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萍
貴溪市中醫(yī)院 (江西貴溪 335400)
重癥監(jiān)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可為重癥患者提供隔離、治療、護理及生命體征監(jiān)護的場所與設備,以獲得良好救治效果[1-2]。ICU 危重患者各種深靜脈置管,持續(xù)性鎮(zhèn)靜、鎮(zhèn)痛及保護性約束等措施應用較為頻繁,活動受限,可能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風險。ICU 危重患者病情復雜多變,下肢DVT 不僅會影響原發(fā)病情的控制,一旦血栓脫落,可并發(fā)肺栓塞,威脅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有效預防ICU 危重患者下肢DVT 在控制病情、改善預后方面意義重大。預防下肢DVT的常規(guī)護理措施較多,包括墊高下肢、下肢按摩等,主要由護理人員完成,但受多種因素影響,效果不甚理想。氣壓治療儀以物理學為基礎,通過多腔氣囊進行反復充、放氣,對下肢形成刺激,可有效促進血液、淋巴流動[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氣壓治療儀聯(lián)合護理干預在ICU 危重患者預防下肢DVT 方面的應用,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我院ICU 收治的62 例危重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1 例。觀察組男18 例,女13 例;年齡34~75 歲,平均(54.56±4.25)歲;原發(fā)疾?。耗X血管疾病13 例,重癥顱腦損傷11 例,心力衰竭7 例;體質(zhì)量指數(shù)18.7~27.6 kg/m2,平均(23.45±1.14)kg/m2。對照組男17 例,女14 例;年齡33~75 歲,平均(54.52±4.27)歲;原發(fā)疾?。耗X血管疾病14 例,重癥顱腦損傷10 例,心力衰竭7 例;體質(zhì)量指數(shù)18.9~27.5 kg/m2,平均(23.42±1.16)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ICU 危重患者,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狀況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 Ⅱ)評分≥16 分。排除標準:已出現(xiàn)下肢DVT;合并出血性疾??;伴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伴凝血功能障礙;存在肢體殘缺、糖尿病足或其他下肢病變。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1)健康指導: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常規(guī)宣教下肢DVT的原因、危險因素及不良預后;囑患者多飲水,保持飲食清淡,減少攝入高脂肪及高熱量食物。(2)下肢活動:抬高患者雙下肢,使其高于心臟水平20~30 cm,每次時間以患者耐受為宜,3~4 次/d;每日定時為患者按摩雙下肢,30 min/次,2~3 次/d;每2 小時協(xié)助患者更換1 次體位;指導患者行下肢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內(nèi)收和屈伸訓練,20 min/次,2 次/d。(3)穿戴壓力襪:結(jié)合患者腿根部周徑、小腿周徑選用合適型號的壓力襪;護理人員在交班時脫下壓力襪,并評估下肢情況,如出現(xiàn)異常,應對癥處理,放松腿部15 min 后再穿戴。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氣壓治療儀進行干預。清潔患者雙下肢,取平臥位,將氣壓治療儀(威海市博華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WBH-B)的壓力護套套于患者下肢合適位置并固定,接通電源后,選擇治療模式,設定壓力為10 kPa,按照足、小腿、大腿下部及大腿上部的順序依次充氣,30 min/次,2 次/d(早晚各1 次)。
兩組均觀察至患者出院。
(1)DVT 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DVT 發(fā)生情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進行診斷。(2)下肢周徑:比較兩組干預前及干預1 周后下肢周徑,以髕骨下緣10 cm 為小腿周徑測量點,以髕骨上緣15 cm 處為大腿周徑測量點。(3)靜脈血流速度:干預前及干預1 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測定并比較兩組下肢腘靜脈與股靜脈血流速度。(4)ICU入住時間:比較兩組ICU 入住時間。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出現(xiàn)2 例下肢DVT,下肢DVT 發(fā)生率為6.45%(2/31),對照組出現(xiàn)8 例下肢DVT,下肢DVT 發(fā)生率為25.81%(8/31);觀察組下肢DVT 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92,P=0.038)。
干預前,兩組小腿周徑、大腿周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 周后,兩組小腿周徑、大腿周徑均小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下肢周徑比較(cm,±s)
表1 兩組下肢周徑比較(cm,±s)
組別 例數(shù) 小腿周徑 t P干預前 干預1 周后對照組 31 37.31±2.16 35.72±2.02 2.994 0.004觀察組 31 37.27±2.14 32.38±1.89 9.536 0.000 t 0.073 6.722 P 0.942 0.000組別 例數(shù) 大腿周徑 t P干預前 干預1 周后對照組 31 50.52±3.36 47.46±3.20 3.672 0.001觀察組 31 50.60±3.44 43.35±3.08 8.754 0.000 t 0.093 5.165 P 0.927 0.000
干預前,兩組下肢腘靜脈、股靜脈血流速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 周后,兩組下肢腘靜脈、股靜脈血流速度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靜脈血流速度比較(cm/s,±s)
表2 兩組靜脈血流速度比較(cm/s,±s)
組別 例數(shù) 腘靜脈 t P干預前 干預1 周后對照組 31 15.42±2.60 16.84±2.83 2.057 0.044觀察組 31 15.48±2.58 20.26±2.95 6.791 0.000 t 0.091 4.658 P 0.928 0.000組別 例數(shù) 股靜脈 t P干預前 干預1 周后對照組 31 20.77±3.43 23.06±3.95 2.437 0.018觀察組 31 20.79±3.46 27.22±3.15 7.651 0.000 t 0.023 4.585 P 0.982 0.000
觀察組ICU 入住時間為(7.62±0.47)d,對照組ICU 入住時間為(9.11±0.68)d,觀察組ICU 入住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036,P=0.000)。
下肢DVT 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系統(tǒng)非正常凝結(jié)、管腔阻塞造成靜脈回流障礙,與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及血液高凝相關,是ICU 危重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5-6]。ICU 危重患者治療期間有創(chuàng)操作較多,機械通氣、鎮(zhèn)靜、中心靜脈置管等均會刺激機體釋放應激物質(zhì),激活內(nèi)外凝血系統(tǒng),使血液呈現(xiàn)高凝狀態(tài),并造成靜脈壁損傷。同時,ICU 危重患者由于活動受限,下肢靜脈血流速度變慢,加之部分患者治療期間需使用脫水劑治療,易導致體內(nèi)循環(huán)血量不足,進而增加血栓形成風險。
一旦ICU 患者發(fā)生下肢DVT,則會嚴重影響原發(fā)病的治療與護理,進而延長患者住院時間,甚至增加患者死亡風險,因此及早開展ICU 危重患者DVT 預防干預十分重要[7-8]。在常規(guī)護理中,預防DVT 多采取下肢按摩、穿戴壓力襪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下肢活動功能,降低DVT 發(fā)生風險。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下肢DVT 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1 周后,兩組小腿周徑、大腿周徑均小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小于對照組(P<0.05);兩組腘靜脈、股靜脈血流速度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ICU 入住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氣壓治療儀聯(lián)合護理干預在預防ICU 危重患者下肢DVT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其原因為,氣壓治療儀作為一種干預設備,其作用原理是利用四階空氣波壓力對肢體、組織進行擠壓、按摩,從而促進血液回流[9-10];氣壓治療儀產(chǎn)生的脈動氣流可通過氣管進入患者下肢上的氣囊,氣囊隨壓力的變化對患者下肢進行大面積擠壓與按摩,擠壓產(chǎn)生的壓力和刺激可達深部肌肉、血管,加壓時可降低下肢加壓部位靜脈血管內(nèi)的血容量,驟然減壓時迅速自動充盈,進而加快血流速度,促進靜脈血液回流,降低血液凝滯風險,避免下肢DVT。同時,氣壓對肢體形成的按摩效應可加速下肢血液循環(huán),阻斷凝血因子聚集,避免其依附于血管內(nèi)膜,還可通過規(guī)律性擠壓強化纖溶系統(tǒng)活動,利于清除已形成的微血栓,有效預防下肢DVT。相較于常規(guī)按摩、穿戴壓力襪等措施,氣壓治療儀操作簡便、安全經(jīng)濟,且氣囊間歇性充氣不會影響患者休息,體位限制少,患者接受度高,還可減輕護理人員工作量。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可能對研究結(jié)果準確性造成影響,后續(xù)應增加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氣壓治療儀聯(lián)合護理干預在ICU 危重患者中應用效果良好,利于加快靜脈血流速度,縮短ICU 入住時間,預防下肢D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