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珍(福建:云霄縣下河中心小學)
在新課標下,小學體育教學要求也發(fā)生一定變化,要求教師必須注重小學生的體育情感價值方面的培養(yǎng),這要求教師必須正確認識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將文字、動畫與圖片等有效結合,從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多媒體技術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提高師生互動性,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運動興趣?,F(xiàn)階段,由于體育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無法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教學優(yōu)勢,在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時存在一定的難度,很多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較深,對多媒體技術存在偏見或認識不到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還有部分教師為了使用多媒體而運用多媒體,看似課堂教學內容比較豐富,實則并沒有課堂教學實效性,反而讓學生眼花繚亂,沒有學到實際的內容,失去體育課堂原本教學意義。
三年級階段的學生,其身體協(xié)調性、靈敏性與柔韌性發(fā)展較好,并且已經具備基本的運動能力,對一些新鮮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該階段的學生無法長時間將身心完全投入某一事物上,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到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通過有趣的動畫和生動的聲音,可以持續(xù)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將教學內容結合一些新鮮的資源,更加符合三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不斷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以往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憑借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不論面對哪一個年級,教師都是采用同一種教學模式,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使所有的學生都對體育教學內容感興趣,課堂教學質量不高。而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想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教師必須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提高多媒體技術應用能力,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教學設計,因此,需要教師積極學習計算機相關技術,優(yōu)化教學設計,這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三年級階段的小學生思維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為輔。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體育與健康》相關知識內容與運動技能,將一些抽象知識更加系統(tǒng)化、直觀化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體育健康內容,還可以針對小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重復播放。另外,教師運用多媒體可以將課上重點與難點知識有效劃分,讓學生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與交流的機會。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課上表現(xiàn)調整教學內容,可以促進教學內容的全面性,優(yōu)化教學設計,通過直觀全面的教學內容,不僅便于學生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小學生天生具有好動的特點,尤其是針對三年級的小學生,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激發(fā)學生主動性,營造活躍的體育教學氛圍。首先,教師需要全面分析教材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拓展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其次,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仿佛有一種身臨其境的運動之感,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運動情感。例如在“快速跑”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快速跑基本動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與靈敏性,讓學生認真鍛煉,善于思考。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當前三年級小學生的基本情況,如該階段學生的身體骨骼肌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動作的精確性與靈巧性進一步增強,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快速跑的技巧與能力,還要讓學生學習一些運動基礎知識,讓學生正確跑步,初步學習站立式起跑的動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跑步興趣。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應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起跑時的正確動作示范,要求學生手臂前后擺動,然后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錯誤的示范,如起跑時同手同腳,當學生看到這滑稽的畫面,可能會出現(xiàn)哄堂大笑,這時候教師應強化學生正確的起跑動作。其次,教師應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快速跑的比賽視頻,如我們的全運會以及國際運動會等,尤其是看到國家運動員奔跑在賽場上的場景,不僅讓學生熱血沸騰,還可以提高學生積極展示的心理。通過多媒體為學生營造熱烈的跑步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跑步興趣。最后,學生通過輔助練習,發(fā)展學生腿部與腳部力量,提高學生的奔跑能力,并組織學生進行奔跑比賽,讓學生充當跑步運動員,有評委,有啦啦隊,還可以運用多媒體的音效技術,為學生營造熱烈的比賽氛圍,不僅要評比誰跑得更快,還要觀察哪個學生奔跑的動作更準確。當學生比賽完后,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和表揚,鼓勵學生運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
在以往教學中,教師都會親自示范與講解,但由于體育教師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有的教師可能無法給學生十分準確地示范與講解,那么就會導致個別學生對一些動作存在錯誤的理解,達不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通過在課前搜集并整理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找到準確的視頻講解與動作示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首先,應加強動作要領的識記,教師應將多媒體的文字、音頻與動畫等有效結合,增加學生的多種感官記憶。其次,教師需要促進動作表象形成,體育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教師需要針對一個動作進行多次展示,才能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動作表象。但由于教師受自身因素影響,可能只會給學生示范一次或兩次,然后讓學生模仿練習,這種教學效果相對較差。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避免這一教學弊端,教師可以重復播放動作,讓學生練習,尤其是針對一些有難度的動作,教師還可以通過慢播放的形式讓學生看清動作的轉化。例如在“單杠——穿臂前后翻”單元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掌握穿臂翻時的屈膝收腹并促進前后翻時的動作協(xié)調連貫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進行講解和示范,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排除障礙心理,與此同時要示范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加強安全教育。首先,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多次播放讓學生記住動作要領。其次,針對學生錯誤的動作,教師應該親自示范并給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正確做穿臂前后翻的動作,并達到熟練程度。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針對自己不會的動作,自主播放視頻,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讓學生高效地完成動作練習。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體育教師對體育動作進行講解和示范,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首先,在傳統(tǒng)體育課堂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給學生示范講解完之后,讓學生自行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只能對個別學生進行示范,其他學生缺少與教師交流溝通的機會。而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開展體育教學活動,讓多媒體充當媒介,教師與學生針對視頻講解與示范內容進行討論與交流,可以增加師生互動機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其次,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針對視頻教學內容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將自主學習權利歸還給學生,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在一旁做好觀察與引導等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
另外,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合作與探討,給學生制造交流探討的機會,增加學生表達的機會,促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與多媒體的良性互動,并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例如在“正面雙手墊球”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讓學生知道墊球技術是由“插”“夾”“抬臂”技術環(huán)節(jié)組成,在練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團體活動的興趣,初步掌握用小臂前部擊球的技術動作,體會夾肘、壓腕的動作,在練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所以,教師在給學生播放完“正面雙手墊球”的視頻教學內容后,應該讓學生針對動作與技巧等進行交流與討論,如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在4~6 人即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看、學習、交流與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并及時指導學生糾正錯誤的動作,尤其是針對一些較難的動作,教師在親自示范與指導的同時,還可以利用慢動作播放等技能讓小組成員再次進行觀看,然后模仿動作,發(fā)展學生動作的靈活性與協(xié)調性。并讓學生互相幫助、互相指導,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在互助的情況下掌握正面雙手墊球的技術要領。
教學評價也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應該在體育教學中積極評價學生,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運動體驗,幫助學生樹立運動信心。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對學生的動作進行精準糾錯,例如將多媒體與手機軟件相連接,通過拍攝學生的動作,多媒體自主識別學生的動作是否規(guī)范標準;其次,教師應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強化評價,對于一些動作標準的學生,多媒體軟件會馬上顯示“小朋友做得太好了”等積極評價語,針對一些動作不標準的學生,軟件會自動識別并評價出“繼續(xù)努力就會更好呦”等評價詞語,然后準確提出學生哪里的動作不規(guī)范。例如在“跳繩”教學中,如果學生跳得又多又好,那么多媒體會準確識別學生跳繩的個數(shù)與抓拍學生跳繩的動作,然后給出相應的評價,一些學生可能跳繩動作不規(guī)范,軟件會自動識別,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優(yōu)化體育教學設計,為課堂教學錦上添花,通過動畫、文字與圖片等形式,刺激學生多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行科學講解與示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學生適當運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