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楊武燕 張金盼 張英民
腰椎壓縮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較高,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量、骨密度等均降低,受到輕微外力作用極易發(fā)生骨折[1]。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是目前治療腰椎壓縮性骨折的主要方法,通過注入骨水泥,起到強化傷椎、提高椎體穩(wěn)定性、緩解疼痛感的作用,在腰椎壓縮性骨折治療中取得顯著效果[2,3]。但據(jù)調查顯示,10.2%~15.6%的PVP手術患者術后會發(fā)生再骨折[4]。PVP術后再骨折的發(fā)生會加重脊柱畸形,降低患者生活能力,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及早明確PVP術后再骨折的危險因素,及早給予針對性干預,是預防再骨折發(fā)生、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诖?為探究腰椎壓縮性骨折行PVP術后再骨折危險因素以及影像學特征,本文選擇骨科接受PVP手術治療的216例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進行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骨科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接受PVP手術治療的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216例,根據(jù)PVP術后是否發(fā)生再骨折分組,將52例再骨折的患者設為觀察組,164例未發(fā)生再骨折的患者設為對照組。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已審批。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均經MRI、CT等檢查確診腰椎壓縮性骨折;②年齡>60周歲,不限男、女;③生命體征平穩(wěn)、神志清楚,可配合醫(yī)生完成本研究;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本研究目的,自愿參與并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①由于骨髓瘤、腰椎椎體腫瘤等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骨折者;②合并全身嚴重感染性疾病者;③腎、肝功能、凝血功能異常者;④機體代謝紊亂者;⑤繼發(fā)脊髓、神經損傷者;⑥椎體嚴重感染者;⑦合并惡性腫瘤者;⑧合并雙相情感障礙、狂躁癥等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
1.3 方法 以問卷調查、病歷查詢等方式調查患者信息,包括:(1)基本信息[性別、年齡、體重指數(shù)(BMI)、既往椎體骨折病史、合并基礎病]。傷椎椎體恢復高度比=(術前傷椎前緣高度+后緣高度)/(術后傷椎前緣高度+后緣高度)。(2)臨床特征(骨密度、骨水泥注入方式、骨水泥注入量),其中骨密度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型號:Dexa Pro-I;生產企業(yè):徐州品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測量,最終記錄值是測量3次的平均值。(3)影像學參數(shù)(Cobb角、傷椎數(shù)、傷椎椎體恢復高度比)。通過側位、正位X線片拍攝,測量、記錄Cobb角、傷椎數(shù)、傷椎椎體恢復高度。(4)術后其他并發(fā)癥,例如骨水泥滲漏、鄰近椎體骨折。
2.1 單因素分析PVP術后腰椎再骨折的危險因素 觀察組性別、合并基礎病、年齡、BMI、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注入方式、傷椎椎體恢復高度、并發(fā)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既往椎體骨折病史、骨密度、傷椎數(shù)、Cobb角、骨水泥滲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PVP術后腰椎再骨折的危險因素
2.2 多因素分析PVP術后腰椎再骨折的危險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既往椎體骨折病史、骨密度、傷椎數(shù)、Cobb角、骨水泥滲漏是PVP術后腰椎再骨折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PVP術后腰椎再骨折的危險因素
2.3 PVP術后腰椎再骨折危險因素賦值 將PVP術后腰椎再骨折作為因變量,可能導致PVP術后腰椎再骨折發(fā)生因素(既往椎體骨折病史、骨密度、傷椎數(shù)、Cobb角、骨水泥滲漏)作為自變量,進行賦值。見表3。
表3 PVP術后腰椎再骨折危險因素賦值
隨著老齡人口增多,腰椎壓縮性骨折的發(fā)病率明顯增高,現(xiàn)已成為一種骨科常見病、多發(fā)病[5]。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普遍存在無明顯誘因的胸腰椎疼痛,同時伴有不同程度活動功能受限,鎮(zhèn)痛、臥床休息等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甚至患者長期臥床還容易引發(fā)壓瘡等并發(fā)癥[6,7]。PVP手術以其矯正畸形效果明顯、穩(wěn)定椎體、鎮(zhèn)痛迅速、創(chuàng)傷性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成為臨床治療腰椎壓縮性骨折的主要手段[8,9]。然而PVP術后患者傷椎會與術中注入的骨水泥融合,容易降低脊柱關節(jié)柔韌性降低,增大椎體內部及相鄰椎體的應力、前柱負荷增加,誘發(fā)再骨折[10,11]。明確PVP術后腰椎再骨折的危險因素,對于預防再骨折發(fā)生、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中216例PVP手術患者,術后再骨折發(fā)生率是24.07%,與付解輝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PVP術后再骨折發(fā)生率26.6%接近,說明目前PVP手術患者術后再骨折的風險仍舊較高。多因素Logistic回歸顯示,既往椎體骨折病史、骨密度、傷椎數(shù)、Cobb角、骨水泥滲漏是PVP術后腰椎再骨折的危險因素。分析如下:(1)既往椎體骨折病史:既往存在椎體骨折病史的患者,椎體強化硬度會比初次發(fā)生椎體骨折患者的高,承力點的改變,會引起杠桿效應,改變原有結構的整體應力,最終增加二次骨折發(fā)生率[13]。另外,既往骨折次數(shù)越多的患者,脊柱結構破壞程度就越嚴重,正常曲度丟失,出現(xiàn)一系列新的異常結構,這也是導致PVP術后再骨折的原因之一。(2)骨密度:骨密度與骨質量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腰椎壓縮性骨折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骨密度降低導致骨質疏松嚴重[14,15]。年齡越大,骨脆性越高,骨密度降低速度越快,在無外力作用或者受到輕微外力影響下,椎體極易發(fā)生再骨折[16,17]。王亮亮等[18]發(fā)現(xiàn),骨密度是PVP患者術后再骨折的危險因素之一(OR=10.334,95% CI=2.831~37.719,P=0.000),接近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PVP術后再骨折與骨密度有關。(3)傷椎數(shù):骨折傷椎數(shù)目越多,意味著骨質結構退化以及骨量丟失嚴重,骨折椎體需要填充的骨水泥越多;注入過多的骨水泥,會導致患者脊柱承載力轉移功能降低,脊柱軸向壓縮強度增高,力學平衡丟失,最終增加再骨折發(fā)生率[19,20]。(4)Cobb角:Cobb角增大會加重后凸畸形,增加后凸相應節(jié)段脊柱應力,從而增加二次骨折風險[21,22]。從本研究可發(fā)現(xiàn),PVP術后臨椎二次骨折患者在影像學特征方面,存在Cobb角增大的現(xiàn)象。再骨折患者傷椎椎體恢復高度比與未骨折患者相比,未見明顯差異性。(5)骨水泥滲漏:PVP術后骨水泥滲漏到椎間隙,會增大鄰近節(jié)段終板壓力,加速椎間盤退變,降低椎間盤的壓應力緩沖作用,從而增加再骨折發(fā)生風險[23,24]。
為降低PVP術后再骨折發(fā)生率,提出以下干預措施:(1)術后應積極給予抗骨質疏松治療,同時對患者加強隨訪,及時給予科學、有效的指導。(2)PVP術后胸腰部支具應佩戴≥2個月,適當保護鄰近椎體,從而降低再骨折發(fā)生風險。(3)鼓勵患者及早開展康復功能鍛煉,減少搬提重物、突然彎腰拾物、彎腰起床過猛過急等系列加重應力的動作,一定要嚴防滑倒、外傷[25]。
綜上所述,PVP術后患者腰椎再骨折的危險因素較多,包括既往椎體骨折病史、骨密度降低、傷椎數(shù)較多、Cobb角增大、骨水泥滲漏。為降低再骨折發(fā)生率,臨床應針對以上危險因素并結合患者個體差異性,給予針對性的治療與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