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儒林外史》中的科舉

        2023-08-27 06:39:27北京劉曉蕾楊早莊秋水
        名作欣賞 2023年22期
        關(guān)鍵詞:馬二吳敬梓儒林外史

        北京|劉曉蕾 楊早 莊秋水

        未曾深夜痛哭過,不足以談科舉

        楊早、秋水好:

        昨天密云的對談?wù)鎴A滿。天格外藍,云格外白,木質(zhì)禮堂格外別致,我們一如既往搶話筒,話題早飄到了爪哇國。談著談著外面突然狂風(fēng)大作,暴雨傾盆,我的位置正沖著門,剛好眼看一棵健美的白楊被攔腰折斷。是為記。

        對談題目為《誰是〈紅樓夢〉世界的最后贏家?》,我們說到了劉姥姥和賈蘭,說到了鄉(xiāng)村和科舉也許能給賈家續(xù)一丟丟命。但我們也深深懷疑,劉姥姥和她的鄉(xiāng)土社會也許并沒有足夠的善意和能力承載救贖的意義,至于靠科舉,到底能走多遠就更沒譜了,看看《儒林外史》就知道了。

        這期讀《儒林外史》主題是“科舉”。本以為這個話題很容易談,提起筆來卻不知從何說起。不僅因為這個話題已被說得夠多,也因現(xiàn)代人同樣面臨類似處境——沒代入感,會老生常談;有代入感,往往說不徹底。倘若要我用一句話來說《儒林外史》的獨特,我會說:吳敬梓作為士人的一員,能對這個群體有入木三分的體察和刮骨療傷的勇氣,同時也不放過自己,真讓人敬佩。

        話說科舉制度,從隋文帝創(chuàng)立到1905 年最后一次考試,一共延續(xù)了一千三百多年。這一千多年來數(shù)度改朝換代,科舉制度卻巋然不變,到明代八股取士形式更是達到完熟,士人“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道路也夯得越來越結(jié)實。

        不是沒人認(rèn)識到科舉制度的流弊。不過緊隨的問題就是,如果不采用科舉,選拔官吏還有更好的辦法嗎?漢代的“察舉制”?魏晉的“九品中正制”?前者以德行取人,選拔權(quán)都到了世家大族手里;后者以出身取人,于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豪族”,加強了階層固化,都缺乏剛性、穩(wěn)固的客觀標(biāo)準(zhǔn)。八股文章就有剛性標(biāo)準(zhǔn),評定成績不會產(chǎn)生較大偏差,考卷面前人人平等。同時,也為底層讀書人打通了持續(xù)的上升通道,增加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如果有誰提出取消科舉,人民群眾第一個就不答應(yīng)。

        中國完備的科舉制度甚至影響了世界,開啟了書面考試和文官制度的先河,英國史學(xué)家湯因比就認(rèn)為:英國的官吏制度是從古代中國學(xué)來的。這么一看,好處挺多。

        然而,越合理就越荒謬。馬克斯·韋伯認(rèn)為現(xiàn)代社會精于計算的工具理性,造就了冷酷煩瑣的官僚制度,追求效率的同時忽視了價值理性,把人化約為數(shù)字和工具,剝奪了個體存在的整體性。把手段當(dāng)成目的,也是馬克思所說的“異化”。制度和文化都極其早熟的中華帝國,異化的歷史更悠久,科舉過濾了個性、才華和不安分,留下整齊劃一的忠誠的應(yīng)試蟲——把讀書當(dāng)成做官的工具,讀書也讀不好,做官也不怎么樣。

        科舉是士人的天堂,也是士人的夢魘,更是他們的普遍境遇。

        吳敬梓也曾是科考大軍里的一員。他曾祖父是探花,家族里有進士、舉人等十四五人,《儒林外史》說杜少卿杜家“一門三鼎甲,三代六尚書”,正來自吳敬梓家族“一門兩鼎甲,兩代六進士”,據(jù)說其祖父還寫過類似科舉指南一類的暢銷書。他十八歲中秀才,少年得志,可是后來三次科考都以落第收場。我查到一段史料,是吳敬梓的族兄金兩銘寫的詩,其中有:

        昨年夏五客滁水,酒后耳熱語喃喃;文章大好人大怪,匍匐乞收遭虠甝;使者憐才破常格,同輩慶遇柱下聃;居停主人亦解事,舉酒相賀傾宿盦。

        二十九歲的吳敬梓到滁州參加鄉(xiāng)試預(yù)備考試(類似現(xiàn)在的模擬考試),考官是安徽學(xué)使李鳳翥。因吳敬梓沒少對時事世態(tài)發(fā)牢騷,種種閑話傳到主考官耳中,擔(dān)心對自己的科考不利,吳敬梓去拜見了李鳳翥并“匍匐乞收”。李學(xué)使板起面孔訓(xùn)斥了他一頓,但面冷心不冷,還是點他第一名“文章大好人大怪”。不過接下來正式的鄉(xiāng)試,換成另一個考官,吳敬梓不僅落了榜,還得了“言行乖僻”的差評。

        “匍匐乞收遭虠甝”,個中酸辛,難與人言。即使有人可以傾訴,然而《紅樓夢》的賈母說:“世人打小就這樣過來的?!蹦阋詾榇蠹也豢鄦幔?/p>

        后來乾隆皇帝為了顯示太平盛世,開設(shè)博學(xué)鴻詞科,安徽巡撫推薦了三十六歲的吳敬梓,但他在安慶參加了預(yù)考后,“因病”沒去京城參加廷試,算是中途退出。有人說他是真病,有人說他說托病,既然杜少卿的原型就是吳敬梓,看看書中怎么寫的——

        杜少卿叫兩個小廝攙扶著,做個十分有病的模樣,路也走不全,出來拜謝知縣,拜在地下,就不得起來。

        顯然是裝病。有人說,這個描寫其實是吳敬梓對當(dāng)年“匍匐乞收”場面的變形,他“通過虛構(gòu),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

        沒有深夜痛哭過的,不足以談科舉。拒絕科舉迎來自由,吳敬梓開始寫《儒林外史》。因為心結(jié)已去,這本書寫得心平氣和,得以“沉靜的觀察人生,并觀察人生的整體”(英國批評家馬修·阿諾德語)。

        拒絕科舉不容易,不信看蒲松齡。作為一個科舉的失敗者,他不遺余力地揭露科舉制度的黑暗和不公,卻深信制度是好的,只是被下面的小人們搞壞了。在《聊齋志異》里,人生的關(guān)鍵時刻往往需要科舉化解,狐貍精美麗又善解人意,還能幫書生考中狀元,映射的是作者內(nèi)心最隱秘的渴望。

        顯然,吳敬梓比蒲松齡走得更遠,他壓根不信是壞人搗亂,認(rèn)為科舉本身就不值得信任。

        書里最先出場的周進六十多歲,依然是個童生,他原本在鄉(xiāng)下書館里教書,后來被辭退,就跟著幾個生意人以記賬謀生。一日,路過省城貢院,看見兩塊號板擺得齊齊整整,他不禁悲從中來,一頭撞在號板上——

        只管伏著號板哭個不住;一號哭過,又哭到二號、三號;滿地打滾,哭了又哭,哭的眾人心里都凄慘起來……那里肯起來,哭了一陣,又是一陣,直哭到口里吐出鮮血來。眾人七手八腳將他扛抬了出來,貢院前一個茶棚子里坐下,勸他吃了一碗茶,猶自索鼻涕,彈眼淚,傷心不止。

        大家可憐他,遂眾籌給周進捐了貢生參加科考,結(jié)果他運氣爆棚,居然中了。接下來便是另一個耳熟能詳?shù)姆哆M中舉的故事,就不復(fù)述了。通常認(rèn)為,周進和范進是吳敬梓對熱衷科舉的讀書人的辛辣諷刺。諷刺自然有,但吳敬梓不想停留在此,而是看到了更深的一層:科舉已經(jīng)摧毀了讀書人的尊嚴(yán)和靈魂。還有,如果考官都是好人,是否能帶來公平?過了關(guān)的讀書人又是怎樣一個群體?

        周進一路中舉,后來升了御史,被欽點為廣東學(xué)道,成了主考官。改試卷是力氣活,一個人改不過來,要雇專門看文章的相公。但周進想:“我在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當(dāng)權(quán),須要把卷子都要細細看過,不可聽著幕客,屈了真才?!鳖^一個看的就是范進的試卷,五十四歲的范進“面黃肌瘦,花白胡須,頭上戴一頂破氈帽”,考了二十多次都不成。周進看看自己“緋袍金帶,何等輝煌”,同情心油然而生,再加上范進交卷后長時間沒人來交,他便用心看試卷。初看不成樣子,再看才有點意思,看了第三遍才看出是好文章,便嘆道:

        這樣文字,連我看一兩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曉得是天地間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見世上糊涂試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遂把范進點為第一名。如果范進不是第一個交卷,如果……你看,即使像周進這樣負(fù)責(zé),范進的試卷也是在極其偶然的情形下才被多看了幾眼。不過,這個場面雖然溫馨,卻也暴露了另一個問題:第二個交卷的是一個叫魏好古的,周進嫌他愛詩詞歌賦,就點為第二十名(倒數(shù)第一)。滿場考生也只交了兩份卷子,第一名、第二十名就定下了,這是草率還是認(rèn)真?就很難說了。

        即使會寫一手錦繡文章也未必能中。比如把舉業(yè)當(dāng)正經(jīng)大事,孜孜編寫八股教材的馬二先生,不也沒中舉嗎?高翰林一語道破其中玄機:

        “揣摩”二字,就是這舉業(yè)的金針了。小弟鄉(xiāng)試的那三篇拙作,沒有一句話是杜撰,字字都是有來歷的。所以才得僥幸。若是不知道揣摩,就是圣人也是不中的。那馬先生講了半生,講的都是些不中的舉業(yè)。他要曉得“揣摩”二字,如今也不知做到甚么官了!

        “揣摩”,就是揣摩“風(fēng)氣”和考官偏好??神R二先生深信:“任他風(fēng)氣變,理法總是不變,所以本朝洪、永是一變,成、宏又是一變。細看來,理法總是一般?!彼J(rèn)死理,不知揣摩“變”,難怪一直不中。

        這是不是把握了科舉的精髓?當(dāng)然不是?!度辶滞馐贰烽_場就說“功名富貴無憑據(jù)”,遲衡山也認(rèn)為:“可見這舉業(yè)二字原是個無憑的?!敝信e根本沒啥秘笈和規(guī)律,就一個字:命。把性命系于如此脆弱的機遇上,人生豈不加倍荒誕?

        再看那些中了舉的。周進選拔的“真才”范進,除了會寫幾篇八股沒啥才能。他后來當(dāng)了山東學(xué)道,周進委托他在山東提拔一個學(xué)生,他用心查卷子,卻沒找到。一次有人講了個蘇東坡的笑話,范進愁著眉道:

        蘇軾既文章不好,查不著也罷了,這荀玫是老師要提拔的人,查不著,不好意思的。

        堂堂一個進士怎會不知蘇東坡?所以很多人都認(rèn)為這一定是諷刺范進。但《儒林外史》是一本很理性的書,很少夸張渲染,我們覺得離譜,未必就不是真事。何況,類似的情況在書中并非孤例,比如馬二先生不知道李清照是什么人,舉人出身做過一任知縣的張靜齋,竟一口咬定劉基“是洪武三年開科的進士”,一旁的湯知縣也信以為真。

        科舉不考蘇軾,自然就不知道,類似的無知是普遍的。讀書人一心鉆研八股,知識譜系僅限于教科書,活得越來越工具化、空心化。

        周進和范進都生活在明成化末年?!度辶滞馐贰钒压适碌拈_端定在這個時間,是有講究的,因為正是在成化二十三年,八股正式成為科舉考試的標(biāo)準(zhǔn)文體。

        第一回王冕對秦老漢道:“這個法卻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边@也是吳敬梓的態(tài)度:從此讀書人只需習(xí)得些功令辭藻,生吞活剝,不需要用心鉆研先賢的文章學(xué)問。于是,考中的人未必有真才學(xué),有真才學(xué)的卻往往得不到功名,所以遲衡山說:“講學(xué)問的只講學(xué)問,不必問功名;講功名的只講功名,不必問學(xué)問。若是兩樣都要講,弄到后來,一樣也做不成?!?/p>

        八股取士,不僅形式拘泥于八股——所謂破題、承題、起講、入題……嚴(yán)格限制格式和字?jǐn)?shù),而且試題范圍只局限于《四書》《五經(jīng)》,教科書也只有朱熹的《四書集注》,久而久之,圣人的話就成了空洞的套話、虛話,成了辭藻。吳敬梓是真儒,對他而言,科舉的原罪正在于其背離了儒學(xué)的本來面目,背棄了圣賢的真理。高翰林就譏笑杜少卿:

        逐日講那些“敦孝弟,勸農(nóng)?!钡拇粼?。這些話是教養(yǎng)題目文章里的辭藻,他竟拿著當(dāng)了真,惹的上司不喜歡,把個官弄掉了。

        《儒林外史》寫了形形色色的讀書人,在功名富貴面前俯首帖耳,之所以是“外史”,是因為這些人已經(jīng)跟儒家理想的士人漸行漸遠。孔子對“士”的理想化期待,早就落了空,或者說,從來就沒有成為過現(xiàn)實(歷史上的真儒有幾個?)。一來儒家對人性有過高的期待,其理想也都基于人性善的預(yù)設(shè),缺乏對人性“幽暗意識”的認(rèn)識;二來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fù),終究要依靠皇權(quán)來實現(xiàn)。但除了宋代有短暫的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天下到底是皇帝的“私產(chǎn)”,不自我閹割堅持所謂“道統(tǒng)”,不僅得不到權(quán)力的信任,連命都可能不保,“共治”注定是空中樓閣。到了明清兩代,朱元璋連宰相都不要了,皇權(quán)進一步強化,“貨與帝王家”要看買家的臉色,賣家根本沒資格討價還價,士人的生存和思想空間更加窄迫。

        一手大棒,一手胡蘿卜,天下定矣,所以唐太宗得意地笑:“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話:“這些墻很有趣。剛?cè)氇z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地,你習(xí)慣了其中的生活;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闭J(rèn)同科舉,有一個從痛恨到習(xí)慣到依存的過程。把一個人推向體制化的力量,來自四面八方,吳敬梓認(rèn)為最大的誘惑就是“功名富貴”。

        還是周進,他在薛家集當(dāng)坐館先生,先是被鄉(xiāng)民看不起,又來了一個秀才梅玖,他故意說笑話:“呆,秀才,吃長齋,胡須滿腮,經(jīng)書不揭開,紙筆自己安排,明年不請我自來?!闭f完又掩口笑,說我不是在說你啊,你周進雖然也吃長齋胡須滿腮,但你不是秀才呀。還夸耀說自己中秀才前做了一個夢:“天上的日頭,不差不錯,端端正正掉了下來,壓在我頭上?!焙髞碛謥砹艘粋€叫王惠的舉人,派頭更足口氣更大:“比如他進學(xué),就有日頭落在他頭上,像我這發(fā)過的,不該連天都掉下來,是俺頂著的了?”吃飯時,王舉人是酒飯,“雞、魚、鴨、肉,堆滿春臺”,周進只有米飯和“一碟老菜葉,一壺?zé)崴?。王惠走后,“撒了一地的雞骨頭、鴨翅膀、魚刺、瓜子殼,周進昏頭昏腦,掃了一早晨”。

        可一旦中了舉,先前斜眼看周進的梅玖,便謊稱自己是其門生,辭退周進的薛家集觀音庵里,為他立起了長生牌:“賜進士出身,廣東提學(xué)御史,今升國子監(jiān)司業(yè)周大老爺長生祿位?!狈哆M中舉后老丈人胡屠夫的前倨后恭,自然是人間喜劇。緊接著張靜齋就帶著大紅全帖來拜訪,送房子送銀子——

        有送田產(chǎn)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仆圖蔭庇的。到兩三個月,范進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老太太起來吃過點心,走到第三進房子內(nèi),見范進的娘子胡氏,家常戴著銀絲?髻——此時是十月中旬,天氣尚暖——穿著天青緞套,官綠的緞裙,督率著家人、媳婦、丫鬟,洗碗盞杯箸。老太太看了,說道:“你們嫂嫂、姑娘們要仔細些,這都是別人家的東西,不要弄壞了。”家人媳婦道:“老太太,那里是別人的,都是你老人家的?!崩咸Φ溃骸拔壹以醯挠羞@些東西?”丫鬟和媳婦一齊都說道:“怎么不是?豈但這個東西是,連我們這些人和這房子都是你老太太家的?!崩咸犃耍鸭毚磐氡K和銀鑲的杯盤逐件看了一遍,哈哈大笑道:“這都是我的了!”大笑一聲,往后便跌倒。忽然痰涌上來,不省人事。

        中了舉,就等于快速實現(xiàn)了階層躍遷。就連中了秀才,也高人一等,有了話語權(quán),還可以免除稅賦和徭役,見知縣也不用下跪。比如書中的嚴(yán)貢生捐了一個貢生,就把弟弟嚴(yán)監(jiān)生給壓得死死的,后者死后,他還憑著族長和貢生的雙料身份,侵吞了其七分家產(chǎn)……就連世家大族也督促子弟參加科舉,不為別的,為的就是這種特權(quán)。

        這樣的誘惑的確會讓靈魂變輕。吳敬梓寫為科舉瘋魔的人,一定看到了過去的自己,讀這些人的故事,很難讓人有冷眼旁觀、唯我獨醒的道德優(yōu)越感?!督鹌棵贰返淖髡哒J(rèn)為“酒色財氣”是人性的弱點,一般人呢,看不破,但“看得破時忍不過”,終究還是過不了關(guān)。而《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蠟。自古及今,那一個是看得破的!”讀書人也是人,心思欲望一個也不少,又加上讀了點書,多了功名之求,就更苦了。

        臥閑草堂刻本有這樣一句評語:“慎毋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庇腥艘矎臅械目锍税l(fā)現(xiàn)了身邊的匡超人。清末一個叫張文虎的,喜讀《儒林外史》,“好坐茶寮,人或疑之,曰:吾溫《儒林外史》也”。兩百年后錢鍾書寫了一部《圍城》,矛頭也指向知識分子群體,諷刺得更尖刻機巧。但我覺得,錢先生跟上面那幾位一樣:光顧著看別人了,卻悄悄放過了自己。

        魯迅先生就看出了《儒林外史》的成色:“作者的手段何嘗在羅貫中下,然而留學(xué)生漫天塞地以來,這部書就好像不永久,也不偉大了。偉大也要有人懂?!?/p>

        期待你們的回信,祝安好。

        曉蕾

        2023 年6 月12 日

        關(guān)于科舉,有太多的刻板印象

        曉蕾、秋水:

        咱們第二封信的主題是“科考”。最近擔(dān)任了某某全國性中學(xué)生作文大賽的評委,連續(xù)幾天不斷地閱卷評卷,到后來看什么字都是一堆螞蟻。同評的有不少人每年會參加高考語文閱卷,他們說這算什么,高考閱卷的強度要大多了!

        這種時候就想起匡超人了。他首次批科考文章,便能“不住手的批,就批出五十篇。聽聽那樵樓上,才交四鼓……次早起來,又批。一日搭半夜,總批得七八十篇”,“屈指六日之內(nèi),把三百多篇文章都批完了”,這速度這激情,讓書店主人驚嘆不已,道是:“向日馬二先生在家兄文海樓,三百篇文章要批兩個月,催著還要發(fā)怒。不想先生批的恁快!我拿給人看,說又快又細,這是極好的了。先生住著,將來各書坊里都要來請先生,生意多哩!”

        這個細節(jié)我以前看,不是太理解,你說是匡超人敷衍嗎?書店倒還夸他??锍颂熨x奇才?似乎也不到這種地步。一起改卷的某位老師說了一件事。他說他們做過實驗,同一批高考試卷,兩撥兒老師改。一撥兒老師嚴(yán)格按照改卷要求,分為主題、立意、內(nèi)容、文筆等項,細細打分,最后合計;另一拔兒老師只是通觀作文,憑印象給一個分?jǐn)?shù)。實驗結(jié)果,兩種方式得出的分?jǐn)?shù)相差無幾,但耗用時間差異甚大。

        所以你們看,科考這個事情就很奇怪。按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同人寫的作文本來不能以一種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但考試的目標(biāo)就是要擇選人才,所以必須要設(shè)立人為標(biāo)準(zhǔn)。問題是“文無定法”“此肉彼毒”的現(xiàn)象多的是。因此舊時科考有諺語道:“不求文章中天下,只求文章中試官?!庇谑菤v來作文考評制度的設(shè)計,主要用來防備閱卷人的主觀認(rèn)定。以清代為例,科舉各級考試的試卷,先分送給各閱卷人員進行評閱。閱卷人員拿到哪份試卷,是在主考官、同考官的監(jiān)督之下抽簽分配。閱卷人員將初閱后中意的卷子推薦給同考官(副主考),這類試卷叫“薦卷”。如果同考官中意哪份薦卷,會在卷上批一個“取”字。這些卷子會被送給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則會在試卷上批一個“中”字。如果這名考生最后取中,則同考官被稱為該生的“房師”,主考官則被稱為“座師”。像清末最后一科狀元劉春霖,1903 年參加會試,他的“房師”是我的高祖楊芾。

        到了殿試,設(shè)大學(xué)士二人、部院大臣六人為讀卷官。殿試次日,收掌官從箱內(nèi)取出試卷,按官階高低分布于讀卷官面前,大約每人三十卷,卷背粘簽,上書讀卷官姓氏,不書名。讀卷官閱后,按五等標(biāo)識試卷,即:圈、尖、點、直、叉。讀卷官注明標(biāo)識后,在輪閱其他讀卷官閱過之卷,稱為“轉(zhuǎn)桌”。每個讀卷官將所有試卷輪閱完后,即送首席讀卷官總核。進行綜合評議,個人皆可發(fā)言。得圈多的試卷必列前位。

        盡管有那么多的防范性設(shè)計,但考試就是考試,考試是一種競爭性的制度,而考試制度是不可能完全明晰的——我認(rèn)為這里存在著一種悖論??婆e的設(shè)計者顯然并不是希望它只是測驗考生們的記誦能力與知識儲備,他們希望考生發(fā)揮出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唐朝科舉有明經(jīng)科與進士科,前者就是以記誦默寫為主,后者則要求詩賦文章。當(dāng)時有句話叫“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進士更難更耗人,但選官任人時,明顯進士科出身更占便宜,而且最后將明經(jīng)科擠出了科舉世界。但是,為了公平地選拔各階層人才,科舉又必須要降低門檻,制定嚴(yán)苛的標(biāo)準(zhǔn)與程式(比如八股)。《儒林外史》第一回,大明初立,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jīng)》《四書》、八股文。王冕指與秦老看道:“這個法卻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薄鋵嵍Y部取士之法的用意,就在于將考生擠到一條獨木橋上去:閱讀與引用范圍不得超出、《四書》《五經(jīng)》,寫作程式必須遵照八股文。我其實很贊同呂思勉在《中國通史》里的說法,他說科舉考試當(dāng)然是無用的,制定者也知道無用,但科考的用意是在篩選聰明人,在如此嚴(yán)苛的規(guī)則中仍能贏得考試的,都是聰明人,再來為官治民,不難習(xí)得。這也是事實,雖然科舉出身的士人經(jīng)常被嘲笑為不通世務(wù)、學(xué)問空疏,像范進連蘇軾都不知道,但這批科舉出身的官員確實也維持了千余年的帝國運轉(zhuǎn),其中的邏輯與道理,還須細細思量。

        關(guān)于科舉,我們有太多的刻板印象。像曉蕾信中所說:“堂堂一個進士怎會不知蘇東坡?……比如馬二先生不知道李清照是什么人,舉人出身做過一任知縣的張靜齋,竟一口咬定劉基‘是洪武三年開科的進士’,一旁的湯知縣也信以為真。這樣的無知看來是普遍的。讀書人一心鉆研八股,對知識缺乏敬畏,越來越工具化、空心化?!崩蠈嵳f,十幾年前我讀《儒林外史》,跟曉蕾的想法是一樣的,估計也是大多數(shù)現(xiàn)代人對于科舉的想法。

        問題是這老幾位是講舉業(yè)的,而舉業(yè)根本不需要他們知道這些個古人呀!——這可能是關(guān)于科舉與八股,最為人誤解的一點??婆e采用八股之后,要求考生的,不僅僅在格式上,更重要的是“入口氣”,什么意思?就是每個考生都需要“代圣人立言”,誰是圣人?周公是,孔子是,《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最年輕的也是孟子。換句話說,這是要求你模仿孔、孟的語氣說話——那,難道孔子、孟子知道蘇軾、李清照、劉伯溫嗎?

        ——為什么要行這種制度?推想起來,一是意識形態(tài)固化的需求(乾隆時才成為完規(guī),之前沒那么嚴(yán)格),二也是為了降低科舉的門檻,既然規(guī)定了《四書》《五經(jīng)》與朱批作為考試的內(nèi)容范圍,別的書籍都是超綱,這有利于邊僻的、底層的、沒有太多參考書與家學(xué)的考生。

        所以,要科舉應(yīng)試的少年郎,不知道戰(zhàn)國之后的古人古文,不但不是一種恥辱,反而是一種優(yōu)等生的表現(xiàn)。因為你一知道,就少不得在文章里露出蛛絲馬跡,比如那位百無一用的蘧公孫,老丈人魯編修考他時文,結(jié)果他勉強成篇,“都是些詩詞上的話,又有兩句象《離騷》,又有兩句‘子書’”,這在熟諳科舉規(guī)范的魯編修看來,“不是正經(jīng)文字”,所以“心里也悶,說不出來”。這是非常典型的一種理念沖突。蘧公孫肯定是知道蘇東坡的(他父親就是講笑話讓范學(xué)臺丟臉的人),但在魯家父女看來,“自古及今,幾曾看見不會中進士的人可以叫做個名士的?”這一點,反而是蘧公孫的好朋友、選文大家馬二先生看得清楚:“大約文章既不可帶注疏氣,尤不可帶詞賦氣。帶注疏氣不過失之于少文采,帶詞賦氣便有礙于圣賢口氣,所以詞賦氣尤在所忌。”“有礙圣賢口氣”便是不能“代圣人立言”,這在科舉考試?yán)锸谴蠹??!按ト搜?,不得用漢后書漢后事,以為孔、孟周人也,安得知漢后事?”(徐勤:《中國除害議》)1898 年戊戌變法前,康有為有一篇《請廢八股折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里面說得最清楚:

        惟垂為科興,立法過嚴(yán),發(fā)為代圣立言,體裁宜正,不能旁稱諸子而雜其說,不能述引后世而謬其時;故非三代之書不得讀,非諸經(jīng)之說不得覽。于是漢后群書,禁不得用,乃至先秦諸子,戒不得觀。其博學(xué)方聞之士,文章爾雅,援引今故,間征子緯,旁及異域,則以為犯功令而黜落之?!斯汕逋ǎ▓A美,即可為巍科進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馬遷、范仲淹為何代人,漢祖、唐宗為何朝帝者。若問以亞非之輿地,歐美之政學(xué),張口瞪目,不知何語矣。既流為笑語,復(fù)秉文衡,則其展轉(zhuǎn)引收,為若何才俊乎?

        康有為時代,西方已經(jīng)撞開了中國的大門,所以光是“八股清通,楷法圓美”實在濟不得事。但在吳敬梓的時代,考試的目標(biāo)并非選拔有學(xué)問有道德的人,而且要給官僚體系增添新血液而已。那什么人合格?當(dāng)然是跟現(xiàn)任這些人氣味相投,水平相若,上行下效,唯唯諾諾之輩,最是合用。曉蕾說的“對知識缺乏敬畏,工具化、空心化”,正是科舉選才的目標(biāo)呀!子曰:“求仁得仁,又何怨?”

        《紅樓夢》對這種考試制度,當(dāng)然亦有批判,其辭出于混世魔王賈寶玉,“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誆功名混飯吃也罷了,還要說代圣賢立言”。而寶玉說“目下老爺口口聲聲叫我學(xué)這個”,見于上一回,賈政道:“我可囑咐你:自今日起,再不許做詩、做對的了,單要習(xí)學(xué)八股文章。” 當(dāng)然,此話出于八十二回,是不是曹公之筆存疑,然而,雜學(xué)博覽,必然有害于科舉,這是當(dāng)時人的共識。模范生薛寶釵怎生對黛玉小妹妹說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里也極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姐妹弟兄也在一處,都怕看正經(jīng)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背著我們偷看,我們也背著他們偷看。后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丟開了。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rèn)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最怕見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睂毥憬愫喼本褪囚斝〗愕淖焯?,這段話,應(yīng)該由魯小姐說給蘧公孫聽,只是,魯小姐從小“五六歲上請先生開蒙,就讀的是《四書》《五經(jīng)》,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倒也說不出寶釵這種過來人語。

        《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嫌棄八股文,是因為“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可是中國選才從門閥察舉一路走來,又有哪一條榮身之路能讓人看重“文行出處”呢?說來說去,還是第四十九回遲衡山的話中肯:“這都是一偏的話。依小弟看來:講學(xué)問的只講學(xué)問,不必問功名;講功名的只講功名,不必問學(xué)問。若是兩樣都要講,弄到后來,一樣也做不成?!?/p>

        說完對科舉最大的誤解,掉過頭來,我想說說對《儒林外史》最大的誤解。大多數(shù)人給《儒林外史》貼的標(biāo)簽,認(rèn)為這是一部罵科舉的書。其實不然,早就有人指出,若論批評科舉的激烈程度,吳敬梓較之同代前后的袁枚、龔自珍遠有不及,甚至比不上寶二爺?shù)囊环崂怼?/p>

        我讀來讀去,覺得《儒林外史》最用力、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它書寫了科舉世界里的諸般人倫,有夫妻,有父子,有師徒,有朋友兄弟,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當(dāng)倫理法則碰上科舉制度,會撞出什么樣的可驚可笑的火花。目前學(xué)界認(rèn)同討論《儒林外史》最精準(zhǔn)到位的著作,當(dāng)是商偉《禮與十八世紀(jì)的文化轉(zhuǎn)折》,其序言里有一段說得極好:

        在我們今天公認(rèn)的六部古典小說中,沒有哪一部比《儒林外史》更深地介入了當(dāng)時思想界和知識界的討論,尤其是方興未艾的儒家禮儀主義和經(jīng)典研究。而除去《紅樓夢》之外,也沒有任何其他的作品能夠在思想洞見的深刻性上望其項背,更遑論媲美了。這固然是由于這部小說直接以當(dāng)下的儒林生活為對象,但也不盡然。《儒林外史》的生命力不僅在于它以敏銳的觀察和細膩的反諷筆法展現(xiàn)了士林的眾生百相、世態(tài)炎涼,而且在于它觸及了儒家精英社會的一些核心問題及其深刻困境。十八世紀(jì)的思想文化領(lǐng)域中發(fā)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轉(zhuǎn)變,這些轉(zhuǎn)變直接或間接地導(dǎo)致了儒林世界秩序的最終解體?!度辶滞馐贰芳仁沁@些歷史性轉(zhuǎn)變的產(chǎn)物,也構(gòu)成了對它們的回應(yīng)。這正是《儒林外史》的意義所在,可以用來解釋它在中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學(xué)史上難以取代的重要地位。

        我很佩服商偉論述的高度與深度,但又不滿于他這樣說,有點將《儒林外史》拉遠了——畢竟它不是一部思想史著作,《儒林外史》打動我的,永遠是那些讓人發(fā)噱的細節(jié)、清冷又促狹的筆調(diào),還有作者竭力掩藏又不得不流露的溫情與悔意。有時我甚至?xí)耄绻乙采诋?dāng)時,識得曹雪芹與吳敬梓,大約我會很佩服曹雪芹的“奇談娓娓然”,但聽他總說白頭宮女似的大家舊事,很難“終日不倦”,吳敬梓可能更合我胃口些,知識分子要面子、講大義又各種舍不得的嘴臉,不正是我們平日酒席上最好的談資嗎?嚴(yán)監(jiān)生的兩根手指頭,比寶玉送黛玉的四張舊手帕,讓我開心多了。我不是說《紅樓夢》不如《儒林外史》,但是與曹雪芹北京西山腳下的“舉家食粥酒常賒”比起來,我更愿意跟吳敬梓一道在冬天圍著金陵石頭城轉(zhuǎn)圈圈,稱為“暖足”,其實是要擺脫無錢買炭烤火的窘境。我那天在密云不是問你們,這兩位的生長環(huán)境對作品有什么影響嗎?曉蕾當(dāng)時答說吳敬梓一直在南方,可能作品里更有“水氣”,我突然想到沈從文和汪曾祺,想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真的,我就是更喜歡水一些,喜歡相對透明的人際關(guān)系,就算是自私,也是光明正大的自私。當(dāng)時你倆又問我喜歡《儒林外史》里的誰,當(dāng)時我答了王冕,其實王冕可敬但未必可親(見到這種人就會活在自慚形穢中),最讓人放松的當(dāng)然是戚蓼齋,跟曉蕾看得上的應(yīng)伯爵神似?。?/p>

        杜少卿醉了,問道:“臧三哥,我且問你,你定要這廩生做甚么?”臧蓼齋道:“你那里知道!廩生,一來中的多,中了就做官。就是不中,十幾年貢了,朝廷試過,就是去做知縣、推官,穿螺螄結(jié)底的靴,坐堂、灑簽、打人。像你這樣大老官來打秋風(fēng),把你關(guān)在一間房里,給你一個月豆腐吃,蒸死了你!”杜少卿笑道:“你這匪類,下流無恥極矣!”

        把求名逐利說得那么直白有趣,戚蓼齋不是個有趣的下流無恥的“匪類”嗎?年輕時我們就是喜歡把“遇人不淑,誤交匪類”八個字掛在嘴邊呀!

        所以,還是日常生活好,就算科舉世界“卷”到不行,就算科考競爭攪得倫理生活支離破碎,我們還是有不羞賤業(yè)的市井高士,有嘻怒笑罵的酒肉朋友,有打破“次元壁”相交半生的向鼎與鮑文卿。曹雪芹與吳敬梓兩位大才,生平事跡多賴朋友詩文以傳,不管從什么角度考慮,多交些朋友,少些算計,總是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好辦法。你們說,對吧?

        夏安

        楊早

        2023 年6 月12 日星期一

        為何只能走這道窄門?

        曉蕾、楊早:

        關(guān)于科舉,你倆已經(jīng)表述得十分豐富且到位?!度辶滞馐贰返谝换亍罢f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其實已從王冕的視角,對明初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jīng)》《四書》,八股文”,做出了終極評定:“這個法卻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币簿褪钦f,八股取士勢必會造成讀書人的內(nèi)在緊張和精神上的整體敗壞。

        我這幾天一直在想,還可以從哪個角度切入,方能清奇不俗。忽想到有兩人,堪為《儒林外史》科舉路上種種情由的現(xiàn)身說法。

        第十五回,好人馬二先生剛從一場未遂的騙局中脫身,就遇到了流落在省城以測字為生的青年匡超人。馬二先生看他戴頂破帽,穿一件單步衣服,甚是襤褸,手里卻拿著一本書看,正是自己所選的時文。窮人家的孩子,讀過書,家貧無以為繼,偏偏手不釋卷,讀的還是自己選的書,這樣還不打動他的話,那就不是馬二先生了。他竟然就白送了十兩銀子,讓匡超人得以返鄉(xiāng),回去做些生意,奉養(yǎng)父母,又送他一件舊棉襖、一雙鞋,還諄諄勸告,說出一番剖心剖腹的話來:

        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總以文章舉業(yè)為主。人生世上,除了這事,就沒有第二件可以出頭。不要說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館、作幕,都不是個了局。只是有本事進了學(xué),中了舉人、進士,即刻就榮宗耀祖。這就是《孝經(jīng)》上所說的“顯親揚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

        這是馬二先生奉為圭臬的人生信條。他自己在科舉這條路上一直未能更進一步,到頭來,最高功名只是優(yōu)貢。遲衡山將原因歸結(jié)于運氣:“上年他來敝地,小弟看他著實在舉業(yè)上講究的,不想這些年還是個秀才出身,可見這舉業(yè)二字原是個無憑的?!瘪R二先生一生癡迷舉業(yè),在上面投注了大半生的精力與情感,他的學(xué)問人品,又比周進、范進一流的要好上不少。這種反差讓這個人物身上有一種悲劇感。我們從所謂唯物主義歷史觀的角度,很容易批判馬二先生這個人,比如受科舉荼毒的讀書人之類,但這個人又是整部書里最溫暖的一個人物。他對于他人,尤其是讀書人,有一種幾乎是菩薩般的慷慨。他為了蘧公孫避免一場滅家橫禍,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家,他嘔心瀝血編寫教輔材料得來的九十二兩銀子,并沒有要對方還的意思。而出身世家的蘧公孫也竟然完全不提,送別的時候,只是封了二兩銀子,備了些熏肉小菜??锍艘仓皇窍虢枰粌摄y子返鄉(xiāng),馬二先生卻替他考慮周全,直接給了十兩。他把讀書做官奉為至高的價值觀,卻又純?nèi)徊皇苓B帶的腐蝕。這點和魯小姐頗接近。這兩人,都是在靈魂深處被八卦舉業(yè)浸染的人,但在為人處世上偏偏又是第一流的人物。這是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地方。

        可以與之對照的是匡超人。他的故事長度,在《儒林外史》里僅次于杜少卿。他初次出場,正是第十五回,借馬二先生帶出來。在馬二眼中,他少年英敏,是一個孝順上進的好青年?;乩霞液?,匡超人是一派孝子行徑,和他的兄長形成一種對照。此處高潮是村中失火,累及匡家,匡大首先搶的是上集的擔(dān)子,也就是重要財產(chǎn),而匡超人把父母和嫂子都救了出來,說道:“好了!父母都救出來了!”此時,他真是一個孝順父母、關(guān)心家人的好青年形象。接下來就是一段意味深長的文字。房子不能住,匡超人托保正在庵旁大路口替他租了半間房屋。

        匡超人雖是憂愁,讀書卻還不歇。那日,讀到二更多天,正讀得高興,忽聽窗外鑼響,許多火把簇?fù)碇怀斯俎I過去,后面馬蹄一片聲音。自然是本縣知縣過,他也不曾住聲。由著他過去了。

        這又是一段追魂奪魄的文字。至此,匡超人這個青年的表演型人格顯露,作者寫得何等深巧!一個讀書人,偏要在大路口租房子,讀書讀到很晚。他要顯揚聲名的意圖暴露無遺。最后一句隱隱透露出他對路過官員的高度關(guān)注。這讓人不由懷疑,他的孝子形象,有多少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又有多少是表演塑造?甚至推測到更早,他和馬二先生的偶遇,也是他刻意接近的結(jié)果。我們當(dāng)記得就在同時,馬二先生被洪憨仙拉入那個騙局,也是洪憨仙聽到他的名字,知曉他的來歷,便順手拉來壯勢而已。

        很多人把匡超人的“墮落”,歸因于馬二先生的功名啟蒙,他那套科舉經(jīng)腐蝕了純潔青年的靈魂??锍说墓适拢瓷先ナ且粋€世界性的文學(xué)母題——一個小地方的青年來到了大世界,被腐蝕,然后墮落,喪失初心的故事。我覺得這是高看了馬二的感染力。他那番話至多不過是進一步點燃了匡超人的雄心。你倆都有說到八股舉業(yè)對整個社會生活廣泛而深刻的支配。離開家鄉(xiāng)來到省城的匡超人,開了眼界,他看到了比樂清鄉(xiāng)下更廣大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功名是全社會認(rèn)同的最高準(zhǔn)則??此剖桥e業(yè)反面的名士,本質(zhì)上也是舉業(yè)的延伸。聰敏的匡超人觀察著社會場域的各種細節(jié),洞察到這個社會運行的邏輯。他憑著聰明才智,很快舉一反三,游走于各種場域而無不如魚得水?;蛘哒f早在家鄉(xiāng),這個青年就顯現(xiàn)出他的雄心。當(dāng)他從杭州回家后,他母親講述的那個夢境透露出他之前的狀態(tài)。母親擔(dān)憂離家的兒子,夢到他頭戴烏紗,說做了官。

        我笑著說:“我一個莊農(nóng)人家那有官做?”旁一個人道:“這官不是你兒子。你兒子卻也做了官,卻是今生再也不到你跟前來了?!蔽矣挚奁饋?,說:“若做了官,就不得見面,這官就不做他也罷!”就把這句話哭著,吆喝醒了,把你爹也嚇醒了。你爹問我,我一五一十把這夢告訴你爹,你爹說我心想癡了。不想就在這半夜,你爹就得了病,半邊身子動不得,而今睡在房里。

        由此推斷,在這個舉業(yè)所控制運行的社會里,匡超人早就沉迷于此道。只不過在大柳莊,他沒有多少發(fā)揮的余地,兼之他父親匡太公是個頗明智的老人,他行事受限。當(dāng)他借著孝子的名望,為功名富貴開路之后,此前的種種表演有了回報。后來由于知縣出了事,他再度到杭州避禍,就徹底放飛了自己。先是混名士江湖,一天兩夜的工夫就學(xué)會了作詩,一個晚上就能替書商點評七八十篇時文。不過,聰明的匡超人很快就看透了名士前途堪憂,此時恰好家鄉(xiāng)潘保正介紹給他的堂弟潘三找上門來。潘三此人,算是一個社會意義上的惡人,對匡超人卻非常仁義,他教匡超人賭博,偽造文書,甚至去異地代人替考。至此,匡超人把舉業(yè)的工具化性質(zhì)演繹得入木三分。

        匡超人的墮落,是《儒林外史》中講得最深刻的故事之一。他對幫助過他的人,毫無感激之情。在公共場合,他毫不留情地攻擊馬二先生選文不行。知縣李本瑛和潘三,都是于他有大恩的人,當(dāng)他們出事時,他或遁走不顧,或拒絕再見;當(dāng)李大人招他進京,并想招他做女婿時,他毫不遲疑地丟棄發(fā)妻,令那個可憐的女子在鄉(xiāng)下吐血早亡。他學(xué)會了撒謊吹牛,甚至說出五省讀書人供奉“先儒匡子之神位”這樣可笑露怯的話來。也就是說,匡超人淪為了一個“漂亮惡棍”。這個人物竟然由此具有了一種奇異的美感。

        再沒有比匡超人更能襯映出科舉制度塞壬女妖般的力量。如果說馬二先生崇拜舉業(yè)到令人厭煩的程度,但他的靈魂并沒有被沾染。他只是相信這是世間最好的路,并由此把舉業(yè)神圣化。這種隆重對待,他周圍的世界是實在的,他人性的底色仍然是善。匡超人的周圍卻是一片空虛。一個能把自己工具化的人,是真正的狠人。

        科舉制作為一種選拔制度,自有其優(yōu)劣。出身寒微的人,有一天會成為人前顯貴;在一個等級社會,功名成為劃分等級最重要的標(biāo)準(zhǔn)。這種開放的階層躍升,任何時候?qū)ζ胀ㄈ说奈Χ嘉阌怪靡?。我們笑范進中舉歡喜瘋了,其實范進和選中他的周進都是極少數(shù)幸運者。對于大部分讀書人來說,功名終究不會來,蹭蹬于科場的漫漫歲月,分明就是“舉業(yè)籠囚”。清人有云:“今科失而來科可得,一科復(fù)一科,轉(zhuǎn)瞬而其人已老?!鼻宕先松蝈a田寫過一首《陌上?!は碌谠~》:

        傳來一紙魂銷,頃刻秋風(fēng)過了,舊侶新儔,半屬蘭堂蓮島。升沈異數(shù)如斯也,漫詡凌云才藻。憶挑燈,昨夜并頭蕊,賺人多少。愧劉蕢策短,江淹才退,五度青衫淚。繞桂魄年年,只恐嫦娥漸老。清歌一曲,憑誰訴,惹得高堂煩惱。夢初回,窗外芭蕉夜雨,聲聲到曉。

        這種惆悵和凄涼,不止是落第時的心境,也是漫長歲月里的常態(tài)。六十多歲的周進,在薛家集當(dāng)塾師?!邦^戴一頂舊氈帽,身穿元色綢舊直裰,那右邊袖子同后邊坐處都破了,腳下一雙舊大紅綢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真真寒酸可憐。他住的觀音庵,有一日來了位王舉人。吃晚飯時,舉人雞魚鴨肉,周進則是一碟老菜葉、一壺?zé)崴?。次日,“撒了一地的雞骨頭,鴨翅膀,魚刺,瓜子殼,周進昏頭昏腦,掃了一早晨”。小說里,處處是這種對照,對舉業(yè)的追逐也便有了強大的社會合理性。作為選拔人才的制度,科舉是一種具有很大優(yōu)越性的文官選拔制度;但作為一種觀念,它是一種裹挾全社會的全民大合唱,在人們的心中自行運作,遠遠超出了一種制度的內(nèi)涵。簡單的肯定或否定,都是對這種水銀瀉地式力量的輕忽。

        仍以匡超人為例,他以樂清縣第一名入泮,他哥見他中了個相公,比從前更加親熱些;從前拒絕他借住的和尚也來奉承;知縣和他分庭抗禮。人人自動換一種臉色。這種最尋常平庸的東西,是最強大的形塑力量。匡超人跟著景蘭江一干人等混,說起胡三公子的閑話:

        冢宰么?是過去的事了!他眼下又沒人在朝,自己不過是個諸生。俗語說得好:“死知府不如一個活老鼠。”那個理他?而今人情是勢利的!倒是我這雪齋先生詩名大,府司院道,現(xiàn)任的官員,那一個不來拜他。人只看見他大門口,今日是一把黃傘的轎子來,明日又是七八個紅黑帽子吆喝了來,那藍傘的官不算,就不由的不怕。

        更不必說范進中舉后,一貫對他兇狠的岳父胡屠夫,也畢恭畢敬起來,張鄉(xiāng)紳也來攀關(guān)系,“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還要贈房贈銀,“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還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chǎn)的,有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仆,圖蔭庇的?!笨婆e成功后巨大的回報,讓人如何不去追逐。

        我在上封信中,也提出一個疑惑:真正的問題在于,為何社會只提供這么一條選拔的路?人們?yōu)楹沃荒茏哌@道窄門?小說最后,作者吳敬梓給了一個微茫的希望。四大市井奇人跳出了這個運行邏輯,他們不和“學(xué)校中的朋友”結(jié)交。裁縫荊元如是說:

        他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為性情相近,故此時常學(xué)學(xué)。至于我們這個賤行,是祖父遺留下來的,難道讀書識字,做了裁縫就玷污了不成?況且那些學(xué)校中的朋友,他們另有一番見識,怎肯和我們相與!而今每日尋得六七分銀子,吃飽了飯,要彈琴,要寫字,諸事都由得我。又不貪圖人的富貴,又不伺候人的顏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

        四位靠經(jīng)商和手工業(yè)為生的奇人,他們不依賴文官體系而生存,有點“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味道,既解決了生存問題,又擁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心靈上,也跳出了科舉的牢籠。為什么要說這是微茫的希望呢?因為朋友們聽了荊元的這番話,也就不和他親近了?;蛟S,只有奇人不奇,而是普遍的社會現(xiàn)實,也不再存在一個特權(quán)階層,舉業(yè)才不再是一種被追逐的窄門吧。

        秋水上

        2023.06.17

        猜你喜歡
        馬二吳敬梓儒林外史
        博學(xué)多才的吳敬梓
        閱讀時代(2024年11期)2024-12-31 00:00:00
        吳敬梓暖足
        20世紀(jì)以來吳敬梓詩文研究的現(xiàn)狀與思考
        馬二
        《儒林外史》的吃播
        莊嚴(yán)隆重的祭祀儀式與不可預(yù)知的祭祀效果*——論《紅樓夢》的除夕宗祠祭祀與《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戲劇演出資料考辨——兼談《儒林外史》創(chuàng)作中的明清互現(xiàn)
        中華戲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50
        單寶塔詩
        ·城上風(fēng)威·
        老年世界(2015年4期)2015-11-09 11:36:40
        《儒林外史》的坡式交際模型
        国产乱理伦在线观看美腿丝袜|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1|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2021| 美女狂喷白浆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自拍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女内射| www.狠狠艹| 看全色黄大黄大色免费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天天摸夜夜摸夜夜狠狠摸| 天堂在线www中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内射性高湖| 日本一道dvd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 夜夜夜夜曰天天天天拍国产|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自拍偷自拍亚洲一区二区| 18禁真人抽搐一进一出在线|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久久精品av在线观看| 曰本大码熟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后入少妇免费在线观看| 曰韩无码av一区二区免费| 天堂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精品视频69v精品视频免费|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色| 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日本精品国产免| 人妻风韵犹存av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 毛片24种姿势无遮无拦| 日韩在线不卡一区在线观看| 成人av资源在线播放| 国产女主播白浆在线观看| 久久99欧美| 日本高清无卡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av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