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靜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也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大轉(zhuǎn)折。作為幼兒園,要明確幼小銜接工作重點,即幼小銜接接什么?怎么接?幼兒園時期以游戲和能力發(fā)展為主的教育方式為主,而小學教育主要是以正規(guī)課業(yè)和靜態(tài)知識的學習為主的教育?!队變簣@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中明確指出,幼小銜接主要是銜接以下四個方面:身心準備的銜接、生活能力的銜接、社會適應的銜接、學習能力的銜接。
一、身心準備的銜接
指導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的學習、生活方式和小學學習結(jié)構(gòu)。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有直觀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的特點,主要是在玩中學;而小學強調(diào)的是系統(tǒng)文化知識的教育和讀寫、算數(shù)等基本技能的訓練。幼兒園的活動室一般都布置得美觀、形象、富有兒童情趣,不僅僅營造了豐富的物質(zhì)環(huán)境,還構(gòu)建了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而小學教室固定的座位容易引起幼兒的不適應。幼兒園老師像父母一樣每天照料幼兒并參與到幼兒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師幼間形成了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小學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中,尤其是學科教師,基本是上完課后就離開教室。所以,新入學的幼兒在這個階段最感到陌生和孤獨。
了解小學教育的這些特點以后,家長和幼兒園教師要充分利用繪本、談話、游戲等形式,幫助幼兒建立積極的入學期待,引導孩子調(diào)整自己以適應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的變化。幼兒教師可以與附近小學取得聯(lián)系,帶領幼兒去實地參觀小學的學校和教室。幼兒園也可以開展“小學生活的一天”活動,讓幼兒沉浸式感受小學生活,從而讓幼兒的身心真正做好成為一名小學生的準備。
二、生活能力的銜接
教師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幼兒升入大班以后,幼兒園就要在作息時間上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引導幼兒按時入園、按時午睡、按時起床,不遲到、不早退。幼兒園為幼兒提供專用的個人物品存放空間,引導幼兒在幼兒園學會自己整理衣物、圖書、玩具等。小學生桌面上要求書本擺放整齊,課間要能把下節(jié)課需要的學習用具提前準備好。而幼兒園沒有明顯的課間,幼兒教師在集體活動時就要單獨拿出時間對此進行練習。
對于生活準備的銜接中,家長的培訓至關重要。幼兒園要對家長進行細致全面的培訓,引導家長在家要督促幼兒按時睡覺,保證幼兒10小時的睡眠,養(yǎng)成定時起床的習慣。家長還要為幼兒制訂作息制度、做家務制度。作息制度中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有什么要求都要有明確標準,讓幼兒有規(guī)則意識,從而形成有張有弛的生活節(jié)奏。做家務制度中,要考核幼兒所做家務的質(zhì)量,監(jiān)督幼兒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家務活兒,在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責任意識和熱愛勞動的美德。
三、社會適應的銜接
社會適應能力包括規(guī)則意識、誠實守信、熱愛集體、自律性、學會交往等方面。
在戶外游戲過程中,幼兒園老師要有意識地強調(diào)遵守規(guī)則,加強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幼兒園的孩子在遇到矛盾或者沖突時,會首先尋求教師的幫助。而小學生就要嘗試自己正確處理、解決矛盾和沖突,學著辨別是非。如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要首先耐心了解原因,正面引導。幼兒園大班要強化時間意識,利用游戲或者靜坐,讓幼兒體會理解時間的長短來加強自律性的培養(yǎng)。大班一年中,要加強外出或參加社區(qū)活動的力度,讓幼兒認識新朋友、不同年齡的朋友,要學會和大人交往。社會適應性的培養(yǎng)能幫助幼兒很快融入到小學生活中,成為家長眼中的“小大人”。
四、學習能力的銜接
激發(fā)興趣是提高綜合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
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是在游戲中進行的,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最喜歡的形式。他們在游戲中觀察、思考、探究、收獲。而小學的學習就以講授、訓練為主了。如果幼兒不能很快適應小學學習形式的話,他們就會覺得課堂拘謹且枯燥。如幼兒在大班的學習中,老師要在閱讀、角色表演中讓幼兒了解漢字的構(gòu)成,對于數(shù)字的學習,在拼圖、迷宮、積木等游戲中進行,這樣可以讓孩子的學習興趣更濃厚。
良好的學習專注力和意志力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有力支撐。教師可以在幼兒活動中,增加學習專注力的游戲,如“看誰發(fā)現(xiàn)隱藏的動物多”“比比誰靜的時間長”“反向口令”等等,這些需要專注力和堅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戲和活動,能夠有效地提高幼兒的意志力,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
潮平江正闊,做好擺渡人。幼兒園精心謀劃,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于幼兒從幼兒園生活順利過渡到小學生活,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