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加 吳 玲
(1.馬鞍山市教育發(fā)展服務中心 安徽馬鞍山 243000)(2.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安徽蕪湖 241000)
當前,在兒童教育中,“專注力訓練”作為潛能開發(fā)項目廣受關注。筆者認為,簡單化的“專注力訓練”會給幼兒身心發(fā)展埋下巨大隱患,過早進行專注力訓練無異于“拔苗助長”。本文從幼兒專注力訓練存在的內涵誤區(qū)、條件誤區(qū)、意義誤區(qū)、模式誤區(qū)四個方面進行了討論,以期為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支撐。
專注力“內涵誤區(qū)”,既有核心概念方面的含義不明,也有相關概念界線方面的模糊不清。而專注力及其培養(yǎng)的“內涵誤區(qū)”,主要集中在專注力與注意力的關系、專注力的本質屬性和價值定位等方面。
專注力的解讀,從廣義上說關乎學習品質,從直接意義上說關乎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經過選擇后的事物被稱為注意對象,它們處于意識的中心,其余的則處于注意邊緣成為“背景”。所以,根據發(fā)生時是否具有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被分為“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
日常中,人們往往將專注與注意、專注力與注意力等同使用。例如,湖南教育出版社《簡明心理學百科全書》中沒有單獨的“專注”條目,與其有關的是“注意的選擇性”和“注意的穩(wěn)定性”。再如,浙江教育出版社《心理學百科全書》中把“專注力”詮釋為“專心注意”,強調高度專心。在現代教育理論與生活實踐中,專注、專注力被人們約定俗成為是與注意、注意力等同的概念。
其實,專注與注意、專注力與注意力是種概念與屬概念的關系,它們不僅相互聯系而且相互區(qū)別:就聯系而言,注意力在主體完全集中于任務時轉換為專注力;就區(qū)別而言,專注力表現出對“任務”聚焦,體現為主動注意。這意味著,我們既需要知道專注與注意、專注力與注意力之間的聯系,也需要體察專注與注意、專注力與注意力之間的區(qū)別。
長期以來,不少人認為專注力概念從本源上看就是正向的,在傳統(tǒng)教育語境中專注力概念表征著積極的心理品質:似乎無須對專注力進行任何價值判斷,人們要做的僅僅是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利用它。
事實上,專注力是否天然具有正面意義,需要理性審思。注意的實質,是個體意識的“指向和集中”,具有選擇性、穩(wěn)定性、廣闊性、轉移性和分配性等多種特性或品質。專注力實現的價值,隨人性存在向善、向惡及無善、無惡等多種可能性。
生活多樣性受制于人的多元選擇?!坝捎谖覀兩砩纤械娜诵?我們根本擺脫不了各種各樣價值的考慮,逃脫不出人類所編制的價值之網。我們只有努力地理解這張價值之網,從而盡可能地使行動的每一步都變得清晰起來?!蓖瑯?在某種意義上說,沉湎于黃、賭、毒和網絡都是專注,此時此地如果能將注意分散一下,轉移一下,淡泊一下,對己對人何以不是好事?!所以“兒童注意的發(fā)展,除了表現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發(fā)展上,還表現在注意品質的變化上”。兒童注意的培養(yǎng),不僅要重視注意的選擇性和穩(wěn)定性,也要重視注意的廣闊性、轉移性和分配性。注意的適當分配與注意的集中穩(wěn)定,對于人的心理發(fā)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兒童期可以通過培養(yǎng)良好興趣引導注意品質的培養(yǎng)。
因此,我們需要祛除對專注力的簡單化認識,努力從深層次把握它的本質。對于非特異兒童和非特異品質,一般情況下,還是用“注意力培養(yǎng)”的表述更好;用“專注力訓練”的說法既使有意注意變得狹隘,也有拔高對正常兒童要求之嫌。
“教育必須以環(huán)境為工具才能影響兒童,因為兒童能對他所處的環(huán)境進行吸收,而后對自己進行創(chuàng)造?!背扇顺3W哉J為環(huán)境的設置越繁雜越有益,忽略了兒童與外界環(huán)境的互動性。
物質條件于人類活動常常表現為缺乏、適宜和過豐三種基本狀態(tài)。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說,上述三種狀態(tài)常常是同時并多樣化存在的。
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濟水平低,物質條件較差,兒童教育設施簡陋,時常處于“無米下鍋”之境;今天物質豐裕,教育設施布置和教育環(huán)境塑造方面投入較大,物質-空間環(huán)境方面的“營養(yǎng)過?!焙汀皝y作為”問題變得較為突出。
一方面,環(huán)境材料和教學工具投入過多過繁。以幼兒園為例,突出表現在裝飾材料和教學工具的繁多雜亂。在環(huán)境塑造上,過分追求色彩搭配的明亮奪目,裝飾物過多過雜,反而容易引起視覺干擾,沖淡了教育主題。教學工具方面常出現的情況是,玩具種類繁多,其中以智能化、高結構化玩具居多。由于現代人偏重電子產品的益智功能,智能電子產品廣泛侵入家庭各個角落。其實,玩具并不是越高檔越好,普通玩具也能給幼兒想象力及專注力帶來提升。例如,智能產品傳遞的信息雖多,但同化順應到幼兒腦中卻是淺薄的;再如,畫面的快速翻閱使得幼兒反應能力提升,但幼兒專注力、思考力卻會下降。
另一方面,環(huán)境設置呈現非常態(tài)化。師長常常希望通過環(huán)境改造或“創(chuàng)造”提升幼兒專注力。有些家長刻意創(chuàng)造“安靜的環(huán)境”,有些家長通過發(fā)出“噪聲”和制造“喧鬧”來“干擾”孩子的“工作”,目的是訓練孩子在復雜環(huán)境下的專注力。在我們看來,適當規(guī)避外界噪聲需要的,但常規(guī)環(huán)境也是幼兒應當慢慢適應的??桃獾貏?chuàng)設環(huán)境,常常是“亂作為”,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至少是得不償失的。
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在群體中獲得社會性發(fā)展,并接受規(guī)制。就目前我國幼兒園組織-制度環(huán)境方面的情況分析,在幼兒生活組織方面、學習組織方面和行為獎懲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它們是影響幼兒注意品質培養(yǎng)的組織-制度因素。
在幼兒生活組織方面,主要表現為幼兒無規(guī)律、無充足的睡眠時間。幼兒期是養(yǎng)成秩序感關鍵期,成人要理解規(guī)劃時間及規(guī)劃生活的重要性。隨著當代家庭夜生活豐富,幼兒睡眠多因監(jiān)護人的睡眠習慣改變,不能按時作息。為此,父母應本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宗旨,遵從簡單的作息時間,以身作則,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習慣。
在幼兒學習組織方面,不少成人習慣于連續(xù)學習的方式,忽略了幼兒的注意發(fā)展特點是以無意注意為主,幼兒的學習呈現出間斷的、跳躍的特點。所以,教育者要善于運用碎片化的時間引導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習。
需要說明的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施教并不意味著削弱了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教育者仍然需要強化“整合”觀念。這對培養(yǎng)幼兒專注力具有重要影響。
在幼兒行為獎懲方面,主要表現為獎勵或懲罰的“兩極化”。獎勵與懲罰之間缺乏一致性、相容性,獎懲行為存在很大隨意性,慣用物質獎勵。我們認為,幼兒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而獎懲代表成人對幼兒的不同態(tài)度,其影響重大深遠,束縛孩子的情感和行為。教師和家長要注意的是,幼兒對自我及外界的不斷認知,無形中加重了自身專注力形成的負擔。此時,如果進行不適當獎懲,很可能事與愿違:降低興趣,人為制造緊張,使幼兒產生厭惡感,專注力不升反降。
人們總是傾向選擇那些能證實自身信念的事物與信息,忽視那些與自身信念不一致的事物與信息。與此相關,人們會不假思索地認同專注力培養(yǎng)的價值,受到各種先入為主偏見的影響。
在對兒童專注力評價上成人占據著不容挑戰(zhàn)的地位。有些家長、教師受焦慮情緒影響,常常形成絕對化、簡單化的思想行為。例如,在評判幼兒專注力時,不少人以有限經驗為標準,全憑主觀評判。如果幼兒不符合期待,便會貼上專注力差的標簽。其實,這是一種先入為主的偏見,影響人們判斷。其內在“心結”是,專注力具有天然的正向意義,不容忽視。
成人還常常將某些時段的某些注意品質的細節(jié)及其影響無限夸大。例如,將幼兒某些小動作等夸大為“問題行為”,甚至被視為“專注力缺損多動障礙”。其實,兒童絕大多數類似動作只是他們成熟過程中的正常表現,也可能是他們在用這種方式表達拒絕某種任務。注意易分散、轉移、持續(xù)時間短,本來就是兒童的年齡特征,而很多成人卻往往將童年的這些細節(jié)夸大。
成人訓練幼兒專注力時,常常犯違背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錯誤卻不自知。
注意力的有效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一心二用”或多用。對于成人而言,他們心理發(fā)展成熟,因此在完成任務時可以“一心多用”,并且思維是集中的,比如成人可以做到邊走、邊看、邊說。不少成人也讓幼兒“一心多用”。有的家長允許孩子邊看電視邊寫作業(yè);有的家長在孩子做數學題時穿插語文學習……盡管成人可以完成上述任務,但幼兒大多不能同時有效處理多項任務。
我們真誠希望家長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時,不違背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在專注力培養(yǎng)上,不少成人深受不良模式影響而不自知,最突出的表現是過度、隨意干預幼兒。在幼兒專心做某事時,成人總是不停地提醒幼兒該怎么做,這是過度干預的表現。成人不考慮時間、場合地打擾幼兒“工作”,這是隨意干預的表現。事實上,過于頻繁的“指導”反而成為幼兒分心的干擾源;幼兒的專注力很多時候就是在成人的指手畫腳——常常以關心和指導為名的無意打擾中給破壞的。
成人主要在行為與語言方面對幼兒進行干預。在行為方面,如大家都知道陪讀現象有利有弊,應當褒貶兼具,而不少成人偏重褒義、忽略貶義。事實上,過度陪伴會讓孩子對成人產生強烈依賴,不會主動思考,久而久之注意力會下降。在語言方面,成人更是干預過多,如在家庭中父母不時口頭督促孩子不要走神,要專心做事。這種時而出現的關心提示語言,常常打亂孩子的思考,干擾孩子的專注。
所以,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家長不要不停地說、不停地問,而要相信孩子的內驅力,使自由與紀律并存、內外因相互作用,給孩子獨處的時間和環(huán)境,切莫喧賓奪主、包攬或介入過多。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的示范作用,不僅表現在成人以身作則方面,同樣包括同伴的相仿相似方面。榜樣的影響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負向的。如果錯誤使用榜樣,結果可能適得其反,使幼兒無法學習。原本是為了引領和激勵幼兒的內容和方法,如果錯誤使用便會適得其反。
綜上所述,專注力就像一個門檻,決定了哪些信息能進入我們的大腦,能被維持、加工、整合到我們的學習體系中。幼兒專注力訓練需要我們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因人施策,系統(tǒng)施教,擺脫“模式化”的窠臼,把幼兒個人興趣和專注力培養(yǎng)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訓練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