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丹,鄭 莉,張峻華,楊維清
(西華大學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見和致命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全世界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前些年已經出現(xiàn)了幾種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劑(例如克唑替尼,色瑞替尼和艾樂替尼)來治療ALK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盡管這些ALK抑制劑表現(xiàn)出良好的治療效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中的大多數不可避免地產生耐(抗)藥性。因此,有必要開發(fā)新的更有效的ALK抑制劑。勞拉替尼是一種由美國輝瑞公司研發(fā)的新型的目前最有效的ALK抑制劑,是專門設計用于克服抑制劑抗性ALK突變并穿透血腦屏障的大環(huán)抑制劑,是一種可逆的,具有ATP競爭性的ALK和c-ros癌基因1(ROS1)小分子抑制劑,已在美國被批準用于治療ALK陽性的NSCLC。
圖1 勞拉替尼的結構式
近年來,國內外的眾多企業(yè)及研究機構均對勞拉替尼的合成進行不斷的探究和優(yōu)化。5-氟-2-碘苯乙醇(圖2,化合物2)作為勞拉替尼的關鍵中間體之一,目前現(xiàn)有文獻鮮見對該物質合成進行研究。因此,對5-氟-2-碘苯乙醇的合成研究對勞拉替尼的合成具有重要意義。
圖2 5-氟-2-碘苯乙醇的結構式
鹽酸、亞硝酸鈉、無水氯化鎂、無水硫酸鎂、氯化鈉、碳酸氫鈉、碘化鉀、碘化亞銅、三氯化鋁、三乙胺、冰乙酸、甲醇、二氯甲烷(DCM)、乙酸乙酯(EA)、乙腈、正己烷、甲叔醚、N,N-二甲基甲酰胺(DMF)、乙酰氯、醋酸酐,二碳酸二叔丁酯,均為分析純,成都科龍化學試劑有限公司;5-氟-2-氨基苯甲酸、丙二酸二乙酯(DEM)、硼氫化鈉、4-氟苯胺、鄰苯二甲酸酐,均為分析純,成都華捷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試劑使用前均未經進一步處理直接使用;去離子水為實驗室自制二次水;數據分析采用:Varian Unity INOVA-400 MHz核磁共振儀,美國Varian公司。
先以5-氟-2-氨基苯甲酸為原料經過重氮化反應、碘化和酰氯化反應得到5-氟-2-碘苯甲酰氯;該中間體再在堿性條件下發(fā)生取代反應后,進一步水解和硼氫化鈉發(fā)生還原反應后得到目標化合物5-氟-2-碘苯乙醇(圖3)。
圖3 化合物2的合成方法
將碘化鉀(4.28 g,26 mmol)和碘化亞銅(1.24 g,6.5 mmol)加水溶解后置于冰浴;將 5-氟-2-氨基苯甲酸(2.00 g,13 mmol)置于冰浴,加入2 mol/L鹽酸溶液(20 mL),磁力攪拌至溶解。亞硝酸鈉(0.89 g,13 mmol)加水溶解后滴加到上述反應中,反應液逐漸變澄清,待滴加完成,冰浴反應1.5 h,緩慢滴加到上述碘化鉀和碘化亞銅溶液中,滴加完成后室溫攪拌反應18 h,將反應液進行抽濾,用水洗滌濾餅3次,濾餅干燥完成后的濾餅用適量甲基叔丁基醚溶解,回流反應30 min后冷卻到室溫,抽濾,用20 mL甲基叔丁基醚洗滌濾餅3次,干燥,減壓濃縮得到化合物a2,2.46 g黃色固體,產率72%。1H NMR (400 MHz,d-DMSO)δ13.63 (s,1H),8.38~7.87 (m,1H),7.55 (d,J=9.2 Hz,1H),7.18 (d,J=8.4 Hz,1H)。
在密閉的體系中,將a2(2.00 g,7.5 mmol)、亞硫酰氯15 mL和N,N-二甲基甲酰胺(2滴)混合后,于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中80 ℃回流2 h,冷卻至室溫,減壓蒸餾至液體蒸干得到中間體a3,酰氯化的中間體a3由于活性較高,且容易水解,不需純化直接用于下一步反應。
將丙二酸二乙酯(1.5 mL,9.9 mmol)、無水氯化鎂(1.50 g,15.7 mmol)、三乙胺(4 mL,28.8 mmol)溶于乙酸乙酯,室溫下攪拌1 h,后轉移至冰浴。將中間體a3的乙酸乙酯溶液在小于5 ℃的環(huán)境中逐滴加入到上述已冷卻至0 ℃的反應中,加畢,溫熱至室溫,攪拌反應4 h,滴加濃鹽酸直至反應液變得澄清透明,用乙酸乙酯萃取(20 mL×3),合并有機相,用無水硫酸鎂干燥,抽濾,減壓濃縮,加乙腈溶解,轉移至水熱反應釜中,再加入適量水,密封,逐步升溫至150 ℃,3 h后停止反應,冷卻至室溫后開釜,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機相,加入飽和氯化鈉溶液反萃取1次,合并有機相,無水硫酸鎂干燥,減壓濃縮得到粗產物,粗產物經300~400目硅膠純化,得到化合物a4,棕色液體,產率37%。1H NMR (400 MHz,CDCl3)δ7.88 (dd,J=8.7,5.3 Hz,1H),7.18 (dd,J=8.6,3.0 Hz,1H),6.96~6.81 (m,1H),2.61 (s,3H)。
將a4(0.50 g,1.89 mmol)的甲醇溶液在冰浴中冷卻,向其中分批加入硼氫化鈉(0.07 g,1.89 mmol),冰浴反應,TLC(V正己烷/V乙酸乙酯=10∶1)中控,待反應完后加入稀鹽酸直至體系無氣泡產生,用碳酸氫鈉調節(jié)pH 7~8,用EA萃取,取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鎂干燥,減壓濃縮得到粗產物,粗產物經300~400目硅膠純化,得到化合物2,淡黃色固體,產率90%。1H NMR (400 MHz,d-DMSO)δ7.80 (dd,J=8.6,5.7 Hz,1H),7.30 (dd,J=10.4,3.1 Hz,1H),6.92 (d,J=3.1 Hz,1H),5.58 (d,J=3.9 Hz,1H),4.73 (s,1H),1.26 (d,J=6.3 Hz,3H)。
考慮到上述方法中由于a2~a4的步驟繁雜(圖3),導致合成步驟冗長且產率低等劣勢。因此,我們嘗試簡化步驟、提高反應收率,考慮能否直接以4-氟苯胺為原料進行目標產物合成方法的探索(圖4)。首先對氨基進行保護(分別采用乙?;oc保護劑、芐基進行保護),再乙?;磻缓笠来芜M行脫保護,重氮化、還原反應得到目標化合物2。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上了保護基后,再對中間體化合物b2~b4分別進行乙?;磻?,再進行乙酰化反應,收率極低。我們分析其可能原因是:電子效應和空間位阻效應的綜合影響導致收率極低。我們綜合考慮合成難度、收率、成本等因素,最后放棄了該合成路線。
圖4 化合物2的合成方法
考慮到上述方法(圖3)中由于a2~a4的產率偏低,因此,我們嘗試進行合成條件的優(yōu)化,以期提高反應收率?;衔颽2~a3的合成方法固定不變(見上述合成實驗部分化合物a3的合成方法)。
2.2.1 堿性催化劑篩選
中間體5-氟-2-碘苯乙酮(化合物a4)合成,堿性催化劑分別選擇了甲胺(水溶液)、二乙胺、三乙胺、4-二甲氨基吡啶(DMAP)等堿性催化劑進行對比研究?;衔颽3到化合物a4合成:選擇EA作為反應溶劑,無機鹽選擇無水氯化鎂(2當量),反應溫度為150 ℃,反應時間5 h,不同催化劑,其反應效果存在明顯差別(表1)。采用甲胺和二乙胺作為堿性催化劑,是柱色譜分離收率均小于5%(表1,Entry 1、2)。采用三乙胺和DMAP作為堿性催化劑,柱色譜分離收率均分別為35%、33%(表1,Entry 3、4)。綜合成本和收率因數,我們最后選擇三乙胺作為堿性催化劑。
表1 不同堿性催化劑對化合物a4合成的影響
2.2.2 無機鹽催化劑篩選
中間體5-氟-2-碘苯乙酮(化合物a4)合成,無機鹽分別選擇了氯化鈉、硫酸鈉、氯化鎂、硫酸鎂等無機鹽催化劑進行對比研究。化合物a3到化合物a4合成:選擇EA作為反應溶劑,堿性催化劑選擇三乙胺(4當量),反應溫度為150 ℃,反應時間5 h,不同無機鹽催化劑,其反應效果存在一定明顯區(qū)別(表2)。采用硫酸鈉作為無機催化劑,是柱色譜分離收率小于5%(表2,Entry 2)。采用氯化鈉、氯化鎂、硫酸鎂作為無機催化劑,柱色譜分離收率均分別為10%、37%、28%(表2,Entry 1、3、4)。因此,我們最后選擇氯化鎂作為無機催化劑。
表2 不同無機鹽催化劑對化合物a4合成的影響
2.2.3 反應溫度篩選
中間體5-氟-2-碘苯乙酮(化合物a4)合成,水解反應溫度(水熱反應釜油浴外溫)分別選擇了140 ℃、150 ℃、160 ℃、170 ℃等溫度進行對比研究。化合物a3到化合物a4合成:選擇EA作為反應溶劑,堿性催化劑選擇三乙胺(4當量),無機鹽催化劑選擇氯化鎂(2當量),反應時間4 h,其反應效果存在顯著區(qū)別(表3)。在150 ℃反應4 h取得最好效果(表3,Entry 2)。在170 ℃反應4 h,其效果比在150 ℃反應4 h明顯差得多(表3,Entry 4),可能是因為溫度過高,部分原料或者產物碳化。因此,我們最后選擇150 ℃反應4 h為最佳反應條件。
表3 不同水解反應溫度對化合物a4合成的影響
(1)以5-氟-2-氨基苯甲酸為原料經過重氮化反應、碘化和酰氯化反應得到5-氟-2-碘苯甲酰氯;該中間體再在堿性條件下發(fā)生取代反應后,進一步水解和硼氫化鈉發(fā)生還原反應后得到目標化合物5-氟-2-碘苯乙醇。該合成路線單步反應收率最高90%,四步反應總收率24%。
(2)化合物a3合成化合物a4的關鍵反應步驟優(yōu)化后反應條件為:乙酸乙酯作為反應溶劑、三乙胺作為堿性催化劑、氯化鎂作為無機鹽催化劑,反應溫度150 ℃,反應時間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