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瑋,朱章明,周新茂,付登高
(云南大學 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學院,昆明 650091)
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課程是一門融理論、方法、實踐于一體的目前各高校各專業(yè)普遍開設的一門實踐類必修課程。該門課程實踐性很強,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要具備必備的文獻檢索和論文寫作技能。目前,該課程多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即教師先講授后學生上機練習和完成課后作業(yè))使得該課程應用性突出不足,學生實際問題解決不足、教師與學生反饋缺乏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诖吮尘?,本文提出將問題導向式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引入該課程教學設計中,從問題導向出發(fā),并通過問題預設、問題解答和任務驅動使教學進程主動化,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課程實用性。
1)課程名稱: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
2)課程屬性:云南大學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學院,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實踐必修課,線下課程。
3)學時/學分:總學時54,總學分2。
4)開課學期:大二上學期(第3 學期)。
5)教學手段:多媒體和雨課堂。
6)教學方式:問題導向任務驅動。
7)考核方式:過程性考核(60%)和期末考核(40%)。
課程基本信息如圖1 所示。
1)通過課程學習,一方面,使學生掌握文獻信息檢索的基本原理、檢索語言、檢索方法和步驟,熟悉文獻檢索工具和網絡信息資源平臺、常用中英文數據庫和文獻管理Endnote 軟件,培養(yǎng)學生文獻檢索能力,教會學生在后期專業(yè)課的學習以及專業(yè)復雜問題解決中能夠順利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獻信息,且能夠根據某一環(huán)境問題搜集相關文獻、整理和分析文獻,具備搜集專業(yè)領域文獻資料的綜合能力、文獻管理能力和文獻閱讀能力,掌握一門終身學習型獲取知識的方法。另一方面,通過學習開題報告、學術論文和畢業(yè)論文撰寫,提高學生論文寫作能力,掌握一門科研必備的基本功。
2)通過積極探索“問題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及課堂參與度,并積極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該門課程是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學院必修課,但每年都有其他學院學生選該門課程(不超過10 人)。學生學習背景和專業(yè)背景相對來說較統(tǒng)一,因此,學生的相關學科基礎知識差異化較小。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年級、不同學院的學生修這門課,可能會導致修這門課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要求不一樣。
所謂的問題導向式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問題導向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方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方法(Drive-Oriented Learning,DOL)兩種教學模式的結合,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系列問題和任務,讓學生以問題為導向在任務驅動下學習的過程,該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和完成任務這個過程中自主學習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2]。此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主要的核心要素是問題和任務、學生和教師(圖2),在該模式實踐教學過程中問題和任務是學習的核心,是同學們學習的動力,所有教學活動要基于教學內容預設的問題和任務為主線展開,所以如何基于模塊化的知識點提出和布置合適的問題和任務很重要;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要在回答問題和完成任務中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并學習隱藏在問題和任務后的知識點;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給與學生必要的引導、點評和講解,并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激發(fā)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性和課堂參與度。該教學模式的基本思路主要分為課前預習、課堂匯報討論反饋和點評講授、課后作業(yè)鞏固提升三個部分,具體為在課前教師要綜合梳理課程所有知識點并模塊化,后基于模塊化的知識點進行問題和任務預設,并于課前進行問題和任務的推送,學生依據老師推送的問題和任務自主學習;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匯報討論并進行必要的引導、點評和知識點的講授,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要積極配合教師教學設計的內容來進行發(fā)言、匯報和討論;課后階段老師通過雨課堂推送課后作業(yè)鞏固提升課堂所學知識點并批閱作業(yè)反饋給學生。
圖2 問題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教學要素和思路
課前通過雨課堂給同學們發(fā)送課前思考題并讓同學們思考和完成,課堂上通過讓學生匯報和提問的方式了解同學們對文獻檢索的初步了解情況及學習情況,根據同學們匯報或回答進行點評,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更深入和專業(yè)的問題,比如如何讓兩個檢索詞AB 同時出現的檢索、或AB 檢索詞任意出現一個或是只能出現檢索詞A 不能出現檢索詞B,怎么樣進行某個詞組的精確檢索,為了檢索更全面怎樣檢索出包含某個單詞詞干的所有文獻等。以及怎樣使用不同的檢索字段進行檢索,比如檢索云南大學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學院發(fā)表的所有的論文的時候,要選擇檢索字段為地址;如要檢索云南大學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學院發(fā)表的且標題中還有“滇池”的文章,要選擇地址和標題兩個字段檢索,且這兩個字段間要用布爾邏輯運算的和運算,同時出現。還有導師給定研究課題,讓同學們檢索某一研究領域的文獻該如何進行檢索。如增溫對泥炭地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的研究,拿到研究課題后如何選擇檢索工具、確定檢索途徑和選擇檢索方法?檢索詞的選取方法和步驟是怎樣的?如何制定檢索式及檢索結果不理想的時候如何調整檢索策略?在拋出以上這些問題的基礎上,詳細講授計算機信息檢索的技術、信息檢索步驟和策略及常用的中英文數據檢索。在課程45 分鐘時長內,首先是花5 分鐘時間來回憶和梳理上一堂課講授內容,然后花10 分鐘請兩組同學上臺匯報課前學習情況,之后老師點評且在此基礎上講授理論知識點并安排訓練(圖3)。
圖3 文獻檢索部分內容講授設計
該部分將從科技論文的摘要、前言和討論三個部分來給出具體的教學案例。課前通過雨課堂給同學們發(fā)送科技論文文獻,讓同學們在課前帶著問題精讀文獻,并在精讀文獻的基礎上歸納總結論文核心論點和每個部分論文寫作的思路和方式,以及主要包含哪些方面(圖4)。
圖4 論文寫作部分摘要、前言和討論講授
1 摘要
摘要是現代科技論文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整個科技論文精華的濃縮體現。如何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將科技論文中重要的發(fā)現正確表達出來并且讓讀者僅通過摘要閱讀得知論文內容是科技論文摘要寫作的重點。摘要的寫作一般包含研究背景或目的、研究方法、結果、結論和意義等部分[3]。在課堂教學之前,先給同學們通過雨課堂發(fā)送案例論文并給出問題和任務驅動同學們課前學習摘要部分如何寫作。在課堂上,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分組來回答和討論課前案例及問題。如摘要的基本組成部分有哪些,并在案例摘要中找出描寫摘要組分部分的話語?然后在同學們的回答和討論基礎上理論講授摘要的基本組成部分,并在此基礎上講授背景或動機、問題陳述、研究方法、結果和意義等部分該如何寫作以及摘要寫作的基本技巧。
2 前言
科技論文的前言部分是科技論文的開場白,其在整個科技論文閱讀和理解方面起著重要的導讀作用。引言部分的寫作中應該介紹論文的研究大背景,前人做了哪些相關研究工作,基于綜述前人相關研究綜述得出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什么,進而提出作者為什么做這個研究,以及論文有什么新意或是重要發(fā)現等[4]。課堂教學之前,先通過雨課堂給同學們發(fā)送案例論文并給出問題和任務驅動同學們課前學習前言部分寫作思路和組成部分等。在課堂上,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分組來討論和回答課前案例及問題。如前言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前言寫作由哪些部分組成,并在案例前言中找出描寫相關組分部分的話語或段落?然后在同學們的回答和討論基礎上理論講授前言寫作的思路(倒金字塔結構,從寬泛的研究背景到具體的研究點子),前言寫作的組成部分、各部分寫作技巧及注意事項。
3 討論
科技論文的討論部分的寫作一般遵循“金字塔”結構,從具體的研究結果的討論拓展到更加寬廣的東西。討論部分的寫作一般包含以下幾個部分。首先根據實驗結果提煉強調研究要點,比較自己和別人研究結果的異同,提及研究結果的“言外之意”和潛在應用,及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展望后續(xù)研究等[5]。課堂教學之前,先通過雨課堂給同學們發(fā)送案例論文并給出問題和任務驅動同學們課前學習討論部分寫作思路和組成部分等。在課堂上,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分組來討論和回答課前案例及問題。如討論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討論寫作由哪些部分組成,并在案例前言中找出描寫相關組分部分的話語或段落?然后在同學們的回答和討論基礎上理論講授討論寫作的思路,討論寫作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寫作技巧及注意事項。
“問題導向式+任務”教學模式在文獻檢索及論文寫作課程中的應用提高了該課程的實用性和授課效果,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門課程的學習能為學生后期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及各類生物科技競賽項目申報書寫作、畢業(yè)論文的完成,以及將來研究生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