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晚清的“書底”與版權保護

        2023-07-27 07:04:14艾俊川
        中國出版史研究 2023年2期
        關鍵詞:版權出版商

        【摘要】王飛仙所著Pirates and Publishers(中譯本題為《版權誰有?翻印必究?——近代中國作者、書商與國家的版權角力戰(zhàn)》)從多個層面論述版權和知識產權在中國發(fā)生、發(fā)展的歷程,是一部系統(tǒng)全面的中國版權史論著,但該書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試圖在更大范圍內對晚清出版業(yè)秉持的版權觀念進行全面分析,并對書中錯誤結論的由來展開細致討論,深入考察中國近代書業(yè)的版權保護實踐。

        【關鍵詞】版權 上海書業(yè)公所 書底 出版商 盜版

        王飛仙所著Pirates and Publishers: A Social History of Copyright in Modern China(《中國出版史研究》2022年第1期刊發(fā)邱雪松、陳冕的兩篇書評和王飛仙的回復文章,其時該書尚無中譯本,書評作者曾將書名譯作《盜版商與出版人》。),2019年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英文本,2022年5月又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中譯本,題為《版權誰有?翻印必究?——近代中國作者、書商與國家的版權角力戰(zhàn)》(林紋沛譯。以下簡稱《版權誰有?翻印必究?》)。此書引用大量個人論述、報紙廣告、行業(yè)檔案等史料,加以分析推斷,從社會、法律、文化等多層面論述版權和知識產權在中國發(fā)生、發(fā)展的歷程,涉獵廣泛,案例生動,是一部系統(tǒng)全面的中國版權史論著,有助于增加讀者的見聞。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作者對一些史料理解有誤,全書多處出現觀點偏差,乃至作為結論的晚清版權概念也與史實不符,實屬憾事。

        在《版權誰有?翻印必究?》一書的《結論》章,作者認為,20世紀頭十年,中國主要以四種形式實踐版權,每種形式都奠基于差異分明的版權概念。這四種概念是:一、版權代表對有形印制手段的所有權,屬于投入資金、支付作者報酬及擁有雕版的金主所有;二、版權代表作者腦力勞動創(chuàng)造出的無形財產,歸作者所有;三、國家應作者和書商之請授予的特權;四、國家審定書籍后授予作者或書商的許可或特權(第379頁。本文凡引用《版權誰有?翻印必究?》一書的材料,均出自臺灣商務印書館2022年中譯本,不再重復,只列頁碼。)。

        對一部旨在解答“版權誰有”,“探討‘版權內涵如何實踐,考察在現代中國的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版權實踐和概念”(王汎森序中語,又用作封底推薦語。)的版權史專著來說,版權概念自屬核心結論,全書的論述需要在此概念基礎上展開。但對照晚清出版業(yè)對版權概念的表達和對版權保護的實踐,《版權誰有?翻印必究?》的上述結論難以成立:不僅當時不同人群的版權概念沒有如此之大的差異,而且其表述的主要概念并不存在。為此筆者曾在《嚴復改“版權”為“著作權”》一文中指出,晚清最早提倡版權的人和機構——代表作者利益的嚴復,與代表出版商利益的文明書局、商務印書館,主張的版權概念是一致的,他們都認為版權代表作者擁有的私人譯著的出版專有權,而非其他權利(艾俊川:《嚴復改“版權”為“著作權”》,《文匯報》2022年11月4日。)。但這篇文章限于篇幅,未能在更大范圍內對晚清出版業(yè)秉持的版權觀念進行全面分析,也未對書中錯誤結論的由來展開細致討論,故再作此文,以期深入。

        一、上海書業(yè)的“書底”不是印版

        “版權代表有形印制手段的所有權”,在《版權誰有?翻印必究?》一書中被認為是晚清多數人的認識。但熟悉印刷出版史的讀者僅憑常識,即可知這一說法不符合事實。所謂“有形印制手段”,主要指印版等工具,而當時出版業(yè)使用的石印和鉛印技術,并不保存實體印版,“所有權”無從附著和體現。再說很多中小出版機構沒有自己的印刷廠,出書需請他人代印,在這種情況下,印刷工具掌握在印刷廠手中,難道書的版權就歸印刷廠主人所有?顯然沒有這種道理。

        該書為何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可以看出,主要與作者對上海書業(yè)公所檔案的研究有關。成立于1905年的上海書業(yè)公所,在清政府尚未建立版權制度、出臺版權法律的情況下,開展行業(yè)內部的版權保護實踐,公所歷年來處理版權事務的檔案留存至今。王飛仙大量閱讀書業(yè)公所檔案,但對檔案的很多內容如“書底”概念、“書底注冊”的作用、書底與版權的關系等理解有誤,遂導致一系列錯誤結論產生。

        上海書業(yè)公所成立伊始,即著手調查、注冊會員持有的“書底”,在此基礎上對符合要求的圖書賦予“公認版權”,即同業(yè)承認并保護的版權。對于何為“書底”,《版權誰有?翻印必究?》說:

        書底則是具體有形的,是書商用來印制書冊的手段工具,例如木版印刷用的雕版、石版印刷用的石印灰?guī)r版、凸版印刷用的活字版或紙型版。(第228頁。)

        前面說過,在上海書業(yè)公所成立的年代,無論是石印還是鉛印,都無須保存印版。因此,書業(yè)公所要求注冊的書底,基本上不會是“石印灰?guī)r版”“活字版或紙型版”。

        那么,“書底”究竟何義?對這個詞,以前的研究也不夠清楚,這里不妨先考釋一下它的詞義。

        1887年7月12日《申報》刊登“生花館包辦石印活宋二體書底啟”,內云:

        石印法行滬上,書局漸增,出書漸廣,而所做之書,非將桃花殿板、白紙初印等書裁裱,即重抄宋體、活體等字裱用……本館深患此中情形,特請素抄石印書件名手數十人,在南晝錦里設立生花館,專門承接書底抄件……

        1889年2月13日《申報》刊登的“鴻寶齋石印書局布告同人啟”云:

        凡定印之書,其自辦書底者,先收定洋兩成;其由本局代辦書底者,先收定洋兩成。

        可見,這兩則廣告說的“書底”,是石印時或剪貼,或抄寫的用以照相上版的底稿、底樣。對這個意義,許靜波曾有很好的說明:“在照相之前,需要制作書底,雖然照相所用書底不拘大小,但是一般來說為了其后縮放的方便與清晰,書底最好要抄寫得大一些。在復制古籍時,為保存原貌或工序簡便,也有不抄書底,直接將原書進行拍攝的。當然,亦有將古籍裁剪之后拼接成為新書底的?!保ㄔS靜波:《石頭記:上海近代石印書業(yè)研究(1843—1956)》,蘇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99頁。)

        但這只是“書底”的一個狹義概念,因為它還應用于石印之外。

        1898年8月23日《申報》刊印的理文軒書莊“書底招人租印”廣告說:

        茲有《萬國史記》全部,連圖三百零八頁,《七俠五義》計一百八十張,《亞細東地圖》、五大洲地圖、上海圖,《富國便民圖說》等,均石?。弧陡鲊鴷r事新編》、《三俠傳》、《彭公案》等,鉛印。以上如同業(yè)要印,每千加一,多印面議。

        1897年3月29日起《新聞報》等報連續(xù)刊登“滬北書業(yè)公所匯查書底告白”,云:

        各號歷年所有書底,自今設立公所后,無論石印、鉛版,除已經出書者只須呈報書名外,其甫經舉辦、未印出書者,須將書名頁數呈明,并將書底送交公所查核,無論鈔描,裱全為度……

        這兩則廣告,在石印書底外又增加“鉛版書底”,并可出租印刷,當為鉛印紙型。

        上海書業(yè)公會成立后,于1906年3月29日起,在《申報》等報紙連續(xù)刊登“調查書底廣告”,略云:

        再啟者,凡我同業(yè)歷年所置鉛石銅板各種書底,請速抄錄清單,開明頁數,如已易名,須將原名注明,送來本公所,一俟調查清楚,自當列表溥告,并請商業(yè)總會存案后,不準重疊翻印,俾得共享保護之利益……

        這次又增加了銅版書底。書業(yè)公所檔案還經常提及“玻璃底”“玻璃書底”,這是盜版書商翻拍的用以制版的照相底片(《版權誰有,翻印必究?》誤以為是珂羅版。見第238、242頁。)。

        石印、鉛印、銅版均有“書底”,紙質抄樣、鉛印紙型和玻璃底片均可成為“書底”,說明這個詞另有廣義概念,指圖書出版時據以制版印刷的底稿、底樣、底片和底版。

        這些書底,確實是印制工具的一部分,但并非主要部分,也不是經濟投入最大的部分,不能代表全部印制工具和出版商權益。說它們“是書商用來印制書冊的手段工具”,可以成立,但說它們是“石版印刷用的石印灰?guī)r版、凸版印刷用的活字版或紙型版”以及珂羅版,則屬于誤讀,不能成立。

        二、“書底”不是版權

        如果《版權誰有?翻印必究?》對“書底”的誤解到“印版”為止,雖然不正確,倒也未必影響到全書的核心結論。不幸的是,作者又往前走了一步,說:

        公所時而以書底指稱版權,時而以版權指稱書底,兩者交替使用,他們根據印制工具的所有權來確定刊物所有權。(第235頁。)

        又說:

        雖然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公所的注冊和認可都沒有法律效力,但上海書業(yè)公所仍繼續(xù)承認向公所注冊的書底(版權)是公認版權。(第260頁。)

        或說:

        “公認版權”在1906年首次出現,指的是公所注冊的書底。(第264頁。)

        按這種說法,當時上海書業(yè)公所或出版行業(yè)在概念上將書底與版權混為一談,但疑問明顯存在:“書底”作為印刷工具,即便是印版,也是一件實物,如何能與“版權”這種抽象的法律概念同義?而從實際情況看,它們根本就是兩個概念。

        書業(yè)公所的會員在注冊書底時,會注明各書是否擁有“版權”。如《版權誰有?翻印必究?》所附“圖五之一上海書業(yè)公所一九○五年的書底掛號”,是理文軒掛號冊的一頁,16種書底中,《代數述補式》等6種“有板權”。凡書皆有書底,但只有部分書擁有版權,“版權”與“書底”并非同一事物。

        書業(yè)公所在處理會員間糾紛時,也未將版權當作書底。如光緒三十二年(1906)四月初六日公所處理宋鶴林與魏天生的糾紛,訂立筆據說:

        據宋鶴林緣因《支那通史》、《東洋史要》兩書,昔先父向東洋學社租印一次。于光緒庚子年,由東文學社將版權、書底均歸魏天生承印……(莊志齡、徐世博整理:《上海書業(yè)公會關于版權糾紛案檔案輯錄(一)》,《上海檔案史料研究》(第十七輯),上海三聯書店2014年版,第190頁。本文所引上海書業(yè)公所處理版權糾紛的檔案材料均據此錄,不再一一出注。)

        “版權”與“書底”在這里也是并列概念。

        那么,書商口中的“版權”指什么?理文軒的書底掛號在《代數述補式》《東語入門》二書下注“有版權,道署存案”;光緒三十四年(1908),三省堂主人向公所控告黃榮華翻印《中俄話本》:

        《中俄話本》系俄人高福滿自著,板權于廿九年分絕賣與三省堂執(zhí)管,俄領事署、道署、新署均立有存案,禁止翻印告示憑據。當于廿九年,板權歸與三省堂掌業(yè),均已登報申明。

        可見“板(版)權”是從著作人那里獲得的、在官府登記備案的圖書獨家出版、獲利的權利,與“書底”完全是兩碼事。

        在上海書業(yè)公所成立之前,出版商們對“版權”概念已有明確表達。如光緒二十九年(1903)一月,文明書局出版固山貝子載振組織編寫的《英軺日記》,在版權頁鈐“契蘭齋”印,注明“貝子特頒此章,為文明書局版權之證,官私局所,概禁翻印”;同月,為推銷嚴復譯著《群學肄言》,文明書局在報紙上刊登廣告,稱“斯賓塞氏《群學肄言》一書,為侯官嚴先生最得意之譯作……交本局承印出售,予以版權”(《大公報》1903年2月22日。),均承認版權歸著者所有,再由作者授權給書局。

        再如1903年12月,嚴復與商務印書館簽訂《社會通詮》出版合同,第三條規(guī)定:“此書版權系稿、印兩主公共產業(yè)。若此約作廢,版權系稿主所有?!笨芍鏅嘣瓕僮髡咚?,有償授予出版商后,形成“共有版權”。而一旦解約,版權由作者收回,出版商縱然擁有投入資金形成的印版等印刷工具,也不能享有版權。

        以上事實均說明,在版權事業(yè)初興時期,上海的出版商對“版權”概念認識得很清楚,并未將其視為印刷工具的所有權。將書底等同于印版,再將其等同于版權,完全是對史料的誤讀。

        “版權”概念是日本人福澤諭吉在明治維新后為翻譯英語“copyright”而創(chuàng)造的,他自己解釋,“‘版權表示作者享有刻制雕版、印刷出版自己著作的專有權,他人不得任意復制”,“故而‘copyright是出版的專有權,也可以簡稱為版的權利:版權”(《福澤諭吉全集》第十九卷,第468頁。轉引自《版權誰有?翻印必究?》,第83頁。)。縱觀上海書業(yè)公所成立前后出版商們的表達,都很好地把握了“出版的專有權”這一本義。

        三、“書底”是確認版權歸屬的物證

        接下來的問題是,既然書底不等于版權,上海書業(yè)公所為何要注冊書底?

        這是因為,書底是確定一部書版權歸屬的物證。出版商聲稱對某部書特別是早已出版的圖書擁有版權,總要拿出證據。在整個行業(yè)不保留印版(雕版除外)的情況下,書底是最根本、最有說服力的物證。

        在石印時代,盜版者翻印他人的圖書,多據原書照相影印,盜版書與正版書的形態(tài)高度相似,很難辨別。一旦發(fā)生糾紛,只有能拿出書底的書商,才可證明這部書由自己最先出版,擁有版權。

        光緒三十四年(1908)正月,書業(yè)公所處理了飛鴻閣與周月記的糾紛:

        棋盤街飛鴻閣書局報告:周月記印局售有《繪圖綴白裘》書,未知何處書底,是否翻印,仰公所查復。據周月記稱云,該書并非譯本,且向有木板,惟現印之書,卻借飛鴻閣原書所照印?!毒Y白裘》一書向有木板,而飛鴻閣首先鈔付石印,既稱獨版書底,何得不先時報明公所注冊?周月記既入公所,理應照守公議定章,不應違例取巧以書翻書。業(yè)經會集公議,通融辦理,罰書五拾部,充作公所經費,以后不得再以取巧續(xù)印。此議兩造愿許,立此備案。

        飛鴻閣發(fā)現周月記出售的石印《繪圖綴白裘》與自己的版本相似,但不能確定是否盜版翻印,請求公所調查處理。周月記承認此書系據飛鴻閣版本翻印。公所認為,飛鴻閣是首先出版石印版《綴白裘》的書商,但其書底未作注冊,故未認定其擁有版權,也未判定周月記侵犯版權。但公所因周月記“以書翻書”涉嫌“違例取巧”,要求他向公所上繳五十部書作為辦公經費,以示薄懲。這一處理方案得到飛鴻閣和周月記雙方同意(《版權誰有?翻印必究?》引用了這項材料,但釋讀為飛鴻閣最早向公所注冊《綴白裘》石版書底,公所裁定周月記侵害飛鴻閣石印版的所有權,并不符合文義。)。

        可見當時盜版書與正版書的外觀,連出版者都難以分清,如果雙方均未注冊書底,就無法確定“版權誰有”。

        前述三省堂主人向書業(yè)公所控告黃榮華翻印《中俄話本》案,后來受到對方反駁,黃氏稱自己才是真正的版權所有人:

        《中俄話本》于光緒廿五年高福滿售與倉海山房。廿六年,有蕭伯潤經手歸并黃子善執(zhí)業(yè)……不料三省堂將話本翻印數次。倘干反坐將黃子善所印話本四千盡數交與公所,實無天良……黃子善有中俄筆據、書底。前底押在外,一禮拜內祈抄呈候公所核辦。

        黃氏一方提出的證據,就是他擁有“中俄筆據”(版權交易協(xié)議)及書底。

        上海書業(yè)公所調查、登記書底,不是為保護這一具體有形財產不受侵犯(書底歸主人保存,除非被盜,也難被侵犯),或給書底賦予版權,而是根據書底確定書的版權歸屬。

        四、書業(yè)公所保護的版權并非外觀

        在誤解書底概念的基礎上,《版權誰有?翻印必究?》又誤解了上海出版業(yè)的版權保護實踐。如書中認為:

        公所認為界定刊物所有權的關鍵判準在于書籍的實物——關鍵不是書的內容,而是書籍的實際外觀。(第233頁。)

        或說:

        對上海書業(yè)公所而言……用來判斷書籍真?zhèn)魏酮毺匦缘暮饬繕藴什皇莾热?,而是書底的物理特征。(?33頁。)

        又在《結論》章中說:

        印制工具及實體書擁有獨一無二的外觀,因此在上海書商的版權制度下,這些實際物品比書籍著述的原創(chuàng)性更重要。(第379頁。)

        重新審視上海書業(yè)公所檔案,可見這些說法也非事實。

        例如,書業(yè)公所成立后處理的第一起版權糾紛“魏天生控告宋鶴林”案中,宋鶴林的侵權事由,并非翻印了魏天生的書,而是“于本年三月間,宋鶴林復抄《支那通史》書底,今由魏天生查出實據”,控告到案。如果說書業(yè)公所只保護“書底的物理特征”,那么宋鶴林自抄書底,其物理特征與魏天生由東文學社租來的書底肯定不同,為何會被判侵權呢?在這起糾紛中,書業(yè)公所界定版權歸屬的標準顯然是內容而非書底的外觀。

        再如光緒三十三年(1907)九月二十七日檔案:

        千頃堂林芋蘇先生報告:據稱震東學社將《中西匯通醫(yī)書五種》一書割裱翻印以礙小號利權,請會議判罰,以昭公允云云。據震東學社云,因該書著作權早未經聲明,須特別和平辦理為是?,F特別公議,罰震東學社書貳百部充作公費,并將割裱書作底一部以及玻璃一并送至公所消毀,余存之書由千頃堂蓋印以分區(qū)別。

        震東學社將千頃堂的書另行“割裱書作底一部”,被公所判定侵權。這個判斷,也是根據內容得出的。

        又如光緒三十二年(1906)七月初二日,寶善齋與鴻文興記發(fā)生糾紛:

        鴻文興記《識字法》之圖,間有挖寶善齋《四書白話》之圖帖印,經寶善齋查出報告公所。后經鴻文興記與寶善齋面理,復至公所剖晰,雖其圖所挖無多,究竟有犯同業(yè)公理,謹著鴻文興記將未訂未售之書之圖并挖帖之圖底十六頁一并繳出,憑眾燒毀,以為后來者戒。

        鴻文興記只是盜用了寶善齋的十六幅插圖,“所挖無多”,同樣被判侵權,書業(yè)公所保護的并非寶善齋的書底外觀。

        以上事例足以說明,書業(yè)公所判斷一部書版權歸屬的標準是內容而非外觀。

        版權初興時期的中國出版業(yè),確實與西方和日本的情形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圖書版權絕大多數掌握在出版商手中,而不在作者手中。若從上海書業(yè)公所來觀察,原因大概有如下數端。一是在版權制度建立之前,一部書擁有多個版本是既成事實。書業(yè)公所作為書商的同業(yè)組織,保護的是會員的既得利益,沒有動力也不可能追溯市場上已出版圖書的初始版權,他們只能維護現狀,認定對一部書的出版完成全過程投入的書商擁有版權。二是公所通過書底掛號厘清市場上存量圖書的版權歸屬后,即要求“不準重疊翻印”擁有版權的書,對新的出版行為實行新制度。換句話說,公所的版權制度不追溯以往,書底掛號冊中一部書的多個版本均擁有版權的亂象,實際上反映了出版行業(yè)的舊業(yè)態(tài),建立版權制度,就是為了改變這種狀態(tài)。三是當時古書占比甚大,作者權利無從談起。四是外國書、新學書需要翻譯才能出版,對于這部分書,業(yè)界公認譯者擁有版權,如前述周月記面對侵權指控時辯解“該書并非譯本”,就是一證。但當時像嚴復那樣有能力與出版商談判、爭取最大版權份額和經濟利益的作者鳳毛麟角,多數譯著者將版權賣斷給出版商,從而喪失版權。

        上海書業(yè)公所的版權保護制度,強調出版商的權利,不關心著作者的權利,是客觀情況,也是時代和行業(yè)局限,但不能因此說晚清社會改變了版權概念的內涵。

        1899年,日本用“著作權”一詞取代“版權”,改《版權法》為《著作權法》,隨后“著作權”一詞也傳入中國。從字面上看,“著作權”帶有強調著作者權利的意味,相比“版權”指向性更強,背后則有英美和大陸兩種法律體系差異的影響。1910年,清政府頒布《大清著作權律》,也用“著作權”一詞替代“版權”,定義“凡著作物專有重制之利益者,為著作權”,概念的要點一是“專有”,即獨占利益,二是“重制”,即復制,對圖書來說則是出版。在出版領域,“版權”與“著作權”一直是同義詞,并行至今。

        《版權誰有?翻印必究?》將《大清著作權律》中的“著作權”定義釋為“對于思想藝術創(chuàng)作的所有權”(第258頁。),遺漏了重要的“重制”成分。作者在研究嚴復的版權思想時,說他的版權觀念是“作者腦力勞動創(chuàng)造出的無形財產”,或“作者思想創(chuàng)作的所有權”,同樣忽略了嚴復最為重視的保障著譯者通過出版獲取經濟利益的權利。

        一個作者寫出或譯出一部書、創(chuàng)造出無形財產,其“思想創(chuàng)作的所有權”自古以來就歸作者所有,無人否認,也少有人竊取。但是,無形財產要變成有形財富,必須通過出版來實現,這就會遭遇翻印者或說盜版者的侵害,而翻印、盜版橫行是晚清出版業(yè)的常態(tài)。因此,嚴復提倡、爭取的,上海書業(yè)保護的“版權”,是對一部書出版、獲利的獨占性權利,“版權誰有”的核心,是誰能擁有“出版權”。

        〔作者艾俊川,《金融時報》編輯〕

        The“Back Cover” and the Protection of Copyrigh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 Review of Pirates and Publishers

        Ai Junchuan

        Abstract:Wang Feixians work Pirates and Publishers discusses how copyrigh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me into being and developed in China in multiple aspects. It is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book about the history of copyright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ith this book. This essay attempts at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notion of copyright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t also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reasons for the mistakes made in the conclusion of the book, and takes a deep look into the practice of protecting copyright in modern Chinese publishing history.

        Keywords:copyright, Shanghai Publishing Guild, back cover, publisher, pirate

        猜你喜歡
        版權出版商
        歐盟對谷歌新聞征稅毫無意義
        世界知識(2016年22期)2016-12-03 08:01:08
        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版權保護問題探析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9:06:11
        誤讀為“演繹”的“同人”
        微信傳播與版權法定許可制度的適用與建構
        出版廣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33:32
        新聞作品權利歸屬與行使中的利益平衡
        出版廣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29:27
        新聞版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出版廣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23:30
        數字音樂版權及盈利模式趨勢分析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2:05:48
        七成軟件出版商轉向云服務
        了解自己
        各行各業(yè)
        意林(2009年20期)2009-02-11 18:06:33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国产91在线精品福利|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激情| а天堂中文地址在线|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99热这里只有精品4| 日本岛国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精品乱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激情成人| 在线观看人成网站深夜免费|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西西人体444www大胆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99国语激情对白在线观看|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老熟妇| 日本成本人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99精品| 亚洲女人毛茸茸的视频| 欲香欲色天天综合和网|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日本高清视频xxxxx| 亚洲色在线视频|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二区| 亚洲人成在久久综合网站|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5在线 | 欧美| 久久精品视频按摩| 刚出嫁新婚少妇很紧很爽|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欧美视频九九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国产|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三级自拍视频在线| 人妻诱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av日韩av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