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觀枝
摘要:小學生的思想行為還處于塑造期,受社會、家庭和網(wǎng)絡的不良沖擊,他們品行或多或少存在瑕疵,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觀念比較薄弱,容易對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創(chuàng)設“演”、“議”、“行”、“推”的生命教育情境,優(yōu)化生命教育課堂,提高學生的道德法治素養(yǎng)。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演”、“議”、“行”、“推” 生命教育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 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yǎng)、法治素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等,增強學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yǎng)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立德樹人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根本任務。2022 版《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主要變化和突破中凝練了五大核心素養(yǎng), 其核心素養(yǎng)內涵的刻畫包括:道德素養(yǎng)、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其中法治觀念涵蓋培養(yǎng)學生守法用法意識和行為,生命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小學生的思想行為還處于塑造期,受社會、家庭和網(wǎng)絡的不良沖擊,他們品行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瑕疵:在公共場所違反規(guī)則全然不知, 或不注意安全玩耍造成身體傷害,或因不文明的語行而引發(fā)矛盾,或遇到人身安全受威脅時不懂自救……小學生法律意識非常淡薄,對于法律的條文了解更是甚少。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心須重視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實施生命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法治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道德法治觀念。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實施生命教育,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與技巧,成為了道德與法治課堂關注的熱點。
在我校市立項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實施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中,筆者以教材為依拓,發(fā)揮教材中有關生命教育的篇目的作用,嘗試創(chuàng)設“演”、“議”、“行”、“推”的情境,優(yōu)化生命教育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情境活動中引發(fā)思考、探究方法、掌握技巧,傳遞主題意義,增強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提高自身的道德法治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思考情境,在“演”中引發(fā)生命思考
道德與法治課不是教師簡單地告訴學生一個結論,而是讓學生自己在探索學習中明理導行。在開展與生命教育相關篇目教學時,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筆者嘗試創(chuàng)設思考情境,通過演示、表演、游戲等方式展現(xiàn)與主題相關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在演中引發(fā)對生命的思考。
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安全護我成長》第7 課《生命最寶貴》時,我組織學生演一演懷孕時的媽媽,為了讓學生體驗一下媽媽懷孕時的辛苦,讓他們把裝滿書的書包掛在胸前,并做幾個日常動作:伸手拿高處東西、跳繩、系鞋帶。演后讓學生談感受,并追問同學們平時完成這些動作覺得困難嗎? 當你變成了懷著寶寶的媽媽時,做這些動作感覺怎樣?學生在“演”中引發(fā)生命思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媽媽孕育生命的辛苦,生命的來之不易。
在教學中,通過在演中創(chuàng)設思考情境,拉近學生與課堂的距離,點燃學習的熱情,為學習新課做好鋪墊。
二、創(chuàng)設表達情境,在“議”中探究保護方法
議,顧名思義就是交流與溝通。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聚焦兒童生活與成長,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用了許多案例。創(chuàng)設表達情境,讓孩子們圍繞某一主題或現(xiàn)象“議一議”,不僅能激發(fā)他們積極參與課堂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在“議”中碰撞思維的火花,探究保護方法。
最后,我還結合學生身邊的生活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議”的兩難表達情境:在學校里,如果上下樓梯時沒有規(guī)則……乘坐交通工具,如果上下車沒有規(guī)則…… 在公路上,如果駕駛汽車時沒有規(guī)則……在娛樂場所、公園、旅游勝地如果沒有規(guī)則……學生通過“議”加深了解規(guī)則的意義,明白規(guī)則的重要性,達到探究保護生命安全方法的目的。
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善用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靈活處理教材,當學生在思想判斷或對行為判斷有疑惑時,創(chuàng)設兩難的表達情境,讓學生進行思辨,進一步拓展學生思考寬度和廣度,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形成法治觀念,保障個人生命安全。
三、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在“行”中掌握保護技巧
“行”即導行,是檢驗道德與法治課程落實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學生明理后,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讓學生把思想情感獲得的升華轉化為自覺的行動,掌握自我保護的技巧。
在道德與法治課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讓學生在課堂活動行動起來,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實踐活動,在實踐、體驗、感悟中掌握保護技巧,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四、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在“推”中傳遞生命教育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要想增強學生的道德法治觀念,讓他們更懂珍惜、愛護生命,必須靠推廣、拓展、宣傳、落實。給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把課堂中學得的方法、技巧延伸生活,傳遞生命教育的主旨。
我校范老師在教學《安全地玩》時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實踐情境:假如讓你來設計一個安全提示牌,你會怎么設計呢? 寫些什么呢? 然后讓學生小組討論設計、動手制作。
創(chuàng)設這樣實踐情境活動,不僅能檢測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參與社會的擔當,關注自身安全的同時,為他人安全地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
通過“推”拓展教學空間,將課內的學習延伸到課外的道德實踐,鼓勵學生做生命安全活動的積極推動者,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
道德與法治課程還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演”、“議”、“行”、“推”的情境進行學習,達到課堂教學形態(tài)、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課堂精心設計真實的生命教育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深度學習在情境中發(fā)生,增強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道德法治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