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霄
讀寫結合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分析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會自覺對文章內容進行加工,對文章的結構和所表達的思想進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閱讀對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具有促進作用。
一、以讀促寫,以寫引讀
以讀促寫就是要做到大量閱讀,聯系對照。大量閱讀就是要多讀,不僅要做到讀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讀的遍數多,甚至達到熟讀成誦的結果。閱讀優(yōu)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去學習理解內容,同時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達意的方法。通過大量閱讀,讓學生懂得如何去選材、組材,如何確定中心,如何遣詞造句,從而給學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寫引讀就是學生要在實踐中勤寫勤練,這樣才能提升寫作能力。在寫的練習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自己閱讀得還不夠,此時教師要推薦相關文章給學生,由此讓寫為讀引路,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課文《頤和園》的教學中,通過閱讀讓學生學習作者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或表現手法,然后讓學生選擇一處景點或者旅游勝景寫一寫,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按照游覽的順序來寫。以讀促寫,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文章。以寫引讀,讓學生在讀中學習寫作方法和鍛煉寫作技巧。
二、以讀促寫的對應訓練
(一)課內精讀的訓練
1.抓描寫生動的詞句進行訓練。描寫生動的詞不僅僅讓學生能感受到文章的優(yōu)美,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情感跳動的脈搏。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情感朗讀,繼而將生動的詞句換成平實的詞句,然后讓學生比較朗讀,體會生動描寫的好處。
2.抓寓意深刻的詞句進行訓練。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有內涵深刻的詞句,如富有哲理的、寓意深刻的、托物言志的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悟領會,而不是一味地灌輸。這樣的詞句必須放到課文中去,找出與之相關聯的內容并結合實際經驗,學生才能深刻領悟。
3.抓簡略或空白處進行訓練。在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在表達上都有寫得簡略或省略的地方,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去填補或拓展文章的內容。讓學生通過閱讀后的想象對文章簡略或空白處加以補充,既使學生領悟了課文的表達方法,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能力,還增強了學生寫作文的自信心,喚起了學生對寫作的熱情。
(二)課外自由讀的訓練
1.好詞佳句的摘錄。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量不做具體規(guī)定,但我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每周必須做讀書筆記。在練習本上摘錄好詞佳句一頁,下一周利用早上幾分鐘,讀上一周摘錄的內容,這樣反復吟讀,不斷積累。
2.進行閱讀評賞活動。教師或學生看到文質兼美的文章后,可以讀給全班學生聽,然后進行討論,交流閱讀心得。最后就文章的某一點或幾點,讓學生進行片段練習。
三、強化讀寫結合,鼓勵縮寫、仿寫、隨筆寫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讀寫結合的一個較好的方法就是鼓勵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縮寫、仿寫和隨筆寫作??s寫就是讓學生按照課文的中心思想,讓學生以自己的語言對文章內容進行濃縮,以簡短的篇幅完整地表達出作者文章的主旨??s寫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仿寫就是讓學生模仿范文的體例、結構、表達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題材進行寫作。仿寫主要是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結構組織能力,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修辭手法,學習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作的方法進行仿寫訓練。隨筆寫作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拋出一個話題或題材,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寫作練習。隨筆練習能較好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應變能力。
四、在讀寫結合教學中適當運用信息技術
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信息儲存量是有限的。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多是運用范文的講解來指導寫作。用范文講解指導寫作,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培養(yǎng),寫出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因此,這樣的范文教學的效果不佳,而在作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寫《春天里的發(fā)現》作文時,首先,可以把關于描述春天景色的詩歌、兒歌、文段、一幅幅美麗的春景圖等利用多媒體以圖片或動畫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并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通過眼、耳、心等感官去感受春天的氣息,感受春天的美。利用多媒體展現出來的優(yōu)美圖片、動畫、音樂,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將學生若干分成小組,各小組根據多媒體技術中展現的畫面、文字、音樂等,并結合生活實際對春天展開豐富的聯想,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由每個組員表達出對春天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使其對春天的理解更為深刻。最后,教師再根據課件展示的“春天”、小組討論的“春天”、個人感悟的“春天”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具體生動地寫出對“春天的發(fā)現”。
在寫作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方法,能夠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和觀察,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