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康勝利
關鍵詞:丁海斌;檔案學;經驗哲學;價值理論;原始記錄;憑據作用
關于檔案價值,學界的一般看法是“憑據與參考價值”。[1]學者們對檔案價值問題的研究從單一化向多元化發(fā)展,涌現出許多觀點,如檔案關系價值論[2]、雙重價值論[3]、檔案雙元價值論[4]等。丁海斌教授[5]提出了原創(chuàng)的獨特的且具有哲學高度的檔案經驗價值理論體系。丁教授在研究檔案價值問題的過程中,敏銳地捕捉到許多長期以來被忽略的思考方向,并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提出了許多創(chuàng)造性的具有較高哲學理性的觀點,其理論本身非常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
1 檔案的根本價值
檔案是社會文明的重要載體,認識檔案價值的本質和特性以及檔案價值的實現規(guī)律等問題,是檔案學理論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丁教授以更高的學術理性探索和研究了檔案價值的本質、檔案價值的來源以及實現規(guī)律等問題,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1.1 什么是檔案價值。檔案價值的內涵在人類文明發(fā)展中不斷得以完善和豐富。丁教授從高度理性的視角揭示了檔案的本質屬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經驗”一詞來表述檔案價值,開啟了檔案價值更具有學術理性和普遍意義的新篇章。
1.1.1 “經驗”一詞的引入。價值本是一個古典經濟學概念,后被引入哲學中,現已成為各學科領域中被廣泛研究與討論的問題。價值在現代社會科學中的應用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事物自身的內涵[6];二是事物對他物的作用,[7]即事物的有用性。檔案界通常將檔案價值概括為“憑證價值與參考價值”。[8]然而,該表述還停留在具象的作用層面,難以將“價值”這個高度抽象的概念表述出來。那么如何恰當地概括檔案價值的高度抽象性概念?丁教授對此進行了歸納與抽象化,創(chuàng)造性地引入了“經驗”一詞來表述檔案價值問題,將檔案根本價值的哲學抽象表述為“事實性經驗價值”或“原始記錄性經驗價值”。[9]這種特性既使得檔案擁有可供追溯以往的人類實踐活動的能力,又使得檔案能為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客觀的、有力的參考。
“經驗”是哲學的主要概念之一,將“經驗”一詞引入檔案價值表述之中,即將檔案價值問題與哲學問題緊密聯系起來,突破不同學科之間的界限,使之高度抽象化并具有普世意義(即在人類價值體系中去審視檔案價值)。這一嘗試為檔案價值問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維視角和思考方向,對檔案學理論與實踐的成熟和發(fā)展、對檔案更高效合理地指導人類實踐活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1.2 檔案價值的本質屬性。在檔案價值哲學表述方面取得突破后,丁教授又繼續(xù)對檔案價值進行了更為深入和廣泛的研究。在《檔案價值論》一文中,丁教授細致地論述了檔案價值的內涵與特性。丁教授揭示了檔案價值的本質是人類的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檔案價值的源泉,并從客觀存在、人的需求、主客體關系三個維度來展現檔案價值評價主體的復雜性,還從主體與客體角度論述了檔案價值的客觀性。[10]關于檔案的本質屬性,獲得普遍認可的觀點是原始記錄性。[11 ][12]然而丁教授認為該說法不能將檔案與文物等事物區(qū)別開,更能準確地反映檔案本質屬性的表述是“原始符號記錄性”。[13]隨著研究的深入,丁教授還從“根本價值來源于本質屬性”角度論證了“檔案的事實性經驗價值來源于檔案的本質屬性——原始符號記錄性”。[14]
《檔案價值論》一文對檔案價值內涵的論述非常深入和豐富,是理解檔案價值的重要文獻。丁教授使用“符號”一詞來描述檔案的本質屬性,對認識檔案的根本價值具有重要意義?!胺枴币辉~的加入,使得檔案的本質特征更為突出,也為檔案在信息化發(fā)展大趨勢下的正名提供有力支撐。
1.1.3 檔案經驗價值的特點。檔案具有特定的經驗價值,它所擁有的特性使得它能進行大范圍的傳播和積累,成為重要的符號記錄形式。丁教授認為檔案的經驗價值具有以下特點[15]:一是檔案是一種書面符號記錄性經驗,人類利用文字、數碼等書面符號記錄以往的經驗;二是檔案具有原始記錄性,檔案是對人類活動或某種客觀事實直接的而非間接的記錄;三是具有先天優(yōu)越性,檔案作為一種客觀經驗事實而具有了較高的查考價值;四是具有無限擴展性,檔案是由人類實踐創(chuàng)造出來的原始經驗,這使得檔案經驗價值擁有無限拓展的特性。研究檔案經驗價值的特點,有助于更系統(tǒng)地了解檔案的根本價值,更深入地認識檔案的獨特及其在人類文明延續(xù)中的意義。
1.1.4 檔案經驗價值理論與經驗哲學。在發(fā)現了“經驗”一詞并在檔案學中對此概念進行強化之后,丁教授又通過系統(tǒng)的研究和縝密的論證確認現代實用主義經驗哲學代表人物約翰·杜威的經驗哲學理論與檔案學具有相當高的可通約性。
丁教授檔案哲學理論的核心概念有二:一是“實踐”,社會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了檔案,“實踐”是檔案的本體[16];二是“經驗”,檔案的根本價值是事實性經驗價值(原始經驗價值),檔案的根本作用是人類群體思維的重要經驗基礎。[17]而這兩個概念也是經驗哲學的核心概念,丁教授發(fā)現檔案哲學與杜威的自然主義經驗論在價值取向與理論基礎方面高度一致,兩者相互補益、相互印證,又存在差異。關于檔案學與經驗哲學,丁教授認為兩者相交于“社會實踐”——檔案學和杜威經驗自然主義哲學都來源于社會實踐并應用于社會實踐;兩者相知于“經驗”——理論與實踐一元論統(tǒng)一于經驗;兩者在實踐本體論、經驗價值理論等方面相互印證;兩者是一種從微觀到宏觀的相互補益。[18]丁教授開啟了經驗哲學與檔案學之間相互溝通的新話題,其研究成果揭示了檔案學與經驗哲學的關系,使得檔案學上升到經驗哲學的高度,同時這種理論與具體現象的結合也有助于拓展哲學研究的視野和深度。
2.2 檔案價值的本質——原始經驗(原始記錄性經驗價值)丁教授認為,檔案價值的本質是原始記錄性經驗價值。[19]原始經驗在人類文明歷史延續(xù)和統(tǒng)一中發(fā)揮著重要價值。
2.2.1 原始經驗的內涵。杜威認為原始經驗是未經反省思維整理的直接經驗。[20]原始經驗并不是自誕生之時就得到科學的、正確的認識,一些學者曾把反省經驗視為原始經驗。
經過杜威的深入研究,原始經驗的內涵逐漸得到修正。杜威將經驗的層級進行劃分,把原始的直接來源于有機體(人)的實踐活動的經驗定為一級經驗,經過反省思維整理的經驗是二級經驗。[21]杜威使用發(fā)生學的方法說明了原始經驗的來源,認為經驗的發(fā)生是有機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功能性互動所產生的結果,原始經驗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直接結果,而反省經驗是建立在原始經驗基礎上的認知,并反作用于原始經驗的生成。[22]兩種經驗和人類實踐活動的循環(huán)作用,促進了經驗的豐富多樣和持續(xù)演變。
原始經驗是人類實踐活動產生的直接經驗,包括記憶性原始經驗和記錄性原始經驗。哲學家們對于經驗的研究往往以個體記憶經驗為對象,忽略了個體外的記錄性經驗。丁教授認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記錄性經驗更具有先進性,因為這種經驗是群體思維而非局限于個體的結果,比記憶性經驗更穩(wěn)定和確切。[23]認識到記錄性經驗的存在及其在人類進化中的重要性豐富了經驗的內涵,對文明的延續(xù)具有重大意義。檔案能突破時空限制積累留存并為人類實踐活動提供經驗基礎,是原始符號記錄性經驗的主體。
檔案經驗是一種原始經驗,它是對人類實踐活動進行直接記錄而形成的。因此,丁教授認為檔案經驗是一種事實性經驗。[24]但檔案經驗并非等同于杜威所認為的沒有經過意識整理的粗糙經驗,檔案經驗既包括粗糙經驗,也包括經人類整理過的意識產物。
2.2.2 原始經驗的特征。關于原始經驗的特征,丁教授從杜威的研究中總結出以下幾點:(1)原始經驗具有直接性。原始經驗直接產生于人類實踐活動之中,而實踐活動的時空屬性反映于經驗之中,使得直接經驗具有一個由實踐本身造就的總體框架。(2)原始經驗具有真實性。原始經驗直接源于實踐,是對被經驗到的材料的客觀記錄,這種“誠實”賦予了原始經驗真實的特性。(3)原始經驗本身容易遭到人們的忽視或輕視。原始經驗的呈現有時是粗糙的,以至于人們不理解或是不了解它存在的意義。(4)有效的管理才能發(fā)揮原始經驗的效用。檔案工作的任務是為人們提供可利用的有邏輯的原始經驗。檔案經驗要通過檔案工作才能被人們利用,要經過有效管理才能實現其效用。
2.2.3 原始經驗的作用和意義。關于原始經驗的作用和意義,杜威有著深刻的認識。丁教授將其概括為以下幾點[25]:
①原始經驗對認識具有基礎意義。杜威認為,人類所有的認知經驗都起源于更為基本的原始經驗,原始經驗是人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產物,所有的認識的經驗都基于原始經驗。
②原始經驗對人類實踐活動具有指導意義。杜威認為所有的認知經驗都起源于更基本的原始經驗。丁教授將其總結為,原始經驗是人們進行思維的經驗基礎,人們總是在有意或無意地運用或參考原始經驗,因此原始經驗具有指導力量。丁教授認為,要使客觀存在的經驗轉化為“指導力量”,即要使檔案的“指導力量”發(fā)揮出來,既需要良好的檔案工作機制,又需要人們具備較高的檔案意識。
③以原始經驗為基礎的經驗法具有重要的認識論意義。杜威強調經驗法對認識的重要性,經驗法向人們展示了以往的經驗是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形成的。杜威強調,在認識活動中理論研究要以原始經驗為出發(fā)點和歸結點。人類基于這種經驗進行新的實踐活動,要認識實踐,就要研究原始經驗?!皺n案的根本作用是為群體思維提供重要的經驗基礎”,[26]杜威的研究為這一觀點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
2.2.4 原始經驗與反省經驗。杜威將目的性明確的思維稱為反省思維,并認為原始經驗對反省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原始經驗為反省思維提供材料,孕育新的經驗;原始經驗是反省經驗的基礎,也是檢驗和核對新的經驗的實證材料,而反省經驗對對象的解釋擴大了原始經驗的意義。[27]原始經驗與反省經驗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一種良性的互動。
丁教授認為,檔案經驗有其特殊的優(yōu)點:反省思維必須著眼于特定的、明確的對象,而檔案則是最能體現特定對象的詳細資料,它能為反省思維提供原始經驗基礎,為反省思維提供更多更強的確定性。[28]檔案經驗作為一種大規(guī)模的原始經驗,對反省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起著重要影響。
2.3 檔案價值的來源
檔案形成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又作為憑據和參考指導和影響著人類行為,檔案價值也由此產生并得以實現。丁教授在人類實踐活動價值體系中探索檔案價值的來源,科學地論證了檔案價值的來源和本質。
2.3.1 檔案價值實體來源。檔案是一種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物質形態(tài),是人們將人類活動以書面符號形式保存起來的產物,這使得檔案具有了原始記錄性,繼而使得檔案擁有了可追溯性價值。丁教授認為,檔案價值的源泉是形成原始記錄并將其保存為檔案的人類行為,檔案利用的過程即是檔案價值實現的過程。[29]丁教授通過分析人類實踐活動的本質和社會價值的源泉,提出“檔案價值的本質是人類的實踐活動”[30]的觀點。這種實踐活動不僅包括物質生產的實踐活動,還包括社會與精神方面的實踐活動。而且社會與精神層面的實踐活動在檔案價值本體中的地位更為突出,因為檔案價值是一種經驗價值。
記憶、記錄、文物都是人類用來留下實踐活動“痕跡”的形式,它們都是事物的經驗價值物,具有延續(xù)性和后續(xù)性。但三者的價值屬性不同:記憶以生物形式存在于人腦中,其價值屬性為記憶性經驗價值;記錄(主要是檔案)以符號形式存在于特定載體上,具有符號記錄性經驗價值;文物以實物形式存在,其價值屬性為實物呈現性經驗價值。[31]檔案是文件在經過個人或機關的管理活動后轉化形成的,而文件的實體是原始符號記錄,因此,檔案的直接實體是文件,檔案的源實體也是原始符號記錄。[32]雖然文件與檔案的本質屬性一致,但在文件轉化為檔案的過程中,文檔管理活動使得實體的某些屬性發(fā)生了變化(本質屬性沒有發(fā)生變化),導致文件與檔案被賦予的價值屬性有所差別。
人類文明在演變的過程中產生了各種價值,丁教授對此進行了歸納總結,并從檔案在人類價值體系中的位置分析出了檔案價值產生的來源,如圖1所示。丁教授從實體價值的角度出發(fā),將檔案價值歸結為“人類的各種實踐活動結果以符號記錄方式實現的有序凝結”,簡稱“實踐價值的原始性符號凝結”。[33]
在人類實踐活動的延續(xù)方式中,“記錄”因具有能突破時空限制的優(yōu)勢而被廣泛采用。檔案是符號記錄的主體,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人類歷史延續(xù)性和統(tǒng)一性的重要保證。丁教授通過分析人類實踐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各種價值類型,清晰地論證了檔案價值產生的根源。這是首次將檔案價值置于人類實踐活動價值體系中看問題,跳出了檔案學的范疇,更科學地論證了檔案價值的來源與本質,更客觀地論證了檔案經驗價值在人類價值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從人類價值體系這個宏觀的視角來審視檔案價值,是一個新穎且具有高度的視角,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微觀視角帶來的依托不足等問題。
2.3.2 檔案價值的根本來源。檔案從產生之時就具有了人的價值意識,不取決于主體意識。那么,這種價值的根本來源是什么?人們利用檔案來解決某些問題或達到某種目的的過程是檔案價值實現的過程。換言之,檔案要經歷檔案利用的過程才能發(fā)揮作用,檔案價值的實現離不開人的主觀能動性。丁教授認為,檔案價值客體發(fā)揮作用的過程,是依靠主體的能動性在實踐活動中推進的,即檔案價值的根本來源是人在社會實踐中能動的腦力勞動,檔案價值的本質是人類的實踐活動。[35]
關于創(chuàng)造檔案價值的人類腦力勞動,丁教授認為其具有將思考過程以符號化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特征,并將其稱為“符號化勞動”。[36]此外,“符號化勞動”所形成的檔案是一種精神產品,其具有的價值是無形價值。
2.4 檔案價值實現的剛性律。丁教授認為,檔案的自在價值與自為價值的關系是存在與認識、被反映與反映的關系。[37]檔案價值從自在狀態(tài)轉為自為狀態(tài)的過程,就是檔案價值得以認識和實現的過程。
丁教授首次提出了“檔案價值實現的剛性律”。[38]“剛性律”強調了檔案客體屬性和主體需求的強對應關系,突出了檔案價值實現的特殊性。檔案價值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價值,其客體性(或稱絕對價值)表現為構成檔案價值關系的三個要素:檔案客體及其屬性、檔案主體及其需求、檔案主體的實踐活動。[39]檔案客體是由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客觀存在,檔案主體(人類)因為某種需求而與檔案客體發(fā)生聯系,而實現這種聯系依靠的是人的實踐。因此,在檔案價值實現規(guī)律上,這種絕對價值形態(tài)外顯為檔案價值需求的剛性律。丁教授認為,這種“剛性律”體現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上。在宏觀層面上,檔案對人類實踐活動有絕對意義。檔案是以符號形式記錄人類實踐活動的一種客觀存在,其價值不因人的主觀意識發(fā)生改變,對人類來說檔案的價值是絕對的。在微觀層面上,檔案主體往往利用某一檔案解決特定問題,檔案主體與客體之間形成剛性的對象性關系。[40]檔案價值實現過程中,利用主體的客體指向性很強,價值客體的主體指向性也很強,即主體需求與客體屬性表現出強對應關系,檔案價值實現呈現出剛性律。
檔案價值實現的“剛性律”使檔案與圖書在主體需求上存在較大差異:檔案利用需求剛性特征更為突出,圖書閱讀需求柔性特征更為普遍。[41]主體往往利用特定檔案解決特定問題;而讀者閱讀圖書往往不帶有解決特定問題的目的,對圖書的需求是寬泛的?!皠傂月伞钡奶岢?,強化了檔案與圖書的區(qū)別,最能呈現檔案價值實現過程的特性。
2.5 檔案價值的高低——舍勒價值等級序列。德國哲學家舍勒提出了一套用于判斷價值高低的理論——價值等級序列,他總結出判斷價值高低的標準有五項:持久性、不可分性、相對獨立性、滿足的程度、越少與依賴于特殊自然機體的感情類型發(fā)生關系。[42]丁教授參照舍勒價值判斷標準,根據檔案屬性對檔案價值進行評價,成果如圖2所示。
具體而論[43]:(1)我們往往希望檔案能長久保存,檔案的內在延續(xù)性總體上較長,因此檔案的持久性價值評價總體上很高。(2)在保存檔案時,我們希望檔案的完整度越高越好,因此在“不可分性”這一標準下,檔案獲得的價值評價很高。(3)檔案價值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價值,既不依賴于其他價值才能發(fā)揮作用,也不因人的意愿而發(fā)生改變,因此檔案的相對獨立性很高。(4)檔案需求主體與客體之間是剛性的對象性關系,人們往往利用特定的檔案解決某種特定的問題或達到某種目的?!皠傂月伞笔沟萌藦臋n案中獲得滿足的程度往往很高,但檔案價值實現的“條件律”會導致檔案的利用頻次較低。(5)檔案主要因其內容使利用者產生情感變化,即使可能因其物質載體使人的情感發(fā)生改變,也是因為該載體被賦予的象征性意義,而非載體的物理屬性。因此,檔案很少與依賴于特殊自然機體的感情類型發(fā)生關系??傮w而言,檔案價值在舍勒價值評價體系中獲得“高價值”的評價。
丁教授運用哲學中的價值判斷理論來判斷檔案價值高低,其研究成果既解釋了“人類為什么花很高的成本保存檔案”,也指出發(fā)揮檔案價值更大效用的重點是“如何提高檔案的利用頻次”,同時還為檔案價值與哲學的結合提供了新的思維視角。
3 檔案的基本作用
檔案的基本作用是檔案的價值形態(tài),丁教授對檔案的基本作用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丁教授首次提出“情感和美感作用”是檔案的基本作用之一,豐富了檔案作用的內涵。丁教授還論證了“憑證”和“參考”是檔案的基本作用而非價值,并從“作為事實證據的經驗價值”和“作為知識和案例的經驗價值”兩個角度分別重新解讀了憑據價值和參考價值。丁教授提出的觀點進一步完善了檔案的基本作用的理論研究。
3.1 三大基本作用的形成——“情感”作用的加入。在丁教授對于檔案基本作用的研究中,值得關注的是其首次將“情感”列為檔案的基本作用,提出“情感作用——作為感覺對象的經驗價值體現”。[45]許多學者認為檔案具有情感作用現象,但還沒有學者將情感作用列為檔案的基本作用。丁教授是第一個提出該觀點的學者,并于隨后的研究中加入了“美學”方面的感受,將“情感作用”進一步完善為“情感與美感作用”。[46]人在進行各種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會產生某種情感反應,檔案是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記錄,更是離不開人的情感影響。丁教授認為,檔案既與承載的事實有情感影響,又能催生查閱者的期待性情感或感受性情感,因此檔案作為一種感覺對象表現出的情感作用是作為感覺對象的經驗。[47]因而丁教授將“情感作用”進一步完善為“情感和美感作用”。至此,丁教授將檔案的三大基本作用歸結為憑證作用、參考作用、情感與美感作用。[48]
丁教授首次正式將情感列為檔案的三大基本作用之一,這對檔案作用與價值理論的完善有著重要意義。檔案在心理方面的作用長期被忽視,丁教授敏銳地捕捉到該方向的缺失后,從實用性價值以外的角度——心理方面來思考和總結檔案的作用與價值,豐富和完善了檔案作用的研究。
3.2 憑據和參考是檔案的基本作用。檔案的基本作用是一種價值形態(tài),是檔案根本價值在一定條件下的具體表現形式。檔案界通常將憑證和參考作為檔案的基本價值,[49]然而兩者屬于價值本體還是價值的表現形態(tài),有待進行更為嚴謹的論證。
丁教授從哲學的角度重新解讀“憑據價值”和“參考價值”,分析出憑證和參考是檔案在人類活動中獲得的評價,是價值的表現形態(tài),而非價值本體。因此,憑據和參考是檔案的基本作用而非檔案的價值。該觀點的提出有力地論證了憑證和參考是檔案的基本作用,加強了人們對檔案的作用和價值的理解。
3.3 對憑據作用和參考作用的重新解讀。憑據作用和參考作用是檔案價值的表現形態(tài),丁教授從經驗價值的角度重新解讀了憑據作用和參考作用,深入剖析了檔案以何種形式發(fā)揮何種作用。
①憑據作用——作為事實證據的經驗。丁教授認為,憑據作用是檔案作為事實證據的經驗,檔案的原始記錄性可以讓一個命題的真實性得到確切的證實,當檔案與命題相聯系時,產生的是強意義的證實。[50]因此,檔案具有驗證作用,可以作為命題驗證的重要依據。
②參考作用——作為知識和案例的經驗。檔案除了可以作為證據來解決問題,還可以發(fā)揮借鑒和參考功能。丁教授認為檔案的參考作用表現為“檔案常常作為知識源泉或案例事實載體”,[51]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從中獲取經驗用以參考。檔案作為知識源泉而具有參考作用。[52]檔案是保存前人經驗的主要載體,而人們往往從前人的經驗中獲取知識,因此檔案作為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具有參考作用。檔案作為事實案例的承載者具有參考作用。[53]檔案記載的案例常常被人們參照以輔助解決問題。與一般的間接經驗不同,檔案的原始記錄性使得檔案是一種原始的間接經驗,因此其借鑒價值比一般的間接經驗高。
丁教授從經驗角度對憑據和參考作用的重新解讀,更為深入地闡釋了檔案的基本作用,豐富了檔案的基本作用和價值理論。
4 檔案的根本作用
促使檔案發(fā)揮作用的人類生理功能是思維。丁教授認為,檔案發(fā)揮作用的原始出發(fā)點是思維,檔案的根本作用是人類群體思維的重要經驗基礎,并從生命科學角度論述了檔案在人類思維變化中的作用,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人類五大信號系統(tǒng)”。探索和研究檔案的根本作用及輔助其發(fā)揮作用的生理機能,能更合理、更有效地發(fā)揮檔案的價值。
4.1 檔案根本作用的內涵。檔案界通常認為檔案的作用為“憑證、參考、情感”作用,但這是外在的作用,不能將其理解為檔案作用的本質。[54]丁教授認為,在人與檔案建立聯系時,最終起作用的人體生理功能是思維。[55]思維的第一經驗基礎、個體經驗基礎是記憶。[56]人類把記憶這一生理功能作為工具存儲輸入的信息,但單純依靠記憶存儲經驗在時間和空間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想突破這種限制,并且形成范圍廣、跨時間的群體思維及經驗基礎,需要借助生物體之外的工具。因此,文字、數碼等記錄符號應運而生,其中大規(guī)模的符號記錄主要有檔案和書刊等。檔案作為主要的體外符號記錄,它的根本作用是人類群體思維的重要經驗基礎。[57]符號記錄是應人類思維發(fā)展的需要形成的,它的產生讓人類擺脫了受限于個體思維的困境,但它不是從記憶演變而來的。丁教授認為符號記錄是一種獨立于記憶的新生事物,不是記憶的嬗變,思維的第二經驗基礎、群體思維的主要經驗基礎是體外符號記錄。[58]丁教授還從存儲方式、社會意識主體、影響范圍等角度來分析記憶與體外符號記錄的區(qū)別:記憶是以表象和語言形式存儲信息,體外符號記錄是以物質載體和符號記錄的方式存儲信息;記憶以個體思維經驗基礎為主,而符號記錄以群體思維經驗為主;人的記憶力、活動范圍、跨時間交流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但存在于生物體以外的符號記錄卻是可以無限發(fā)展的,它正以更多樣、更多維、更優(yōu)質的形式作用于社會文明的延續(xù)和發(fā)展。[59]丁教授在檔案根本作用的研究上取得的突破,從根本上解釋了檔案運用于人類實踐活動的作用形態(tài),為檔案學的實踐本體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4.2 檔案在人類思維變化中的作用。信息的輸入和輸出有著遞進的三大信號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遞進讓人類思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丁教授從著名生物學家巴甫洛夫的人類三大信號系統(tǒng)中得到啟發(fā),提出了“人類五大信號系統(tǒng)”,[60]如圖3所示。
第一信號系統(tǒng)完全依賴于生物系統(tǒng)功能,此時人與動物還沒有區(qū)別開來。隨著人類大腦的進化,語言誕生了,這是從第一信號系統(tǒng)進化到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標志。巴甫洛夫認為此時已經實現了“人猿揖別”,[61]因為人類能通過語言工具把具象的東西抽象化概括為概念,人類的思維也由此產生。第三信號系統(tǒng)進化到書面符號記錄階段,人類創(chuàng)造了人體以外的書面符號和工具,信息得以更廣泛傳播,人類群體思維由此形成。該階段為人類文明社會積累了重要的群體思維經驗基礎。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體外符號記錄得到擴充,人類創(chuàng)造了數碼符號,形成了以數據為主的信息社會,此時人類思維進化到了云思維階段。第五信號系統(tǒng)實現了機器思維與人類思維的結合,將人的記憶與生物體外記錄相結合形成人機合一超級思維。
信號系統(tǒng)的進化離不開經驗的積累,群體思維、云思維以及未來的人機合一超級思維的經驗基礎是檔案。思維的發(fā)展,以獲取經驗基礎的方式最為重要,檔案作為事實性經驗價值,使得人類的信息交流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而實現了大范圍的群體思維。沒有這些保存起來的符號記錄,人類就無法積累大范圍的跨時空的群體經驗,更沒有人工智能的經驗基礎,信息社會也就不復存在。檔案作為群體思維經驗基礎,對人類文明的延續(xù)和進化的重要性是不可代替的、無法規(guī)避的。檔案能使歷史的延續(xù)性和統(tǒng)一性得到保證,連接人類文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是一種偉大的存在。丁教授從生命科學角度探討檔案在人類思維變化中的作用,闡釋了檔案在人類進化中扮演的角色和意義,這一理論的提出加強了檔案學與其他學科的互動,同時以宏觀的視角來看檔案在人類文明發(fā)展中的重要意義,更直觀地展現檔案的重要性和做好檔案工作的必要性。
4.3 檔案價值——作用
從檔案價值到發(fā)揮檔案的作用之間,依靠人的主觀能動性,但承擔這種主觀能動性的人類行為是什么?丁教授給出了答案:思維。思維是檔案實現價值的生理機制,是人類在實現檔案價值到檔案作用之間的行為形式。丁教授分析了檔案的價值轉化為作用的過程,[63]如圖4所示?!八季S”的加入使得“檔案價值——作用”理論體系形成了完整的邏輯鏈條,同時也為檔案與記憶、圖書的區(qū)別的論證提供了理論依據:檔案是事實性經驗價值,圖書是知識性經驗價值,兩者為思維提供經驗基礎的角度與作用不同。[64]經驗價值被運用于人類思維,進而影響人類行為。丁教授揭示了經驗價值在人類思維中的作用,找到了檔案創(chuàng)造價值的路徑,使得檔案經驗價值理論更具有實踐意義。
5 結語
丁教授的檔案經驗價值理論體系是具有哲學高度的獨特而完整的體系,體現出科學的認識論屬性。該理論體系既對認識檔案價值的內在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又對檔案工作及具體的人類實踐活動有積極的指導作用。而且,該理論體系具有高度的學術理性和獨創(chuàng)性,是檔案學與哲學的基本理論實現有機交融和互補性互動的重要成果。
5.1 丁教授檔案經驗價值理論體系的發(fā)展過程。近十年來,丁教授對檔案價值展開了多維度、多角度的體系性研究,發(fā)表了許多重要成果,見表1。
5.2 丁教授檔案經驗價值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丁教授的檔案經驗價值理論體系從哲學角度提升檔案學的理性高度與理論普遍性,閃爍著思想的光芒。該理論體系對于檔案學來說是一項重要的理論突破:第一,丁教授的檔案經驗價值理論體系是一個自洽的、完整的、統(tǒng)一的體系,其體系結構達到了自我的完備。筆者利用VOSviewer version 1.6.18軟件對丁教授檔案經驗價值理論體系主要研究成果(見表1)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得到結果如圖5所示。
從圖5我們可以獲取如下信息:首先,丁教授針對檔案價值問題開展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檔案的根本價值、檔案的作用、檔案與原始經驗的關系、檔案與實踐的關系、檔案與思維的關系、檔案學與哲學的關系等。其次,“經驗”一詞是檔案經驗價值理論體系的核心,與實踐、根本價值、根本作用、本質屬性等哲學概念密切相關?!敖涷灐睂n案與實用主義經驗哲學代表人物杜威以及哲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實踐聯系起來,使得檔案學與哲學有了對話的基礎。而檔案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根本出發(fā)點——實踐本體論更是實現了檔案學與哲學的深度交流,是運用哲學指導具體科學的生動表現,是檔案哲學的“主心骨”。最后,檔案學并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它與哲學及其重要概念之間有著密切的知識關聯。檔案與哲學交融的各個重要概念之間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統(tǒng)一的、自洽的知識體系。
第二,該理論體系達到了檔案界前所未有的理論高度和深度。檔案經驗價值理論使檔案學上升到經驗哲學的高度,提升了檔案學的學術理性,它觸及事物的根本,觸及檔案在人類活動中的根本價值和根本作用,揭示了經驗價值在人類思維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該理論具有實踐性,它能運用到具體的檔案工作、具體的人類實踐活動中,原始經驗為人類思維特別是具有群體實踐意義的思維活動提供重要經驗基礎,而思維決定著人類實踐活動的行為。
第三,檔案經驗價值理論來源于社會實踐本體論,是丁教授檔案哲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丁教授的檔案哲學體系涵蓋了豐富的科學理論,并且各個理論之間相互關聯,是一個高度自洽、嚴密有序的邏輯整體。其中,實踐本體論是檔案哲學體系的理論核心,是其他理論的共同出發(fā)點。實踐本體論與經驗價值論相交相知于經驗、實踐、思維、符號、原始經驗等核心概念。而名詞術語論為檔案定義的科學化、合理化提供了指導,丁教授提出了新的檔案定義:人們有意識保存起來的人類實踐活動的原始性符號記錄。[72]“符號”一詞的加入極具意義,既清晰、明確地將檔案與文物等具有原始記錄性的事物區(qū)別開來,完成了“種差”的使命,又具有與數據化時代接軌的特征。而且,該定義與檔案經驗價值論在“原始符號記錄性”的共同印證下實現了高度互聯。因此,檔案經驗價值理論并不是孤立的、沒有理論支撐的、沒有實踐來源的理論,其背后有著宏大的、系統(tǒng)的和成熟的檔案哲學體系,如圖6所示。
第四,檔案經驗價值理論使檔案學與哲學、檔案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特別是哲學社會科學基礎學科之間具有了較好的通約性。檔案經驗價值理論體系使得檔案學具有更高層次理論的普遍性,這一普遍性的理論支點,能讓檔案學與其他學科進行更好的交流,有利于檔案學擺脫不被社會大眾和其他學科所了解和認可的局面。[73]而且,單就價值理論而言,檔案經驗價值理論從高度和深度兩個方面提升檔案學與經驗哲學,與其他學科的價值理論具有一定的比較優(yōu)勢。
第五,丁教授的檔案經驗價值理論體系與哲學的基本理論、生命科學等科學實現了有機交融和互補性互動。丁教授引入“經驗”一詞來描述檔案的根本價值,從此開拓了檔案學研究的新天地——與哲學進行更為深入的溝通,揭示檔案學與杜威實用主義經驗哲學的共同價值觀和共同理論基礎。丁教授還將檔案學與生命科學相結合,從巴甫洛夫的三大信號系統(tǒng)中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人類五大信號系統(tǒng)”理論。丁教授的檔案經驗價值理論體系不僅具有重要的檔案學意義,還具有哲學意義,是對哲學基本理論內涵的一種豐富和發(fā)展,同時促進了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從哲學角度研究檔案與檔案工作,從對檔案的研究來審視哲學對具體科學的指導,這種互動既是檔案學對哲學發(fā)展的重要貢獻,也是檔案學本身理性提升的重要標志。
價值問題是根本性的、至關重要的問題,但也因為它的意義如此深層次、如此豐富,研究價值問題是不易的。丁教授的檔案經驗價值理論體系豐富了檔案價值問題的研究,甚至對整個檔案學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發(fā)展都是絢麗的一筆。但目前學界對檔案價值問題的研究仍是不夠完整、不夠科學、不夠深層次的,如檔案價值的抽象化描述、如何更高效地發(fā)揮檔案的價值與作用等問題都需要進行更深入、更科學嚴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