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燕 陳玉靜
家長困惑:
我們家孩子五歲半了,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太會與其他小朋友合作。比如在淘氣堡玩的時候,她自己搭建了一個很有特色的城堡,有個小朋友被吸引住了,過來提議和她一起搭建,她也能同意,但是在搭建的過程中,對方一動手她就把人家搭的積木拿到一邊,一邊拿還一邊說:“公主住的城堡不是這樣的,我來搭,你別動。”
家園溝通: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處于“自我中心”階段,做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比如兩個人一起完成一幅美術作品,一個小朋友認為應該畫五顏六色的花,另一個小朋友覺得可以畫很多人,他們都想按自己的意愿完成自己的目標,從而會在活動中產生分歧。所以,案例中的孩子不合作應該是被允許的,能堅持自己的想法并采取行動也值得鼓勵和肯定,但是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學習如何和他人一起制訂共同的目標,如何通過協(xié)作完成目標,而不是通過粗暴的行動來拒絕他人的加入。
老師來幫忙:
多和同伴一起游戲,豐富合作的經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為孩子創(chuàng)造與同伴一起玩的機會。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邀請自己的好朋友來家里一起玩,屆時布置一些小任務、小活動,讓孩子能和同伴一起參與,比如一起做蛋糕、做點心,一起準備小派對,等。周末時,家長還可以結伴帶孩子一起外出,讓孩子能有機會一起玩。平時孩子放學后,可以多和小區(qū)里的小伙伴一起玩。在各種各樣的互動游戲中,孩子可以從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身上學習到游戲合作的方法、策略,也可以經常去練習自己掌握的合作技巧,這對于孩子的合作能力很有幫助。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鼓勵和肯定也是少不了的,當我們發(fā)現孩子愿意和別人合作游戲時,一定要及時肯定孩子的這一行為,并說出孩子具體哪里做得好,比如愿意耐心聽取他人的想法,有沖突時愿意協(xié)商解決,游戲中能夠一直記得大家要共同完成的任務,等等,這樣的評價能夠進一步幫助孩子理解合作時的注意事項,進而提升孩子的合作能力。
參與家務勞動,體驗合作的樂趣
孩子良好品格的培養(yǎng)應當滲透在一點一滴的生活中,建議爸爸媽媽在做家務時邀請甚至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需要相互配合的任務,比如一起掃地、拖地、收拾床鋪疊被子;飯后一起收拾碗筷。在家務勞動中,家長要學會適當“示弱”,主動請求孩子“幫忙”,孩子會更積極地參與其中,既增進了親子關系,又增強了孩子與家人合作做事情的快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