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研究表明,一種關鍵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鐵在我們的身體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鐵含量過少會影響心理健康狀況。近期,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在一篇文章中總結了鐵元素和心理健康狀況之間的關聯(lián)。研究顯示,缺鐵與抑郁、焦慮和精神分裂癥之間存在聯(lián)系。
除了幫助紅細胞在身體周圍輸送氧氣的關鍵功能,鐵還在制造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神經(jīng)遞質(zhì)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這些都對心理健康很重要。研究人員對大量人群調(diào)查顯示,抑郁癥患者中,有較高比例的人有缺鐵性貧血病史;還有一項大型研究顯示,缺鐵性貧血患者的焦慮癥、抑郁癥、睡眠障礙和精神障礙的發(fā)生率較高。
無論是否患有心理疾病,以及是否患有缺鐵性貧血,補鐵后的情緒和疲勞狀況都會有所改善。一項研究顯示,鐵蛋白低于100納克/毫升的人,補充了鐵元素后,約有一半人的健康情況有所改善。
研究人員特別建議,那些既有精神健康狀況又可能缺鐵的人應該進行鐵蛋白測試。這包括孕婦、幼兒、有大量月經(jīng)出血的女性、經(jīng)常獻血的人、癌癥患者、做過胃腸道手術或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人群等。
之前有研究表明,午睡與認知功能和大腦健康有關。不過,這些聯(lián)系有什么樣的因果關系難以確定。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發(fā)表在《睡眠健康》上的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午睡的習慣,對腦容量有保護作用,可以減緩腦萎縮的進程,讓大腦保持年輕。
研究人員從英國生物庫中招募了近38萬年齡40~69歲的參與者。使用孟德爾隨機化的技術,通過觀察DNA片段來確定人們習慣性午睡的可能性。研究人員對所有參與者進行了視覺記憶和反應時間的認知測試,查看了一些參與者的磁共振成像腦部掃描,以了解大腦的結構變化。參與者被要求自我報告他們的午睡習慣。研究顯示,午睡的人大腦總體積更大,這是大腦健康的標志,尤其是老年人。大腦體積的減少,也稱為萎縮,與認知相關疾病有關,如輕度認知障礙和癡呆癥。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平均而言,有午睡習慣的人大腦體積比從不午睡的人大15立方厘米,這一差異相當于延遲衰老2.6~6.5年。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結果表明,對一些人來說,白天小睡一會兒可幫助我們的大腦保持健康。”科學家們傾向于認為,應該把午睡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nèi),這樣才能夠獲得好處,更提高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