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月華
在教育改革的過程當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教師的教育共識,在初中物理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某些學生由于自身的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差,以往也沒有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所以在學習時會存在許多的問題。傳統(tǒng)教學方法采用灌輸式單一的教課形式,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同樣的教育,這種教學形式的局限性較大。由于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個人基礎程度以及抽象思維能力等存在較大的差異,統(tǒng)一的教學形式容易拉開學生之間的距離,對知識接受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而言,很可能會喪失學習興趣,產生畏難情緒,而對成績相對較好、知識接受能力較高的學生而言,又容易浪費學生的時間,降低學習效率。所以在初中物理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分層教學模式提升教育水準,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基于個人學情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只關注某一類的學生,要兼顧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采取分層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不斷提高個人的學習水平,這也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教育能力,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綜合情況的前提之下,準確對學生進行分層。分層教學法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基于對學生的了解展開教學過程,也能夠幫助學生不斷突破學習瓶頸,教師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趨勢,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高效。比如,教師通過調查了解到某些知識點學生已經(jīng)完全掌握,教師則可及時跳過這部分講解,節(jié)省課堂時間。而某些學生可能在一些基礎知識的掌握度方面相對較差,教師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在安排作業(yè)的過程當中針對該板塊的知識加強訓練。教師在分層教學時要了解學生的智力、學習環(huán)境、心理特征等多種因素,從而合理地完成授課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分層教學的目的是對個體進行分層,從而對每個群體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充分關注學生在不同板塊知識探究時的狀態(tài)和知識接受情況,在教師有效引導的前提下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提升教學成果的有效性。這樣一來,成績相對不理想的學生也能夠更具學習的積極性,擁有課堂表現(xiàn)的機會,可以達到知識查缺補漏的目的。學習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也能夠基于個人的知識掌握程度,不斷拓寬學習領域,提高個人水平。而學習成績和接受能力處于中等層次的學生也能夠及時鞏固知識,突破自我,構建完整的物理學科知識結構體系。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當前的教育改革,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避免學生在學習初中物理知識時存在畏難情緒和厭學心理。但當前某些教師在進行授課時難免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和一系列外界環(huán)境的制約,容易在分層教學時設置內容不科學、教育不公平等,教師自身對分層教學的研究不夠透徹,仍舊沿用傳統(tǒng)的教育形式,也會限制學生的個人長遠發(fā)展。分層教學需要建立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知識接受能力等綜合條件的前提之下,只有對學生展開因材施教,才能夠根據(jù)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育目標完成教育目標,這對教師而言是能力的考驗。某些教師由于不注重教育改革工作或者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欠缺,經(jīng)常沿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這限制了分層教學模式的開展,容易導致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法局限,限制學生的思維過程,影響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許多初中物理教師也開始進行教育改革工作,嘗試用分層教學的手段進行授課,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但就總體而言,某些教師對分層教學模式的理解不夠透徹,教學方法不夠嚴謹,也未能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度不足,無法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后續(xù)在展開分層教學的過程當中也容易使用錯誤的教學方式,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部分教師盲目地按照他們認為的層次展開教學,然而事實上等級的分層存在極大的不合理性,且未能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變化及時調整分層內容,因而也無法達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標。部分初中物理教師受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面臨學生升學率方面的壓力,仍舊以考試成績的高低衡量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進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的方式也過于片面化,最終也會影響分層教學的開展,容易喪失教育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學生也難以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水平。
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分層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注意規(guī)范性的指導,要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分層課堂。大部分的物理教師在傳授知識內容時,以教師的主動講述為主,學生很難有自主發(fā)揮的空間,所以當前在分層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對缺乏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的學生進行有效引導。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設置針對性的課堂,從而幫助學生突破個人學習的難點和局限性。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彼此間交流互動的機會,借助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探討,拉近學生與物理學科之間的距離以及學生彼此之間的距離。教師在設置討論問題時,應當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學會調整問題的難度,要讓學生能思考和能回答。如果相關問題的難度過高,又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可以對提問的內容進行分級,從而提高教學分層教學的效果,使學生能夠基于個人水平,掌握相關知識技能,最終可在知識查缺補漏的基礎之上,提升個人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同時,教師也應定期查找專業(yè)知識,與同行多多交流溝通,提高個人的教育能力,提高個人的分層教學水平。
比如,當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關于噪聲的知識時,為了使學生清楚噪聲的來源以及具體的危害,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尋找噪聲的產生來源,聯(lián)系實際生活當中的一些現(xiàn)象,使學生能夠更具防止噪聲污染的意識。教師可以設置分層問題,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提問。“根據(jù)之前所學的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條件,請問為什么人們會聽到噪聲呢?”“現(xiàn)在我用鐵皮刮玻璃,敲擊音叉發(fā)出聲音,為什么此時會產生兩種不同的聲音?”“你們認為噪聲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有的時候聲音會非常美妙,而有的時候聲音會非常地刺耳?”“在你們之前的生活經(jīng)驗里面,有沒有過成功減弱噪聲的例子?”這些問題從簡單到困難,對不同學生而言,難度會存在差異。教師可以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來詢問學生,從而使一些思維能力相對較差、物理知識掌握度相對不足的學生也能夠回答教師的提問,獲得知識學習的滿足感。在問題引導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更具知識探究的熱情,充分調動個人的思維動力,以提高物理知識學習水平。
教師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領路人,教師個人的責任重大,以往教師講授物理知識時多以灌輸式方式為主,過于刻板的教學形式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而自主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需要建立在學生產生思維變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在進行分層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分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課堂探究活動,如果教師只是單純進行知識講解,可能很難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和理解程度。教師只有激發(fā)學生的應用意識,讓學生在合作討論的過程當中與他人進行互動,完成思維拓展和觀點碰撞,才可提升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能力,凸顯出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教師需要合理利用課堂時間來展開分層教學,在分組合作的基礎之上提升初中物理學科的教學效率。在進行學生的分組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當前的綜合情況,遵循互補的原則,使學生能夠互幫互助,集思廣益,順利完成物理實驗過程,加深對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程度,使學生能夠構建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
比如,當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熔化和凝固”的相關知識點時,為使學生對這二者的印象更深,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操作,幫助學生探究晶體熔點與凝固點的實際意義。同時,在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分好組后,可以要求學生用手中的溫度計、酒精、火柴、石棉網(wǎng)等一系列的實驗物品來展開操作,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物質的三種狀態(tài)進行觀察,在有效學習和掌握實驗原理的前提之下展開后續(xù)操作。每個小組都應存在學習能力強或弱的學生,這樣在進行實驗時才不至于完全無從下手,不同小組的綜合能力不應相差不大。此時學生彼此之間可以互幫互助,每個小組又能夠自然形成一種競爭的狀態(tài),在更具緊張意識的前提之下,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會更加投入。教師在該過程中要仔細觀察,了解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當學生遇到阻礙時,教師也應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掌握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借助這種因材施教的分層合作課堂,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知識的效率,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度。同時,學生彼此之間、師生之間也能夠有效互動,從而在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環(huán)境之下共同成長。
在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大環(huán)境之下,物理教師更應當找準學生的興趣點,清楚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優(yōu)勢。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機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進步,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可以給予教師了解學生個人喜好和學習情況的機會,對學生而言,也能夠拉近與教師之間的距離,產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教師才能夠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當中的困惑,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分層教學模式之下,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推進分層課堂的發(fā)展,同時教師也可設計更具合理性的授課計劃,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和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目的。另外,線上線下的多重互動模式也能夠更好地進行師生溝通。教師在課上需要設置更多的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在初中物理的分層教學過程中,也應當包含分層作業(yè)和面批,這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重要教學方式。當前在物理作業(yè)布置的過程當中,教師經(jīng)常存在布置的作業(yè)量過多的情況,這違背學生當前學習需求和接受能力規(guī)律。部分教師在作業(yè)布置時重點不明確,作業(yè)內容缺乏層次性,影響到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所以在分層物理作業(yè)的設計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強調作業(yè)形式的多樣化和層次性,給予學生更多和他人交流溝通的機會。為了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教師也應當盡可能提升個人的專業(yè)能力,教師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借助相關學習工具充實自身,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展開分層教學。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能夠真正了解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光學”的相關知識之后,教師可以設計多種類型的作業(yè)供學生選擇。常規(guī)類型的書面作業(yè)可以考查學生對該單元知識的掌握度,作業(yè)包括一些基礎知識和概念性知識等。而除了常規(guī)性的作業(yè)之外,教師也可布置實踐性的作業(y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仔細觀察顏色變化并思考其原因,從而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強調作業(yè)內容的多樣化,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作業(yè)完成積極性。教師也可借助小組合作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作業(yè)內容。比如,在“力的平衡”該知識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力的相互關系”以及“力的平衡示意圖”進行探究。某些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可能很難獨立完成作業(yè),然而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可以找到學習的突破口。作業(yè)內容也應當盡可能地體現(xiàn)出層次性,從而使得每一位學生在小組當中都能夠盡可能地發(fā)揮作用,使學生能夠獲得學習和完成作業(yè)的滿足感。分層作業(yè)也應強調針對性的評價,教師可以借助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提升評價的精準度,也能夠使學生深刻意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也可以利用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點,或者借助線上溝通軟件,多多和學生溝通,在保護學生隱私和自尊心的前提下,適時地指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也可將微課視頻等資源內容,上傳到班級學習群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在分層教學的模式下,教師也可對這些資源內容進行分層,根據(jù)每個層次學生的個人情況設置資源內容。學習成績佳、中等、較差的學生分別對應難度高、中等、較簡單的三種資源,作業(yè)布置時也可以這種方式展開。從而幫助學生真正提高學習水平,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學科的授課過程當中,教師非常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教師需要滿足學生的個人發(fā)展需求,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不同階段的學習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過程。分層教學能夠滿足該教育要求,教師可以基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的教學過程。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個人性格特征、學習興趣度,從而展開學生的分層過程??茖W分層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它的基本理念在于了解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從而在教育的過程中對不同的層次展開針對性的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分層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也應當多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和互動,借助小組合作、問題引導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