述進行歷史脈絡梳理、理論縱深闡釋和時代價值明晰,闡明和豐富中國共產黨“援藏精神”內核,充盈精神譜系,因而從思想理論的拓展上,“援藏精神”以其鮮明的特色和精準的指向,具體呈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精神,并豐富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援藏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煉的,與習近平總書記個人的人生閱歷緊密相關,而“援藏精神”反映黨中央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現(xiàn)代化西藏認識的深化,也反映了他對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體認識。首先,西藏現(xiàn)代化持續(xù)推進所面臨的艱巨性仍然要依靠全國人民的支援才能與全國一道徹底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援藏精神”的持續(xù)激勵是這一過程的強大精神動力。其次,對口援藏方式的優(yōu)化是提高援藏效能的根本途徑,而人才援藏一直都是援藏的重點和關鍵。發(fā)揮“援藏精神”是做好人才援藏的基本保障。再次,“援藏精神”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并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其他精神相互支持,共同支持未來西藏發(fā)展和現(xiàn)代化的持續(xù)推進。換句話說,援藏工作水平和質量提高到什么程度,決定了“援藏精神”的高度和深度。因此,援藏工作崗位履行被認為是“援藏精神”的實踐載體。總之,“援藏精神”不是無形的,而是有實踐載體的。這個實踐不是別的,就是每一個援藏工作崗位;進一步看,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所在的具體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