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四月,邂逅春光,我們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閱讀盛事——“4·23”世界讀書日。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舉辦,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的高度重視。全民閱讀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途徑,作為出版人,要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的賀信精神,為全民閱讀提供優(yōu)質的精神文化產品,為書香社會建設貢獻出版力量。
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本期專稿欄目繼續(xù)關注書籍的出版與傳播,圍繞“文集出版研究”這一主題編發(fā)稿件,挖掘文集刊刻背后的作者心態(tài)、理念旨趣,反映學界相關研究成果:劉暉《宋仁宗朝所謂“中人”文集傳播困局》從宋祁阻止子孫輯刊文集說起,揭示新興雕印媒介環(huán)境下的文學傳播觀念與行為之間所產生的張力,并嘗試對文人重新認識文學價值與功能之后的選擇進行解讀;張鑫潔《從〈胡文忠公遺集〉的刊刻論曾國藩對個人遺集的隱憂》從同治三年十卷本《胡文忠公遺集》的編纂過程切入,以曾國藩在汪士鐸主持編纂胡氏遺集時給出的刊刻建議為線索,深究曾國藩“隱憂”的背后所折射出的文集編刊理念;戎默《沈曾植著作集出版前史發(fā)覆》結合社藏書稿檔案,鉤沉沈曾植部分著作的出版史實,體現了出版社對清人詩文集出版的重視,以及為滿足學界對清代文學資料需求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本期的其他文章亦多從單書的刊刻出版入手,對書籍史、出版史研究領域的議題展開探討。比如,以明代《尚書》著述的刊刻流傳為例,指出科舉考試對出版和閱讀活動的影響;以盛宣懷主持纂輯的《皇朝經世文續(xù)編》為例,考察以“洋務”/“西學”主題類書為紐帶引發(fā)的朝野互動;以當代賈平凹作品的連環(huán)畫改編為例,聚焦中國連環(huán)畫出版的轉型發(fā)展之路……既有歷時性考察,也能觀照當下,值得推薦。
世界讀書日的全稱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版權與出版關系緊密,出版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離不開完善的版權保護體系。本期刊發(fā)關于中譯本《版權誰有?翻印必究?》的書評文章,對晚清出版業(yè)秉持的版權觀念進行全面分析,深入考察中國近代書業(yè)的版權保護實踐?;仡櫄v史,立足當下,三年疫情帶給出版業(yè)新的變化與挑戰(zhàn),而今隨著經濟回暖,出版業(yè)當奮力向前,提升出版能力,為助力全民閱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