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思琪
家里的玩具扔得滿地都是;自己不好好吃飯,總要家長追著喂;老師交代的事情都不記得……這些本應該都是孩子自己負責的事情,但卻變成了家長的任務,孩子還覺得理所應當。這些現(xiàn)象的背后其實都反映了孩子責任意識缺乏的問題,如何才能讓孩子提升責任意識,并自覺主動地做好這些事情呢?
幼兒園老師通過案例告訴家長,無論是參與班級的管理,還是充當小老師的角色,責任意識培養(yǎng)的關鍵在于充分信任孩子,給孩子提供參與的機會,讓孩子在任務中成長。
孩子們都很希望能為班級服務,做出自己的貢獻,而且他們發(fā)現(xiàn)了有很多事情是值日生照顧不到的,比如澆花、關燈、拉窗簾等。為了鼓勵孩子參與班級建設的積極性,老師在班級內開展了管理員的活動,并讓每個孩子都申請一項工作,獲得一個特定的職位。比如有負責搬凳子的凳長、有拉窗簾的簾長、有晾毛巾的巾長、有照顧花的花長、有開關燈的燈長、有關門的門長、有推拉床的宿舍長、有整理筆的筆長、有喊隊的隊長、有墩地的地長、有收健康牌的牌長……
孩子們積極地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職位,并參與了命名。接下來,老師還請孩子們把名字與職位貼在相應的負責區(qū),提醒自己的同時也方便大家很快找到負責人,更加一目了然。
班級里的每個孩子都承擔著相應的工作和職責,比如每當大家發(fā)現(xiàn)植物角的花蔫了,就會去找花長,一起觀察花的生長情況,一起辨別哪些情況下需要澆水,哪些情況是植物生病了。沒過多久,花長又發(fā)現(xiàn),如果澆太多水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長,于是就在花盆上貼出最高水位線,這樣看著水位線澆花,對植物照顧得就更科學、周到了。每次花長在植物角工作時,都會吸引許多小朋友來看,大家一起討論著植物的變化。
我們給各個管理員都留有一定的自主權,比如筆長可以決定筆的去留—當孩子們發(fā)現(xiàn)水彩筆不出水或者壞了時,筆長就會馬上來看一看,試一試,確保這支筆真的損壞了,并送到專門的回收區(qū)。當其他孩子學著筆長扔筆時,負責的筆長會馬上站出來說:“讓我再試試吧!”生怕有的小朋友因為淘氣而浪費了一支筆。筆長也會積極地向老師申請?zhí)碇眯碌乃使P,在新的水彩筆沒有到位時,筆長還會耐心地安撫其他孩子:“老師說了,今天會給咱們領新的,大家先這么湊合用一下吧!”
孩子因為有了可支配的權力,更覺得自己在班級里有發(fā)言權、管理權,所以對自己負責的事情更加積極、上心,提高了責任意識。而且這個過程也成了孩子鍛煉解決問題能力的契機,督促孩子積極主動地找原因,提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