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婞 上海戲劇學院閔行附屬學校
隨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的頒布,“語文學習任務群”這個新術語成了高頻詞,更是語文教學發(fā)展變革的新風向標。
“語文學習任務群”通過整合學習任務,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實踐活動,這與教育戲劇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因此筆者通過嘗試將教育戲劇習式融入“語文學習任務群”中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何謂語文學習任務群?雖然課標中沒有對這個新術語給出明確的定義,但是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不難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任務群”就是以語文學習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的學習情境,有機地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真正實現(xiàn)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語文學習任務群融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于一體,通過將抽象的學習內容轉化為系列性的學習任務,將問答式的課堂、機械化的操練轉化為在特定的情境下的學習任務,驅動學生自主進行聽、說、讀、寫活動,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提升語用能力。那么如何讓“語文學習任務群”落地生根呢?我們可以以“教育戲劇”為支點來撬動“語文學習任務群”,讓“語文學習任務群”熠熠發(fā)光。
“語文學習任務群”中所設計的學習項目,所關注的學習內容、學習資源、學習方法,所設置的學習情境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恰當?shù)膶W習活動為載體。因此,我們在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時候需要將學習情境、內容、方法、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并通過有效的活動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從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口語交際:請教》是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旨在引導學生有禮貌地向他人請教,解決生活中實際遇到的問題。通過將學習情境、內容、方法、資源進行有機整合,設計了主題為“請教秘籍大公開”的學習任務群(見表1)。
本次語文學習任務群借助教育戲劇習式——師生入戲,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交際情境。在任務一“我的請教小訣竅”中,將學生賦予“樂樂”的人物身份,而將教師賦予“小妍”的人物身份,在“樂樂”和“小妍”兩個同齡人的真實交際情境中,筆者一邊梳理、歸類學生已掌握的請教方法,一邊根據(jù)評價標準,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點撥,讓學生在自評中自省自悟:明白請教別人時不僅要把需要解決的問題說清楚,表達有條理,不清楚的地方及時追問,還要有禮貌。在此基礎上,通過任務二“我有問題要請教”的情境創(chuàng)設,旨在引導學生依據(jù)評分規(guī)則對自己之前的交際活動進行反思改進,從而幫助更多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加了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興趣和自信。
在整個任務群活動中,教師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fā)設計學習任務,變“實踐活動”為“學習任務”,一改往日串問串答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性。筆者通過“師生入戲”的教育戲劇習式,打破了課堂的時空限制,將課堂變成交際的真實場景,讓學生在課堂內活學活用,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情感、能力、思維等整體發(fā)展,促進學生在有效的活動中展開深度學習,提高了整個任務群的活動效能。
在跨學科整合中設置語文學習任務群,是核心素養(yǎng)時代語文學習的重要路徑。那么如何在跨學科整合中設置語文學習任務群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以語文學科為基點,融通各學科教學內容,將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相關內容有機整合起來。
以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輕叩詩歌大門》為例,通過以該單元教學內容為基點,將美術學科和信息技術學科內容融入其中,開展主題為“暢游詩?!钡恼Z文任務群活動(見表2)。
表2
在“暢游詩海”的語文任務群活動中,筆者將教育戲劇習式“專家外衣”融入四個學習任務中。不難發(fā)現(xiàn),在整個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致還是很高的:在任務一中,通過讓學生化身為“品詩大師”,當學生被賦予專家身份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先沉默不語的孩子也都舉起小手來,由此可見,學生對現(xiàn)代詩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在幫助學生回顧梳理本單元所學詩歌的一些特點之后,筆者就順勢賦予學生“小詩人”的專家身份,引導聯(lián)系生活經驗,創(chuàng)編自己心中的小詩,幫助學生內化、鞏固任務一中所學。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當一回“小編輯”,先引導學生利用瀏覽器收集自己喜歡的現(xiàn)代詩,使得學生對現(xiàn)代詩有了更系統(tǒng)、更深刻的認識;隨后引導學生自制封面,自繪插圖,設計制作屬于自己的小詩集;接著讓學生“曬一曬”自己的小詩集,當學生看到自己創(chuàng)編的詩歌被同學們津津有味地讀著,自己制作的詩集得到了同伴的贊許,孩子們的臉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通過舉辦戲娃詩歌吟誦會,讓學生誦讀一下自己最喜愛的詩歌,臺上的孩子吟誦出詩歌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臺下的孩子掌聲連連,這樣酣暢淋漓的課堂是其他形式的教學感受不到的。
本次跨學科語文學習任務群活動,筆者通過賦予學生“專家”的身份將學習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特長自由組成小組,完成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儼然是一個小專家,發(fā)揮自己的所長,在小組活動中出謀劃策,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加了他們的體驗感,讓他們在體驗中學習、探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從而使學生學得開心、學得輕松、學得扎實。由此可見,“專家外衣”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點燃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在學習任務群中創(chuàng)設共劇場情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群各項任務的過程中得到自生長。因此,在設計學習任務群的時候要重視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富有意義的情境中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小壁虎借尾巴》是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知識性童話,課文以連環(huán)畫形式呈現(xiàn),主要用對話的形式講述沒有了尾巴的小壁虎分別向小魚、黃牛、燕子去借尾巴的故事。在教學中,筆者通過創(chuàng)設為《小壁虎借尾巴》動畫片配音的共劇場情境,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自生長(見表3)。
表3
在《小壁虎借尾巴》配音大挑戰(zhàn)學習任務群中,首先筆者結合低年級學生好動以及好勝心強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了為動畫片版《小壁虎借尾巴》配音的共劇場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通過設置四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實現(xiàn)自生長。在任務一“文字圖畫對對碰”中,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將文字與插圖配對,發(fā)揮連環(huán)畫課文的功能,促進學生主動按序閱讀。在任務二“多元識字趣多多”中,引導學生借助圖畫、利用形聲字特點等多種方式自主猜讀生字的讀音和意思,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同時體會獨立識字的樂趣。在任務三“角色扮演我最行”中,通過采用師生入戲、角色扮演、畫面定格等教育戲劇方式,讓學生站在人物的角度去體驗、感悟人物的內心情感,從而能夠根據(jù)人物說話內容讀出不同的語氣。在任務四“我是寫字小能手”中,通過引導學生關注關鍵筆畫、間架結構,幫助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
在學習任務群中創(chuàng)設共劇場情境,不僅幫助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更能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群各項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會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繼而使學生的學習有所聚焦,從而讓學生實現(xiàn)自生長。
語文學習任務群是以班級學生的學情為依據(jù),結合教材資源將多個學習任務集合起來,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將課堂與生活鏈接起來,讓學生在真實的語用情境中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繼而豐富學習評價,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將教育戲劇融入其中,就能在潤物細無聲中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教師和學生以不同的角色進入課堂,從而化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將學習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不僅如此,還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真正發(fā)揮語文的育人價值,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