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玲
摘要:在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不斷加快,媒體行業(yè)也在不斷地探索與創(chuàng)新。報社要想突破創(chuàng)新,就要借助新媒體的優(yōu)勢,探索媒體融合發(fā)展的道路。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傳統(tǒng)紙媒記者而言,既是挑戰(zhàn),也是全新的機遇。對報社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報社記者如何提升采訪技能和素養(yǎng),成為一專多能的全媒體記者?對此,筆者認為,報社記者要不斷改變和創(chuàng)新,以更好地適應全媒體時代的發(fā)展。本文針對如何提升報社記者的采訪技能和素養(yǎng)進行分析和探索,希望對報社記者能力提升有所助益。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報社記者;技能素養(yǎng);提升;探索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借助手機或者網絡媒介可以更快、更多地獲取新聞信息。在全媒體時代,傳統(tǒng)紙媒要適應全媒體傳播環(huán)境,更好地利用全媒體技術和傳播平臺進行采訪、編輯、報道,以提高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和廣度,獲取更廣泛的受眾關注。但與此同時,也要注意保持傳統(tǒng)媒體的價值和靈魂,始終堅持“內容為王”的理念。在融合的過程中,報社記者要想獲得更好的發(fā)展,需要積極適應全媒體時代發(fā)展的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自身新聞采訪方式。同時,加強報社記者的采訪技能與素養(yǎng),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報社記者必須具備敏銳的新聞敏感度,提升自身的采訪技能和素養(yǎng),發(fā)掘出更多有價值的新聞資訊。
采訪形式單一,獲取信息面窄
“全媒體”的“全”包括紙質文字觸覺上的內容,還包括網絡報道,涵蓋了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報社記者而言,既是挑戰(zhàn),也帶來了全新的機遇。
報社記者的采訪方式比較單一,獲取信息面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如今時代在變化,采訪方式也多樣化,在全媒體時代下,記者要放遠眼光,拓展思維,通過更多的采訪方式,如網絡平臺、微博、微信等多方面地收集信息。
在全媒體時代下,通過網絡和新媒體技術,報社記者可以利用網絡視頻連線進行采訪,打破了傳統(tǒng)采訪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現(xiàn)代化科技的電子信息技術對新聞采訪的稿件進行剪輯、傳輸,實現(xiàn)更加有效、快捷的傳播,提高了報社記者采訪的工作效率和新聞稿件的播發(fā)質量。
在如今的全媒體時代,“內容為王”仍是新聞記者的追求。為此,報社記者要改變單一的采訪和思想,以內容為根本,輔以新技術,深挖新聞價值,為讀者呈現(xiàn)真實而好看的新聞信息。
報紙傳播得慢,網絡傳播得快
從時效性來講,報紙信息的發(fā)布需要采訪、編輯、校對、出版等一系列流程,新聞的時效性較差,讀者獲得新聞相對滯后。這對報紙媒體的發(fā)展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全媒體時代下,對新聞時效性的要求更高,需要分秒必爭,快一分鐘,就很有可能獲得更多的讀者。而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傳播速度更快,時效性更強,可將新聞信息立即發(fā)送到讀者手中,傳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另外,從互動性來說,新媒體的互動性也更強。
如2021年11月1日晚,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在新媒體平臺發(fā)布《遇見“心”的廣西》文化旅游宣傳片,一經發(fā)布即“刷屏”微信朋友圈、火爆“出圈”,全區(qū)各地的政務微博、各大主流媒體以及20多個?。▍^(qū)、市)的新浪地方站參與了話題互動。截至11月11日,《遇見“心”的廣西》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各官方平臺累計播放量達2000萬次,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達2億次。
全媒體時代下,各大媒體為了獲得更多的點擊量和閱讀量,都在想方設法地加強新聞時效性,搶占新聞傳播的主動權,搶先獲得第一手資訊。對此,報社需要加強記者對新聞的敏銳度,并積極利用新媒體進行信息采集,對社會熱點事件進行及時報道,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提升自身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擁有一批專業(yè)性強的采編人員
以報紙為代表的傳統(tǒng)紙媒歷史悠久,有些已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辦報歷史。如筆者所在的《南寧晚報》創(chuàng)刊于1956年,是南寧日報社旗下子報,是一家權威性和影響力較強的晚報類新聞媒介。在辦報過程中,擁有一批專業(yè)性強的采編人員,一直深耕于南寧各個領域的新聞宣傳報道。
報社強調文字記者的語言功底。記者作為新聞的第一采寫者要不斷增強責任感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并充分利用新媒介的優(yōu)勢,積極挖掘新聞事件和社會熱點,積極主動地進行新聞宣傳報道,增強新聞輿論的影響力。還要充分認識到廣大群眾所關注的問題,對新聞報道的內容、題材進行優(yōu)化,對社會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
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公信力
報紙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發(fā)展,更具權威性和公信力。報社記者有著較強的新聞素養(yǎng),能更好地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及時處理新聞熱點,這一點同樣是新時代新聞報道所需要的。另外,在信息求證方面,傳統(tǒng)媒體更有優(yōu)勢。
在全媒體時代,報社記者要保持做新聞的初心,堅持正確引導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另外,在堅守新聞底線的同時,還需要掌握新技術,并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在采訪中善于觀察,勤動腦,提升新聞報道的及時性、互動性,為讀者奉上更多精彩的新聞內容。
堅持新聞真實性,用“腳”采新聞
在網絡時代,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但由于網絡門檻低,導致信息魚龍混雜,存在著“求快不求真”“迷信點擊率”等問題,特別是在追求轟動效應的影響下,很難保證新聞的真實性。
比如2022年2月,有網傳消息稱“橫州市有一名陽性病例接觸者”,后求證得知此為假消息。2022年2月11日在微信群內傳有兩名女青年從百色市德??h來到橫州市馬山鎮(zhèn)某村走親戚,其中有一人母親在家中核酸檢測呈陽性的信息。經核查,該信息不實。為此,2022年2月17日,《南寧晚報》官方微信進行緊急辟謠。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第一生命力。報社記者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到新聞現(xiàn)場身體力行地進行核查,并提高辨別信息的能力,確保其真實性,從而書寫更多有情懷、有品質、有溫度的新聞。
提升記者自身的政治素質修養(yǎng)
政治素養(yǎng)是全媒體時代報社記者做好采訪報道工作的基本條件和有力保障。報社記者需要有很強的政治素養(yǎng),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理論水平、敏銳和清晰的辨別能力。
新聞記者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堅持黨性原則,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提高報紙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在新聞報道中,新聞記者要將黨的方針、政策精準而及時地傳送到廣大群眾當中,把黨的聲音傳播到千家萬戶。在這一過程中,報社記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成為一名合格的全媒體時代新聞記者。
加強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新聞價值
在全媒體時代,需要提高報社記者的采訪能力,并在新聞報道的方式和手段上進行創(chuàng)新,堅持與媒體融合時代的發(fā)展特點相適應,改變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采訪報道形式和方法。對報社記者來說,要既會“寫”,又能“拍”,成為一專多能的全媒體記者。
新聞內容仍然是吸引受眾的關鍵所在,“內容為王”仍是新聞記者的追求。報社記者要用“腳”采新聞,學會運用新媒體技術。到新聞現(xiàn)場深入了解真相,向受眾傳遞真實而有價值的信息。同時,在新聞報道中,可利用新媒體平臺提升新聞價值、新聞報道的及時性、互動性。
“周末一起去露營嗎?”2022年掀起了“露營熱”,露營成了受眾關注的熱點。露營“火”出圈的背后,出現(xiàn)了安全、環(huán)境污染、用火隱患等問題。2022年11月,筆者連續(xù)多日實地走訪,并采訪市民、專業(yè)人士、專家、相關部門等,用“腳”采新聞,扎實地寫出了調查稿件《一頂帳篷撐起“詩和遠方” “露營熱”背后需“冷思考”》,刊發(fā)在《南寧晚報》周一見的欄目上,并同步刊發(fā)在南寧晚報·南寧寶客戶端。
全媒體時代,受眾有獵奇心,喜歡看到新奇特的新聞報道。因此,報社記者要加強對新媒體采訪的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提高采訪技巧與技能,提升對新聞信息的判斷力,創(chuàng)新新聞報道的角度。
北方下雪不足為奇,南方下雪則顯得十分難得。2022年2月19日,南寧濕冷難耐。有讀者發(fā)現(xiàn)打開手機自帶的天氣預報顯示下雪標志。“南寧城區(qū)下雪啦!真的嗎?”這是受眾關心的話題,報社記者不能只追求速度,人云亦云,需要核實信息的正確性。帶著強烈的新聞敏感,19日晚,筆者立即采訪南寧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根據市氣象局核實的情況,南寧城區(qū)沒有出現(xiàn)降雪。形成稿件后,立即在《南寧晚報》官方微信、客戶端南寧寶上刊發(fā),為讀者答疑解惑,提升新聞報道的及時性、互動性,受到好評。
報社記者必須在新聞采訪中適時地創(chuàng)新其采訪方式,實現(xiàn)其社會角色的轉變。此外,報社記者還要善于運用互聯(lián)網互動性強的特性,在網絡留言區(qū)搜集讀者的意見,把握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找到最有價值意義的新聞選題,采寫與人民群眾生活切實相關的新聞,從而提高新聞的價值。
運用全媒體思維,善用新媒體
全媒體時代對報社記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新要求,報社記者要具備綜合運用全媒體的能力,基本的要求是會“拍”、會“跑”、會“直播”。報社記者在提高采訪技術手段的同時,也要適應新聞傳播速度快、受眾需求多樣化的特點。
目前,南寧日報社擁有“兩報一網”(《南寧日報》《南寧晚報》、南寧新聞網),3個移動客戶端(南寧云、南寧寶、南寧日報)等自有平臺?!赌蠈幫韴蟆酚形⑿盼⒉┵~號、今日頭條號、抖音號、微信視頻號等多個新媒體平臺賬號。
對《南寧晚報》的記者和編輯來說,2016年12月28日是個特殊而值得紀念的日子,當天南寧地鐵一號線開通,采編一線的記者和編輯開始轉變思維,第一次走到臺前從文字記者變身主播,在直播鏡頭中與讀者見面交流,直播達到5萬多人次的點擊量。
從南寧地鐵1號線開通運營,到廣西“壯族三月三”現(xiàn)場……《南寧晚報》直播記錄了南寧市的重大新聞事件,以全媒體的形式為讀者進行立體新聞呈現(xiàn),這是報社記者積極擁抱新媒體的顯著表現(xiàn)。全媒體時代,報社記者要善于運用全媒體思維,使用新媒體技術手段,推進媒體融合,提升自身的影響力。2020年,《南寧晚報》一整年的直播達到70場;2021年,直播達到了80場?!澳蠈幫韴蟆倍兑籼栭喿x量破百萬的視頻一年有幾十條,多條抖音單條點擊量破億。
如今,《南寧晚報》記者適應了采訪、文字、圖片、視頻均需獨立完成采集的全媒體模式。如《第19屆東博會首日,跟著記者的鏡頭來打卡》《“南寧市民卡惠民服務平臺”上線》《廣西首個三維虛擬數(shù)字氣象科普館上線》等等稿件,在《南寧晚報》、南寧晚報·南寧寶客戶端刊發(fā),通過線上線下,以文字、圖片、視頻的方式展現(xiàn),滿足讀者對于信息的需求。
從最初用紙、筆、相機記錄國事民生到如今的全媒體模式,《南寧晚報》不僅僅是一張報紙,而是形成“報網端微屏”傳播新格局,報紙版面和新媒體聯(lián)動配合,從報端、網端、移動端“三管齊下”,為受眾帶來全方位的閱讀和視聽體驗。
活到老,學到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全媒體時代對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報社記者要與時俱進,就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采訪技能,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在以“內容為王”的基礎上,轉變思維,具備媒體融合的思維,擁抱新技術,既會“寫”,又能“拍”,成為一專多能的全媒體記者,使采訪形式與內容更具有全媒體時代的特征。
參考文獻:
[1]晏飛.融媒體時代報社記者如何提升采訪技巧[J].記者搖籃,2021(07).
[2]龐燕.融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記者轉型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09).
[3]李尚輝.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業(yè)務素養(yǎng)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8,4(07).
[4]王英.探析自媒體下新聞傳播與編輯策略[J].新聞傳播,2019(03):77-78.
[5]袁琦.新媒體環(huán)境下報社記者技能與素質培養(yǎng)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7,3(12):173-174.