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金伐鼓下榆關(guān),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fēng)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dāng)恩遇恒輕敵,力盡關(guān)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yīng)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賞讀
《燕歌行》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杰作。全詩以非常濃縮的筆墨,描寫了一場戰(zhàn)役的全過程:第一段八句寫出師,指明了戰(zhàn)爭的方位和性質(zhì),“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貌似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已隱含譏諷,預(yù)伏下文;第二段八句寫戰(zhàn)斗危機而失利,“山川蕭條極邊土”,展現(xiàn)開闊而無險可憑的地帶,帶出一片肅殺的氣氛;第三段八句寫士兵的痛苦,實是對漢將更深的譴責(zé),是全詩深化主題不可缺少的一段;最后四句總束全篇,淋漓悲壯,感慨無窮,“豈顧勛”有力地諷刺了冒進貪功的漢將。最末二句,詩人發(fā)出感慨,“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八九百年前威震北邊的飛將軍李廣,處處愛護士卒,與那些驕橫的將軍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李廣終篇,意義尤為深遠。
鏈接中考
(2022年重慶A卷)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文化在唐詩宋詞的意蘊里,在書法國畫的神韻里,在春聯(lián)燈謎、月餅粽子的民俗里,在善良誠信、謙讓友愛的品行里……請以“? ? 里的文化”為題,把題目補充完整后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寫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襲。(稿件請投至“山西省太原市第232號郵政信箱”或“zkb.zwzk@163.com”,我們將擇優(yōu)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