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對于初中作文課來說,教師要特別關注德育思想的融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促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能夠團結友愛,遵紀守法,言行一致,守信他人。因此,教師要通過作文課有效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給他們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德育的作用,從而為學生的茁壯成長提供助力。
一、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
(一)初中階段利用作文教學進行德育適逢其時
初中生已經沒有了小學生的稚嫩,他們開始對人生進行理性的思考,自我意識與獨立意識較強,不愿被家長管束,但他們畢竟年少缺乏認知,思維上具有片面性,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思想性格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初中階段可以說是學生形成一定價值認知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給予正確的引導是非常必要的。而作文是他們最真實的思想表現,學生對各方面的認識和想法也會隱藏于作文的字里行間,包括他們的喜怒哀樂、對未來的構想、努力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等,通過作文最能夠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以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作文的重要性,幫學生把好思想關。
(二)有助于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首先,教師在作文課上要有效地滲透健康理念,讓學生真正從心理上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并能在學習生活中積極地鍛煉身體,擁有健康的身體,同時也要把美育思想融入作文課程中,提升他們的審美及文化內涵。其次,勞動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除了要加強學生的思想認識,還要注重勞動實踐,讓他們去付出辛苦和汗水,并從中體會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最后,作文課中還要始終貫穿安全教育以及國防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夠茁壯成長,讓他們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1]
二、初中作文教學現狀
(一)對作文指導教學不夠重視
現階段,大部分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認識不到位,他們不太注重對學生作文上的引導,只是要求學生通讀材料,并完成相關的寫作任務,如此一來,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發(fā)揮,至于寫作的方向對不對,思想把握是否到位基本上無從談起,這就制約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另外,有的教師也會挑選一部分好的文章要求學生去看,但教師不帶領學生共同分析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好,是通過怎樣的方式進行表現的等,由于沒有教師的指導,無論是審美方面還是德育方面都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作文指導教學手段較為單一
初中語文教師在上作文課的時候采取的教學形式相對片面,難以進行多元化的教學,特別是在作文指導方面也只是在作文后寫上相關的評語,至于學生在寫作時有什么疑問或困難,教師并不能給予及時的指導和解決,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和主動性,作文指導沒有發(fā)揮應有的價值和作用,不利于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初中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
(一)扎根生活,提高學生作文的靈性
藝術是以現實為基礎,但又與現實有所區(qū)別,它是對生活的創(chuàng)新和提升。初中作文其實也是這樣。初中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大多是從生活中展開的,所以語文教師要讓他們多觀察,多體驗,多思考,去獲得思想和觀念上的提升。由于初中生涉世未深,教師要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和技巧,讓他們從不同的方面去觀察人和物,去感受不一樣的生活,去找尋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然后借助語言文字來呈現。寫作的時候,要力求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且不可無病呻吟。語文教師則需要從旁進行協(xié)助和引導,防止學生走偏,并注重對他們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促使他們的寫作水平能更上新臺階。自然界的季節(jié)交替,無論是春天的萬物復蘇,夏季的欣欣向榮,秋季的碩果累累,還是冬季的白雪皚皚,這些大自然的美景如果讓學生用心去仔細觀察,就會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無窮的魅力。很早之前,無數的詩人、作家就寫出了祖國的壯麗山河,寫出了他們對大自然的憧憬和無限向往。[2]
(二)重視作文批改評價,引領思想動向
1.明確評價標準,強化思想引領
教師在進行批改評價的時候,要設置具體的要求和標準,比方說字數的多少,句式結構,表現手法,內容情感等,然后著重就學生存在問題較多的地方做出講解和糾正,讓他們清楚地明白為什么錯了,錯在哪兒了,這樣才有利于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比方說,在教給學生如何進行抒情寫作時,教師要讓學生在現有感悟的條件下,去體會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然后結合他們對生活的了解和掌握的內容去進行抒情寫作。教師在批改的時候要做出詳細、全面的評價,并從文章的結構、用詞、思想內容和創(chuàng)新程度等方面做出點評,對好的文章一定要進行表揚,同時對一些思想片面、內容不健康、低級趣味和用語不當的文章也要給出批評意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認識。
2.堅持多元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
評價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關鍵的,所以教師要用好這一方法,借助有效的評價讓學生明白他們的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又存在哪些缺點,如何進行糾正等,從而逐漸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語文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還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比方說在學生寫完作文后,讓他們嘗試互評,交流認識,寫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如此一來,在批改評價過程中,能夠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討論,表達出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說出他們對一些人和事的見解,在此過程中學生也會受同伴的啟發(fā),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要從旁協(xié)助學生,在他們遇到問題時要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確保他們能夠走出困境,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我們知道,學生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這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過程,教師要充分意識到批改評價的重要性,創(chuàng)新評價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助力學生寫作能力和思想的提升。[3]
(三)借助課外閱讀滲透德育
我們知道每節(jié)課的時間是固定的,倘若學生只是憑借課堂時間進行學習,肯定是不夠的,再說課堂上也不會涵蓋那么大的內容含量。另外,初中生已有了相應的閱讀基礎,他們能夠完成一定量的課外閱讀,書店里也有很多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其中有好多名家經典、人物傳記,記錄的都是一些有價值追求、思想高尚的人物的英雄事跡。所以初中生有必要增加該方面的閱讀量,并從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和價值認識。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給學生安排一定量的閱讀作業(yè),也可以讓他們去書店購買一些類似的書籍,在他們看完之后,教師再對此做必要的闡述和說明,加深學生在德育方面的理解和感悟。比方說,在組織學生學習《愛蓮說》前,安排他們去讀關于記錄清正廉明典范的歷史人物,或者記錄貪官賄賂人物生平的相關書籍。通過讀這些書籍和文章,學生會切實感受到什么樣的官員才能被稱為高風亮節(jié)、兩袖清風,什么樣的官員是沒有底線、沒有原則的貪官污吏。讀過這些傳記之后學生會清楚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樣的結局,從而認識到德行高貴的人才更值得大家去學習,去懷念。在組織學生學習《滿江紅》前,可以給學生安排相關的閱讀任務,讓他們去讀一讀岳飛的傳記,讀完之后,學生會更深刻地理解岳飛的忠貞不貳、精忠報國思想,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講解《愛蓮說》和《滿江紅》,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高潔和堅貞的含義。
(四)多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德育素材
1.寫作的靈感來自生活
教師要帶著學生多進行實踐,去生活中找尋創(chuàng)作的靈感。初中生其實非常喜歡去體驗生活,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去游覽歷史古跡,或名人住所,也可以到周邊的企業(yè)去參觀,感受車間的氛圍和實際的生產流程,去看看工人們是怎樣忙碌的,也可以到最近的養(yǎng)老院去慰問老人,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當然最直接的就是,學生回歸家庭去認真觀察父母的生活狀態(tài),感受他們?yōu)樽约旱男量喔冻?,體會他們生活的不易,從而更加珍惜他們現在所擁有的生活。也只有植根于生活,學生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靈感,他們的觀察力、辨別力及寫作水平才能獲得更大的提升。
2.寫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國家的發(fā)展動態(tài),聽取每天的新聞播報。對于當代的初中生來說,應該去了解身邊所發(fā)生的事,關注每天的時事政治。所以,教師一方面要組織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學習,夯實他們的語文基礎;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搜集所需要的寫作素材,充實寫作的內容,在生活中感悟寫作的真諦,提升寫作能力。只有堅持從實踐中去挖掘,寫作的時候才能做到心中有丘壑,才能有真實的材料依據,才能寫出人生的本質,才能寫出有深度、有內涵的文章。所以教師要從生活中汲取德育的養(yǎng)分,助力學生美好品德的形成。
(五)把感恩的思想融入作文
1.要學會發(fā)掘語文課本中的感恩素材
教師在上作文課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課文中有關感恩的內容讓學生著重學習,讓他們從字里行間去體會其中的感恩之情,并與德育有效融合,在無形之中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知道人要懂得感恩。
2.課堂上記錄感恩的所思所想
如果上課的過程中學生的感恩之情爆發(fā),這個時候教師要讓他們詳細地記錄下來,通過文字的形式去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去疏解自己的感恩情緒。教師要告訴學生,課下看到感恩的內容時也要及時將自己當時的情感付之于文字,描繪自己的所思所想,讓他們意識到感恩其實就在身邊。
3.通過故事的講解,使學生內心得到凈化
如在組織班會的時候,教師可以分享有益的感恩故事,比方說能撥動學生內心那根弦的故事,用故事的內涵慰藉他們的心靈。
(六)在指導學生觀察思考感悟中融合德育
寫作需要對大自然中的人和物進行認真的觀察思考,才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作文也是這樣的。學生只有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養(yǎng)分,善于觀察身邊的小事,并及時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一手素材,并能融入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感悟的底蘊,從而幫助自己更好地寫好作文。教師要在作文課的基礎上,聯(lián)系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去思考,去挖掘,這樣不但擁有了真實的寫作素材,而且通過積極的思考和探索,也能有效辨別其中的真假,美丑,善惡,從而提高他們的鑒別力,也有助于他們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比方說,七年級作文課最核心的一項目標就是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和技巧,讓他們能夠把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用文字的形式描述出來。教師可以給出確定的主題,如寫自己的父母,讓學生按照要求來寫,引導學生去觀察爸爸、媽媽的樣子,包括他們的身高、外貌、神態(tài)等,去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感悟他們的情感世界。如此一來,既教給了學生如何去寫人記事,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又讓他們了解了父母的辛苦付出,知道生活的不易,深刻理解了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也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七)結合作文練習,實現德育滲透
眾所周知,人的記憶是有限的,時間長了,難免會有所忘記。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養(yǎng)成記錄的好習慣,寫作更是這樣,只有筆耕不輟,堅持練習,日積月累才會由量變引起質變,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語文作文課也是這樣,倘若學生只觀察不記錄,或者不管多聚精會神地聽課,完成了多大的閱讀量,倘若不能付諸寫作的話,就不能起到一定的實效性,難以形成自己的思想為自己所學。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練筆的好習慣,作文練習的時候讓他們試著把生活中的一些瑣事或場景描繪出來,借鑒一些用語的技巧和方法,學習靈活運用一些語句去提高文章的表現力等。寫著寫著,學生就會意識到任何文章都不是那么好寫的,有時候一個詞、一句話都需要仔細考量,而且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有意識地融入德育,讓學生了解更多思想品德方面的素材,通過寫作來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yǎng),確保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的發(fā)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莊俊潔.淺析初中作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20(13):94-95.
[2]林九江.初中作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作文成功之路,2020(5):69-70.
[3]田海蕓.初中作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9(11):16-18.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第三中學)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