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河南安陽市人民醫(yī)院 安陽455001
近年臨床上廣泛應用的經導管肝動脈灌注化療及栓塞,已成為肝癌非手術治療的首選方法[1]。該方法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局部藥物濃度高、能明顯緩解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命周期。但術后不可避免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因此對術后患者采取及時有效護理措施,直接影響手術療效及預后。2010-01—2012-12,我院對59例肝癌介入術后患者實施精心護理,效果良好,報道如下。
59例患者中,原發(fā)性肝癌44例,繼發(fā)性肝癌15例。所有患者經過介入治療,術后出現的并發(fā)癥為:發(fā)熱42例,惡心、嘔吐者50例,肝區(qū)不適及疼痛41例,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腫5例。
2.1 觀察生命體征及制動體 位術后24 h內,監(jiān)患者測血壓、脈搏、呼吸及神志變化。如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冰冷、血壓波動、脈搏細速應及時報告醫(yī)生進行急救措施[2],以確?;颊呱w征平穩(wěn)。術后平臥制動8 h后,未有出血現象可改為自由體位。
2.2 飲食護理 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及富含維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合理膳食,加強營養(yǎng)的攝入,增強患者機體抵抗力。鼓勵患者多飲水,加速化療藥物的排泄,從而減輕藥物給肝、腎帶來的損傷。
2.3 發(fā)熱護理 介入術后發(fā)熱的原因是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導致腫瘤供血受阻,引起腫瘤組織因缺血壞死而產生的吸收熱或繼發(fā)性感染所致。患者體溫多在38℃~39℃之間。本組有42例患者出現了發(fā)熱。我們首先和患者講明發(fā)熱的原因,消除其緊張心理,要求積極配合醫(yī)務人員進行護理措施。體溫38.5℃以內者,無需處理,讓其多休息,多飲水,自然緩解。體溫38.5℃以上者,給予物理降溫,如果體溫不降,及時給予藥物降溫。幫助患者多飲水,補充液體,防止虛脫發(fā)生。
2.4 惡心、嘔吐的護理 術中應用高濃度化療藥物對胃腸道引起應激反應,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不良反應。我們要求患者術后禁食6 h,然后可以給予清淡飲食,同時讓患者放松緊張心情。當患者發(fā)生嘔吐時,將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嘔吐物和漱口,保持口腔衛(wèi)生。如果惡心、嘔吐癥狀非常嚴重,可給予止吐藥物控制。
2.5 肝區(qū)不適及疼痛的護理 介入術后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肝區(qū)不適及疼痛。主要由于栓塞組織因缺血致壞死,臨近的肝組織水腫,肝包膜緊張度增加而引起,本組有41例出現此癥狀。護理人員密切觀察腹痛的部位、性質和程度[3]。向患者耐心解釋疼痛的原因,消除其恐懼心理,分散其注意力,提高患者心理承受力,從而減輕疼痛癥狀。當患者對劇烈疼痛無法耐受時,應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藥物。
2.6 穿刺部位出血、血腫的護理 患者凝血功能較差,包扎加壓力度不夠,可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手術結束后,讓患者取平臥體位,穿刺側肢伸直,不可立起彎曲。8 h后無出血才能稍微活動。密切觀察穿刺部位輔料包扎情況,保持清潔干燥。24 h內密切觀察患者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注意皮膚顏色、溫度、感覺。一旦發(fā)現異常,及時告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雖然介入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但其產生的一系列并發(fā)癥帶給患者的痛苦是無法忽視的。術后及時有效對并發(fā)癥采取正確護理措施,不僅能減輕患者的痛苦,還可減少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當面對肝癌這種疾病的時候,患者心理壓力較大,思想負擔過重,此時,心理上的護理也很重要。護理人員應該與患者多交流溝通,給予健康指導,設法減輕和緩解其心理負荷[4],增加治療的信心與勇氣,從而達到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的目的,能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
[1]高國貞,陳穎,鄒立新.肝癌介入治療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J].現代臨床醫(yī)護生物工程,2004,10(3):267.
[2]錢利,袁芳.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中晚期肝癌的療效和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2):1 091-1 092.
[3]王秀珍.肝癌患者介入術后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9):7 116.
[4]呂德政.肝癌214例介入治療的并發(fā)癥觀察及防治體會[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4,22(2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