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娟
1
從小到大,我不是一個特別乖的孩子,上學那會兒,小腦袋瓜里總是裝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因為父母工作忙碌,陪伴我的時間比較少,一放學,雜草叢生的家屬院就成了我撒丫子亂跑的絕佳寶地。
家屬院里有一棵特別粗壯的老石榴樹,我常和小伙伴們溜達到那里,這跑一圈,那跳一圈,捉只長蜈蚣,逮只西瓜蟲。有一次,我還捉到了一只胖鼓鼓的刺猬,并帶回家養(yǎng)了起來。當時我還養(yǎng)著一只小白兔,兩只小花貓。有事沒事,我就對著這些小動物念古詩,講幾個剛看過的成語故事,那感覺自己就像是動畫片里的魔法仙子,所有小動物都是我的好朋友。由此,我慢慢喜歡上了童話故事。我爸爸當時在印刷廠工作,碰到好看的童書就推薦給我看,像《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等,這些書讓我愛不釋手。為了保存這些書,我專門找來一個大箱子,把書一本本地放進去,再把大箱子像寶貝一樣放到床底下。每晚臨睡前,從大箱子里翻找兩本童話書湊到小臺燈前讀,成了我一大樂趣。
夏天天氣熱,我開辟了一個新的讀書天地,在老石榴樹和一根水泥石柱間搭建了一個吊床,這個吊床是五顏六色的,看起來很夢幻。暑假,我常躺在吊床上讀書,吊床晃晃悠悠的,樹蔭下的風軟乎乎的,云朵軟綿綿的,我感覺美極了。小伙伴們發(fā)現(xiàn)了我的寶地,也帶來各自喜歡的書輪流到吊床上看。我最喜歡孫悟空,還和小伙伴們玩《西游記》角色扮演游戲,一玩就是一下午。
除了《西游記》,對我童年影響最大的一本書當屬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我最初是在收音機里聽那些志怪故事,聽得入迷,就纏著大人買了一本白話版的書來看。最難忘的是《促織》這個故事,篇幅不長,但情節(jié)的起承轉(zhuǎn)合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就像是打開了一個奇幻空間。后來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促織》的動畫片,興奮了老半天。到現(xiàn)在,《聊齋志異》還放在我的手邊,可以說,中國古典名著是值得一生反復閱讀的。
那時候,樓上有一個大哥哥讀初中,課外讀物有整整一大箱,家里沒地兒放了,就把這些書放在樓道一個小角落里。有一次,我上樓去玩,拿了一本故事書,讀得有滋有味,大哥哥就特意為我開通了一個隨意暢讀的特權。我很開心,有事沒事就爬上樓讀書,若是讀得太入迷,還得勞煩家里的大人一句高過一句地把我從樓上喊下來。那時我最著迷的故事書是《一千零一夜》,藍瑩瑩的封面上畫著一個飛翔的魔毯和滿天星辰的夜空,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故事猶如一串串音符,霎時間叩響了我的心靈之門,牽引著我體悟和發(fā)掘書中蘊含的人生智慧。
2
大學期間,我開始大量閱讀兒童文學類書籍。只要到圖書館,一定會借好幾本兒童讀物。閱讀時,我的思緒仿佛被一種無形的魔力牽引著,就像《永遠講不完的故事》作者米切爾所說的:“誰從來沒有整整一下午趴在一本書上,耳朵發(fā)熱,頭發(fā)蓬松,不斷地閱讀,忘記周圍的一切,不覺得餓也不覺得冷?!?/p>
大學畢業(yè)以后,我選擇當了一名編輯,在咬文嚼字的工作之余,也嘗試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作品。從校園故事到童話、科幻故事,從短篇小說到長篇小說,我盡情感受著故事里孩子的喜怒哀樂,傾聽他們的煩憂和小秘密,我覺得我與孩子的關系愈加緊密了。
寫作帶給我的另一個感悟是,寫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思考,去完善,去突破自己,只有經(jīng)歷過一次次的突破和超越,才會讓筆下的人物和故事變得更鮮亮和與眾不同。倘若你不愿意花時間去思考、積累,再好的靈感也會在下筆時轉(zhuǎn)瞬即逝。
有一次去一所學校參加閱讀活動,一個小男孩問我:“書太多了,我讀都讀不完,該怎么辦?”我相信這個問題其實困擾著很多人,包括我,我的書架上有許多未讀的新書。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就要有選擇地去閱讀,特別要多讀經(jīng)典名篇。經(jīng)典的書,是經(jīng)過時間考驗、歲月沉淀而篩選出來的精粹,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歲月的流逝而湮沒、失去意義。讀經(jīng)典的書,永遠都不會過時,永遠都有益。
我很慶幸自己在兒時就愛上了閱讀,也很慶幸選擇了為孩子而寫作。我希望更多的孩子也能在最好的年華里體味到讀書之趣,愛上閱讀,愛上寫作。
《海軍小學》
曾維惠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本書圍繞一所鄉(xiāng)村小學展開,講述了鄉(xiāng)村孩子麥田和林小荷的成長經(jīng)歷,以及由復員軍人轉(zhuǎn)變?yōu)閮?yōu)秀教師的沈立夏,如何與鄉(xiāng)村學生、家長一起成長,一起學知識,一起建設家鄉(xiāng)的故事。沈立夏雖然脫下了軍裝,卻保持了軍人本色,投身于教育事業(yè),點燃了希望的火種,讓孩子們看到了成長的榜樣,看到了美好的未來。作品給予孩子們成長的導引和向上力量,助力美麗山村少年健康成長。
《圖瓦人的木房子》
李健 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圖瓦人是我國古老的游牧部族,他們深居密林,世代以放牧、狩獵為生。本書講述了圖瓦人尋找冬牧場,建造木房子的過程,以及樹干里塞苔蘚保暖、打火墻、鋪毛氈等圖瓦人生活習性。書中一家人與高山、河流、森林、大地的對話,體現(xiàn)圖瓦人敬畏自然,與自然相生相融的生活方式和注重循環(huán)再生的樸素生態(tài)觀,讓讀者認識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培養(yǎng)起對大自然的守護之心,懂得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