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燕花,徐丁一,吳雙全,秦萌萌,劉云紅,張建華,張鐵丹,史曉晶*
(1.忻州師范學院生物系,山西 忻州 034000;2.廣州萬物生健康產(chǎn)業(yè)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42)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原產(chǎn)于歐亞大陸,已在俄羅斯、英國、德國、芬蘭、羅馬尼亞和法國等多個國家馴化并大量種植[1]。沙棘(sea buckthorn,SBT)富含生物活性物質(zhì),其中包括大量的維生素、胡蘿卜素、微量元素、氨基酸[2-5]。沙棘存在多種天然活性化合物,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免疫調(diào)節(jié)、放射防護、適應性和組織再生等多種特性[1,6-9]。因此廣泛應用于放射性損傷、燒傷、口腔炎癥、胃潰瘍的治療[10-13]。沙棘是一種含有豐富油脂的植物,其籽、果皮、果實及果渣中都可以檢測到油脂,沙棘籽成熟后,其油脂含量可高達20%,而干沙棘果中的油脂含量達到約為25%,另外,提取沙棘汁后的果渣也可含有高達20%的油脂。有文獻證實沙棘油包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類胡蘿卜素及其衍生物、甾醇以及天然維生素E 等,多數(shù)為人體必需的活性成分,這些活性物質(zhì)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抗?jié)?、抗衰老、抗輻射、增強免疫力等功能[14]。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隸屬于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叢梗孢科,曲霉屬,是一種常見的大型絲狀真菌。黑曲霉是一種可以直接侵染人體導致系統(tǒng)性疾病的真菌,同時也能夠侵染食品、植物和藥材,改變它們原有的營養(yǎng)成分和藥用成分,導致質(zhì)量下降從而喪失經(jīng)濟價值[15-16]。沙棘及其提取出的沙棘油含有廣泛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具有無毒的特性,受到了研究者們的關注。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集中在沙棘提取物對細菌及真菌生長的抑制作用上,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臨床應用進展。有學者提取了沙棘葉、果實和沙棘籽中的油,并對細菌和一些致病真菌進行了活性檢測,結(jié)果顯示這些沙棘油粗提物可以抑制細菌和致病菌的生長[14,17],但是目前沙棘油的抗菌機制尚不明確。線粒體是生物體中一個重要的細胞器,承擔著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重要職責[18]。細胞生長發(fā)育所需的能量都要依靠線粒體來提供,除此之外,細胞分化、細胞信息傳遞和細胞凋亡等過程也需要線粒體參與,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調(diào)控也會在線粒體中發(fā)生,并可為膜電位調(diào)節(jié)及細胞程序性死亡控制提供場所[19]。因此,線粒體是抗真菌藥物的潛在靶點,任何線粒體功能障礙都會導致細胞死亡[20]。雖然沙棘有許多臨床療效,但以黑曲霉的細胞膜和線粒體為靶位點,探討沙棘油抗真菌的作用機理研究鮮見報道。本項目以沙棘油為研究對象,以黑曲霉的線粒體為靶位點,在細胞水平上研究沙棘油的抗菌機制,對于研究沙棘的抗菌機制及深度開發(fā)沙棘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在本研究中,黑曲霉經(jīng)沙棘油處理后,線粒體的超微結(jié)構(gòu)變化由透射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進行測定;線粒體功能的評估通過測定膜電位、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以及與三羧酸循環(huán)(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循環(huán)相關的關鍵酶活性來揭示,以期為沙棘油抗真菌機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存中心;沙棘油純品:山西省山陽藥業(yè)有限公司。琥珀酸脫氫酶活性測定試劑盒、ATP 酶活性測定試劑盒(Na+-K+,Ca2+-Mg2+)、丙二醛含量測定試劑盒、活性氧含量測定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JC-1 線粒體膜電位檢測試劑盒:上海翊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瓊脂:福建泉州市泉港化工廠;吐溫-20:西安天茂化工有限公司;三羥甲基氨基甲烷(trismetyl aminomethane,Tris)、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甲萘醌:上海源葉生物有限公司;氯化鈉(NaCl)、鹽酸(HCl)、硫酸(H2SO4)、乙醇(含量≥95%):嘉興市天磊化工有限公司;苯甲基黃酰氟(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PMSF)、反-4-[(2-氨基-3.5-二溴芐基)氨基]-環(huán)乙醇鹽酸鹽:上海瑞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硫代巴比妥酸(2-thiobarbituric acid,TBA)、二甲基亞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上海百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丙酮:成都市科隆化學品有限公司。2',7'-二氯二氫熒光素二乙酸酯(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派科生物有限公司;以上試劑均為分析純。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752N):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水浴恒溫振蕩器(THZ-82A):金壇市榮華儀器制造有限公司;超聲波細胞粉碎機(JY92-IIDN):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臺式低速離心機(LC-4016):安徽中科中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恒溫振蕩培養(yǎng)箱(THZ-98AB):天津歐諾儀器儀表公司;多功能微孔板檢測儀(SYNERGY HTX):美國伯騰儀器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超純水器(GWA-UN4-F40):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
1.3.1 培養(yǎng)基的配制
PDA 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20 g,磷酸二氫鉀3 g,硫酸鎂1.5 g,加水定容至1 000 mL,pH自然。PDB 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氫鉀3 g,硫酸鎂1.5 g,加水定容至1 000 mL,pH 自然。
1.3.2 黑曲霉孢子懸浮液的制備
采用無菌NaCl(0.9%)沖洗已活化黑曲霉(約2 cm×2 cm)后,將固體培養(yǎng)基上的菌絲體輕輕刮下,經(jīng)無菌四層紗布過濾,取濾液,得到黑曲霉孢子懸浮液。離心(4 200 r/min,25 min),棄上清液,采用無菌NaCl(0.9%)溶液調(diào)整孢子懸浮液的濃度為1.0×107個孢子/mL。
1.3.3 樣品的制備
在制備好的黑曲霉孢子懸浮液中添加沙棘油溶液(最終濃度為3、6、18 mL/L 和24 mL/L),同時設置對照樣品。28 ℃恒溫振蕩(150 r/min)培養(yǎng)3 d 后,分離得到的菌絲體,采用無菌NaCl(0.9%)洗滌3 次,冷凍,用液氮研磨備用。
1.3.4 黑曲霉線粒體的提取
黑曲霉線粒體的提取參照文獻[17]進行。稱取冷凍樣品2.0 g 于無菌離心管中,用無菌緩沖液(20 mmol/L Tris-HCl,5 mmol/L Na2EDTA 和15%葡萄糖,pH7.4)洗滌兩次,懸浮于20.0 mL 上述無菌緩沖液中。將樣品超聲3 min,離心(3 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再次離心2 次(4 200 r/min,25 min),棄上清,收集沉淀,用1.0 mL 無菌緩沖液懸浮線粒體,-20 ℃?zhèn)溆?。所有制備和提取步驟均在4 ℃進行。
1.3.5 黑曲霉線粒體超微結(jié)構(gòu)觀察
收集對照組和最大濃度沙棘油(24 mL/L)處理的細胞中的線粒體,采用2.5%戊二醛固定4 h,觀察線粒體的超微結(jié)構(gòu)。
1.3.6 黑曲霉線粒體酶活性測定
稱取0.2 g 濕菌絲體,蒸餾水洗滌兩次,經(jīng)液氮研磨后,加入1.8 mL 0.9%NaCl,收集上清液得到初酶液,用于酶活性分析。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s,ATP)、琥珀酸脫氫酶(succinic dehydrogenase,SDH)和總脫氫酶(total dehydrogenase,THDA)的活性測定參考試劑盒指導。
1.3.7 黑曲霉線粒體丙二醛測定
丙二醛含量的測定同樣在試劑盒指導下進行測定。
1.3.8 黑曲霉線粒體活性氧測定
在已制備好的黑曲霉孢子懸浮液中添加一定的沙棘油溶液(最終濃度為3、6、18 mL/L 和24 mL/L)后,進行培養(yǎng)(25 ℃,150 r/min 振蕩培養(yǎng))。12 h 后,離心(4 200 r/min,30 min),收集沉淀,經(jīng)磷酸緩沖液(phos phate buffer solution,PBS)洗滌后重懸于500 μL PBS溶液中。加入DCFH-DA(1 mmol/L)至溶液終濃度為10 μmol/L,充分混勻,30 ℃,60 r/min 孵育4 h(以DMSO 作為溶劑對照)。將菌絲體離心收集后用PBS 沖洗,然后重懸于500 μL 的PBS 中,最后使用多功能微孔板檢測儀進行時間掃描(激發(fā)波長為485 nm,發(fā)射波長為528 nm)。
1.3.9 黑曲霉線粒體中膜電位變化的測定
膜電位變化的測定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測定。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statistics 21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
采用透射電鏡對經(jīng)過沙棘油處理后的黑曲霉線粒體超微結(jié)構(gòu)進行評估,結(jié)果如圖1 所示。由圖1 可知,對照組和試驗組的細胞線粒體在超微結(jié)構(gòu)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未經(jīng)過沙棘油處理的細胞(對照組)線粒體內(nèi)外膜清晰,嵴腫脹正常。沙棘油處理后的細胞內(nèi)的線粒體表現(xiàn)出空泡化、異常小泡形成以及線粒體基質(zhì)結(jié)構(gòu)的破壞,這些現(xiàn)象可以在圖1B和圖1D 中觀察到。試驗結(jié)果顯示,沙棘油能夠引發(fā)黑曲霉細胞線粒體結(jié)構(gòu)上的損害。
圖1 沙棘油對線粒體超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SBT oil on mitochondrial ultrastructure
沙棘油對黑曲霉線粒體琥珀酸脫氫酶活性的影響見圖2。
圖2 沙棘油對黑曲霉線粒體琥珀酸脫氫酶活性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SBT oil on SDH activity in Aspergillus niger cells
由圖2 可知,對照組測得黑曲霉線粒體中的SDH酶活性為(470.29±26.30)U/mg 蛋白。經(jīng)不同濃度沙棘油處理后,黑曲霉線粒體中的SDH 活性水平下降,分別為(376.23±25.41)、(340.27±15.06)、(304.26±37.10)U/mg 蛋白質(zhì)和(251.31±23.41)U/mg 蛋白。結(jié)果表明,SDH 酶活性在沙棘油處理后呈劑量依賴性降低。
沙棘油對ATP 酶活性的影響見圖3。
圖3 沙棘油對ATP 酶活性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SBT oil on ATPase activity
由圖3 可知,對照組中Na+-K+ATP 酶活性為(108.94±1.98)U/mg 蛋白。用3、6、18 mL/L 和24 mL/L沙棘油處理后,Na+-K+ATP 酶活性為分別為(94.41±1.64)、(83.96±4.28)、(61.13±1.64)U/mg 蛋白和(36.71±1.07)U/mg 蛋白。并且對Ca2+-Mg2+ATP 酶活性進行測定,發(fā)現(xiàn)對照組的活性為(109.84±6.77)U/mg 蛋白,經(jīng)不同濃度的沙棘油處理后,Ca2+-Mg2+ATP 酶活性分別為(90.52±6.77)、(67.62±0.60)、(60.92±3.91)U/mg 蛋白和(34.69±3.29)U/mg 蛋白。在沙棘油濃度為24 mL/L處理時,Na+-K+ATP 酶和Ca2+-Mg2+ATP 酶分別比對照降低66.3%和68.4%。結(jié)果表明,ATP 酶活性在沙棘油處理后呈劑量依賴性下降。
沙棘油對丙二醛含量的影響見圖4。
圖4 沙棘油對丙二醛含量的影響Fig.4 Effects of SBT oil on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從圖4 中可以看出,黑曲霉線粒體丙二醛含量受沙棘油的影響。對照組測得丙二醛水平為(0.46±0.02)nmol/mg 蛋白。用3、6、18 mL/L 和24 mL/L 沙棘油處理細胞后,線粒體中丙二醛含量顯著升高,分別為(0.63±0.05)、(0.86±0.12)、(1.24±0.22)nmol/mg 蛋白和(4.10±0.30)nmol/mg 蛋白,均顯著高于對照細胞(p<0.05)。24 mL/L 沙棘油處理的細胞比對照細胞高550.79%。
沙棘油對活性氧含量的影響見圖5。
圖5 沙棘油對活性氧含量的影響Fig.5 Effects of SBT oil on ROS levels
由圖5 可知,黑曲霉細胞內(nèi)ROS 積累與沙棘油處理有一定的關系,活性氧的積累與沙棘油的濃度呈正相關。相對于對照組細胞中的標準化水平(100.00%),用3、6、18 mL/L 和24 mL/L 沙棘油處理使ROS 水平分別增加到(158.30±14.65)%、(163.57±12.06)%、(179.35±16.43)%和(276.67±6.96)%,均高于對照細胞(p<0.05)。
沙棘油對黑曲霉細胞線粒體膜電位的影響見圖6。
圖6 沙棘油對膜電位變化的影響Fig.6 Effects of SBT oil on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levels
由圖6 可知,線粒體膜電位在不同濃度沙棘油處理后呈劑量依賴性下降。經(jīng)過12 h 處理后,在整個試驗劑量范圍內(nèi),膜電位下降顯著,分別為(82.93±2.04)%、(59.41±3.28)%、(57.06±2.12)%和(3.52±2.12)%,均低于對照組(p<0.05)。
沙棘油含有豐富的活性物質(zhì),針對沙棘油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沙棘油抗菌活性的機制的探討比較少,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沙棘油可抑制真菌和細菌的生長[21]。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沙棘油可誘導黑曲霉細胞線粒體結(jié)構(gòu)損傷(圖1)。研究表明,在用茶樹油處理過的灰霉病桿菌中,線粒體的外觀和構(gòu)造會受到破壞,這對于抑制真菌生長起到了積極作用[17]。檸檬醛能夠破壞線粒體的結(jié)構(gòu),從而導致線粒體的功能發(fā)生改變,這進而限制了指狀假單胞菌的生長[22]。
線粒體內(nèi)的三羧酸循環(huán)需要脫氫酶這一類必不可少的酶[17]。琥珀酸脫氫酶是線粒體內(nèi)膜上催化琥珀酸進行代謝的關鍵酶[23]。已有研究結(jié)果表明,茶樹油會影響琥珀酸脫氫酶活性,而且還能介導抗真菌活性[17]。琥珀酸脫氫酶活性可以很好地反映線粒體功能障礙的程度[24-25]。研究發(fā)現(xiàn),應用羽苔素E 治療白色念珠菌時,會導致線粒體中的脫氫酶活性降低,從而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長[26]。黃曲霉經(jīng)蒔蘿揮發(fā)油處理后,其細胞膜被破壞,導致細胞內(nèi)琥珀酸脫氫酶的活性下降[27]。本研究發(fā)現(xiàn)琥珀酸脫氫酶活性與沙棘油的濃度正相關(圖2),這表明沙棘油可能引起線粒體結(jié)構(gòu)改變并進一步影響線粒體功能,這與上述提到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
線粒體中進行的一系列代謝反應中,三羧酸循環(huán)是較為重要的代謝途徑,為細胞產(chǎn)生能量[28]。Li 等[18]證實灰霉病桿菌細胞內(nèi)的TCA 循環(huán)受到茶樹油抑制,ATP 酶活性顯著降低。在本研究中,加入沙棘油培養(yǎng)黑曲霉時發(fā)現(xiàn),ATP 酶的活性受到沙棘油的抑制(圖3),從而黑曲霉的生長和存活產(chǎn)生了影響。
丙二醛是用來評估脂質(zhì)過氧化的主要指標,當細胞膜遭受氧化損傷時,丙二醛的含量會上升[29]。有研究發(fā)現(xiàn),當青霉菌經(jīng)肉桂醛與檸檬醛聯(lián)合處理后,細胞中的丙二醛含量明顯增加[30]。研究百里酚的抗菌機制時發(fā)現(xiàn),經(jīng)百里酚處理的谷鐮刀菌,細胞內(nèi)丙二醛的水平明顯升高[31]。本試驗發(fā)現(xiàn)沙棘油可以提升黑曲霉細胞中丙二醛的積累(圖4)通過影響膜流動性從而對線粒體膜造成破壞。
細胞的線粒體在呼吸變化時會產(chǎn)生ROS,當細胞受損時,ROS 水平會大幅上升[27]。ROS 可以通過破壞細胞核酸、酶和細胞膜,從而對細胞活力產(chǎn)生影響[23]。細胞凋亡和活性氧的堆積有密切的關系,除了會引發(fā)細胞核碎裂、染色體濃縮和磷脂酰絲氨酸外露等細胞器的形態(tài)學變化,活性氧的積累還可能對其他方面的細胞功能產(chǎn)生影響[32]。研究表明,通過使用硼酸鹽處理炭疽菌孢子會引起線粒體受損,同時導致活性氧水平顯著上升[33]。同樣有研究證實,羽苔素E 在抑制白念珠菌生長時,檢測到ROS 含量處于上升水平[26];蒔蘿揮發(fā)油也可以引起黃曲霉細胞細胞內(nèi)ROS 含量增加,從而導致黃曲霉生長受限[27];在研究肉桂醛和檸檬醛組合抑制擴展青霉菌時發(fā)現(xiàn),細胞中的ROS 水平較對照組增加了很多[30];檸檬醛還可以導致小指藻線粒體的電子呼吸鏈受到破壞,從而改變細胞內(nèi)的ROS 水平[22]。通過使用沙棘油處理,本研究發(fā)現(xiàn)黑曲霉中ROS 積累增加(圖5),可能是線粒體功能障礙和氧化損傷的原因。
當化合物用于治療真菌感染時,線粒體膜電位的變化是一種明顯的特征,而線粒體膜電位的喪失是細胞凋亡的一種共同表現(xiàn)[34]。研究表明,化合物2,5-雙(4-氨基苯基)呋喃可以使釀酒酵母中的線粒體膜電位顯著下降[35]。許多凋亡系統(tǒng)中,過量的活性氧生成是導致Δψm 去極化的主要誘因[34]。經(jīng)過使用沙棘油處理的黑曲霉細胞中,膜電位的損失與ROS 的積累增加表現(xiàn)出一致的變化趨勢(圖5),同時該處理使得Δψm 值明顯降低(圖6)。黑曲霉會使得細胞內(nèi)的ROS 增加,進而導致線粒體膜內(nèi)孔洞變大,讓線粒體內(nèi)部更加通透,導致去極化、丟失Δψm 并最終導致細胞死亡。
本研究考察了沙棘油介導下的黑曲霉線粒體結(jié)構(gòu)和功能的變化,發(fā)現(xiàn)沙棘油通過破壞線粒體的結(jié)構(gòu)進而損傷線粒體的功能,可以為開發(fā)天然的抗真菌藥物提供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