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婷 錢雅琴 宋若會 朱 玲
(1 合肥市第八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安徽省合肥市 238000;2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科,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喉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原發(fā)于喉部的惡性腫瘤,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1]。目前研究認為,吸煙、飲酒、環(huán)境污染、病毒感染、放射線、性激素代謝紊亂、基因突變等是喉癌的致病因素[2]。手術、新輔助放化療等是治療喉癌的主要方法,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3],但中晚期喉癌患者治療后的預后仍較差,病死率高[4]。因此,尋找一種能夠早期診斷并預測喉癌患者預后的指標,對臨床具有積極意義。細胞凋亡抑制蛋白1(cell-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1,c-IAP1)是一種細胞凋亡抑制因子,主要存在于細胞核與細胞質中,可通過抑制Caspase-3等蛋白酶的活性來抑制細胞凋亡,促進細胞增殖[5]。研究發(fā)現(xiàn),c-IAP1參與了多數(shù)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6],但c-IAP1對喉癌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如何,目前鮮見報告。為此,本研究通過檢測喉癌患者癌組織與癌旁組織中c-IAP1的表達情況,分析c-IAP1表達水平與喉癌病理分級的關系,探討c-IAP1對喉癌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為臨床研究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合肥市第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喉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6例;年齡41~70(65.87±10.28)歲。納入標準:(1)已被確診為喉癌,經(jīng)病理檢查證實為鱗狀細胞癌,分化程度明確;(2)臨床病歷資料信息完整;(3)喉癌組織與癌旁組織標本保存完好。排除標準:(1)合并感染性疾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性疾病;(2)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3)失訪;(4)術前接受過放療、化療、靶向治療或其他抗腫瘤藥物治療。
1.2 方法
1.2.1 收集資料: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及術后5年的隨訪記錄,包括性別、年齡、吸煙指數(shù)(每天吸煙支數(shù)×吸煙年數(shù))、腫瘤大小、腫瘤部位、組織學分級、淋巴結轉移情況、T分期、TNM分期及預后情況(將隨訪終點事件為復發(fā)或死亡判定為預后不良,無復發(fā)或死亡判定為預后良好)。
1.2.2 c-IAP1表達情況檢測:從病理科獲取患者術中喉癌組織與距離癌組織5 cm的癌旁組織標本,常規(guī)石蠟包埋組織后切片,采用免疫組織化學的ABC法檢測c-IAP1的表達情況。具體步驟如下:將固定好的切片放在切片架上并置于46 ℃烤片機中,20 min后取出,再將切片依次置于二甲苯Ⅰ、二甲苯Ⅱ、二甲苯Ⅲ中,各10 min,取出后再依次置于100%酒精Ⅰ、100%酒精Ⅱ、95%酒精、80%酒精、70%酒精中,各2 min,取出后放入蒸餾水中2 min,并使用0.01 mol/L的PBS沖洗3次,2 min/次。將脫蠟、水化后的載玻片放入3%的過氧化氫中,室溫條件下孵育10 min,阻斷內(nèi)源性過氧化物酶的活性,取出載玻片后使用0.01 mol/L的PBS沖洗3次,2 min/次。進行抗原熱修復后使用0.01 mol/L的PBS沖洗3次,2 min/次。然后在切片上滴加按1 ∶100比例稀釋的兔抗人c-IAP1,置于4 ℃冰箱孵育過夜,取出后再置于37 ℃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復溫45 min,取出后用0.01 mol/L的PBS沖洗3次,2 min/次。再分別滴加增強劑、二抗、二氨基聯(lián)苯胺顯色后,置于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染色情況。在400倍光學顯微鏡下,c-IAP1陽性表達的細胞呈棕黃色,陽性反應顆粒主要位于細胞核與細胞質中。隨機選擇8個視野,每個視野觀察100個細胞,計數(shù)陽性細胞。根據(jù)觀察結果對陽性細胞進行評分,其中陽性細胞數(shù)為0時不計分,陽性細胞數(shù)占比≤25%記1分,占比為26%~50%記2分,占比為51%~75%記3分,占比>75%記4分。同時對細胞染色強度進行評價,無著色記0分,淺黃色記1分,棕黃色記2分,棕褐色記3分。將陽性細胞評分與細胞染色強度評分相加作為c-IAP1表達情況的判斷標準,其中0~3分為低表達,4~7分為高表達[7]。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或方差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歸模型分析喉癌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喉癌組織與癌旁組織中c-IAP1表達情況的比較 喉癌組織中c-IAP1高表達率為73.33%(44/60),低表達率為26.67%(16/60)。癌旁組織中c-IAP1高表達率為6.67%(4/60), 低表達率為93.33%(56/60)。喉癌組織中c-IAP1高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χ2=50.562,P<0.001)。
2.2 不同預后患者喉癌組織中c-IAP1表達情況的比較 至隨訪終點,60例患者中有26例(43.33%)復發(fā)、16例(26.67%%)死亡,且死亡患者在隨訪終點前均經(jīng)相關檢查證實為腫瘤相關性死亡,最終本組病例中,預后不良42例(70.00%,42/60),預后良好18例(30.00%,18/60)。復發(fā)患者中c-IAP1高表達率為84.62%(22/26),c-IAP1低表達率為15.38%(4/26);死亡患者中c-IAP1高表達率為100%(16/16),c-IAP1低表達率為0。預后不良患者喉癌組織c-IAP1高表達率高于預后良好患者(χ2=21.039,P<0.001)。見表1。
表1 不同預后患者喉癌組織中c-IAP1表達情況的比較[n(%)]
2.3 影響喉癌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腫瘤大小、腫瘤部位、組織學分級、淋巴結轉移情況、臨床分期、吸煙指數(shù)的喉癌患者預后不良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不同性別、年齡的喉癌患者預后不良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影響喉癌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n(%)]
2.4 影響喉癌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以患者預后情況為因變量(預后良好=0,預后不良=1),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及喉癌組織c-IAP1表達情況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COX回歸分析,賦值情況見表3。結果顯示,喉癌組織c-IAP1表達情況、組織學分級、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情況、臨床分期是喉癌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均P<0.05),見表4。
表3 自變量的賦值情況
表4 影響喉癌患者預后的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喉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主要以鱗狀細胞癌為主,患者常伴有聲嘶、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其健康與生活質量。目前,治療喉癌的方式主要有手術、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等[8-9],其中手術切除是首選方式之一,在盡可能保留喉功能的情況下徹底切除腫瘤組織。但腫瘤過大、機體情況較差、術后不配合放化療的患者,局部復發(fā)率較高[10-13]。尋找可以早期診斷、評估預后的生物學標志物對提高喉癌患者療效,改善預后有重要意義。
正常的細胞凋亡是機體消除有害細胞[14]、防止細胞過度增殖[15]的一種生理過程,而細胞凋亡的調(diào)控是機體維持正常細胞更新與增殖的關鍵[16]。c-IAP1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員之一,是一種具有抗凋亡活性的蛋白質,主要通過抑制Caspase活性及參與調(diào)節(jié)核因子κB的作用來抑制細胞凋亡[17]。已有研究表明,c-IAP1在肝癌組織、宮頸癌組織等組織中均呈高表達,且c-IAP1高表達與腫瘤的TNM分期、淋巴結轉移情況、組織學分級等因素密切相關[18]。本研究結果顯示,喉癌組織中c-IAP1高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提示c-IAP1可能參與了喉癌的發(fā)生。還有研究表明,喉癌組織中c-IAP1陽性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且其表達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19],本研究結果也發(fā)現(xiàn),預后不良患者喉癌組織中c-IAP1高表達率高于預后良好患者(P<0.05),說明c-IAP1參與了喉癌的發(fā)生與進展,且可能與患者預后有關。
死亡受體通路、線粒體通路、內(nèi)質網(wǎng)通路是細胞凋亡的三條通路,三者關系密切[20],并與p53、B細胞淋巴瘤2家族、凋亡抑制蛋白家族、胞內(nèi)信號轉導構成復雜的網(wǎng)絡,精細調(diào)控細胞凋亡通路;而c-IAP1可通過抑制Caspase家族成員介導的蛋白酶級聯(lián)反應抑制上述三條凋亡通路的表達[21]。當c-IAP1在腫瘤組織中呈高表達時,腫瘤細胞凋亡被抑制,細胞的增殖與凋亡平衡被打破,腫瘤細胞壽命延長、數(shù)量增加、生長迅速,導致預后不良。本研究的COX回歸分析結果也顯示,c-IAP1表達情況、組織學分級、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情況、臨床分期是影響喉癌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均P<0.05)。提示c-IAP1表達情況或可用于喉癌患者的預后評估。
綜上所述,喉癌患者癌組織中c-IAP1陽性表達率升高,喉癌組織c-IAP1表達情況、組織學分級、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情況、臨床分期是影響喉癌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檢測喉癌組織中c-IAP1的表達情況對評估喉癌患者預后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