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包雅琳
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教育體系。幼兒園教育主要以幼兒的興趣為主,以游戲的形式開展,充滿趣味性。而小學教育處于義務教育階段,教學活動較為枯燥。大班幼兒正處于幼小銜接階段,也是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因此,幼小銜接視角下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對大班幼兒順利完成幼小銜接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園大班幼兒學習習慣,筆者對50 名大班幼兒進行了調(diào)查,將大班幼兒學習習慣的問卷調(diào)查維度初步劃分為聆聽與提問、表達和發(fā)言、閱讀與書寫、合作與分享、遵紀與守時五個方面。
1.注意力不夠集中,不能耐心聆聽教師講話,喜歡插嘴
幼兒年齡尚小,難以約束自己的行為,很容易被突發(fā)事件分散注意力。聆聽習慣不但影響幼兒的專注力,而且能反映幼兒的綜合素質(zhì)。通過調(diào)查,25%的幼兒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28%的幼兒沒有養(yǎng)成耐心聆聽的習慣。27%的幼兒愛插嘴。懂得聆聽是尊重別人的一種品質(zhì),幼兒早期養(yǎng)成良好的聆聽習慣,對其未來的學習、生活都有較大的影響。
2.缺乏主動提問意識
對于教師講授的新知識、新技能,20%的幼兒有畏難心理,他們對于不理解的事物所采取的態(tài)度也是不積極的。有的幼兒在學習中的效果較差,甚至出現(xiàn)放棄的情況。當有的家長詢問幼兒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幼兒往往難以回答。
1.不愛舉手發(fā)表想法,聲音小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28%的幼兒在課堂上不能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他們對于教師的問題,往往置之不理,仿佛這件事情與他們無關。21%的幼兒很難答好問題,且聲音較小。
2.與他人交流不敢大膽表現(xiàn)
20%的幼兒不敢、不愿在團體活動中“表露”。他們非常害羞,難以正常地與他人溝通交流。在團體活動中,31%的幼兒不愿表現(xiàn)出與別人不同的觀點。
1.學習姿勢和學習物品
30%的幼兒學習姿勢不當,如握筆時握得太高或太低、坐姿不端正、看書時喜歡趴在桌子上。21%的幼兒不能及時歸納整理使用完畢的學習用品,常常將其放在桌子上或者遺落在地上。
2.不能自主、安靜地閱讀完感興趣的書籍
幼兒年紀尚小,注意力極易分散,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持續(xù)時間很短。大班活動往往比較復雜,需要的時間更多。24%的幼兒在選擇區(qū)域活動時,不會選擇閱讀區(qū),在教師集體講故事時也不認真傾聽。25%的幼兒在閱讀區(qū)域時,不能安靜地看完一本書,經(jīng)??戳艘话刖腿釉谝慌曰蛘咭贿吅屯橐贿吜奶煲贿吙磿?。
1.缺乏合作意識
每個幼兒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有的家長溺愛幼兒,使幼兒充滿掌控欲和優(yōu)越感,不會考慮別人的想法。20%的幼兒在參與活動時,不愿與他人協(xié)商,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正確的”。長此以往,幼兒就會缺乏合作意識。
2.缺少分享觀念
對于幼兒的需求,不少家長可謂“百依百順”。幼兒對于自己的物品有非常強的占有欲,不想和別人分享。20%的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將幼兒園的玩具當成自己的私有玩具,認為“自己先拿到了就是自己的”。
1.不能按計劃完成任務
在活動中,17%的幼兒不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例如,在繪畫、涂色、剪貼等美術活動中,幼兒沒有時間觀念,動作拖沓,所以耽誤了時間,并無法完成任務。
2.不能遵守活動規(guī)則
28%的幼兒在游戲活動時,不能遵守規(guī)則。例如,游戲時不按規(guī)定路線進行,在圖書區(qū)不能安靜閱讀,在課桌上亂涂亂畫。
1.復述故事法
在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明白“聽”的重要性,包括“聽”的理由、“聽”的方式等。教師可以每天安排15 分鐘的“聽故事”環(huán)節(jié),拋出一些幼兒易于回答的問題,接著增加問題的難度,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簡單地復述故事內(nèi)容。
2.鼓勵幼兒提出問題
幼兒很容易順利完成教師下達的任務,但是很少質(zhì)疑任務內(nèi)容。如果幼兒在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提問,說明其思維活躍,且體現(xiàn)了較高的專注力。幼兒只有會思考,才會有疑問,有提問,才能有新發(fā)現(xiàn)。
1.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
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尚處于發(fā)展初期,教師要經(jīng)常鼓勵幼兒發(fā)言。有的幼兒比較怯懦,回答問題時聲音很低,甚至不敢說話。面對這類情況,教師不要急于催促幼兒,更不能批評幼兒。在這個時候,幼兒非常需要教師的鼓勵。
2.增加提問,組織討論
活動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提問,盡量做到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做活動的主人。如果教師總是一個人自己講,就會忽視幼兒的想法。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問,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另外,有的幼兒會因教師未點名讓自己回答問題而失望。針對這個情況,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讓幼兒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
1.樹立榜樣法
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大部分是在模仿家長、教師、同伴的過程中形成的。教師的示范引導,可以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可以表揚一些坐姿端正、拿筆姿勢正確的幼兒,這樣,其他幼兒就自發(fā)地模仿被表揚者,從而養(yǎng)成正確的書寫姿勢。
2.繪本故事法
繪本是一種符合幼兒年齡特征的圖書,文字簡短,畫面精彩,既有趣又容易讀懂。繪本閱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促進思維、語言、審美等能力發(fā)展。例如,繪本《如果你坐得歪歪扭扭》中就有“坐正,坐直”“眼睛離繪本遠一點”“不要駝背”等內(nèi)容。
1.確定分工,培養(yǎng)合作意識
為了使幼兒更好地合作,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分工協(xié)作。例如,在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中,教師采取團隊活動的形式,讓每個幼兒都有明確的任務。一個人當組長,統(tǒng)籌安排,小組成員意見有分歧時,需要組長決定;一個人當操作員,負責在旁邊動手操作;一個人當觀察記錄員;一個人負責挑選活動材料。
2.小組比拼,獲得成就感
集體活動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榮譽感。為了讓所在小組更好地完成活動,幼兒必須互相協(xié)作、交流分享、相互幫助,最終體會合作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
1.班級公約墻面
班級是一個小社會。教師要對幼兒的行為習慣進行規(guī)范和約束。班級公約是師幼共同制定的行為準則,能夠規(guī)范幼兒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使他們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2.幼兒進步墻
教師可以對教室墻面進行裝飾,如設置《今日之星》《文明之星》《勞動狀元》等欄目,記錄幼兒的發(fā)展情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了促進幼兒順利完成幼小銜接,教師和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既能防止出現(xiàn)“小學化”教育傾向,又能幫助幼兒順利完成幼小銜接,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