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文本解讀】
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以“家國情懷”為人文主題,編排了語文要素“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稙橹腥A之崛起而讀書》是本單元第二篇精讀課文,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先弄清每件事講了什么,再把幾件事情連起來”的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單元語文要素即為本課學習重點。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敘述了少年周恩來在奉天讀書時的三件事:第一件事“立下讀書志向”,第二件事“耳聞‘中華不振”,第三件事“目睹‘中華不振”。單獨看,每件事都清楚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整體看,三件事敘述層次巧妙,主題表達鮮明,第一件事呈現(xiàn)立志結果,第二、第三件事交代立志原因,表現(xiàn)了少年周恩來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能啟發(fā)學生思考讀書的意義。
本課篇幅較長、事件較多、人物豐富,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是一篇難文章。其文本結構非常適合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此前,學生在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學習“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復述故事”,在本冊第四單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本單元則引導學生從“了解”走向“把握”,從“把握一件事”逐步過渡到“把握多件事”,促使學習進階。學生雖然在把握一件事的主要內(nèi)容方面有一定基礎,但尚未具備把握多件事的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這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崛、魏、懲、斥”等9個字,運用多種方法理解“崛起”“光耀門楣”等詞語的意思。
2.借助作業(yè),依托關鍵詞,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梳理并試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認識少年周恩來并理解其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志向的原因,感受其家國情懷。
【教學重難點】
借助作業(yè),依托關鍵詞,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梳理并試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解少年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志向的原因。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與文中社會背景相關的資料。
2.學生準備:讀課文,提出難懂的詞語或問題。
【教學過程】
一、立足單元整體,導入學習情境
1.閱讀單元導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并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出單元學習主題“感悟家國情懷”。
2.課件出示詞典中對“崛起”的解釋,學生結合工具書理解“崛起”及課題意思。
【崛起】jué qǐ 〈書〉 動 ①(山峰等)突起:平地上~一座青翠的山峰。②興起:民族~|經(jīng)濟~|太平軍~于廣西桂平金田村。
3.齊讀課題,結合預習,將課題與文中周恩來的讀書志向聯(lián)系起來,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說說自己了解到的與周恩來相關的信息。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課文都有鮮明的主題,是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先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單元導語,并結合閱讀經(jīng)驗和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使其自然地進入單元整體情境,再引導學生通過理解“崛起”讀懂課題,引出主要人物“周恩來”,讓學生結合資料說說人物信息,為理解與體會周恩來的家國情懷以及學習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做好鋪墊。)
二、關聯(lián)主要人物,梳理事件內(nèi)容
1.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聚焦文中第一件事,想一想周恩來是什么時候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
(1)以引讀的方式聚焦魏校長與學生的對話,借助課件讀準“魏”等字的讀音。
(2)借助圖片及文字資料,了解“門楣”及其文化意義,進而理解“光耀門楣”的意思。
(3)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周恩來與其他同學截然不同的回答,理解彼此的讀書目的,初步感受周恩來的博大胸懷與遠大志向。
2.借助支架,梳理第一件事。
(1)學生根據(jù)學習提示一,展開自主學習。
學習提示一
◎自己讀:默讀課文第1~10自然段。
◎自己寫:這幾個自然段寫了一件什么事?先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再填寫在對應的橫線上。
第一件事:
學生邊讀邊思考,完成作業(yè)。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梳理學習成果,教師指導概括事件內(nèi)容。
預設:起因——魏校長問同學們?yōu)槭裁醋x書;經(jīng)過——同學說為家父、為明理、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周恩來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結果——魏校長表揚了周恩來。
教學要點1:了解起因、經(jīng)過、結果,梳理故事,進而關注“主要人物”;圍繞“主要人物干什么”,理清楚第一件事。(板書:周恩來、立下讀書志向)
教學要點2:要求學生根據(jù)板書,結合“主要人物干什么”練說第一件事。
3.遷移經(jīng)驗,梳理文中另外兩件事。
(1)學生根據(jù)學習提示二,展開自主學習。
學習提示二
◎自己讀:默讀課文第11~17自然段,用上“主要人物干什么”的辦法,想一想還寫了哪兩件事。
◎合作說:選一件事情,同桌或四人小組內(nèi)說一說。
學生邊讀邊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2)呈現(xiàn)學生學習成果,組織反饋交流。
預設一:耳聞“中華不振”。(板書)
預設二:目睹“中華不振”。(板書)
(3)鞏固方法,自主練說,要求用上“主要人物干什么”的方法把第二、第三件事說得清楚、簡要。
(4)小結:抓住“主要人物干什么”,我們理清楚了課文里的三件事。
(設計意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第二學段的“閱讀與鑒賞”中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的教學要求。如何達成這一要求呢?本單元語文要素指向“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诖?,本板塊主要采用以下策略,展開學習過程:首先,學生聯(lián)結已有學習經(jīng)驗,嘗試自主把握第一件事的內(nèi)容;其次,學生了解起因、經(jīng)過、結果,依據(jù)“主要人物干什么”梳理出主要事件;最后,學生以同樣的方法,開展合作,嘗試把握第二、第三件事的內(nèi)容。這樣,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弄清每件事,為最終達成相關教學要求做好準備。)
三、厘清事件關系,連說主要內(nèi)容
1.結合事件,思考周恩來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預設:立下讀書志向是果,聽到、看到“中華不振”是因。(板書:果、因)
2.聯(lián)結教材,學習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
(1)關聯(lián)語文要素,明確“把握主要內(nèi)容”的要點。(板書:主要人物、事件)
(2)出示“交流平臺”,明確“把多件事連起來”的具體方法。
有的文章寫了不止一件事,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共寫了三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講了什么,然后把幾件事連起來,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了。
3.學生嘗試“把多件事連起來”,教師指導點評。
(1)呈現(xiàn)評價標準“試著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說清楚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生自主練說,教師巡視指導。
(3)指導與交流學習成果。
評價要點:一是關注“連什么”,即是否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二是關注“怎么連”,即是否做到“按照課文順序連”或“依據(jù)因果關系連”。
(設計意圖: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是本板塊的核心任務。主要采取以下策略推進學習活動:一是以“周恩來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為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三件事情之間的關系;二是聯(lián)結語文要素與“交流平臺”,明確把握多件事的主要內(nèi)容的要點與具體方法;三是明確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將三件事情連起來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達成教學評一致,落實語文要素。)
四、再讀人物對話,體會家國情懷
1.回歸第一件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回應單元人文主題,引導學生重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主要落實有感情朗讀,以幫助學生在把握主要內(nèi)容的同時,進一步體會少年周恩來博大的胸懷與遠大的志向?!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第二學段“閱讀與鑒賞”中提出“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些要求都提示教師閱讀與鑒賞是一種學習活動的兩個面。只有將語言文字的理解、運用與人文情感的感知、體會融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理解、落實教材的編寫意圖,達成語文課程立德樹人的任務。)
【板書設計】
【教學思考】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教學要求。統(tǒng)編教材對此作了序列化的能力訓練安排。學生學習的難點在于:一是沒有合適的抓手來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二是學習很容易落入能力操練的困境,即“學什么”不夠明確,“怎么學”出現(xiàn)偏差。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的有效載體。如何從關注內(nèi)容教學走向立足單元整體視角確立“學什么”和“怎么學”?本課從以下三個方面作了探索。
一、依據(jù)文本特點,在語言文字實踐中實現(xiàn)育人價值
本單元以“家國情懷”為人文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表現(xiàn)了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們在家國大義面前的不同風采。學習這類文章,應該如張志公先生所說,“必須領著學生好好讀文章”“讓文章的本身去教育學生”。
因此,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展現(xiàn)少年周恩來“家國情懷”的具體事件進行品讀。如,對于第一件事,從開篇的“初讀”到結尾的“回讀”,實現(xiàn)了情感認知上的遞進。再如,引導學生辨析三件事之間的關系,達成了能力訓練與情感體會之間的平衡??梢姡菊n教學將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與體會思想情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事件的表達形式中感悟人物形象及文化內(nèi)涵,使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自然融合,明確“學什么”,從而促進學生語言和精神共成長,充分發(fā)揮教材的育人價值。
二、基于教材序列,在語文要素落實中培育關鍵能力
關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小學階段安排了三次針對性訓練: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本單元“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基于對能力訓練系列的整體把握,本課以落實語文要素為主線,設計學習活動,從“立足單元整體,導入學習情境”到“關聯(lián)主要人物,梳理事件內(nèi)容”,再到“厘清事件關系,連說主要內(nèi)容”,逐步遞進。學生從初步感知到深入理解,再到嘗試運用,明確了“怎么學”,提升了關鍵能力。
三、錨定學習目標,在學習成果評估中提升學習實效
本篇課文是由多件事組成的。“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梳理并試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是本課的核心目標。如何達成這一目標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應樹立‘教—學—評一體化的意識,科學選擇評價方式,合理使用評價工具。”因此,教師以核心目標為導向,將“試著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說清楚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作為評價標準,引導學生自主練說,并結合“連什么”“怎么連”兩個評價要點,展開學習成果評估,使“教”“學”“評”三者融為一體,促成“學什么”“怎么學”精準落地,從而提高學習實效。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qū)教育研究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