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上京中心小學 陳長樟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新課標也在逐步調整,結合現代社會發(fā)展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逐漸融入各類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新課標的核心內容,這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基于新課標要求,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挖掘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獲得全面、公平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是現代教育中的重要教育理念,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中提到,要聚焦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fā)展方向,成長為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同時,2022 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理念中提到,要確立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課程目標。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的,不同學段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是教師制定課程目標的依據。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落實“四基”“四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這對學生未來的社會發(fā)展和個人發(fā)展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對核心素養(yǎng)進行了明確闡述,本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核心素養(yǎng)的總目標和學段目標進行了闡述,教師要從三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即觀察、思考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除了以上三個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內涵,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還提出了“四基”和“四能”?!八幕笔侵富A知識、基本活動經驗、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四能”是指體會數學與生活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時,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和反思意識,讓學生在求知欲的推動下,深入了解數學學習的價值,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的精神。
除此之外,新課標還對不同學段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了準確描述。對五到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要幫助其形成推理意識和符號意識,學生要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形成模型意識,同時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并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和應用意識等。教師要嘗試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并主動參與探究數學知識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這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欣賞數學的美、體驗數學的價值,逐漸形成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反思質疑的習慣。
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新課標的調整內容是多方面的,意味著對數學教學的要求更高,在此背景下,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數學教學活動要求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首先,教師要扎實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講解法將教材中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在新時代的教育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先進的、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基于此,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不能將教材“照搬”給學生,而是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研讀教材時要清楚五六年級的學生處于什么水平、本學期的知識點之間有哪些聯系、學生要掌握哪些基本思想和基本技能,理解哪些知識,最終確定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方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后,教師還要加強知識學習,如深入研究數學思想,以提升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數學文化知識,才能充分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視角挖掘數學的美。
其次,教師要展開實踐探究,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師之間可以進行合作,通過觀摩教學和案例研究等方式,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發(fā)現自身在教學中的優(yōu)缺點,提高自身的教學專業(yè)水平。同時,意識決定行動,教師應提升探究意識,用探究意識指引個人的探究活動和行為,進一步提升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此,在面對課堂教學中的突發(fā)狀況時,教師才能沉著應對、靈活變通,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最后,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指示,綜合分析數學課程教學目標及方向。數學新課標以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導向,以“三會”來統(tǒng)領“四基”和“四能”,因此如何落實這一課程目標成了教師重點探究的內容。對此,教師要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路徑從真實的情境中延伸出來,讓學生完整經歷問題的發(fā)現、提出、分析和解決的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經歷知識“數學化”的過程,讓他們在知識的解析中實現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動等各項目標的達成,最終實現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縱深化發(fā)展。同時,教師還應緊扣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目標,將教學評價貫穿于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分析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達標情況,以多元維度、多種方式、多樣主體的評價驅動學生獲得更深遠的發(fā)展。
2022 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維度中,數學抽象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數學抽象可以看作是數感、符號、量感等多方面的綜合,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就要強化學生對數學抽象的理解,以轉變學生思維,讓學生更好地由直觀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展開深入學習,還可以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而對五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要理解數學抽象還較為困難,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抽象。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設計生活化的問題。
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一課為例,本課中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包括小數乘整數和小數乘小數。而小數乘法運算規(guī)律是教學的重難點,由于小學生的具象思維特征明顯,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化抽象為具象,創(chuàng)設情境:小明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廈門旅游,在旅游過程中發(fā)現了精美的雕刻飾品。小明想買4 個飾品送給自己的朋友,已知一個飾品的價格是55.8 元,那么小明一共要付多少錢?在創(chuàng)設以上情境后,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調動自己與父母一起旅游的生活經驗,以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再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進行思考和計算,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同時,通過生活經驗,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運算規(guī)律轉變?yōu)橹庇^的生活購買行為,從而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
以往的數學課堂以教師和書本為中心,學生的作用被邊緣化,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有不利影響。新課標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切實成為學習主體?;谶@一點,教師要轉變教學角色,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基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構建獨立思考課堂和合作交流課堂,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并形成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空間。
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數學模型,幫助學生展開獨立思考。對小學生而言,畫圖是建立數學模型的最佳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提取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將抽象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化直觀。在提取出關鍵信息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基于自己的理解,以繪圖的方式表現數量關系,有助于學生深入分析數學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五六年級的學生即將步入初中階段,發(fā)散思維對學生展開深入學習有重要作用。
以《簡易方程》一課為例,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構建數學模型。如教師給學生展示一張圖片,圖片中有6 個六邊形,1 個六邊形為第1 組、兩個六邊形為第2 組、三個六邊形為第3 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提取數學模型中的關鍵信息。有的學生說圖片中共有6 個六邊形,有的學生說六邊形分組的方式是1、2、3。這時教師讓學生思考:“同學們所提出的信息與方程有關嗎?具備構建方程的條件嗎?”小組成員進行分析后發(fā)現,并不具備構成方程的條件,教師讓學生再仔細觀察圖片,比一比哪個小組能夠更快地找出圖形中的隱藏條件。
經過小組探討后,有一個小組說:“搭第1 組六邊形要6 條邊、搭第2 組六邊形要11 條邊、搭第3組六邊形要16 條邊?!碑攲W生說出隱藏條件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的想法,并將此小組給出的信息寫在黑板上,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搭第4 組六邊形需要21 條邊、搭第5 組六邊形需要26 條邊。這時,學生用字母n 表示第幾組圖形,每組圖形需要幾條邊則可以表示為:5n+1。教師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那么基于這些條件,可以提出怎樣的方程問題呢?”學生經過思考回答:“第幾組圖形需要31 條邊呢?”根據規(guī)律列出方程5n+1=31。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活躍起來了。在學生基于數學模型設計數學問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自主解決問題,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還可以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推理能力是小學核心素養(yǎng)中的重要內容,邏輯推理能力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系統(tǒng)、更具有連貫性。學生運用邏輯思維,抽絲剝繭地提取知識之間的關聯點,從而進行知識建構,這對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實踐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以五年級下冊《觀察物體(三)》一課為例,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正面、左面、上面,將平面圖形還原成立體圖形。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準備實踐操作用的工具,如剪刀、剪紙、膠水、紙盒等,在具體的教學中為學生展示某一物體從正面、左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平面圖形,并讓學生嘗試將平面圖形畫在紙上,將三面圖形進行組合,繪制出完整的立體圖形。畫完立體圖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操作工具制作立體圖形實物。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細致觀察教師給出的平面圖形,然后在繪圖中對平面圖形進行完善,并基于實踐操作對圖形進行改進。通過繪畫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學生可以逐步探索還原立體圖形的方法。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分工合作,以推理的方式逐漸得出還原立體圖形的依據,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幾何直觀思維。
運算能力是小學核心素養(yǎng)中的重要內容。小學數學教材編排的數學運算較多,教師需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才能提升數學整體水平。游戲式運算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應將游戲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數學計算,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引導學生挖掘數學的魅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以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為例,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闖關游戲,設計分數乘、除法相關的算式,由易到難呈現。游戲開始后,學生每完成三道題目且完全正確,才能進入下一關,闖過關數最多的學生獲得勝利,教師要適時給予其鼓勵,從而很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計算能力。這一游戲不僅考查學生對分數乘、除法的運算能力,還考查學生的反應力和靈活力。
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中,數據分析能力也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實踐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既可以讓學生深化數學學習,又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從而強化數學學習體驗。
以六年級上冊《扇形統(tǒng)計圖》一課為例,基于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設計“節(jié)約開支”的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對自己家庭的開支進行調查,統(tǒng)計自己家庭上個月的開支情況,并詳細記錄數據。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數據按照食品支出、教育支出、服裝支出、水電支出、添置設備(含購房貸款支出)、其他支出等進行分類,然后從數學的角度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并基于支出類型制作扇形統(tǒng)計圖,從而在實踐活動中落實數據分析核心素養(yǎng),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诖?,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設計,將核心素養(yǎng)滲透于教學的方方面面,不僅可以有效改進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還可以為學生的深化學習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