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玲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他們的考查與評價逐漸從側重語言知識轉向側重語言運用能力,從單詞、單句層次轉向語篇層次(教育部2020)。在此指導下,教師在高三英語復習教學中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引導他們通過主動體驗、練習、合作、探究、討論、反思等,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學習能力。
目前的高三英語復習教學存在以下問題: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的提問難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教學節(jié)奏過慢,課堂氛圍沉悶;課堂容量偏小,內容單一;學生普遍缺乏英語學習的興趣、信心和動機,以及主動發(fā)言的熱情;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以短時記憶為主,沒有在知識之間建立起縱深的聯(lián)系,所學知識零碎化,未形成體系,從而難以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提取和使用。針對上述問題,嘗試應用體驗式教學開展高三英語復習教學。
體驗式教學以建構主義、體驗式學習等為理論基礎,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自主、合作學習,通過感知、體驗、交流、討論、游戲、應用等活動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實現(xiàn)“做中學”,從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熱情和積極性,促進其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體驗式教學以學生、活動、經驗為中心,以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為出發(fā)點,讓其接觸不同類型的語言素材,調動其多感官參與,促使其在參與活動、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習得語言知識,發(fā)展綜合語言技能。
體驗式教學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手段的有效運用可以有效增加課堂容量和加快教學進度(鄭海榮2018)。在復習課上適當運用信息技術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大容量、快節(jié)奏的復習課堂能有效吸引并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無暇分心,從而提高其聽課效率。
體驗式教學在高三英語復習課中的應用分為三個階段:情感體驗、探究體驗和升華體驗。在情感體驗階段,教師基于特定主題語境,讓學生接觸文字、圖片、表格、音頻、視頻等不同類型的語言材料,主要目的是吸引其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熱情,激活其知識儲備,檢測其知識掌握情況,讓其了解自己的知識缺漏,從而有的放矢地開展復習與指導。在探究體驗階段,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通過各種直接或間接體驗,進一步加深對相關主題的認知,夯實相關基礎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歸納和整理,提升其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在升華體驗階段,教師設計情境化學習任務,讓學生進行有效輸出,檢測前兩個階段的學習效果,培養(yǎng)其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及情感策略。
體驗式教學通過情景體驗、朗讀體驗、觀看體驗、互動體驗等方式讓學生獲得各種間接或直接的體驗(施舉恩2013),保持專注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下面,以“急救”(First Aid)話題的單元復習課為例,探究體驗式教學在高三英語復習課中的應用。
本單元的話題是“急救”,說明急救的重要性及生活中常見意外的一些急救措施。為了讓學生掌握本單元的重點詞匯及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并能夠把所學詞匯知識運用于寫作,教師從外刊、美劇中選擇地道、真實的語料作為素材,設計了一堂以“溺水急救”為主線的高三英語復習課。
情感體驗作為體驗式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需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教師播放自己和其他教師一起參加急救培訓的兩段視頻,引入本課主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讓其在觀看視頻后回答問題:“What are the teachers doing there? What have we learned?”其次,教師針對視頻的內容設計文本填空任務,引導學生回憶急救的相關知識,并復習本單元的部分詞匯。
_______(急救醫(yī)生)are teaching us some firstaid_________(技巧),such as how to perform CPR and how to put a bandage on a wound to protect the_________(器官).When we bandage a wound,we should make sure the_________(布料)is soft.If we can not get our hands on a bandage,a_________(寬松的)clean cloth can__________(充當)a bandage.First-aid treatment(急救處理)__________(取決于)the seriousness of the injuries.For a __________(微小的)injury,apply pressure to the wound to stop the_________(流血).For a serious wound,bandage the wound properly to stop the bleeding.
再次,教師播放美劇《緊急呼救》中人物因溺水而撥打求救電話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在觀看后回答問題:“What happened to the boy? What did his mother do to help him? What to report when calling 911?”這三個問題緊扣視頻的核心內容,在鍛煉學生聽力技能的同時,讓他們從學習一般性的急救知識過渡到學習溺水急救的相關知識。視頻最后自然留下懸念——這位溺水者成功得救了嗎?學生的注意力被緊緊抓住。教師讓學生圍繞視頻留下的懸念,思考如何有效救治溺水人員,同時呈現(xiàn)教材中的溺水急救圖片,引導他們回憶高二所學內容。學生先獨自回憶相關內容,再通過小組交流發(fā)散思維、互相補充,完善知識體系。最后,教師讓各小組派代表分享,并作相關補充。在此環(huán)節(jié),學生掌握相關急救知識及急救動作的英語表達,積累急救動作相關詞匯,為寫作搭建“腳手架”。
在學生預測視頻中的溺水者是否得救后,教師播放后續(xù)視頻片段,讓他們了解故事的發(fā)展。在學生觀看視頻后,教師圍繞這一完整的急救故事再次設計語篇填空任務,考查其對本單元詞匯的掌握情況。
One afternoon,a boy________(slip)and hit his head on the diving board.The boy ________(swallow)some water and almost________(choke)to death.His mother pulled him out of the swimming pool and then the_______(panic)mother called 911.The________(operate)answered the phone.The ________(drown)boy was not breathing so his mother was ________(desperately)for help.Obviously,the son was in________(urge)need of help.His mother performed CPR on him without________(delay).She kept doing it until the paramedics arrived.On arrival,paramedics immediately took over treatment and continued with CPR and advanced life support interventions.After a few minutes,his vital signs returned.__________(practical)speaking,it is important for everyone to learn first aid techniques,which ________(ease)the burden on emergency service workers.
在學生填空的過程中,教師提醒他們關注詞形變化,從而突破語篇填空中的難點——所給提示詞是動詞時該如何正確填空。在學生完成語篇填空任務后,教師讓他們分享答案并說明依據(jù)。對于學生易錯、不理解、不會解釋的題目,教師重點講解。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兩人一組,分別扮演接線員和撥打求救電話的人,仿照視頻內容編對話。教師在班級中巡視,及時給有困難的小組提供幫助。最后,教師邀請幾組學生進行展示,并提醒其注意語氣語調:接線員語氣平穩(wěn),給人以冷靜、專業(yè)的感覺,以穩(wěn)定求救者的情緒,清楚、明白地發(fā)出指令;撥打求救電話的人情緒比較激動、著急,語速較快。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英語聽、說、讀、看等技能都有一定程度的訓練和提升。
情感體驗活動讓學生通過視頻、圖片、文本等接觸本課內容,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和熱情,在真實語境中復習了本單元的相關詞匯,鍛煉了聽力及語法填空解題技能。在“急救”這一特定主題語境下,學生所接觸的語言知識通過教學活動任務,得到了間接體驗和直接體驗。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識別不同文體的特征,掌握常見的語篇形式的文本結構和邏輯關系,把握不同語篇的特定結構、文體特征和表達方式。新聞報道類語篇是必修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的常見語篇類型之一,也是高考中出現(xiàn)頻次較高的一種文體,在聽力、閱讀、完形填空、應用文寫作等題型中都有可能出現(xiàn)。因此,在探究體驗階段,教師選擇“英國駐重慶總領事救落水女子”的英語新聞報道為教學材料,讓學生在閱讀后完成以下兩項任務:一是提取新聞報道的五大要素(who、what、when、where、why);二是找出文中描述救人的幾個動詞短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新聞報道語篇的文體特征,并回憶所學新聞報道的典型特征,特別是標題和導語部分,同時為讀后續(xù)寫積累詞匯。
接著,教師基于該新聞報道進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假設該女子被救上岸后已經沒有了呼吸,這時又該如何急救?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進行分享。
在此之后,教師借助語篇How to save a drowning person?讓學生了解如何對無呼吸的溺水者進行正確、有效的急救。在此過程中,學生先自主閱讀,畫出文章中說明如何急救的句子,圈出關鍵動詞,然后兩人一組,一人在假人身上演示動作,另一人對同伴演示的動作予以說明,同時把相關動詞寫在黑板上。學生對這一探究體驗活動非常感興趣。當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因疲勞而走神時,教師通過有趣的直接體驗活動再次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補充溺水急救的相關科學知識。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知道如何正確進行人工呼吸及心肺復蘇,并親自體驗。在情感體驗階段的視頻導入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是旁觀了別人如何實施心肺復蘇,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他們親自動手,學以致用,加深了印象,也更好地掌握了相關動詞表達。在探究體驗階段,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實現(xiàn)了直接體驗。至此,學生已經比較全面地掌握了溺水急救的相關動詞表達。
在探究體驗環(huán)節(jié)結束時,教師讓學生根據(jù)發(fā)現(xiàn)有人溺水、跳入水中救溺水者上岸、在岸上對溺水者實施急救這三個場景,回憶、歸納、整理所學語言表達,特別是相關動詞短語,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之后小組代表進行分享,互相補充,整合知識。
在升華體驗階段,教師繼續(xù)圍繞“對溺水者施救”這一主線,選取2021 年Reader’s Digest 中的一篇文章進行加工和改編,將其設計成讀后續(xù)寫任務。學生在瀏覽文章、把握主旨大意后發(fā)現(xiàn),故事的話題和本課內容一致,因此有話可說,且續(xù)寫意愿較強。學生通過解讀文本找出文中的伏筆,結合故事的結尾句和所給的兩個段首句,構思故事情節(jié)。教師改編的文本緊密圍繞本課主題展開,且續(xù)寫所需的語言表達內容在之前的體驗環(huán)節(jié)都有所積累,便于學生在后續(xù)過程中學以致用,實現(xiàn)體驗式寫作。通過一系列學習活動,學生有話可說、有詞可寫,為高質量的讀后續(xù)寫奠定了基礎。
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一系列體驗式活動中自然而然習得語言、掌握知識,既有助于其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自信心,又有助于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扎實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全面鍛煉聽、說、讀、看、寫五大語言技能。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有意識地結合高考題型設計教學活動,讓這堂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高三英語復習課不僅落地于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且瞄準高考這個階段性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或真實的語言情境中獲得語言體驗,收獲成功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